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文藝片在國內的地位向來很尷尬,叫好不叫座簡直是家常便飯。

遠的不說,就說上週各大媒體瘋狂自來水的《過春天》。

片子不錯吧?上映9天,票房未過千萬,現在排片已經不足0.1%,眼瞅着是沒救了。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這是「悶片」的標準結局。

這年頭文藝片想要擺脫這個結局,通常有兩個做法:

一是跟流量明星合作,二是在外面拿獎。

恰好,《地久天長》兩樣都占了。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老實說,茄叔最開始知道這片子的信息還真是因為王源,但也沒有多意外,畢竟這兩年流量小生的熱度漸消,大家都忙着轉型。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有效果不錯的,比如李易峰的《動物世界》;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也有嘗試失敗的,像楊冪的《寶貝兒》。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但不管怎麼說,有危機意識總是好的,這事宜早不宜晚,王源在這方面本就有年齡優勢。

這回能和王小帥這樣的大導演合作,我相信也是他主動選擇的結果。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小王同學的眼光還不錯,片子在柏林得了獎,還是影帝影後同時拿下,這才讓更多人關注這部電影。

地久天長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我猜有不少人被175分鍾的片長勸退,畢竟大好的週末幹點什麼不好,有幾個人願意花三個小時去看一部文藝片?

好看也就罷了,萬一又臭又長那真是比吃了蒼蠅還難受。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地久天長》故事並不復雜,簡而言之就是兩個家庭的恩怨糾葛。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故事背景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內蒙,劉耀軍(王景春飾)王麗雲(詠梅 飾)夫婦和沈英明李海燕夫婦是要好的朋友。

那會兒跟現在不一樣,大家同住一個筒子樓,又都在一個工廠上班,說是朋友鄰居,但關系真是親如一家。

恰好兩家兒子劉星和沈浩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本以為兩家的友誼會跟片名一樣地久天長,結果,造化弄人。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麗雲意外有了二胎,閨蜜海燕負責計生工作。

這兩個身份擺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不言而喻——強制流產。

好死不死,手術出了岔子,導致麗雲沒了生育能力。

如果說,這次意外讓兩家的關系有了裂痕,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直接使得兩家徹底決裂。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某天沈浩和劉星在水庫玩耍時發生意外,劉星溺死,劉家雪上加霜。

事已至此,劉耀軍夫婦已經沒辦法面對昔日好友,只能離開這個傷心地,遠走他鄉。

期間還領養了酷似劉星的孩子,也就是王源飾演的那個角色,後來他也出走了。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真是好慘一家子!

看到這兒,你或許覺得這只是個普通的「失獨」題材,但王小帥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

很多人都說《地久天長》是一部橫跨30多年的時代史詩,從計生、嚴打、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下崗潮,再到改革開放,該有的都有。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這也是讓我比較驚喜的一點,昨天才說了國內電影刪減的問題,而《地久天長》里的敏感話題顯然不少。

最後電影保留了175分鍾,雖然仍有刪減,但已經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了,尤其強制人流那段,拍出了個體在國家機器面前的無力感。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這種客觀的呈現,與其說是一種批判,不如說是反思。

所以,這片子的前兩個小時我是非常喜歡的,但後面一個小時的拖沓和突如其來的大團圓,把前面累積情緒全都消解掉了。

長,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

足夠的時長讓導演可以從容的編排鋪陳,做大量留白,也會讓有些地方顯得冗長,影響敘事效率。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王小帥當然是很聰明的導演,他沒用線性敘事,而是採用交叉敘事,盡可能地避免讓觀眾產生流水賬的感覺。

他特意把劉星落水的部分放在開頭,也是為了用他的死因來製造懸念,甚至到王源那個角色出來的時候,觀眾都沒發覺「此星星非彼星星」。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但是你花再多心思,也無法改變影片後半程疲軟的事實。

我都不知道導演是怎麼想的,前面鋪了那麼多歷史符號,花了那麼多篇幅去描繪劉耀軍夫婦的悲痛、孤獨和麻木,臨了您說原諒就原諒了?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在那個年代,一家人因為另一家人絕後,這份恩怨,別說親如兄弟,就是親兄弟也沒得做了。

《步履不停》里的長子為救落水兒童而死,母親故意讓被救的小胖子一年又一年的來掃墓,就是為了惡心他的。

表面禮數週到,扭頭就把人家罵得一文不值,過分嗎?

