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經緯學術 | 黃維樑 給學生「優惠」 讓學生愛讀 —— 談高中古代詩文的學習和背誦 ​

跨界經緯學術 | 黃維樑:給學生「優惠」 讓學生愛讀 —— 談高中古代詩文的學習和背誦

*文章由作者授權發表,感謝黃維樑教授對「跨界經緯」的大力支持!

給學生「優惠」 讓學生愛讀

——談高中古代詩文的學習和背誦

黃維樑

北京晚報 2019年10月12日

跨界經緯學術 | 黃維樑 給學生「優惠」 讓學生愛讀 —— 談高中古代詩文的學習和背誦 ​

你能背下這72篇古詩文嗎?

「語文改革讓人冒冷汗?教授猛批語文教材總編輯溫儒敏:你能背下這72篇古詩文嗎?」——這是微信公眾號里一篇文章的標題,文章內容主要是陝西一位教授致溫儒敏教授的公開信。高中語文課最近有了新課標,編了新教材,其革新引起爭議。

凡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當然要學習古代的詩文,其中的經典篇章要背而誦之。然而,如果濃眉大目的溫教授真有規定高中生背誦72篇古代詩文的濃墨重彩大手筆,那實在是陳義過高,恐怕教學的目標是高攀不到的。我上網搜索相關資訊,知道溫總編輯希望青年學生在網絡泛濫的時代多握卷讀好書,多學習古代的優秀詩文,他有一番無可懷疑的熱心和善意。要知道,溫儒敏是現代文學的著名教授,他要求學生多學習、背誦古代詩文,其間一定有深意在。

我想起也尊古的餘光中先生。十多年來台灣「去中國化」的歪風惡風勁吹,教育當局減少學校中文課的上課時數和講授的文言文篇數。台灣眾多學者作家對此大力抗議,曾在2005年成立搶救中文的「教育聯盟」,由餘光中任「總發起人」。身在高雄的余氏,和身在台北的教育主管激烈爭辯,當時我人在台灣,親眼看到了連場的「南北隔空交火」。餘光中在台灣的大學一直是外文系教授(1974-198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教的則主要為中國現代文學)。余氏不是中國古典文學教授,卻非常重視古典詩文的教學;這和溫氏一樣,其間一定有深意在。

跨界經緯學術 | 黃維樑 給學生「優惠」 讓學生愛讀 —— 談高中古代詩文的學習和背誦 ​

古代詩文涵養國人

復旦大學的陳尚君教授仿佛與余、溫兩位心意相通,9月初他對中文系的新生講話,引用他老師的話說「:研究現當代文學,也應該從《史記》看起。」尚君先生「尚古」,因為「今」源於「古」,研「今」應該究「古」。古今之說同樣適用於歐美以至世界文學,美國學者辛默曼(J.E.Zimmerman)曾說:「我們都是雅典人……古代希臘的理念彌漫於我們整個文化之中。」這已是陳舊的比喻了:歷史文化是一條長河,源頭在古代,奔流到如今。

我們愛國,必須認識國家;認識國家,必須認識其文化。文化離不開語言文學,古代詩文是中國語言文學的根本和資源,滋潤國人,包括現代的作家。舉些「忘本」的例子。9月初在香港的一個文學研討會上,有發言者開口卡夫卡、閉口馬奎斯,目中無國人,古今作家都沒有。除我之外,發言者向聽眾推薦的閱讀書籍,其作者只見羅素、馬奎斯、村上春樹這些名字。百年來國人過度崇洋尊西的現象,令我感嘆不已。8月下旬我在澳門的一個研討會上發表論文《中華現代文化「過度西化」現象略論》,頗有「撥亂反正」的心意;9月初香港研討會中的所見所聞,為我的論述添加了令人無奈的注腳。

西方至今通行而格律嚴謹的詩歌,無過於十四行詩;學習的古代詩文,乃知道的七言律詩,其聲律之美勝於十四行詩。西方古代有傑出的敘事詩(包括史詩);學習的古代詩文,乃知道的紀傳體書寫如《史記》有精彩的敘事技巧。西方的文學理論,古有亞里士多德的《詩學》(Poetics),20世紀更是「百花齊放」;學習的古代詩文,乃知道有「體大慮周」、令國人自豪的《文心雕龍》。現代西方的傳播理論發達,影響深遠;學習的古代詩文,乃知道《呂氏春秋·察傳》的「審察傳聞」說甚有啟發意義。學習的古代詩文,可讓我們知道儒家、道家等諸家的倫理觀、宇宙觀,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價值。以上只略舉數例。

錢鍾書博識中西經典,乃知道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一如昆侖山一如勃朗峰,在同一個高度相提並論,可藉此去除某些國人的文化自卑,以及某些西人的文化自大。議論中西是大學問,「低調」來說,學習的古代詩文,使學子吸收文化養分,提高文化水平,特別聰明用功者可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這些是毋庸贅論的。

跨界經緯學術 | 黃維樑 給學生「優惠」 讓學生愛讀 —— 談高中古代詩文的學習和背誦 ​

讀經典也需要「自由戀愛」

上面引述的說法,謂「部編本」語文教材要求高中生背誦72篇古代詩文。我查找不到正式文件的具體數字。溫儒敏教授及其團隊真的規定高中生學習和背誦72篇古代詩文?如果是,高中三年共六個學期,平均一個學期要背誦12篇,我認為學生背負的擔子太重了。對科目繁多、功課繁重的學生來說,我們可以「打個折扣,給予優惠」。

