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文 | 米飯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副主編

今年9月初,挪威國家電視台(NRK)的一檔紀實節目Folkeopplysningen,意為「公眾啟蒙」,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在當地一所中學做了一場實驗,震動了整個挪威。

主辦方想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虛假新聞,引導學生們支持此前最不受歡迎的政黨,並抹黑其他高支持率黨派。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他們選舉的黨派是名聲極差的中心黨,得票率是所有參選政黨中倒數第一,僅得到了約2%的選票。

這場實驗的目的就是想驗證:如果通過這場實驗,名聲糟糕的黨派獲得了更高的支持率,是否可以說明假新聞能夠有效地操縱民意?

這場實驗是秘密開展,除了校長以外,校內幾乎沒有人知情,而實驗結果也令人大吃一驚。新一輪校選舉的結果出爐:中心黨一共獲得了24張選票,占到了總數的3.1%,在10個政黨中的名次從第10躍升到第6。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社交網絡的虛假賬號、有意操縱過的信息流和人為炮製出來的假新聞,竟會對一個封閉的社交圈內的輿論意見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這不禁讓人深思,當我們的孩子暴露在真假信息混雜的時代,他們該如何學會分辨真假新聞,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每天接觸的信息都是錯的

談什麼正確認識世界?

2017年,柯林斯詞典把「假新聞(fake news)」選為年度詞匯,但隨着越來越多類型的「假新聞」湧入我們的世界,簡單用一個「fake」去籠統概括這些信息,已經遠遠不夠用了。

在2018年,有人提出,我們應該把假新聞劃分為更加嚴謹的類別:

錯誤信息(Mis-information)是錯誤信息被傳播,但是沒有蓄意危害。虛假信息(Dis-information)是指虛假信息被在明知虛假的情況下傳播,以造成危害。惡意信息(Mal-information)是指真實信息被傳播以造成危害,通常是把隱私信息公布到公共領域。

比如說臉書,已經棄用了詞匯「假新聞(fake news)」而改用「錯誤新聞(false news)」。

這些「錯誤新聞」對大眾會有怎樣的危害?

今年大熱的華語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就揭示了當一件普通事情被惡意歪曲時,如何演變成一場網絡暴力。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與惡》里,幼兒園疑似發生了綁架案,嫌疑人抱着一個髒兮兮的黑包,闖進幼兒園。

現場瞬間陷入一片混亂,記者為了搶新聞,隨便找了不明真相的圍觀者采訪,而圍觀者不假思索地就說闖入者是神經病,因為幼兒園附近有一個神經病康復中心。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各大電台開始搶着播送這條未驗證真假的新聞:北市幼稚園驚傳神經病挾持幼童!

就在傳言越演越烈之際,特種部隊攻進了幼兒園,毫發無損地救出了所有幼童,而那個闖進幼兒園的人只是想拍電影,並沒有惡意。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其中有一個電視台請來了精神病醫生做專訪,醫生說傷人罪案里只有5%是精神病人;並且,其中只有極少數會攻擊陌生人。可是幾乎所有的電視台都已經播報了虛假的新聞,事實如何,許多吃瓜群眾,已經毫不在意。

在社會大眾情緒激昂的情況下,已經容不下理智的聲音,他們只是需要找到一個發泄口,那就是「精神病患者」,此時真相是什麼已然不重要,潑髒水就是了。

不要覺得這是電視劇,過分誇大了事實,實際上藝術源於生活,搬上大熒幕時甚至還將很多假新聞的危害美化了。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每當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當然可以將責任都歸咎為「無良媒體」沒有查證事實就進行報道,但我們大眾作為傳播的重要一環,也不見得就能獨善其身。

也正是意識到假新聞的危害,新加坡在去年曾經提議了一項重要法案草案,依據該法案,惡意散播假信息將被處以最高100萬新元的罰款和最長10年的監禁。

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假新聞,法律真的那麼有用嗎?應對假新聞的真正良策,應當是教會我們的孩子學會甄別和拒絕假新聞。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為什麼人會容易相信假新聞?

