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提到「理工男」,你會想到什麼?脫發?眼鏡?格子衫?

而在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學生周家成身上,我們看到,「硬核」理工男也可以很有趣。

喜歡編程,喜歡機器人,校內趣味焊工大賽第一名,周家成的愛好挺「硬核」;加入華南理工大學第一屆國旗護衛隊,橄欖球,足球,喜歡音樂,練習過電吉他和口風琴,周家成也可以多元而浪漫。

可以畫圖的小海龜

周家成與編程之間的故事,最初結緣於一隻「小海龜」。

小學四年級時,周家成接觸到第一門計算機語言——LOGO語言。周家成回憶:「當時LOGO語言界面中靈動可愛的小海龜成功吸引了我,激起了我對它濃厚的興趣,從此我與計算機編程結緣。」

LOGO語言是一種比較有趣的入門編程語言,可以通過編程畫出一些比較有趣的幾何圖案,這讓小小的周家成對幾何、編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周家成說:「通過編程,小海龜可以前進、後退,其實小海龜就像一支畫筆一樣,在屏幕上用數學的公式畫出一些美妙的圖案。」

在小學五年級時,求知若渴的周家成又學習了更加成熟的C語言。

五年級升六年級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做了一個決定——去考計算機二級等級考試。周家成說:「我也學了,大學生也學了,為什麼我不能去考呢?我就想去嘗試一下。」

周家成告訴我們:「得知了計算機二級的等級考試,我就買了一本書回來自己學習。考場里在我旁邊的考生都是大學生,小學的我也不會塗答題卡,但是還是考過了,是合格等級。」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還在讀小學時的周家成就通過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羊城晚報記者 楊奇 攝

機器人,太有趣了!

大學時,周家成選擇加入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虎」戰隊研發機器人。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體感手套所操控的機械臂。(受訪者提供)

日常,周家成和團隊成員們基本都是泡在實驗室,他負責做一些嵌入式開發,「包括對機器人的編程,策略的編寫,機器人裝配上電子連線、布線,功能上的改進等等。」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周家成同學向記者展示個人作品。羊城晚報記者 陶奕燃 攝

周家成說,參加機器人比賽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小時候,我看到那些可以動的機器人的時候,我總想,如果有朝一日我能站在那個台上,成為那樣的工程師,造出那麼酷、那麼炫的東西,我覺得就是很有意義的的一件事情。」

周家成興致勃勃地給我們分享實驗室的趣事:「歡度冬至,我們實驗室做了湯圓。煮湯圓時,怕水溫控制不好,我們拿了機械組的紅外探測溫度儀,對着煮鍋照。而湯圓煮好後,我們第一時間是把湯圓遞給機器人吃!」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周家成同學與他參與設計製作的機器人。羊城晚報記者 楊奇 攝

進入華南理工大學之後,周家成的科創方向開始漸漸明朗。在華南理工大學這所充滿着創新創業氣息的大學里,有着廣闊的平台和充足的機會讓他去挖掘自己的創新潛質。在嵌入式開發比賽中,周家成多次帶隊獲得全院第一,並且在老師的帶領下成為學生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參與開發系統。同時,周家成還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研發新型模塊化機器人,目前已經准備申請專利,後續考慮創業。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羊城晚報記者 陶奕燃 攝

當「硬核男孩」長大了

2000年出生的周家成,從小就喜歡干一些很「硬核」的事。

他說:「我從小就對電子這方面就很感興趣,比如修家里的電風扇,把收音機拆掉再維修好,或者是一個遙控器壞了,我會拆開去看到底有什麼問題。」

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當「硬核男孩」長大了,他的「硬核技能」應用在了「三下鄉」活動中,惠及了村民們的生活。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周家成同學所設計的電子琴(受訪者提供)

2019年暑假,周家成參加了華南理工大學電信學院的暑期「三下鄉」公益活動,他隨志願者隊到江門市下轄的一個鄉村,幫助當地的村民維修的電器。

周家成是在義修組,一面,他幫村民義務維修電器,比如電吹風、電磁爐、電飯煲、電熱水壺等等。在「三下鄉」的十天期間,周家成所在團隊總共維修了一百多件電器,維修成功率約在70%到80%。同時,他抽空給當地孩子們普及電子方面的知識,給他們打開了一扇嶄新世界的大門。

雖然食宿條件惡劣,但這次經歷令他體驗到了學有所用、幫助他人的快樂。周家成說:「科研強國,我認為這是國家賦予我們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希望真正用自己的課內所學,去回饋國家,回饋社會。」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周家成同學參加「三下鄉」活動(受訪者提供)

出生即在電子信息時代的一代

當被問及「00後」與「80後」「90後」的區別,周家成認為,「00後」出生即在電子信息的時代。

他說:「80後」「90後」是慢慢步入了互聯網和現代科技的社會,他們經歷了比如手機、互聯網從無到有的這一段時間,而「00後」的整個成長階段,就是電子史飛速發展的時代,受此影響,我們可能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廣闊,我們接觸到世界四面八方向我們傳來的信息,我們出生即在電子信息的時代,我們也將迎來電子信息的下一個時代。」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這個00後硬核理工男,小學五年級通過計算機二級,煮好湯圓給機器人吃

周家成同學在賽事中獲獎(受訪者提供)

早早「觸網」,周家成坦言,有壞的影響,也有好的影響,但他認為是利大於弊的。「對我來說,互聯網最大的益處在於,他將我平常接觸不到的信息帶給了我,比如小學的時候,我想接觸大學課程中的計算機知識,這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但是我可以去看一些視頻網站,上面有教學。如今,所有我想學的知識,在互聯網上都能找到,這給我們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千禧一代,周家成認為,這是備受關注的一代,也是備受期待的一代。他說:「當今是一個科技帶來巨大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關口,而這個時期正是我們00後長大、去貢獻的時期,比如說在2020年、2025年、2030年,正好是我們20歲、25歲、30歲的時候,正好是我們要發光發熱的時候。」

【寫在2020年前】

沒有人永遠青春,但永遠有人正青春着。

「00後」就是這樣正青春的一代。

隨着2020年腳步的迫近,新一代「20後」即將呱呱墜地。「千禧寶寶」或許已不再是寶寶了,第一批零零後即將迎來他們的二十歲,登上歷史和社會的舞台。

開放,自信,多元,活力,創新,是采訪中零零後大學生最常用來形容自己或同齡人的詞匯。中國在2001年12月加入WTO,「00後」的成長覆蓋中國的WTO周期,這讓他們更有國際視野,也更「開放」。同時,「00後」成長在互聯網普及化的時代,他們世界觀的開放程度與思想觀念的多元化前所未有。

「00後」的身上,有着與以往年輕人不同的氣質。他們敢於試錯,敢於走出舒適圈,敢於嘗試真正喜歡的東西,敢於經歷未曾體驗的事情。「00後」梁可一表示:「這樣的人生才精彩!」「00後」張一蘭說:「我們就是敢闖敢拼,就是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永不服輸,非常自信!」

邁入18歲,邁入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他們是個「大人」,他們又或許還不是「大人」。「00後」梁衡飛苦惱,「有時候被叫作叔叔還挺尷尬」。「00後」霍敏釗,則稱自己是「三分之一個大人」。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