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救人護士不專業的,是同行還是鍵盤俠?

1 月 2 號,在昆明一位 14 歲男孩忽然暈倒在馬路上,並失去了意識。路過的一名護士楊昆娥緊急為男孩做了心肺復蘇,並陪同 120 急救將其送往醫院,最終男孩也脫離了生命危險。這起暖心的新聞得到了無數人點贊,並被人民日報、央視等眾多權威媒體轉發。

質疑救人護士不專業的,是同行還是鍵盤俠?

但在一片贊揚中也有批評的聲音,微博上名為 ” 急救科普人 ” 的網友發聲質疑,認為護士楊昆娥對男孩的心肺復蘇流程存在問題,” 救援視頻中沒有看到,女護士判斷病人是否有反應有呼吸 “,” 按壓的速度深度頻率都不對 “,” 不是摁兩下就能救活要電擊 “、” 精神可嘉但她是醫護人員,不是普通人 “。

質疑救人護士不專業的,是同行還是鍵盤俠?

記者錯誤將 ” 急救科普人 ” 寫成了 ” 急症夜鷹 “,兩位微博博主都進行了指正

目前 ” 同行質疑救人女護士施救不專業 ” 登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有支持女護士的,認為 ” 同行站着說話不腰疼 “;有支持同行的,認為 ” 只有專業施救才是真正救人 “,莫衷一是。

事實上,這兩種站隊言論都存在着偏激的一面。” 同行站着說話不腰疼 “,認定同行只會在網上做鍵盤俠,而現實中遇到類似事情不會去救人,全完是一種臆測。而 ” 只有專業施救才是真正救人 “,則和事實不符,昆明這名 14 歲男孩顯然是在護士楊昆娥的心肺復蘇下才恢復了意識,不管動作專不專業,但她確實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怎麼能說不是 ” 真正救人 ” 呢?

質疑救人護士不專業的,是同行還是鍵盤俠?

我們贊揚楊昆娥護士的救人義舉,是對其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的肯定。如今的社會里有大愛和互助,但同樣也存在猜忌和冷漠。我前兩天看到一起車禍,一名路人被車撞到昏迷在地,周圍有人想要上去查看,但馬上被同伴阻止:” 你萬一碰了他,到時候沒救活,人家家屬賴到你頭上怎麼辦?”

這種疑慮不能說沒有道理,楊昆娥護士必然知道其中利害關系,但依然果斷施救,因為她清楚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這正是感動我們每個人的原因。所以對楊昆娥護士的一切贊譽,我認為都不為過。

當然,在職業精神之外,同樣也要有專業水準。心肺復蘇作為急救的專業技能,有其科學性和嚴肅性,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倘若楊昆娥護士的施救的確存在問題,也應該容得下質疑的聲音,畢竟贊揚和質疑,出發點都是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

質疑救人護士不專業的,是同行還是鍵盤俠?

質疑救人護士不專業的,是同行還是鍵盤俠?

質疑救人護士不專業的,是同行還是鍵盤俠?

但是 ” 急救科普人 ” 的質疑和批評,卻顯得太過急躁了。首先他提出在 ” 視頻里沒有看到女護士判斷病人是否有呼吸 “,但這條短視頻只是路人突發拍攝,並不代表全部施救過程。事後媒體采訪楊昆娥,她表示自己發現男孩昏迷後,首先進行了檢查,發現 ” 男孩身體僵硬,無呼吸,沒有肢體反應,也沒有意識,觸摸頸動脈無搏動 “(春城晚報),之後和護士長電話進行溝通,隨後才進行施救。

質疑救人護士不專業的,是同行還是鍵盤俠?

報道截圖源自《你救人的樣子真美!昆明 90 後女護士跪地搶救暈倒男孩》

由此來看,楊昆娥在施救前已經檢查了男孩的呼吸和脈搏,只是視頻拍攝時沒有拍到這一段而已。而且在施救前她還與醫院護士長交代了病人情況和施救方案,可以說在極有限的時間里,她已經盡力做到了專業和慎重。

至於 ” 急救科普人 ” 質疑的按壓速度頻率不對,沒有用電擊則顯得過於 ” 槓精 “。楊昆娥當時並不是在急診室里嚴陣以待,而是在街上遭遇突發情況,在她面前倒下的,是一個隨時可能死亡的年輕生命,她的急救是在和死神賽跑,在這樣的極端時刻里,考究按壓的速度和頻率,未免太過吹毛求疵。而在這大馬路上,又哪里有什麼電擊器呢?

在媒體進一步報道了同行質疑一事後,” 急救科普人 ” 唯一的回應是抱怨記者張冠李戴,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而對於楊昆娥事後提到自己檢查了男孩呼吸脈搏一事,很多報道和網友評論里都有提醒,他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卻依舊置若罔聞。這和他十分看重急救復蘇細節的專業形象顯然不符,令人不免懷疑其發聲的初衷。

質疑救人護士不專業的,是同行還是鍵盤俠?

急救科普人對此事的唯一回應

這個世界上,救人應從急,因為生命等不起;而批評應從緩,因為現實很復雜。如果批評時疾風驟雨,救人時猶疑不決,那和網上所說的 ” 鍵盤俠 “,又有什麼區別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