無論規定教學的篇數是多少,這些都應該是學養深厚、教學經驗豐富的眾專家慎重挑選出來的,是極重要、極著名、極具代表性的篇章,是精華,是經典。所選定的古代詩文,由於教師素質優良、教法靈活,加上視聽教材輔助,全部篇章都得到精當講解,學生均能理解並消化吸收。背誦呢?是美事,但不能求全。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個人最喜愛的篇章,讓學生與所選篇章發生親密的關系,快樂地學習,進而把篇章入腦、入心。課程規定的教學篇章,是「父母之命」;學生在其中適量選擇,是「自由戀愛」。這會是個美麗的矛盾統一。

怎樣規定選擇的比例?假設課程規定每個學期講授八篇,則讓學生背誦的,八選其六,甚至其五其四,這應該是個「黃金比例」(至少是個「白銀比例」,如果我可以這樣「自鑄偉辭」)。隨意舉個例。在高中的某個學期,教師在《詩經》(選篇)、杜甫詩(選篇)、《論語》(節選)、《荀子·勸學》(節選)、《史記》(節選)、《始得西山宴遊記》、《前赤壁賦》、《項脊軒志》這些篇章中,讓學生自由選擇四至六篇,熟讀而背誦之;這樣累積下來,高中六個學期共有二三十篇,豈不是中國語言文學的澱粉、蛋白、脂肪、維生素都具備了嗎?連大學中文系學生對語言文學遺產的繼承,都只能是在太倉中取幾顆粟粒;中學的教師,怎能要求學生「飽讀詩書」且背誦如流呢?

當然還可以「打折」。如果學生能每篇由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背誦,當然最好;學生能領會全文旨趣,吸收其語文營養,可是對某些篇章的原文,只能背個六七成,教師也應該感到欣慰。須知道,學生的天賦不同,記性強弱有異;人有一生「鍾書」且過目不忘如錢鍾書的,也有視背書為畏途、為苦事的。名牌貨品質優越,如能打折出售(但「減價」不宜太「大」),消費者的購買意欲會大為提升;這里說的「打折」背誦,道理相通。背誦的要求如果太苛,有如名牌貨定價太高,恐怕會引起學生對背誦古代詩文這美好作為的背叛。不說文化營養、文化視野和治學需要,改說「文化風范」吧,小學和初中所學,加上高中所得,好好記住,積淀已不薄;如能學以致用,那麼,未來在適當的場合,這個非中文系出身的人,講話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其彬彬文雅,足以令旁人嘖嘖稱奇了。

「愛讀式」蝴蝶翩然採集詩文花蜜

對古代詩文篇章(包括小、中、大學的教學篇章)的排印,在這里我提出一個新模式,以大大有利於閱讀、理解和背誦。我建議用「愛讀式」排印教材所選的篇章。「愛讀式」的特色是:採用「蝴蝶頁」版式;簡要介紹作者,簡述篇章和段落的旨趣;篇章的原文是「主角」,用最顯著的字體標示;原文文句分行編排,文句的語譯、注釋(包括讀音)、點評,都緊緊貼近原文的句子,讀者不用翻揭書頁去四處尋找。一般的書籍排印篇章,其原文、注釋、語譯皆分隔編排;原文句子不分行,某個句子的注釋和語譯,究竟在哪里,要花時間在文字堆中尋尋覓覓。「愛讀式」迥然不同,為讀者節省寶貴的學習時間。

跨界經緯學術 | 黃維樑 給學生「優惠」 讓學生愛讀 —— 談高中古代詩文的學習和背誦 ​

它還有別的優點:短的篇章,全部文字一整塊呈現;較長的篇章,則一整段一整段呈現,不會讓段落割裂;讀者可一目瞭然,整體把握。對仗式、排比式句子,排版時呈現其工整的對仗、排比的句式,這有利於對篇章語法和修辭的認知。篇章的不同部件——作者簡介、篇章導讀、段落大意、原文、注釋、語譯、點評——如何安置,本文插圖有示例式說明,請參看。

高中語文教材所選的全部古代詩文,宜分為若干冊排印出版。書冊不要厚(一百頁左右),不要精裝(建議出版社定價低廉),這樣「輕薄」且柔軟的書,最方便學生隨時隨地熟讀、背誦。用這個版式排印的篇章,有容易閱讀、容易理解、容易記憶這三大好處,應能引起學生愛讀古代詩文的意欲,所以我把這個我發明的版式命名為「愛讀式」。補充說明:現在的教科書都大而且厚,彩色精印,圖文並茂,對篇章解說詳盡,往往附有練習題目,大異於力求精要的「愛讀式」書冊。後者沒有取代前者之意。把「愛讀式」排版融入一般的教科書,也是可行的。

「背誦72篇古詩文」之說,如數目屬實,我認為應該「打折」;「打折」後教與學的靈活變通,是進一步的「打折」;此外,為了加強理解和背誦的效果而用「愛讀式」排印篇章,又是一大優惠。給學生優惠,讓學生愛讀,則高中古代詩文的學習和背誦,成效必大。「愛讀式」採用「蝴蝶頁」,青少年學生學習時,豈不是像蝴蝶一樣翩翩飛舞,快樂地採集古代詩文的甘美花蜜?

原文編輯:張逸良 

圖片源於網絡

總編:凌逾

責編:鄒怡瑩、李瑞晶

推薦人:徐詩穎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跨界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