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謙記豆絲、徐嫂子糊湯粉…戶部巷「最漢味小吃」出鍋

良物華美五彩湯包、老謙記豆絲、徐嫂子糊湯粉……

戶部巷「最漢味小吃」出鍋

老謙記豆絲、徐嫂子糊湯粉…戶部巷「最漢味小吃」出鍋

遊客免費品嘗豐富美味的漢味小吃 記者葉飛艷 攝

體驗美食,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快方式。為了幫助遊客找到「最漢味小吃」,武漢市武昌區舉行「『武漢過早節 尋味戶部巷』最漢味小吃」評選活動,15家經典漢味小吃被授予「戶部巷最漢味小吃」稱號。

好吃、好看、好聽

25日上午,「最漢味小吃」線下展示在戶部巷舉行。外脆內軟的豆皮、滋味鮮美的糊湯粉、香辣酥嫩的鴨脖……上午9時,在戶部巷戲曲大舞台廣場,15家經典漢味小吃的師傅們現場製作展示,美食專家點評、打分,遊客還能免費品嘗。

在仔細品嘗參賽美食後,中國著名面點大師虞東海,中國烹飪大師方元法,武漢餐飲業協會副秘書長、美食評論家曾慶偉等美食專家根據味感、質感、觀感、營養衛生、食品安全及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六大部分評分。美食講究色香味形意俱佳,此次獲獎作品均做到了口味鮮美純正、選料精細、工藝規范、質感鮮明,同時形態優美自然、層次清晰、裝盤美觀。

參展小吃吸引了大量遊客和市民參觀、品嘗。來自江西的遊客馮女士慕名而來,准備在戶部巷品味漢味小吃後再去登黃鶴樓。「武漢美食太豐富了,而且有許多不同的風味,今天早上吃了熱乾麵和面窩,意猶未盡。」她開心地說,「今天了解到了許多關於漢味小吃的故事,現場展出的小吃很是誘人,都想去嘗一嘗。」

漢味老品牌成主角

戶部巷是一條開放型美食文化歷史街區,已經成為「漢味小吃」的代名詞和城市名片,它匯江漢五糧、集天下干鮮,是遊客來漢的必打卡地。

此次戶部巷最漢味小吃評選活動突顯了武漢美食特色。參評品種以武漢本地原料為主,體現武漢的本地飲食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內涵。武漢特色風味的蔡林記熱乾麵、老謙記豆絲、葉老癟黃牛肉餅等漢味老品牌成為主角,力求為遊客端出最地道的漢味小吃。

武漢萬哈子面窩老闆萬來喜是土生土長的武昌人,在戶部巷開店35年。萬哈子面窩入口,外圈松軟,內圈脆爽,齒間留香。「我們一直堅守的就是做地道的老武漢味道。」萬來喜說。

紅色湯包用番茄汁調色,里麵包著番茄餡;黃色湯包用水果汁調色,里麵包著香菇餡;紫色湯包用紫薯調色,再包上鮮肉餡……良物華美推出的五彩湯包既有顏值又是美味,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其創始人程華山告訴記者,吃湯包有個口訣:「輕輕提,慢慢移,開邊窗,再喝湯,放上姜,一口光。」現場遊客照着步驟品嘗湯包,連連點贊:「味道真鮮」。

「今天參加評選展示的漢味小吃有幾個共同特點:體現武漢小吃的風格,做工在同類品種中屬上乘,口味豐富適合來自各地的遊客。」在曾慶偉看來,在打造傳統經典漢味小吃的同時,此次活動還體現了漢味小吃的創新和發展,「比如武大櫻花餅就比較年輕時尚。而熱乾麵也發展出牛肚、蝦仁等更豐富的口味。」

相關鏈接

15家「戶部巷最漢味小吃」

之前,「最漢味小吃」評選活動設置了歷時1個月的線上投票環節,40多家經典漢味小吃、2萬名漢味小吃愛好者共同參與。網友們點評投票後,15家經典「漢味小吃」入選此次線下評選環節,獲評「戶部巷最漢味小吃」。

良物華美五彩湯包,有名堂豆皮,老謙記豆絲,蔡林記三鮮豆皮,萬哈子面窩,武大櫻花餅,王嗲嗲三鮮豆皮,徐嫂子糊湯粉,王記糯米包油條,蔡林記牛肚熱乾麵,葉老癟黃牛肉餅,四季美湯包,石太婆熱乾麵,蔡明緯鍋貼,漢口精武鴨脖。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美食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