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很多人說我們這個時代,沒有經典。可是經典是什麼?經典本身分明是時代一輪一輪淘汰下來的東西。

就像文人圈子里總覺得上個世紀的作品是好的,現在的影視圈也覺得數十年前的那些從港台傳到大陸、那些老一輩花了巨大心力的作品才能算上是好作品。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家有兒女》張一山

就連輕喜劇,大家一提起來,不是想起《龍門客棧》,就要想到《家有兒女》。

就像《家有兒女》這部片子,在前幾年的寒暑假還是會在電視上循環播放。那些引人發笑的段子、那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情節,讓觀眾很快能會心一笑。

里面的演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同時也會被這部劇所束縛。就像《家有兒女》里面的楊紫、張一山,再去塑造其他的人物形象難免會被觀眾拿去作對比。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家有兒女》劇照 張一山(中))

01

張一山人生的第一部劇其實並不是《家有兒女》,而是另一部在那個時期同樣飽受好評的《小兵張嘎》。

彼時的張一山不過是北京普通家庭的孩子,習武歸來總也坐不住,甚至被人家戲稱為「小猴子」,於是他的父母便聽從鄰居的建議把他送去了什剎海的一個兒童中心的朗誦班里學習,希望他能修身養性。

或許是張一山在那個人人乖巧的班級里沒能閒下來,常常跟個皮猴子似的上躥下跳?又或許是張一山在這里學會了約束自己的行為,但是眼睛里仍舊有難以掩飾的狡黠。

總之,誰也沒有想到,張一山在這里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導演——徐耿。他開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搖身一變成為一位童星。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小兵張嘎》宣傳照)

張一山在《小兵張嘎》這部劇中扮演了一個叫佟樂的小孩,和主角嘎子比起來是沒那麼顯眼的,但是他卻同樣十分出彩。

和其他英雄主義十分明顯的戰爭片不同,《小兵張嘎》這部片子沒有十分突出的個人英雄主義和能力超群,有的更多的是「巧合」。

夢想參加八路軍的嘎子,在尋仇的路上結實掌櫃的兒子佟樂。大仇未報,卻陷入了鬼子的追殺,在佟樂和另一個神秘人的幫助下脫離了追捕。

然後佟樂這個養尊處優的小少爺,跟着嘎子一起在鬼子肆虐的土地上,有血有淚,更有巧合所帶來的爭吵和歡笑,就這樣展開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張一山所參演的,就是這麼一部劇。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小兵張嘎》劇照,張一山飾佟樂)

劇情說復雜也並不復雜,人物情感的遞進和復雜程度也遠遠比不得成年以後的張一山所扮演的角色,但是這部劇卻讓大家記住了他。

記住這個在小小的熒幕里吃苦耐勞,有點小聰明,膽小如鼠卻又強撐着自己去維護兄弟義氣的孩子。在那時候人們還分不開演員和角色的年代,張一山一開始的名字叫做「佟樂」。

不是張一山,也不是「劉星」,而是佟樂。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家有兒女》劇照,張一山飾劉星)

也是這部劇,讓他擁有了能夠試鏡《家有兒女》的機會。當時《小兵張嘎》中飾演樂樂爸爸的演員李迎旗覺得張一山的表現不錯,就推薦了他去試鏡《家有兒女》這個情景喜劇。

這部劇和《小兵張嘎》不同,但是這部劇對張一山的影響卻更為深遠。人們在這里認識了夏雨、夏雪,也認識了開玩笑說自己是「夏冰雹」的劉星。

和上一部戲里膽小義氣的佟樂不同,這一部戲里的張一山似乎更為貼近他本人。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家有兒女》劇照 張一山(中))

這部戲里的他成績不好,在這個組合家庭里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但是出發點都是為了大家好,做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讓大家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孩子。

02

這對於張一山來說,有好有壞。

好的是他終於有了一個讓大家真正記住的角色,演藝圈里更長遠的路正在他腳下綿延開去。

壞的是大家記住的不是張一山,而是「劉星」。張一山不是劉星,可是大家偏偏只認劉星。

以至於後來張一山參演了更多的劇目,卻仍舊沒有洗刷掉他在人們心中的劉星形象,這對於一個准備長期在演藝圈發展、走向更高更遠道路的演員,是十分不利的。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所以張一山選擇了一條更為長遠的道路。他還是堅持演戲,在固定的每年接幾部片子的情況中,或多或少的擔任一些角色,從來沒有正式宣布淡出演藝圈,但是也沒有和其他的演員一樣時常出現在大家面前。