想要找到甄別假新聞的方法,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相信假新聞,尤其是孩子為什麼會無法辨別、相信假消息?

2016年,斯坦福大學針對7,804位的學生的網絡閱讀方式進行調查,結果指出,有高達82%的學生並不清楚廣告與一般的新聞有何不同。

許多學生僅根據一則新聞所包含的細節是否深入,或是搭配的照片來進行判斷,而不是把新聞來源的可信度作為依據。

為何人會輕信一些未經查證的信息,做出草率的判斷呢?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1、大腦本來就容易陷入陷阱

首先,人腦認知的模式,本來就容易落入陷阱,讓假新聞有機可乘。

人有情緒和不理性的一面,尤其是傾向相信熟悉的事物。所以,網址、版面、文風等形式都極像新聞或權威研究來源,或刻意引用具權威性消息來源的文章,都容易讓人信以為真。

更重要的是,網絡上的資訊來源眾多、內容也五花八門。閱歷有限的孩子們,更傾向相信外表看起來熟悉的消息。

2、容易相信簡潔的信息

多項研究都表明,如果一條謠言十分簡單淺顯,就會輕易遮掩其荒謬之處,看起來高度可信。這涉及”認知流暢度”(cognitive fluency)這一概念,即接受信息的難易程度。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比如當我們用簡單淺顯的文字,去寫一篇高深的文章時,讀者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出於同樣原因,我們更容易相信自己熟悉的人(例如,經常上電視的人),即便該人對於正在談論的問題明顯知之甚少。

3、越多人點贊,越容易讓人相信是真

扎利亞·戈維特(Zaria Gorvett)在一篇關於”群體極端化(group polarisation)”的文章中寫道,人們的頭腦總是受到周圍群體——無論真實還是虛擬群體的影響而出現意見趨同現象。

人常有從眾的心理,有幾項研究都表明,人們會因有多少人點贊、轉發來判斷一則消息是否可信。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只有2%的英國學生

有識別真假新聞的能力

前段時間全球知名通訊軟件line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在1000名受訪者中,有46%人過去半年曾經收到、看到網絡可疑信息,但只有33%會查證,而主動進行查證者最後僅25%會轉發查證後的正確信息。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去年6月英國國家素養信託(National Literacy Trust)所公布的關於「假新聞和批判思考」的調查顯示,僅有2%的英國學生具有識別真假新聞的能力。

那這種識別真假新聞的能力,具體究竟指的是什麼?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批判性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保持懷疑」的科學精神,能夠區分事實與觀點。

具有這種思維的孩子,對於聽到的任何一個帶有觀點的評論,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馬上聽信而是謹慎求證,從而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不會人雲亦雲。

所以突破假新聞的重重陷阱,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實際上,這種思維方式也被越來越多頂級名校所看重。

為了提高學生的批判思考力,華盛頓大學開設了一門特別的課程——「抵制狗屁課」(Calling Bullshit In the Age of Big Data),課程名字可以理解為「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分辨並駁斥狗屁」。

一聽到這個名字,你可能會好奇——什麼是「狗屁」?授課教授Carl T. Bergstrom是這樣定義「狗屁」的:

狗屁指的是公然罔顧事實和邏輯的語言、統計數據、圖表,以及其他呈現方式,它們的目的是讓受眾留下深刻印象並且讓人難以抗拒。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這門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160個名額剛開課就報滿了。授課教授表示,「我們的學習目標很簡單。」他希望通過這門課教會學生學會辨別來自互聯網時代的無用、錯誤信息。上完這門課,每個學生都應該學會:

保持警惕,別讓狗屁污染了你每天接受的信息;無論何時何地,遇到「狗屁」就能識別出來;就算是為了自己,嚴謹地弄明白這堆狗屁之所以是狗屁的原因;為統計學家或者科學家提供技術解釋,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段話是在放狗屁;給你迷信的阿姨或者種族主義傾向的叔叔一個好理解的、具有說服力的解釋,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是堆狗屁。

