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

坐落於東南亞中心

赤道橫穿中部

將其大致均分在南北半球

(婆羅洲島位置。底圖@wikipedia,標記@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面積達74萬3330平方千米

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大島

四面環海,分屬三國

山脈高聳連綿,海岸曲折優美

(婆羅洲島。底圖@wikipedia,標記@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獨特的地質構造

天然的海洋隔離

使其成為地球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島上特有的婆羅洲猩猩。攝影@Bernard Dupont)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島上優美的自然風光

密集分布在東北部

馬來西亞沙巴州(Sabah)

最具代表性的是

婆羅洲第一高山

京那巴魯山(Gunung Kinabalu)

及東海岸西里伯斯海

詩巴丹島(Pulau Sipadan)

(沙巴州示意圖。底圖@google,標記@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兩者分別位於沙巴州一北一南

主體構造均為花崗岩

可謂同宗同源

直線距離約320公里

一個高聳出雲,一個靜立深海

可上山巔攬月,可下深洋捉鱉

堪稱婆羅洲島風光之精華

京那巴魯山海拔4095.2米

距海岸不足40公里

山體由岩漿侵入地殼而成

至今仍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增高

山峰拔地而起,突兀聳立

以「地形突出」而論可位列世界前20名

(從山腳遙望京那巴魯山。圖片來源@wikipedia)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260萬年前,第四紀大冰期來臨

10萬年前,冰期達到頂峰

山體被巨大的冰層覆蓋

冰川流動帶來強烈侵蝕

使山體表面崎嶇不平,突兀嶙峋

(京那巴魯山攀登路線。攝影@Ling Tang)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冰川切割形成刀刃般的山脊

岩石表面遍布裂縫溝谷

在攀登最高點羅氏峰(Low’s Peak)途中

可清晰看到冰川留下的痕跡

(京那巴魯山羅氏峰。圖片來源@BluËSky BlÜe)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從京那巴魯山向東南300公里

婆羅洲島、棉蘭老島、蘇拉威西島

三島之間為西里伯斯海

強大的洋流,深邃的海溝,活躍的火山

構成復雜的海洋環境

距婆羅洲島海岸線不足30公里

詩巴丹島無疑是耀眼的明珠

(詩巴丹島位置。底圖@google,標記@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湛藍的深海

絢麗的珊瑚

豐富的物種

使其成為潛水愛好者朝聖之地

然而,詩巴丹從何而來?

又何以成為頂級的潛水勝地?

I

詩巴丹島附近

分布着其他若干座小型島嶼

例如同為潛水勝地的馬布島

(馬布島全景。攝影@陪你去看海)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散布着水上高腳屋的度假小島卡帕萊島

(卡帕萊水屋。圖片來源@wikipedia)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擁有美麗海景和沙灘的馬達京島

(馬達京島海灘。攝影@caelyn)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從眾多島嶼中

詩巴丹島脫穎而出

憑借的是億萬年的自然偉力

一億年前地球躁動不安

板塊運動活躍且劇烈

澳大利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

分別從西南和東南兩個方向

擠壓巨大的亞歐板塊

(板塊運動示意圖。原視頻製作@Christopher Scotese,壓縮@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板塊擠壓處

大地震動,岩漿迸發

滄海化為桑田,大陸斷成孤島

火山從海底隆起,構築新的地形

亞歐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相接處

形成南北走向的菲律賓群島

而菲律賓群島以東

婆羅洲島被擠壓向西南

中間形成寬闊的西里伯斯海

(西里伯斯海示意圖。底圖@wikipedia,標記@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海底地幔中的高溫岩漿

四處奔涌尋找地殼薄弱處

在距婆羅洲島東北海岸30公里處

終於找到可乘之機

岩漿沖破地殼

匯成沸騰的溶岩奔湧向上

遇到冰冷海水凝結成岩石

火山不斷噴發,岩石越積越多

從600米深的海底

一座海底火山不斷增高

最後露出海面

(火山島形成示意圖。原視頻來源@Daniel Izzo,壓縮及轉換@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這座由海底火山噴發而成的島嶼

也成為馬來西亞唯一

大陸架之外的深海島嶼

超過600米的高度

使詩巴丹島突兀海中

島嶼四周皆為峭壁

極利於海洋生態發育

(詩巴丹島嶼大陸架距離。制圖@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詩巴丹主體

由地殼運動塑造

另一自然偉力同時登場

完成裝飾詩巴丹島的大業

II

約5.41億年前,地球進入新紀元

短期涌現大量新物種

形成壯觀的地球生命演化景象

是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珊瑚蟲這一微小物種此時誕生

溫暖的海洋給予充分庇護

使其躲過若干次生物集群滅絕

穩定地延續自身演化

(四放珊瑚化石。四放珊瑚為早期珊瑚物種,生活在奧陶紀至二疊紀期間,二疊紀後期滅絕。圖片來源@Wilson)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約2.51億年前,地球再次經歷大滅絕

