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盲山》里的悲劇 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那固執的封建觀念

《盲山》於2017年11月23日在中國上映,全片時長總共95分鍾,這部電影也是李楊導演繼《盲井》之後,時隔三年的又一部傑作。

電影是在陝西秦嶺的一個村莊拍攝的,除了女主黃璐是北京電影學院03級表演系本科外,其他人均為當地村民或非職業演員。整體來說,這部電影看起來稍顯壓抑,看完之後會對里面的情節有很多感觸,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但還是想來講一講。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被拐賣女性的故事,一名初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為了幫父母分擔重擔,急於找工作,卻被裝扮成醫藥采購公司員工的人販子誘騙。閱歷尚淺的白雪梅,就這樣隨他們來到了中國西北某個偏僻山村,結果一杯水喝下肚,她倒床昏睡。

醒來後,她發現那些所謂的「采購公司的員工」早已不在,而自己的身份證和錢包也早已被別人拿走了。此刻的她,突然明白自己已經被賣給了當地人,苦苦哀求,村民卻無動於衷。而白雪梅也開始意識到,重獲尊嚴和自由的唯一方式就是逃出去。

淺談《盲山》里的悲劇 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那固執的封建觀念

但在這里,與其去討論電影的拍攝技巧與表現手法,我們不如針對電影故事本身,去探討電影背後所傳達的思想和我們應該要去思考的問題。

先講電影中的三個點:

對於村民而言,女人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生殖機器,120塊也許就能從人販子手里買回來一位女性,之後被關在黑暗的小黑屋里,如果買過來的女人生不了孩子,還要接着被倒賣。

對於警察,在當地的民風下,當警察的執法作用在當地的村民身上,似乎連警察都顯得束手無策,最後也只能開車離去。

對於學生,初入社會,閱歷尚淺,急於找工作而上當受騙,最後被人販子拐賣,淪落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最後無奈而認命。

有一位知乎用戶曾說道:「拐賣這件事,和你的學識、資歷、家庭背景高低沒有任何關系,它只關乎人性、底線。而這一點上,你永遠也敵不過人販子。」

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學生無知,警察無用,村民無法,但他們都有錯麼?與其說他們有錯,不如說真正的源頭在於人販子,而最應該懲罰的也是人販子。

而人販子的背後驅動力又是什麼呢?

淺談《盲山》里的悲劇 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那固執的封建觀念

01.《盲山》:白雪梅的無知到底有沒有錯?

有人說無知,也是一種錯。那麼只是想要掙錢,替家里還債的一名普通女大學生呢,是不是被別人拐賣到深山里,也是她自己的錯呢。

掙錢心切的女大學生白雪梅,被2名賣中草藥的人販子拐賣到深山里,當她醒來之後,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早已逃不掉了,身份證錢包,都已被掏空。

當她向門外的老大爺求助時,沒有人給她實質性的回應,當她第一次想要逃跑時,老大爺和他的兒子拖着她鎖進屋子里。

她以不吃飯作為抵抗的工具,可是那又能怎樣呢,不會有人放她走。當她第一次被那一家人按着的時候,衣服被人脫掉,男人心滿意足的離開時,她的心里是多麼絕望。

一個人赤裸裸的縮在屋子角落里,只有一束光打在了她的身上,目光呆滯,頭發蓬亂,蜷縮着自己的雙腿,此刻的她放棄了呼喊,像一隻傻了的乖順的小綿羊。

當同村里的另外幾個被拐賣的婦女,安慰她時,她似乎又看到了曙光。她一刻都不想待在這個地方,待在這個畜生不如的地方,她尋求幫助,被告知翻過那一座大山,到了公路就一切好辦了。

於是她又計劃着逃跑,表面上順從着那家人,私下里一直在尋找着機會,終於在一個洗衣服的下午,她趁着去廁所的機會,翻過了那座大山,走到了馬路。可是她沒有錢,沒有人願意幫助她這個沒錢的人。

她被人抓到了,回去又是一陣毒打。

因為無知,所以被騙,最後淪為村民的生殖工具,她不是沒有嘗試過逃跑,而是最後換來的是一頓毒打和德貴一家人更為嚴格的看管。

在白雪梅的生命里,生活似乎沒有什麼公平正義可言。

淺談《盲山》里的悲劇 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那固執的封建觀念

淺談《盲山》里的悲劇 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那固執的封建觀念

02.《盲山》:不放棄的逃跑在警察看來只是一場鬧劇?

