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熱食品發熱包含危險化學品 相關標準亟待制定

自熱食品發熱包含危險化學品 相關標準亟待制定
​​自熱食品常觸發報警,發熱包含危險化學品,相關標準亟待制定

據中國之聲報道,不用火、不用電,只需要加一瓶水,就能享受熱騰騰的火鍋……如今,這種號稱「懶人自煮自熱的火鍋」受到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了戶外旅行、家庭聚會常見的「網紅食品」,一些品牌還紛紛推出了米飯、面條、粉絲等類似自熱食品。但你可曾想過,它們會不會帶來危險呢?

不久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通報了對20件自熱方便火鍋類產品的測試情況,證實了這類產品在加熱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而關於該類產品本身及其內含發熱包的安全管理問題,尚未出台相關的國家及行業標準予以規范。那麼,哪些場景使用自熱火鍋容易發生危險?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又該如何建立?

自熱食品發熱包中的鋁粉屬危險化學品,使用時會觸發煙霧報警器

記者調查發現,在電商平台搜索自熱食品,除自熱火鍋外,自熱米飯、自熱餛飩、自熱盒飯等產品也被擺上了貨架。

不過,自熱食品也被多次曝出在食品加熱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據《每周質量報告》欄目報道,消費者蔡先生就曾遇到一場虛驚,自熱火鍋引發了燃氣報警器報警。

蔡先生說:「我加水的時候,也就過了30秒左右,有煙霧出來之後,幾秒鍾的時間以後,報警器開始報警,窗戶都打開以後報警就停了。」

此外,2018年1月,廈門北開往昆明南的列車上,一名男子使用自帶加熱盒飯時,突然煙霧滾滾,觸發了煙霧報警器,導致列車緊急降速。

記者購買了市面上常見的一款自熱火鍋產品發現,打開包裝後,最上面一層是食材和料包,中間一層是用於注水的隔熱層,而最下一層則包裝有食品專用發熱包。其主要成分一欄中寫着:氧化鈣、鋁粉、碳酸氫鈉。專家表示,正是這些成分和水發生反應後的高溫水蒸氣可能觸動了高鐵上探測裝置的溫度敏感器,而所產生的氫氣則有可能觸發家用燃氣泄露報警器報警。

對此,上海市消保委消費指導部主任蔡恩向中國之聲記者表示,上海市消保委針對自熱產品所做的調查實驗表明,3成樣品食盒在加熱後出現變形,發熱包中的「鋁粉」屬於危險化學品:「本次測試根據市場銷量,分別在線下超市和網絡平台購買了包括市面上常見品牌的自熱方便火鍋類樣品共計20件。我們調查發現,發熱包具有遇水釋放易燃氣體的危險性,根據聯合國《關於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規章範本》的分類標準,自熱方便火鍋類產品在運輸中屬於危險貨物。《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發熱包成分「鋁粉」,屬於危險化學品。」

負責檢測實驗的國家化學製品安全質檢中心常務副主任商照聰表示,發熱包遇水反應時會釋放出氣體,經對釋放出的氣體進行檢測,發現含有氫氣。

商照聰:我們做了很多實驗都做下來以後,基本上每一包的加熱包大概能產生標準大氣壓的40L的氫氣。氫氣在空氣中的燃燒極限是4%到75.6%,超過4%以上的含量,這樣的話就會產生油燃燒或者是燃爆的風險。

專家介紹,在一些環境空間相對密閉和狹小的空間中,比如車內、帳篷內等,可能會存在燃爆的風險,在一些公共場合密集使用大量自熱食品也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我們可以假設一些應用場景,比方說在野營的帳篷里面吃自熱火鍋,那麼如果說我們兩個人同時在吃自熱火鍋,會產生80升的氫氣,這樣的一個狹小空間里頭,如果說一個火源,可能就會發生燃爆的風險。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封閉、半封閉的空間,比方說車內等等,都會存在類似的風險。」

目前還沒有相關行業標準

記者致電發熱包的生產廠家,廠家的工作人員表示,從未接到過由於使用自熱食品而發生安全事故的反饋,目前廠家也在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安全性方面的檢測。

廠家工作人員:「自熱食品也是一個新興的概念來的,(安全性)的檢測公司也在積極地配合。我們這里也沒有接到過重大安全事故的反饋。」

據了解,目前的民航系統已經全面禁止攜帶自發熱產品上飛機。上月廣西出台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也明確規定,禁止在動車上使用自帶加熱的食品。不過蔡恩也表示,根據在全國標準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檢索結果,目前,國內暫無自熱方便火鍋類產品和發熱包相關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亟需填補這方面的空白來保障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蔡恩建議,相關生產企業應當在生產、使用、運輸、儲存等環節把產品安全擺在最重要位置。上海消保委也提示消費者,在使用此類自熱產品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不可在汽車等密閉、狹小環境中使用,避免明火,未成年人要在成人指導下使用。使用中應注意將產品放置於防燙桌面上,避免觸碰外鍋,以免燙傷。此外,由於發熱包可能存在不完全充分反應的情況,消費者使用後的方便火鍋垃圾應避免大量堆積、避免與水直接接觸。

記者:李行健​​​​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