與其說他在維護自己的人氣,不如說他在維護自己對於鏡頭和演戲的感覺。他知道這種感覺就像是舞蹈演員對於身體的柔韌度的訓練,落下一天,都要用許許多多的努力去彌補。

他堅持練習武術,看起來瘦削的他身上,卻暗藏着力量的肌肉。他用心學習舞蹈,那些普通人難以維持的流暢而優美的舞姿,都是他用汗水一點一滴堆積出來的。他好好學習,為了接受到更好的教導,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北京電影學院。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張一山 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學士服)

當別人趁着爆紅,轉移各種偶像劇的時候,張一山所做的卻是跑到老戲骨濟濟一堂的劇目里當配角,不要求太多的戲份,只追求個人能力的提高。

於是他的台詞功底,他的演技,他的鏡頭感,都在這樣的積累里,達到和同期童星們不一樣的高度。

人人都說他演技好,其實都是因為他的厚積薄發。

他演《餘罪》,那些微表情和動作的弧度,都讓人相信這個人就是那個帶着痞氣去維護正義的餘罪。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張一山《春風十里不如你》劇照)

他演《春風十里不如你》,那些復雜里融合着人性的表演,讓人跟着他的喜怒哀樂一起跌宕起伏。

他演《七個我》,那些截然不同的七種性格,都讓它演的活靈活現。

作品造就了他,他也造就了作品。他終於被大家認可,他的名字叫做,張一山。

03

張一山的演技等多的來自於一種「真實感」。這種真實感然讓大家相信,張一山演繹出來的這個角色,不是被演出來的,而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只是恰好和張一山長了一張一樣的臉。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七個我》宣傳畫)

他的表演不會想空中樓閣一樣漂浮在空中,或者說游離在生活之外,他是有血有肉、有情感變化的。

他不是歇斯底里,更不是不痛不癢,而是與角色融為一體。

角色油嘴滑舌、痞里痞氣,那他就是嘴角勾起、走路生風;

角色穩重大氣、嚴謹慎重,那他就是眉頭微皺、步步踏實;

他從不因為自己去改變角色應該有的張力,而是竭盡全力,去讓一個角色有血有肉,有過去更有將來。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所以張一山才能有機會去參演金庸先生的經典劇目《鹿鼎記》的翻拍。根據這麼多經典翻拍劇目的反響來看,幾乎無論是誰參演經典的翻拍,都免不了被上一版的粉絲們拿着放大鏡找錯誤。

別說是情感不到位,就連頭發絲有沒有放在應該在的位置上,都要被粉絲們拿出來進行一番嘲弄。和現在網絡小說改編的大IP劇目一樣,機會是很大的,但是風險卻也同樣。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陳小春版經典《鹿鼎記》)

可是張一山翻拍這部劇,卻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因為張一山雖然還達不到頂級流量那樣的粉絲基礎,但是他的演技實在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不僅是導演和製片方相信他,粉絲們和一些路人們也同樣相信他。

《鹿鼎記》這部劇被翻拍過很多次,周星馳、梁朝偉這樣的前輩們也都曾經做過這部劇的主角。

但是張一山作為一個後來人,作為一個虛心向前輩們學習的好孩子,從未覺得自己能後來者居上,只是也沒覺得自己一定就會演的不好。

自信當然是有的,不然也不敢接這一部在所有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劇目。謙虛也是有的,張一山也曾說過自己有好好研究過老版的「韋小寶」們到底是怎麼演繹的。

經典已去,人氣當道,張一山如何在這個時代里守住初心?

為了擺脫眾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佟樂」和「劉星」的形象,張一山可謂是付出了許多努力。

他不僅努力地學習演戲,去創造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角色,還努力地學習其他方面的東西,讓粉絲們在他身上發現更多的閃光點。

吃苦耐勞是一定的,耗盡心力也是一定的。每一天於他來說,都是需要更加努力的一天。這就是張一山,成功擺脫「佟樂」和「劉星」的影響,在觀眾心里引起更多的軒然大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