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百遍心靈雞湯,不如體驗一次深夜謀生

當城市褪去白晝的喧囂,當大多數人漸次入夢,有這樣一群人,在夜色中開始打拚生活。

讀一百遍心靈雞湯,不如體驗一次深夜謀生

不同於醫生、警察等值守夜班崗位的工作人員;也不同於24小時便利店、夜班出租車司機等從業人員。他們是深夜里獨自謀生的人。

他們出身不同,際遇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忙碌在深夜、在凌晨,都在夜色中開拓着各自的生活。

「不眠人」的深夜食堂

讀一百遍心靈雞湯,不如體驗一次深夜謀生

2016年2月,33歲的劉遠失業了。

6年臨時工,3年勞務派遣,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9年後,劉遠被解聘,緣由是他經手的招待費用違規。

「就是迎來送往安排飯局跑跑腿。」劉遠想不通,找原單位領導申訴。兩個月後,原單位補償他一年工資,並應諾不馬上收回他住的單位周轉房。

補償拿到手那天,劉遠在原單位門前呆坐一下午。習慣了體制內的生活,不知道還能幹什麼。女兒出生後,工作仍無着落,劉遠開始失眠,滿腦子都是:「能幹點什麼?」

直到有一天,10個月大的女兒咿咿呀呀地叫「爸爸」時,劉遠哭了。「不管幹什麼,無論如何不能讓女兒受苦。」

2017年11月,劉遠盤下一間小店,主營夜宵。「反正睡不着,不如干點事,那就專做不眠人的生意。」劉遠說,稀里糊塗就創業了。

讀一百遍心靈雞湯,不如體驗一次深夜謀生

開店半年,一直賠錢。轉機出現在俄羅斯世界盃。「世界盃期間,生意突然火了,每晚電烤串能賣四五百串,單子多到接不過來。」劉遠笑着說,總算熬過來了。

之後,劉遠的夜宵生意穩定下來。「現在,營業額基本穩定在八九百元。」劉遠說,再攢些錢,買套房,給女兒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

「要讓女兒從小就融入城市,從小就看畫展、看博物館。」劉遠說,中考之前,他從沒去過縣城,小學時寫作文,村東頭的龍王廟,寫了不下10次,至今都記得龍王爺塑像的面部表情。

桌上放着一本《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劉遠說,沒單子時就看看,專科學的工民建(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趁閒把『一級建造師』考下來,女兒上小學時,把店盤出去,女兒大了,得有個體面點的工作。」

70歲的夜間「拾荒人」

讀一百遍心靈雞湯,不如體驗一次深夜謀生

蘇阿姨70歲,離婚34年。離婚時,女兒僅6歲。

「離婚前與前夫經常吵假,把姑娘嚇着了,長大後也特別怕生,護校畢業上班兩年,越來越內向,發展成社交恐懼症。」蘇阿姨擦擦眼角。

每晚8點,蘇阿姨准時出門,凌晨1時左右,她會到離家不遠的銀行自助營業廳內,整理收獲的物品。如此寒來暑往,迄今已10餘年。

蘇阿姨把撿到的紙片、塑料袋等分門別類整理得齊齊整整,髒的地方會用抹布小心擦拭,瓶罐等小物件裝袋,紙片、包裝箱等用備好的繩索捆綁利落。

「一般整理到三四點鍾,東西多的話會晚一些。」蘇阿姨說,「這地方挺好,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整理完成後,蘇阿姨會用抹布將地板擦乾淨,「不能把地給人家弄髒了。」

「收入還不錯,能積攢些錢。」蘇阿姨說,周邊有超市、市場,很多店員會把包裝袋、包裝箱、紙片、報紙、廢舊的宣傳資料給她留着。

「姑娘現在挺好。」蘇阿姨臉上有了笑容。「她要能再好一點,找個人嫁了就更好了。」蘇阿姨停下手中的活計,喃喃說道。

「餅叔」的城市夢

讀一百遍心靈雞湯,不如體驗一次深夜謀生

提起兩兒子,「餅叔」就打開了話匣子。「餅叔」的兒子們爭氣,大兒子上研究生,小兒子又考上大學。

「餅叔」賣餅,專在晚上賣。之前,「餅叔」一直在建築工地上干體力活。

幾年前,「餅叔」腰間槌盤突出,休養一段時間後,重上工地,結果從腳手架上摔下來。「不能乾重活了!」「餅叔」笑說,「幹了一輩子活,身子反倒金貴了。」

於是,「餅叔」開始賣餅。

起始,生意冷清。「餅叔」就晚上在街道上轉悠,發現生意好的,就蹲在一旁觀察,慢慢地也摸清門道了。

「餅叔」挑了個好地段,周邊有KTV、酒吧,還有幾棟寫字樓。經常有加班的公司「團購」。「早知道賣餅賺錢,就不去工地了。」「餅叔」揉着腰說,「干這個挺好,夏天不熱,冬天其實也不太冷,穿個大衣,爐子又有熱度,比在老家種地輕松多了。」

