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演技派》和《演員請就位》

隨着《演技派》上線,Q4演技類綜藝戰爭正式打響。

《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的選手多為資深實力派演員,相比之下,盡管《演員請就位》中也有戲齡較長、比較知名的演員,但總體來看,《演員請就位》《演技派》還是更多的偏向為年輕演員、新人提供舞台。

從節目設置來看,《演員請就位》和《演技派》是一種pk選拔的類選秀性質,它的選手基數更大。《演員請就位》第一輪選擇了50位演員,而《演技派》也有30名演員參與第一輪試鏡考核。

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演技派》海報各類公司紛紛入局,為演技類綜藝輸送選手。老牌、頭部影視公司自是主要力量之一,明星成立的公司、工作室也參與其中,有不少演員未加入公司,由個人工作室負責運營,當然也少不了新的、小體量的公司前來分一杯羹。

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事實上,由於觀眾對於演技、劇集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流量失靈、影視寒冬不斷引導,曾經常用的「老帶新」刷屏推新人的方式已經逐漸失去機會和空間,可供經紀公司、有藝人經紀業務的影視公司有效推新人的方法在減少。

有《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將一系列演員帶至台前,又有《演員的品格》將新人選拔與演技結合,演技類綜藝儼然正在成為影視公司、經紀公司推新人的一個新途徑。

但僅從目前兩檔節目來看,似乎推新效果離預期還有一段距離。

老牌、明星、新手同台爭流量

暫且不論爭議、演技如何,在被「演員失業」消息充斥的當下,《演員請就位》《演技派》將80位演員帶到了觀眾眼前。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統計了《演員請就位》《演技派》兩檔節目演員背後的經紀公司,發現它們大致可分為四類。

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演技請就位》海報老牌、頭部影視公司的身影自然必不可少。這些公司擁有豐厚的藝人儲備,且擁有較高的公司名聲,旗下藝人知名度更大。嚴格來說,這類型里有大部分已不僅是影視公司,而是綜合型娛樂公司。

比如由李少紅、李小婉等人創辦的榮信達,既有參投、創作影視作品的豐富經驗,也曾經是金牌經紀公司之一,周迅、楊冪、楊洋等人都曾是其簽約藝人。

擁有楊冪、迪麗熱巴等藝人的嘉行傳媒,旗下演員張雲龍、祝緒丹參加了《演員請就位》的錄制。英皇娛樂,是香港最著名的老牌娛樂公司之一,旗下藝人鍾欣潼也出現在《演員請就位》的舞台。

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演員請就位》鍾欣潼而歡娛影視則成為了《演技派》最大的選手供應來源,有四位選手參與節目錄制。除此之外,諸如唐人、歡瑞世紀、天娛傳媒、泰洋川禾旗下藝人也出現在節目中。

除了老牌影視、經紀公司,不少知名演員所成立的工作室,或參投影視、娛樂公司,並開始簽約、培養新人演員;這類公司也成為兩檔綜藝選手來源的重要部分。

紅果娛樂前身為高圓圓工作室,2016年與唐人影業達成戰略合作後,專註明星經紀,《演技派》演員宋楠惜即來自該公司。被於正評價為「正小生」的朱致靈經紀公司為鮮花盛開影業,由徐靜蕾創辦。章子怡參投的飛寶傳媒、趙薇擔任股東的北京普林賽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及范冰冰工作室藝人也都參與其中。

同時,演技類綜藝的高熱度也吸引了新公司、小體量公司的入局。比如成立於2017年的春風畫面,核心定位是「網紅的明星經紀」和「明星的網紅經濟」,雖然看似年輕,但隸屬於華誼兄弟,旗下藝人辣目洋子在《演技派》中的表現也令人眼前一亮。也有諸如星河橋傳媒、嘉本盛開、蔚藍文化等公司,在藝人經紀上也一直深耕,但從目前來看,聲量上稍顯不足。

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演技派》辣目洋子除此之外,演員不簽約公司,成立個人工作室,「單打獨鬥」也成為這兩檔節目常見的情況。比如趙順然、陳若軒、汪鐸、郭俊辰等人經紀公司都為個人工作室,趙露思也沒有簽約任何經紀公司。

兩檔演技類綜藝實際上並沒有突出演員背後的影視、經紀公司元素,更多的是將焦點和重心放在演員本身的演技上。但不可否認的是,藉由之前演技類綜藝積累下的關注度和討論度,讓公司在推新和幫助演員翻紅、轉型多了一條道路。

