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這次終於有人把二氧化硫說清楚了

提到二氧化硫,很多人會想到「酸雨」「汽車尾氣」「空氣污染」等關鍵詞,很少有人知道,這種物質還跟某些食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在一些食品的防腐和護色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二氧化硫跟食品之間有哪些關系呢?下面幾個真相需要大家了解一下。

速看這次終於有人把二氧化硫說清楚了

1

很多食物天然含有二氧化硫

通常狀態下,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於水,溶解後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亞硫酸。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會通過葉面氣孔進入植物體內,其他土壤或水中結合態的二氧化硫也會通過植物的吸收作用進入到植物體內。

進入植物的二氧化硫,很容易和其中的醛酮類化合物特別是糖類化合物等發生反應生成結合態的亞硫酸,所以植物體內都有一定含量的游離態的和結合態的二氧化硫,其含量與空氣被污染的程度還有一定關系。

另外,品種差異、栽培方式及生長環境也會對其體內二氧化硫的含量會產生差異。動物在生長過程中,由於進食植物,體內也會積累一定量的二氧化硫。

目前國家標準GB2760 「帶入原則」明確表示,生產本質上不發揮工藝作用,檢出二氧化硫也不意味着工業添加使用。因為不僅要考慮成分的帶入原則,還要考慮是否存在本底,從而更科學,更准確地進行綜合判定。

速看這次終於有人把二氧化硫說清楚了

速看這次終於有人把二氧化硫說清楚了

所以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都含有一定量的天然來源的二氧化硫。數據顯示(參考文獻【1】、【6】),小麥粉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為187.28毫克/千克,香菇為20.36~176.5毫克/千克,澱粉糖為6~97毫克/千克,豬肉為3毫克/千克。

2

二氧化硫在食品中是個「多面手」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與有色物質發生化合作用生成無色的化合物,但是這種反應是可逆的,在受熱後物質又會變為原來的顏色。由於二氧化硫的硫原子的化合價為正四價,所以其既有氧化性也有還原性,在常溫下就可以和許多的氧化性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速看這次終於有人把二氧化硫說清楚了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利用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能有效地抑制食品加工過程中的非酶褐變,比如葡萄酒,沒有抗氧化劑顏色就會逐漸變深,而竹筍、蘑菇等,不進行「護色」的話很快就變黑了;利用其還原性和漂白性,也可作為防腐劑,抑制黴菌和細菌的生長,比如葡萄榨完汁需要抑制雜菌生長,發酵到目標程度又需要殺死酵母菌。

3

二氧化硫的應用歷史很悠久

二氧化硫以各種不同形式被用於食品中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最早的記載是在羅馬時代用作酒器的消毒。自古以來就利用浸硫、熏硫來保藏和漂白食品,就是通過釋放出的二氧化硫而起作用的。按傳統工藝,果乾、蔬菜乾、銀耳等,為了保持好看清爽的顏色,都可以用二氧化硫熏一下。按照相關法規,用硫磺漂白黃花菜、銀耳、干辣椒、杏干之類都是合法的,只是殘留量不能超標。

還有中藥材切片,也會做漂白處理。硫磺熏蒸是「傳統工藝」,而不是現代「黑心作坊」的做法。除了二氧化硫本身,食品生產中更多使用的是各種能夠產生二氧化硫的化合物,比如焦亞硫酸鉀、焦亞硫酸鈉、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低亞硫酸鈉。把它們添加到食品中,它們在加工過程中會釋放出二氧化硫。

速看這次終於有人把二氧化硫說清楚了

在國標中,有很多食品可以用這些產生二氧化硫的化合物,比如干制蔬菜水果、麵粉、蔬菜汁、果汁、果酒等。

4

規定限量內,二氧化硫不會危害健康

在符合標準情況下使用的二氧化硫,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損害。以食糖加工為例,食糖中的二氧化硫殘留主要是由於製糖過程中使用硫磺作為加工助劑產生的二氧化硫用於澄清和脫色,製糖原料及其他加工助劑可能含硫也是導致食糖中存在二氧化硫殘留的原因之一。

少量二氧化硫進入體內後最終生成硫酸鹽,可通過正常解毒後由尿液排出體外,不會產生毒性作用。

速看這次終於有人把二氧化硫說清楚了

國際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二氧化硫安全標準是每天每公斤體重不超過0.7毫克;對於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這相當於每天42毫克。

「安全標準」的含義是:即使常年每天都攝入這麼多二氧化硫,也不會危害健康。一般健康成年人正常飲食並不會超過這個安全線的,所以,正常情況下也不用太擔心會有害。

總之,作為有着悠久應用歷史的二氧化硫,既天然存在於很多食物中,又能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有效抑制非酶褐變,對食品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杜業剛,李碧芳,鄧武劍,等.食品中天然產生的化學污染物本底值分析[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3(02):165-168.

[2]閔小珍.食品中二氧化硫檢測的若干問題探討[J].現代食品,2018(06):88-90.

[3]溫艷霞.二氧化硫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和安全現狀分析[J].農產品加工,2018(18):73-74+78.

[4]尹潔,朱軍莉,勵建榮.食品中二氧化硫的來源與檢測方法[J].食品科技,2009,34(11):292-296.

[5]顧宇翔,王丁林,陳羽菲.食品中天然存在的食品添加劑成分綜述[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8(06):2312-2317.

[6]張倩勉,鄧玉秀,劉星,等.香菇中二氧化硫本底值的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05):1325-1329.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