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傳承保護基地落戶寧夏銀川

秦腔傳承保護基地落戶寧夏銀川寧夏銀川市秦腔傳承保護基地正式儀式現場。李佩珊攝

中新網銀川12月10日電 (李佩珊)12月10日,寧夏銀川市秦腔傳承保護基地正式揭牌成立,這是中國首家專門為秦腔的傳承和保護所設立的市級基地。

秦腔傳承保護基地落戶寧夏銀川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傳部副部長、寧夏文旅廳黨組書記劉軍(左)與銀川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虹(右)為寧夏銀川市秦腔傳承保護基地揭牌。李佩珊 攝

秦腔發源於秦、隴、晉地,廣泛流行於陝西、甘肅、山西、青海、寧夏、新疆、河南等地,是中國西北最古老的戲劇之一,對許多劇種都有很大的影響。2006年,秦腔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秦腔和其他地方劇種一樣面臨着發展困境。為此,傳承與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秦腔具有重要意義。

秦腔傳承保護基地落戶寧夏銀川市民在寧夏銀川市秦腔傳承保護基地的體驗室演唱秦腔片段。李佩珊 攝

據銀川市文化旅遊廣電局黨工委書記劉濤介紹,銀川市秦腔傳承保護基地是國家文化旅遊提升工程重點項目,建設周期2年,總投資1165萬元(人民幣),總建築面積2935平方米,劃分為體驗排練、參與互動、交流展示、表演觀看等四大空間,設有280座小型劇場、培訓教室、化妝間、道具間聲控室及放映室等功能區。「目前已成立了專門的秦腔劇團,基地將開展秦腔排練展演活動、培養秦腔後備藝術人才,為老百姓普及傳統藝術知識,努力做到讓秦腔在寧夏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劉濤說。

秦腔傳承保護基地落戶寧夏銀川寧夏銀川市秦腔傳承保護基地化妝室內排列整齊的戲服。李佩珊 攝

秦腔傳承保護基地落戶寧夏銀川市民在寧夏銀川市秦腔傳承保護基地體驗室內利用投影「換」上秦腔人物行頭。李佩珊 攝

秦腔傳承保護基地落戶寧夏銀川市民在寧夏銀川市秦腔傳承保護基地體驗室內使用vr眼鏡觀看秦腔表演。李佩珊 攝

據悉,在揭牌儀式當天,為期五天的2019銀川市第五屆秦腔節也正式拉開帷幕。寧夏秦腔劇院、甘肅省靈台秦腔劇團將帶來《鍘美案》《竇娥冤》等經典秦腔劇目演出。陝西、甘肅以及寧夏戲曲名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柳萍、李淑芳、竇鳳琴、蘇鳳麗、屈巧哲、李小雄、侯艷、屈蓮英、馬桂芬、韋小兵等秦腔名家也將登台表演。

秦腔傳承保護基地落戶寧夏銀川市民在寧夏銀川市秦腔傳承保護基地體驗室內進行參觀。李佩珊 攝

「秦腔傳承保護基地為寧夏秦腔事業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推動寧夏秦腔藝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銀川市中山北街秦腔藝術團團長張瑾告訴記者,這次來主要是為了與名家學習,「之前我們通過『一元劇場』戲曲展演、送戲下鄉、戲曲進校園等活動將秦腔帶到了更多的百姓身邊,今後有了屬於秦腔的基地,我們會更加努力做好秦腔的保護與傳承。」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