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改革開放

Tag: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與反思

2018年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國策40週年。在這一時間節點,回顧中國藝術品市場走過的40年歷程具有特殊的意義。 藝術品市場行情是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雖然其體量、規模較小,但「窺斑見豹」,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軟實力和宏觀經濟基本面。1978年以來,伴隨中國社會的逐步開放和銳意改革,藝術品市場逐漸復甦,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品市場。正如中國經濟騰飛的奇蹟一樣,短短40年間,中國藝術品市場也取得了驚艷世人的非凡成就。 回首往昔,展望未來,「四十不惑」,中國藝術品市場依然在不斷前行的路上……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經過培育、發展,正在逐步建構起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價值發現平台。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市場規模、結構與業態的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與發展的新機遇。總結與分析、反思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可謂是恰逢其時,非常必要。 199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響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首場交易——1992北京國際拍賣會。之後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便展開了自己的精彩畫卷,26年來既有萬紫千紅的春天,也有寒風蕭瑟的冬天。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態勢 1、藝術品市場發展快。 一是培育了一個近4000億的藝術品市場及相應的市場體系,並且市場發展的規模結構不斷豐富,新業態不斷生髮,表現出了勃然的創新發展態勢; 二是經過40年的不斷發展,逐步建構起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價值發現平台。最突出的市場表現就是好的作品可以賣出好的價格,市場的價格逐步地在向價值,特別是藝術價值回歸; 三是培養了一批規模不斷壯大的收藏家或者是收藏機構隊伍,並且,這隻隊伍經過40多年的歷練,不斷成熟,實力不斷增強,眼光不斷國際化。 四是藝術品交易體系不斷完善,快速發展。最突出的就是現代畫廊業,現代拍賣業、博覽業及其新興的市場業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五是管理組織,特別是行業管理體系不斷健全,比如畫廊協會、藝術品行業協會在很多省市已經落地。這些管理組織,特別是行業管理組織的健全與發展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2、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平台期。 表現在拍賣業總成交(包括私下洽購)大約保持在600億的規模水平,藝術品市場的總交易額(包括私下交易)大約保持在4000億上下的水平。 3、藝術品市場社會關注度高。 最突出的表現有4個方面: (1)參與人群,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藝術品市場及其收藏愛好者參與人群已經達到近1億人,對藝術品收藏這樣一個小眾的市場,參與度是非常高的。 (2)參與機構的水平 與能力在不斷提升,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包括各大銀行、保險公司、信託公司等都在參與藝術品投資,不同類型的大型研究機構及其高校都在積極地參與藝術品投資人才的培養與行業的研究分析,加之各種類型的投資運營機構廣泛參與,使得藝術品市場的關注度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3)媒體的廣泛介入,目前幾乎所有的大眾媒體都在參與藝術品市場的推介,媒體的廣泛參與是社會關注度提升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4、藝術品市場正在結構化轉型。 表現在三個方面: (1)市場形態正在轉型,表現為由以前以禮品為主導正在向以收藏投資為主導的市場轉型,也就是說在整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結構中,禮品市場的規模結構正在下降,收藏投資市場的規模結構正在上升,特別是在當前的政治生態下,這種趨勢的變化更加明顯。 (2)資本結構正在轉型,原來資本構成是由藏家和禮品買家這些散戶組成,而現在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參與到市場里,也就是說我們正在經歷由散戶投資向機構投資這種市場轉型。 (3)定價機制正在轉型,一個市場最重要的是供求關係,而決定供求關係是否正常的是定價機制,之所以中國藝術品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很多扭曲現象,實際上就是因為定價機製出現了問題。定價機制的轉型主要就是由官本位的市場形態逐步向價值投資定價形態轉變。 5、藝術品市場資產化趨勢明顯。 表現在4個方面: (1)藝術品市場發展趨勢的推動,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有其內在的邏輯關係,即市場發展的一條主線:雅賞——商品化——資產化——金融化——證券化(大眾化),這種邏輯的推動使藝術品不斷的從商品變為藝術品資產與金融資產。 另外它與別的資產不同的是其價值在發現中是不斷增長的,所以藝術品資產的這些特性是藝術品資產趨勢不斷明顯化的內在市場推動力。 (2)巨大的潛在需求的刺激使藝術品資產化的方式出現不斷創新的趨勢,據測算藝術品市場潛在需求大約為2萬億,而我們現在能夠實現的藝術品總成交額是4000億,這2萬億與4000億之間巨大的差距就是藝術品巨大的潛在需求,在這種需求刺激下,藝術品資產化的創新舉措近幾年非常多。 (3)金融體系的廣泛參與和介入,保險、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都在積極參與藝術品資產化過程,他們一開始是為其高定製客戶進行鑑賞服務,然後推出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如保險、信託、質押融資等,再到如今直接將其納入為銀行的常態化業務。 (4)藝術品資產化被越來越多財富人群作為財富管理工具,以前財富人群把房產、股票、重金屬等作為財富管理的工具。 鑑賞課堂 >>> 微信公眾號 德視寶 收藏百科全書 權威挖掘 深度解析 辨偽存真利器 專家標配 藏家必備 6、藝術品市場國際化格局在形成中。 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格局已經開啟,這種國際化進程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中國藝術品走出去,二是國際藝術品引進來。 除了前幾年國際大的畫廊不斷進入中國以及中國的一些畫廊不斷的走出去外,不僅是西方投資者在購買中國藝術品,中國藏家也在購買西方藝術大師的經典作品。 近幾年,還出現了兩種重要的現象: 一是國際上大的拍賣公司,像蘇富比(微博)、佳士得都已經進入到中國,分別設立了分支機構並分別進行了拍賣,同時,中國一些大的拍賣公司,像嘉德、保利都紛紛在香港以及國外一些藝術品市場發達的國家設立辦事處; 第二個是國際上非常大的藝術品信息服務機構,像Artprice、Artnet等一些大的藝術品信息服務機構紛紛進入中國,與中國一些信息服務機構進行合作,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提供信息服務,發掘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信息需求。 另外,回顧近十年來世界藝術品市場發展做一個概括,具體的來說,全球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正在走向多元化、多樣化與多極化的發展格局。發展中國家藝術品市場成長迅速,亞洲藝術品市場的比重在不斷提高。 「我們國家花了20年的時間就在文物藝術品拍賣上超過了英國,在世界排了第二,這就是中國的速度。」趙榆不無感慨地說,「中國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已占到全球這一市場的30%以上,從資金量來說應該是首屈一指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是中國增強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文物藝術品拍賣越來越活躍,對文物內在價值的普及與傳播是有益的,它會讓社會各個層面的人都關心文物和保護文物,不只是一個收藏者的一己之私。」 7、藝術消費時代正在到來。 隨著人均GDP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消費結構進入快速轉型期,文化藝術品消費不斷崛起,這是藝術品消費發展的不竭動力。 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大目標、大趨勢就是不斷推動藝術品市場與消費的大眾化。這種大眾化, 一方面是指參與的大眾化、消費的大眾化; 另一方面,利用市場機制進行社會美育的大眾化。 藝術品消費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它不僅僅是需要的是消費的低端化,隨著人們消費能力與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的中高端化發展與提升也在所難免,這關鍵取決於藝術品綜合服務平台的建設水平,以及消費產品的提供能力。 8、藝術科技發展迅速。 新科技的融合發展與藝術品業務的創新關係越來越密切,甚至出現了一體化發展的趨勢。隨著中國藝術科技及其體系不斷成熟,以網際網路平台化為主導的技術及其體系不斷發展,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交易範圍、交易邊界以及交易規模擴大,正在改變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格局。 特別是在最近幾年,新技術的融合會給中國藝術品市場帶來新的發展可能與格局,特別是基於大數據的綜合服務平台技術、科技鑑定、鑑證備案技術與體系、網際網路藝術金融、區塊鏈、客戶管理(客戶畫像)、智能投顧、數據服務、人工智慧、VRARMR用戶體驗和場景參與技術等的互相疊加和創新,不僅會催生新的業態,也會進一步推進跨界融合與業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這一進程的深化。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一些反思 1、在不斷拓展市場規模,豐富市場結構,提升業態的發展水平的同時,需要進一步提升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幾年發展雖然非常快,規模也不斷的拓展,但其在整個文化藝術產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始終沒有得到凸顯。 我們認為,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有兩大板塊是可以落地的,一個是以版權為核心的產業創意,包括創意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新興創意產業業態; 另一個是藝術品產業,包括藝術原創作品、藝術衍生品,從這兩個可落地的板塊中我們可以看出,藝術品產業在整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但目前藝術品市場的戰略地位無論是從其戰略構成中的地位,還是規模水平所應有的地位方面來看,都沒有得到非常好的體現。 更重要的是,藝術品市場的美育功能長期被忽視。人們認為藝術品市場就是一種投機性的商業行為,而往往忽略了其運用市場機制拓展社會美育,推動藝術大眾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運行中,畫廊、博覽會、拍賣、藝術傳媒等載體無一不是社會美育的重要窗口與傳播途徑。 2、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創新發展必須尋找新的發展力量。要解決上述藝術品市場存在問題,不能僅僅依靠藝術品市場自身的發展。 一方面,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發展了40餘年,市場中存在的問題並沒有轉好的趨勢。 另一方面,時間證明中國藝術品市場本身也沒有能力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必須要尋找新的發展動力,要依靠資本的力量來建構誠信機制、儘快地確立定價機制、拓展退出機制、完善支撐服務體系。 