物種重新演化,進入”三疊紀”

石珊瑚蟲作為珊瑚蟲新物種

登上海洋舞台

除少部分不畏寒的單體珊瑚蟲外

絕大多數石珊瑚蟲都特別”嬌氣”

適宜生長的水溫為22-28攝氏度

且需陽光充足,水質清澈

使石珊瑚蟲局限於低緯度熱帶淺海

(石珊瑚蟲及其形成的珊瑚礁分布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如此挑剔和脆弱的物種

難在汪洋大海中興風作浪

然而”蟲黃藻”的出現改變了其命運

(珊瑚蟲與蟲黃藻。原圖@Coral Digest,標記@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蟲黃藻通過光合作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

石珊瑚蟲需要的碳水化合物

同時吸收石珊瑚蟲產生的無機物

二者一拍即合,建立共生關系

蟲黃藻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石珊瑚蟲生長速度提高到三倍

(珊瑚與蟲黃藻共生關系示意圖。原圖@Algea Research,標記@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豐富的鈣元素和二氧化碳

被石珊瑚蟲轉化為碳酸鈣

沉積在骨骼中

歷經成千上萬年

不計其數的石珊瑚蟲骨骼

形成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珊瑚石

有的狀如發梳

(梳狀珊瑚。圖片來源@Poppe Image)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形如菌菇

(蕈(音xùn)珊瑚。攝影@Brocken Inaglory)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溝壑起伏如人腦

(繩紋珊瑚。攝影@Jan Derk)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叢生密布似苔蘚

(苔珊瑚。圖片來源@Poppe Image)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如婷婷荷葉

(蓮珊瑚。圖片來源@Poppe Image)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似盛放秋菊

(菊珊瑚。圖片來源@wikipedia)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像蒼翠綠樹

(樹珊瑚。圖片來源@Poppe Image)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若分叉鹿角

(鹿角珊瑚。攝影@Albert Kok)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詩巴丹島海域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使沉積的珊瑚石得到充分保護

層層堆積形成珊瑚礁

(珊瑚礁形成過程。原視頻@Daniel Izoo,壓縮@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密集的珊瑚礁附於島嶼岩基

裝點海底世界

以豐富的色彩和復雜的形態

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熱帶海洋珊瑚。圖片來源@Q.U.I)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如果把海底火山看做

詩巴丹島的建築工人

珊瑚無疑可稱為

詩巴丹島的裝修大師

接下來,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

閃亮登上舞台

III

西里伯斯海位於

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

北赤道洋流的一支

自西向東流經這里

(北赤道洋流示意圖,流經西里伯斯海的分支標記為黃色。圖片來源@wikipedia,標記@旅星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洋流帶來豐富養分和熱量

使海洋生物衣食無憂

珊瑚礁的堆積

提供了完美棲息地

洋流和珊瑚礁合力下

豐富的海洋生物構成復雜的生態

在島嶼周圍海域繁衍生息

海龜(Turtle)是這片海域的寵兒

從詩巴丹任何一個方向潛入海中

都可能看到海龜水中游

(攝影@森森)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東南的海龜之地(Turtle Patch)

是海龜最密集的地點之一

披着褐綠色的硬殼

劃着魚鰭般的四肢

睜着豆粒般的眼睛

海龜們瀟灑自若,憨態可掬

有的意欲振翅高飛

(攝影@Nikki Fei)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蟄居伏於水底

(攝影@Chingching Lam)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漫步於珊瑚之上

(攝影@helenamar)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有的逡巡於礁石之間

(攝影@Karine Jannot)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碼頭下方15米處

海龜墓穴(Turtle Tomb)

是天然的復雜洞穴

偶爾闖入的海龜因迷路窒息洞中

經年累月形成累累龜骸

(水下攝影師在海龜墓穴拍照。攝影@Borut Furlan)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豐富的洋流也引來眾多鯊魚

位於島嶼東部的

白鰭鯊大道(White-Tip Avenue)

是這種鰭尖為白色的鯊魚樂園

(成群結隊的白鰭鯊。攝影@K君)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它們體型纖細修長

身材柔軟,輕盈靈動

(攝影@張煽風)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頭部短而寬,鼻子扁平

橢圓形眼中深邃的瞳孔

如同鑲嵌着一顆黑曜石

(攝影@阿鋒)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除白鰭鯊外

帶有黃白色斑點和條紋的

鯨鯊(whale shark)

是這里的常客

它們性情溫和,食量巨大

(鯨鯊。攝影@K君)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黃棕色身軀和深色斑點的

豹紋鯊(Zebra Shark)