開篇提到的挪威電台的實驗,雖然爭議不小,但參與實驗的學校校長、部分學生都表示在整個過程中收獲頗豐。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這場實驗的「幕後黑手」——節目組負責人Andreas Wahl / NRK)

學校校長Øivind Sørlie相信類似的形式有益且必要:它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審慎地面對接收到的信息。

參與實驗的一部分學生也和校長持有類似的觀點,一個學生說:「我可以代表我的全班同學說,我們感到獲得了一些訓練,而不是被愚弄……它真正證明了傳播虛假新聞並影響選擇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對假新聞說不

在生活中培養批判思考力

並不是所有東西都非黑即白,但報道本身可能會有不同的形式,有時候會產生歧義甚至傳播不准確的信息。

就像BBC的媒體編輯阿莫勒·拉詹所說,驗證報道真偽有多種途徑:你要經常問自己,這是真的嗎?你感覺是真的嗎?我們有什麼證據?是誰傳遞的這個消息?消息來源是哪?……

在如今這樣的時代,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比以往更需要批判性思考、思辨的能力。作為家長,更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辨別真假新聞的能力。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培養數位公民》(Raising Digital Natives)創辦人笛芙拉‧海娜博士提供了以下三點建議,讓孩子們可以自主學習,提高對「假新聞」的辨別能力:

1、從孩子有興趣的下手

讓孩子主動上網查找他們好奇的資訊,比如運動、遊戲、自然等,並與孩子討論他們從哪里獲得這些內容、如何區分新聞的事實與觀點,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他們關注的主題與網絡閱讀的經驗,與孩子一同思考「如何評估網絡新聞」。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先列出幾個安全、適合孩子閱讀新聞的網站,並通過這些新聞提早讓孩子知道如何對閱讀的資訊提出合理的懷疑。

2、陪孩子一起比較新聞

研究指出,中學生在放學後平均花七個半小時上網,許多孩子會同時上網傳遞訊息、瀏覽社交網站,或是觀看影片,這將容易導致孩子分心,也缺乏對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與質疑。

再者,近九成的青年獲取新聞來源,幾乎都是從微博、微信等社群媒體而來,這會讓孩子更加偏好瀏覽立場相符的文章。

因此,家長應該適時詢問孩子們從網上所閱讀的新聞來自何處,並讓孩子聽聽你的經驗,同時,也可以陪孩子一起比較電視頻道和網絡新聞所呈現的內容有何不同。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資深媒體人黃哲斌也提到,自己會讓孩子擔任總編輯、策展人的角色,通過大量閱讀,養成辨別、吸收各種資訊來源和分析的習慣,最後作出最適切精要的內容產出。

他說,資訊就像是我們吃進身體的食物一樣,看新聞的時候懂得追根溯源是很重要的。

3、陪孩子思考新聞價值

在孩子閱讀任何網絡新聞時,記住!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習慣,包括注意訊息的來源,並區分報導所陳述的觀點或想鼓吹的價值,同時,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觀點,就算不一定認同,也要尊重彼此。

新聞是家人用餐時打開彼此話匣子的契機——今天在網絡上看到了什麼、是在哪里看到、當天的重要新聞、有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每個人對這些事的看法……

挪威中學這場180天的實驗,揭示了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

我們曾經分享過台灣的一個爸爸,每天都和女兒討論新聞,他通過這種方式讓女兒了解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情,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點此查看詳情)

每天上演的新聞事件,都將會是強而有力的教育機會。順著孩子的思路走,讓孩子解釋他們的想法,鼓勵孩子思考、學習判斷。

「一旦開始讓孩子學會質疑收到的資訊,他們就會養成這種態度。」在斯坦福大學進行相關研究的麥格羅說。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