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每天清晨無故悲傷 原來是患上卒中後抑鬱

武漢晚報訊(記者武葉 通訊員馬遙遙)七旬老人每天早早醒來,無故靠在床頭傷心哭泣。12月7日,家屬帶老人到醫院看病,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得知老人8月曾中風,診斷患者為卒中後抑鬱。

73歲的朱先生家住漢口,年輕時平均每天一包煙。今年8月,准備起床上廁所的朱先生發現右臂突然不能動了,張口呼救卻只能發出「嗚嗚」的聲音。家屬覺察後,忙將其送往武漢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檢查證實為急性腦梗死,好在經過及時的溶栓治療後成功脫險。

盡管出院後身體狀況恢復良好,但家屬發現朱先生漸漸像變了一個人。他每天很早就醒了,醒來後坐在床頭長吁短嘆,還時常落淚。本來外向愛玩的他,變得越來越內向,最後拒絕出門,拒絕見人,拒絕過去喜歡的各種娛樂活動。

12月7日,在家人的勸說之下,朱先生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門診。科主任經屏通過詳細詢問病史,結合神經心理量表評估,診斷患者為卒中後抑鬱。目前,朱先生正在接受心理干預和針對性藥物治療。

經屏主任介紹,卒中俗稱中風,是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卒中後抑鬱在卒中後比較常見。卒中後抑鬱往往發生在腦卒中之後一年內,它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一般分為核心症狀和非核心症狀。其中,核心症狀表現為大部分時間總是感到不開心、悶悶不樂甚至痛苦;興趣及愉快感減退或喪失,對平時所愛好、有興趣的活動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樣願意去做並從中獲得愉悅;易疲勞或精力減退,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感到生活枯燥無意義,感到度日如年;經常想到活在世上沒有什麼意義,嚴重者有自殺的傾向。

非核心症狀則包括體重減輕、入睡困難、眠淺多夢、易驚醒和早醒、食慾減退或亢進等生理症狀。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猶豫不決、自我評價降低、自責、自罪、無價值感、自殘和自殺、注意力下降等現象。由於這類患者多存在交流障礙,家屬「察言觀色」及時識別尤為重要。

經主任提醒,冬季是卒中的高發季,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的特點,是目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慢病,預防卒中要遠離抽煙、喝酒、熬夜等危險因素。對於卒中後患者,家屬若發現其在病後兩周持續情緒低落,興趣及愉快感下降,精力減退,伴有失眠、食慾減退的情況發生,應警惕卒中後抑鬱的發生,及早到醫院檢查治療。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