她的心里從來沒放棄過,也似乎不敢放棄,當那位教書學生向她表示好感時,她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可能是因為太想逃脫這座大山了吧。

她又把自己的身體當做救自己的工具,和那位教書學生好了很久,祈求着他帶她離開,可是最後他還是一個人走了。

這座大山里的人似乎沒有一個是好人,她知道只能靠自己。

於是,她出賣自己的身體,從一個雜貨鋪老闆那里得到了40塊錢。這一次,她整裝待發,趁着那家人不注意,逃了出去,並成功來到了開往外面世界的大巴車上,希望的曙光似乎就在前方。

可是她沒想到,那伙人還是找到了她,她哭着向司機求助,不要開門。可當司機接過那支煙時,我便知道,她是逃不掉的。

不願惹麻煩的乘客,不願愛管閒事的警察把她當成了一個鬧劇,重新把她送到了那罪惡的深淵。而那不爭氣的肚子又懷孕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往外寄信,可是卻杳無音信。

對於白雪梅而言,自從第一次被德貴一家人玷污之後,她已經沒有退路了。一次又一次出賣自己的身體,只是為了逃脫這個地方,獲得起碼的自由和尊嚴。

在乘客看來,管她就是多管閒事,在警察看來,白雪梅的逃跑無疑就是一場鬧劇,最後的白雪梅是否真的要屈服於這「所謂的命運」麼

淺談《盲山》里的悲劇 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那固執的封建觀念

03.《盲山》:雪梅父親去解救,卻被村民攔下?

無奈的雪梅只好認命,她學會了餵豬,開始做家務,甚至還幫村里上不起學孩子免費教書識字,也許是她的善良感動了上天。

直到有一天,被一個叫做李青山的孩子告知,她的信都讓郵遞員給了那個第一次強奸她的男人。是的,她曾寄希望於純潔善良的郵遞員,可是她怎麼也沒想到,卻是這樣一個結局。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至少孩子還懂得知恩圖報。她教孩子讀書,寫字,讓他叫她白姐姐。他幫她去鎮上寄了信。

可是,那里的信還是需要經過很久,才能被送出去,就這樣過了很久。

一直等到她的孩子出生,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她的親生父親才籌夠了幾千的解救費,帶着警察來到這個偏僻的大山里,面對着父親,她面無表情,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可她知道,她似乎就要結束這種痛苦的生活了。

可是警察無用,村民無法,她照樣被攔了下來,她的父親陪着她,當那個男人要把她帶走,去另一個地方時,她的父親不讓,護着自己的女兒,卻被那猥瑣的男人暴打。

她拿起了旁邊的一把菜刀,向他砍了下去,他死了,她呢,是獲救了,還是被判刑了,我們不知道。

影片至此結束。

淺談《盲山》里的悲劇 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那固執的封建觀念

電影很戲劇性的一點是,《盲山》里有個角色叫鄭小蘭,在白雪梅寧死不從的時候,她抱了孩子來勸慰:

「你看我也是被賣來的,還不是這樣了?先把身體保住才是,不然怎麼逃?」

而這個演鄭小蘭的,真的就是從四川的一個縣城給賣過來的,才20歲,就是兩個孩子的媽。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身邊,藝術不僅高於生活,更源自真實的生活。只是鄭小蘭在一次次逃跑和一次次被打的過程中,漸漸喪失了逃跑的動力,她認命了,屈從於這不堪的現實。

而在白雪梅和鄭小蘭的悲劇背後,隱藏着的則是村民千百年來形成的那固執的封建觀念。

在另外一部《喊山》電影里,講的同樣也是被拐女性的故事,不過《喊山》是無聲的吶喊,而這一個卻是拼盡全力的在逃跑。

但是無論是喊山里的啞巴紅霞,還是盲山里的白雪梅,她們都是封建觀念背後的受害者。

而喊山里的臘宏,盲山里的黃德貴,最後都是被自己所買來的女人殺害,怒字頭上一把刀,把人逼急了,可能就是這個下場吧。

而喊山里的韓沖,盲山里的李青山,他們則代表着一種希望,在這樣一個人情殘缺的社會里,至少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還有一絲絲的良知,不會讓我們對人性太過絕望。

無知沒有錯,利用別人的無知去危害社會的人才有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世界上最難以揣摩的是人心,可以善良到極致,也可以邪惡到極致。對於那些愚昧的村民來說,當發生利益衝突時,他們照樣會寸步不讓,當封建思想與道德衝突時,他們一樣會舍棄所謂的道德。

對於那些人販子來說,他們要的只是利益,那些被他們拐賣的女人和小孩的生死存亡與他們又有何干。

對於被拐賣的人來說,一旦被賣到這種偏僻的小農村,是逃跑還是屈服於這無言的命運?也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即使被救出來了,最後換來的也只可能是可悲的結局。

盲山,盲的不是眼,而是心,有什麼能比心盲更嚴重的呢。

就像那位村主任說的那樣:

這里的村民素質極差,當然也包括他自己,在這座深山里,沒有法律,沒有道義,沒有利益,只有固執的封建觀念。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