「以星帶人」「以劇帶人」受限,演技類綜藝成推新另一選擇

2017年播出的《演員的誕生》累計播放量23.3億,2018年《我就是演員》累計播放量18.3億,《演員的品格》也收獲的豆瓣6.4的評分。演技類綜藝熱度和關注度持續不減。

《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除了冠軍周一圍、韓雪之外,也讓藍盈瑩、彭昱暢、檀健次等演員收獲觀眾的認可;《演員的品格》更是直接為優勝的8位演員量身定製IP劇——《未來的秘密》已於6月5日播出。

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未來的秘密》海報效果看得見。這對於一些需要推出新人或者資源並沒有那麼充足、優質,業務范圍不那麼廣的公司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好的嘗試途徑。

在節目中獲得露臉展示的機會,如果本身實力過硬或表現優異,能夠留存在後面,就意味着觀眾的關注以及後續的資源機會增加的可能性會變大。萬一僅僅一輪游,實際上基於綜藝節目受眾的龐大和覆蓋面廣,也從某種程度增加了被看見的機會——不論是製片方、導演還是觀眾。

從任何一面看上去,輸送旗下演員參與演技類綜藝,對於公司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常用的「以星帶人」「以劇帶人」,在某種程度受限的情況下,公司對仍未滿足的推新、推人需求的另一種探索。

對於老牌、頭部公司而言,常用的推人的方法是「以老帶新」,在公司流量、熱度高的演員作品中,加入旗下新人演員,並以量多而達到刷臉熟的效果,加之參與影視劇製作、出品,使藝人取得更多展示空間。

其中,最典型的是嘉行模式。2014年成立嘉行傳媒之後,楊冪的大多數作品中都有嘉行藝人的身影,電影《怦然星動》中有迪麗熱巴、張雲龍的身影,《親愛的翻譯官》演員表中也有高偉光、張雲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匯集了五位以上嘉行旗下藝人。當然,這些作品的出品公司中大部分都有嘉行傳媒的身影。

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怦然星動》迪麗熱巴這個推人方法對於資本、資源儲備豐厚的公司來說,實行起來可能並不困難。但是,隨着環境的改變、觀眾口味的提升,這一方法也受到了影響。

演員新的作品數量在減少,軋戲幾乎已成為不可能,因此想要靠頻繁的出演影視劇而達到刷臉熟的效果,似乎有些困難。同時,觀眾對於劇集質量、演員演技要求的提高,以及流量頻頻失靈的情況下,高熱度、流量的演員在自身作品上都面臨挑戰,既要兼顧自身,又要帶新人,效果自然會打折扣。

對比之下,輸送演員登上演技類綜藝的舞台,試水也好,完成轉型也罷,其實也未嘗不是老方法外的另一種嘗試。

但從兩檔節目目前的反饋來看,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員數量較少,壹娛觀察記者通過查詢雲合數據發現,關於兩檔節目演員的熱搜和討論數量也並不算多。由此來看,推人效果仍有待考量。

演員的經紀公司生態已改變?

事實上,隨着平台紛紛開啟藝人經紀業務,以及選秀元素加入演技類綜藝,演員背後的經紀公司格局也有了一些變化。

從《演員請就位》《演技派》演員背後的經紀公司來看,視頻網站背書的經紀公司鋒芒漸露,兼顧內容製作的傳統藝人經紀公司興衰更替。

此外,還有視頻網站背景的經紀公司。比如芒果娛樂旗下就有三個演員分別參加了《演員請就位》和《演技派》兩檔節目,去年《演員的品格》也有愛奇藝旗下的果然娛樂的演員參與。

兼顧內容製作的傳統藝人經紀公司,更替明顯。對比2017、2018上半年藝人經紀公司收入排行榜來看,2018年上半年排名前8位的公司,僅有4位2017年同期在榜。

80位新老藝人同台爭流量,誰在為演技節目輸送選手?

而從《演員的品格》到《演員請就位》《演技派》演員背後的經紀公司也可以看出,演員成立個人工作室已成為常態,且正在呈現年輕化趨勢。

或許也從某種側面說明,演員對於掌握話語權的需求在增加,同時,對於經紀公司的認可度在減少。不過也有新人演員告訴記者:「現在之所以以小團隊運營,是希望能夠再多演幾部作品,有了積累之後,可以有機會簽約更好的公司。」

但不論從何種方面來看,演技類綜藝對於演員背後的公司仍是一個不錯的風口。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