恨,是一位母親在那種情況下,唯一能做的事情。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這也是我喜歡《地久天長》前兩個小時的最大原因:

每一個的角色都恰如其分。

劉耀軍夫婦為什麼離開?因為他們怕自己的怨恨有一天會抑制不住。

里面有一場戲非常棒,大雨過後,夫妻倆收拾進水的屋子,曾經封存的全家福從櫃子底下緩緩漂出。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兩個人就這麼坐着,再也沒心思扶起那個倒下的暖水瓶,那股巨大的悲傷幾乎要溢出屏幕。

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原諒,可以慢慢遺忘,但事實擺在面前,所謂的重新開始都是自欺欺人,他們註定一生都會困在喪子的哀傷里。

除了劉家,沈家人的刻畫也挺有意思。

片子里有個特別搞笑的情節,就是沈英明拿着菜刀敲劉家的門,上來就是一命抵一命。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我當時就憋不住了,正常的操作不應該是自己哭着喊着要砍死那個小兔崽子,然後等着別人攔着你嗎?

您讓人家砍你自己兒子,不是唆使他人犯罪嘛,真砍死了那算誰的…

這個情節既鋪墊了之後劉耀軍夫婦出走的原因(怕有一天真忍不住去砍了),也側面反襯出沈英明一家的偽善,實打實的表面兄弟…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包括王源的角色,雖然演技還有點生澀,但人物狀態是在的,畢竟一個領養的孩子知道自己是別人的替身,怎麼都待不住的。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從來都沒有叛逆的機會,這回在電影里算是過了一把離家出走的癮。

說白了,什麼歷史傾軋、時代變遷都是虛無縹緲的大詞,真正落到人物身上,才能讓觀眾感受到那份厚重。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可惜,都讓結尾的大團圓給毀了。

其實從他們夫妻決定飛回老家見海燕最後一面,我就猜到要爛尾。

然後等我從杜淳嘴里聽到那句「我身體里有一棵樹」,我就開始翻白眼了…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你們全家種這棵樹種了20多年,怎麼從來沒一個人主動去找人家老倆口呢?

是不是你媽不生病,這棵樹就栽到天荒地老啊?

還有結尾,老兩口替兒子掃墓那兒,雜草叢生,怎麼看也不像有人打理過的樣子,那可是你親手害死的一條命啊!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這就是你的懺悔?你這棵樹到底是在心里還是在螞蟻森林啊?

但凡這一家子有誰能當面對劉耀軍兩口子真心道歉,承認錯誤,我都不會覺得結尾的和解有這麼惡心。

這擺明了就是既得利益者對底層家庭的無情剝削。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哦,你家有錢有勢,成了大老闆,我死了獨苗就得笑着面對,為愛發電?賤不賤吶?

善良淳樸是一回事,沒有底線的愛與慈悲,那叫縱容做惡!

這里請自行帶入《都挺好》里蘇明哲對蘇大強的一味放縱,例子也許不恰當,但道理是這麼個道理。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有時候我就特別納悶,為什麼中國的導演越來越怕展示人性中惡,或者自私的部分。

誰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

推己及人,感同身受,我以為這才是一部好電影該有的標準。

當然,我沒當過父母,要是哪位為人父母的朋友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討論。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最後照例說下觀影意見:

雖然我前面很憤慨,但片子本身是值得一看的,我也很推薦你帶着父母一起去看,他們應該會喜歡。

再就是王源粉絲必看吧,畢竟一個素顏、臉上有青春痘的小孩,比舞台上那個完美無瑕的愛豆要真實得多。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影視爛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