也喜歡到訪這里

盡管擁有性感誘人的身軀

它們卻生性羞怯、反應遲緩

(豹紋鯊。攝影@阿鋒)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個性兇狠的梭魚(Barracuda)

是極具侵襲性的掠食者

尖利的牙齒和驚人的速度

使它們成為兇猛的”海狼”

(梭魚。攝影@Thousand Words)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位於東北峭壁

海狼點(Barracuda Point)

是梭魚最密集之地

洶涌的洋流和豐富的食物

引來大量梭魚聚集

(聚集在一起的梭魚。攝影@阿鋒)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成千上萬梭魚在水中飛游

盤旋環繞組成螺旋形的”魚牆”

形成蔚為壯觀的”海狼風暴”

可媲美陸上龍卷風

(攝影@Vincent)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甚至形成巨大的風暴眼

(攝影@Robert Wu)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位於島嶼南部的

南端角(South Point)

成為鰺科魚(Carangidae)的聚集地

這種俗稱”傑克魚”的種群

經常成群結隊在水中飛舞

形成華麗無比的”傑克風暴”

(攝影@劉博)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攝影@三棲攝狼)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島嶼西南角海灣處

鹿角頂飾(Staghorn Crest)

也是梭魚和傑克魚聚集地之一

鱗光閃閃的旋轉魚群環游

成為令人嘆為觀止的海底勝景

(攝影@冉冉)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島嶼東部岬角處的

珊瑚花園(Coral Gardens)

是四面峭壁中的一片淺灘

種類繁多的珊瑚築成各色魚類的樂園

(珊瑚花園。攝影@三棲攝狼)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而在西部海角處的

懸空花園(Hanging Gardens)

是一片斜插深海的層疊礁石

多彩艷麗的珊瑚中

棲息着無數海洋生物

(懸空花園。攝影@Karine Jannot)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環繞海島的其他礁石

也各具特色,精彩紛呈

共同構成多彩復雜的生態系統

例如前額突出的隆頭鸚哥魚

(又名駝峰大鸚嘴魚。攝影@三棲攝狼)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顏色鮮艷喜歡獨居的獅子魚

(學名蓑鮋,有毒性。攝影@阿鋒)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善於偽裝在水底的鱷魚魚

(學名博氏孔鯒,屬牛尾魚科。攝影@Chingching Lam)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球型身材善於模擬環境的青蛙魚

(學名躄(音bì)魚。攝影@阿鋒)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模仿周圍海草顏色和形態的鬼龍

(學名鋸吻剃刀魚。攝影@阿鋒)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喜歡吸附其他物體以固定自身的蝦虎魚

(又名鰕虎魚。攝影@K君)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色彩斑斕的”拳擊手”孔雀螳蝦

(又名雀尾螳螂蝦。攝影@阿鋒)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賊頭賊腦而又伶牙俐齒的海鱔

(又名星鰻,屬於鯙(音chún)科。攝影@Karine Jannot)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觸角突出如兔耳的海兔

(又名海蛞蝓(音kuò yú)。攝影@Karine Jannot)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可隨所食海藻的顏色而變化

(吃藍藻的海兔。攝影@Karine Jannot)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最為活潑可愛、多姿多彩的

當屬與海葵共生的小丑魚

(學名眼斑雙鋸魚。攝影@Karine Jannot)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它們在搖曳的海葵間穿行

(攝影@helenamar)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與起伏的海浪共舞

(攝影@陪你去看海)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爭奇鬥艷的各色珊瑚

賞心悅目的各種生物

將詩巴丹島打造成

“上帝的水族箱”

(成群的傑克魚。攝影@三棲攝狼)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IV

1989年,法國導演

雅克•庫托斯(Jacques Cousteau)

在電影《婆羅洲:海龜之魂》中宣稱

“45年前,我曾見過像詩巴丹一樣的地方,

但現在已經消失了。

如今我們找到了一件未被破壞的藝術品”

人們從全世界趕來

只為能在水下自由嬉戲

(水下成群結隊的潛水員。攝影@陪你去看海)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人類活動導致珊瑚礁被破壞

廢棄物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海洋

如果繼續下去,生態將持續惡化

“未被破壞的藝術品”也將消失

(詩巴丹島上曾經的度假村。圖片來源@wikipedia)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2004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

將所有人工建築全部移出島外

每天發放120個潛水許可

只為保護這里脆弱的環境

沒人能預知

這座不可思議的小島

以及無數安家在此的海洋生物

是否還會經歷更多磨難

但所有關注它的生物學家

地質學家,海洋學家

以及每個熱愛海洋的人

都在為保護詩巴丹島而努力

為了這面積僅4公頃的島嶼

也為了3000餘種熱帶魚類

數百種熱帶珊瑚

更為了能讓人類一直有機會

追逐來自深藍的極致誘惑

(海豚在詩巴丹海面上飛舞。攝影@肆月)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詩巴丹?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旅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