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航天勢力不斷發展 「大航天」時代正在來臨

新興航天勢力不斷發展 「大航天」時代正在來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眾所周知,航天已經從傳統的服務國防、探索太空轉變為服務人類、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新熱點。因此,很多國家把它列為重要國家戰略加以重點推進。那麼,除了世界知名的幾個航天大國(組織):美國、俄羅斯、中國、歐洲、日本,以及諸如印度、以色列、朝鮮等正努力躋身國際航天俱樂部的國家,還有哪些國家正在積極推進航天事業的發展?目前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表現活躍的伊朗

在新興航天國家中,表現最活躍且最吸引大家注意的是伊朗。

據新華社2月9日報導,伊朗於2月5日成功發射友誼號通信衛星。自2009年首次使用火箭成功發射衛星、成為世界上第九個擁有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之後,伊朗又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航天計畫,包括發射偵察衛星、通信衛星、載人航天等項目,引人關注。

從近幾年伊朗發射的衛星來看,主要是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這兩種衛星也是各國最常用、需求最多的衛星。這些衛星重量大部分低於200公斤,屬於微小衛星。伊朗之所以會在這兩類衛星研製上「發力」,主要是一方面受制於該國火箭的運載能力,另一方面是隨着微小衛星技術的發展,其已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新興航天勢力不斷發展 「大航天」時代正在來臨

和許多航天國家早期發展一樣,伊朗運載火箭技術與中遠程彈道導彈技術有着密切的聯系,無論是「使者-1」系列還是「使者-2」系列,其運載能力都比較低,無法發射重量比較大的應用衛星。隨着伊朗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發展,伊朗未來將研製出運載能力更大的火箭。

雖然伊朗是世界航天隊伍的「新人」,但其表現卻相當活躍,不但在應用衛星發射方面捷報頻傳,還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載人航天計畫。

伊朗航空航天研究院官員曾在2016年10月表示,將航天員送入太空是伊朗科研的首要任務,該院正在進行53個科研項目,為2025年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做准備。外界分析認為,伊朗載人航天計畫正在深度推進,一旦運載火箭運載能力不足的問題得到解決,伊朗載人航天夢如期實現的可能性非常高。

奮起直追的韓國

近年來,韓國的經濟發展不錯,因此該國也在一直尋求與其匹配的國際航天地位。盡管韓國在征服太空的道路上屢次失敗,卻從來沒有放棄過,所取得的成績也不錯。

韓國很早就規劃了KSLV系列的運載火箭,欲當世界性的航天大國。在俄羅斯的技術支援下,KSLV-1型羅老號火箭分別在2009年、2010年和2013年進行了3次發射,但前兩次發射以失敗告終,第三次發射獲得成功,韓國成為世界上第十一個使用自主發射的火箭把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當然,火箭關鍵的RD191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是向俄羅斯「借來」的技術研製,所以韓國並沒有因為火箭發射成功而真正掌握液體火箭技術。

總體來看,韓國現在仍然不具備獨立研製運載火箭的能力。不過,韓國的雄心遠不止這個,他們還計畫研發地球同步軌道運力達到6噸的KSLV-3型火箭,進軍國際商用發射最大份額的通信衛星發射市場。

2018年,韓國航空航天部門公佈了可24小時觀測朝鮮半島氣象的靜止軌道綜合衛星,這顆名叫「千里眼2A號」的衛星將於今年12月搭乘阿里安5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也就是說,韓國雖然把衛星造出來了,但還是沒有具備發射衛星的能力。

2018年2月5日,韓國航天最高決策機構——韓國國家航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韓國《第三次航天開發振興基本計畫》,明確了未來5年韓國航天發展的目標、任務、實施途徑等。該計畫顯示,韓國將在2034年建成自主的區域衛星導航系統並開始提供服務。

悄然行動的「他們」

2018年8月30日,印度尼西亞國家航空航天局宣佈,將自主研發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噸的運載火箭,計畫於2040年發射。

印度尼西亞的這項研製計畫分4個階段完成:首先在2020年前研製出小型三級固體火箭,近地軌道運力50公斤;2029年前完成二、三階段,火箭增加捆綁助推器、研製液體火箭發動機,近地軌道運力達到100公斤;2040年前,完成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噸型火箭的設計研發並最終發射。

近期,泰國將向法國空中客車公司購買了1顆價值為2.15億美元的Theos-II對地觀測衛星,而且衛星合同的前期談判已經完成。

泰國作為亞太地區的新興航天國家,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利用國際通信公司的衛星開展國際通信業務開始,該國的空間活動和空間技術應用已接近50年的歷史。盡管泰國航天計畫並不大張旗鼓,卻一直在默默地勾畫着自己的航天藍圖,逐漸成為亞太地區不可忽略的一支新興航天力量。

另外,阿聯酋計畫2021年將向火星發射無人探測器;沙特要向英國維珍集團旗下的太空公司投資10億美元發展航天領域的相關研究;以色列一家機構希望盡早發射首個私人登月探測器……

雖然新興的幾個航天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但南美洲的部分國家也在航天領域閃閃發光。

南美洲的巴西也在發展航天上不斷發力,特別是與中國航天開展合作並結出了豐碩成果。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合作項目被兩國領導人譽為高科技領域「南南合作」的典範。30年來,雙方聯合研製了6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衛星數據廣泛應用於兩國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環保和防災減災等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南美洲的阿根廷在發展航天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2014年,該國的Vex1A運載火箭首次試射取得積極成果,雖然發射後墜毀,但並未發生爆炸。2014年8月,Vex1B火箭飛行了27秒,成功驗證了推進器、控制和導航系統。該火箭有望讓阿根廷成為區域內第一個利用自有技術製造火箭將衛星送上太空的國家。

隨着新興航天國家的全面開花,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全球「大航天」時代正在來臨。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界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