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認為 雅安是史料記載世界最早人工種茶地

新華社成都10月15日電(記者惠小勇、謝佼)「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10月15日,在蒙頂山下的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茶文化工作者們忙碌着,為「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正式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做准備。

該技藝已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名錄,蒙頂山茶文化系統被評為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多位專家考證認為,雅安是史料記載世界最早人工種茶地。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記載:「西漢時,有僧從領表來,以茶實植蒙山,忽隱池中,乃一石像,今蒙頂茶,擅名師所植也。」明楊慎《楊慎記·蒙茶辨》、清《四川通志》等史料記載,這位種茶人為西漢雅安人吳理真。

茶文化專家陳椽1984年著《茶葉通史》,認為「蒙山植茶為最早的文字記要。該山原任僧正祖崇於雍正六年(1728年)立碑記其植茶史略,石碑至今尚在,是植茶最早的證據。」

這塊石碑立於蒙頂山上天蓋寺,又稱《天下大蒙山》碑。

據此,2004年在雅安召開的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上,歐盟茶葉委員會、法國茶業協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發表《世界茶文化蒙頂山宣言》認可:「據文字記載和史跡佐證,雅安蒙頂山最早人工種茶。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吳理真在蒙頂山種下七棵茶樹,首開世界人工種茶之先河。」

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副會長陳開義說,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蒙頂山茶始作貢茶,一直沿襲到清代,歷經1169年。目前雅安茶葉種植面積已突破百萬畝,主產區名山區茶園面積35.2萬畝,75%的人口從事與茶相關職業,農民人均擁有茶園面積、良種化率、機械化率、良種茶苗繁育等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

有學者也提出茶葉起源的不同說法。陳開義認為,中國種茶歷史悠久,爭論是好事,正是種茶范圍廣袤、歷史悠遠的反映。中國茶文化需要共同探究讓世界信服的依據。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