在老家種10畝地,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多少。提及老家,「餅叔」搖搖頭。除了七八十歲的老人,年輕人都進城了。

「娃娃們都有出息,比什麼都強。」「餅叔」挺滿意,「再多賺些錢,幫娃娃們成家立業了,陪孩子們留在城市。」「餅叔」手一揮,「好不容易出來,就不回去了。」

外賣小哥與日語導游證

讀一百遍心靈雞湯,不如體驗一次深夜謀生

「換過很多工作,有的只幹了兩三天。」22歲的阿傑說,他17歲離家出走,至今只回過家兩次。一次是姐姐出嫁,一次是小外甥出生。

17歲那年,阿傑在學校打架,父親當着同學的面,扇了他一記耳光。回家後,阿傑與家人發生爭執,父親讓他滾出去。他就真的「滾」出了家門。

「我是被欺負得受不了才動的手,不問青紅皂白就打我,接受不了。」時過5年,阿傑仍無法釋懷。「離家時兜里只有50元,最慘的時候兩天沒吃飯,後來在一家飯店端了一年盤子。」

之後,阿傑進過電子廠、跑過業務、送過快遞……有一次,送快遞到一家旅遊公司,聽導游們說日語導游證賺錢多,阿傑上心了。

私下問相熟的導游,說日語不難學,日語里有很多中國字。「我就買了兩本日語教材,跟着視頻學。」阿傑邊說邊比劃,「賺錢多,又可以到處玩,我挺喜歡。」

阿傑現在白天做保安,晚上送外賣。「我只上中班,中午12:00點到晚上8:00點,晚上8點就開始接單了。」阿傑說,等再賺些錢,想去日本打工,「原來電子廠的幾個工友已經去了那邊,我想下一批去。」

「一邊工作,一邊爭取把日語學好,回國我就考日語導游。」阿傑對導游工作一臉嚮往。

代駕師傅的「李記豬手」

讀一百遍心靈雞湯,不如體驗一次深夜謀生

李大江是一家大型國企的臨時工。「年輕時看不上進廠,現在進不去,只能幹臨時工。」提到被放棄的做「正式工」的機會時,李大江很是懊惱。

工作穩定,上班輕松,但每個月2000多工資,一家三口開銷,再加上妻子要調養身體,經常捉襟見肘。

兩年前,李大江開始做代駕。那時候,他女兒三年級,有一次學校組織研學活動,費用是1800元,當時確實沒錢,就勸女兒不去了,看着女兒期冀的目光一點點暗下去,他難過得一晚上睡不着。第二天,他借錢為女兒交了研學活動的費用。

「那1800元,我還了半年。」李大江說,想過換工作,但想想還是不敢折騰。「廠里工資雖然少,對生活是個保障。」

為貼補家用,李大江做了夜間代駕。代駕雖然辛苦,但家庭生活明顯改觀,妻子的身體也日漸恢復。

讀一百遍心靈雞湯,不如體驗一次深夜謀生

再干兩年,攢一點錢,等妻子身體徹底恢復,開一間「豬手」( 豬腳、豬蹄)專賣店,李大江說,「我做的豬手在廠里很出名,店名我都想好了,就叫『李記豬手』。」

動態黑色音符

夜幕,每一天降臨,這些故事,仍將會繼續上演。

代駕、撿拾廢品、擺攤賣餅……這是他們謀生的方式,更是他們對生活的殷切希望。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實現夢想的過程都是辛苦的,但是一步步接近夢想的感覺又是幸福的。

正如我們每一個人,有嚮往的生活,並不懈地為之奮鬥。

相信在未來,劉遠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蘇阿姨的女兒會找到很好的歸宿、「餅叔」會在城里安下家、阿傑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日語導游、「李記豬手」會開遍大街小巷……

而你,也會變成自己今天期待的模樣。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