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系統的要素、結構、機制及其環境,只能支撐現有的市場基礎與規模,要做大做強中國藝術品市場, 從近期看,如果不考慮藝術品本身,就是要儘快推進中國藝術品市場資產化的步伐,從遠期看,就是要大力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動力機制建構,特別是資本市場的發展,始終把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徵信體系建設作為誠信體系建設的核心來抓。 3、按照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建構創新發展基本的架構,不斷深化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已摸索出了一個基本的架構,這一架構的重點要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推動藝術品資源系統化、資產化、金融化為中心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資產化進程,是當前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核心環節; 二是積極推動藝術品要素市場為中心的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是從長遠上保證中國藝術品市場壯大發展的內在動力; 三是積極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以徵信體系為核心的誠信體系的建設,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做大做強的最為有力的支撐; 四是積極推動以藝術品市場立法為核心建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監管體系,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科學、規範、持續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與前提; 五是積極推動以前沿理論研究與實踐前沿為中心的理性精神及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培育,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壯大的重要前提與不可缺少的市場精神建設; 六是積極推動以建構藝術品市場的管理體制為中心的「政府——行業組織——市場---企業」為主體的管理體系,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壯大的體制保障; 七是積極推動以審美文化重建為核心的利用市場機制來推動社會美育及藝術大眾化發展,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重要的環境建設。 4、要把推動中國藝術品產業,以及在此基礎上藝術金融產業的發展,當成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基礎來抓。積極推動中國藝術品產業的發展,特別是以授權為核心的藝術衍生品產業的發展。 推動藝術品產業的發展,是進一步提升藝術品市場發展方式、發展內涵與發展能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藝術品產業的重要目的是關注藝術品資源的優化配置,根本目的之一就是研究探討促進藝術品產業資源在藝術品產業轉換及發展層面上的優化配置。 應重點抓好:第一,中國藝術品產業的發展必須緊密依靠科技進步,必須大力發展藝術品產業技術,特別是面對通訊技術、網際網路技術、信息處理與管理技術融合所可能帶來的因為藝術品產業技術躍升產生的新產業、新業態的創新發展。 第二,中國藝術品產業必須發展與金融業融合發展的業態,要大力發展藝術品產業金融,不斷推進中國藝術品資源資產化、金融化發展的進程、水平與能力。 第三,中國藝術品產業的發展必須做實產業基礎,必須做牢產業支撐與服務體系。 第四,中國藝術品產業發展的前提是需求導向,核心是培育、挖掘與滿足消費需求,培育與發展藝術品的消費能力。 第五,中國藝術品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文化立場,要從兩頭整合資源,吸取力量:一是向傳統文化回溯,特別是向民間藝術學習;二是要面向世界,要有國際化的視野。(作者:西沐,系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特約專家、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業界普遍認為,大力推動中國文物拍賣的國際化進程,勢在必行。如按照國家有關自貿區發展的總體部署,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擴大自貿區文物市場開放;樹立國際視野,認真研究國際文物拍賣的發展趨勢,既要從世界一流企業數百年發展的經營理念、管理制度和行為規範中吸取營養,又在「網際網路+時代」積極創新,為文物拍賣這一古老行業的未來貢獻中國智慧;加強國際合作,中國文物拍賣讓文物活起來,歡迎中外企業通過拍賣這一價值發現和資源配置的獨特優勢,為國內公眾提供更多國外優秀文物藝術品收藏鑑賞服務,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建,開創合作共贏的中國道路。「只有這樣發展的藝術品市場還是會繁榮的,只不過繁榮的形式將大不一樣。」 來源:kknews改革開放4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與反思

新聞觀察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實施

新聞觀察: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實施 央視網消息: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析指出,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意見》對加快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改革、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逐步形成國家所有、集體所有二元格局 中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形成自然資源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二元所有格局,初步形成了一個以公有制為基礎,所有權、使用權分離,囊括地權、房權、礦權等諸多權利,橫跨陸海空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但也存在自然資源資產底數不清、所有者不到位、權責不明晰、權益不落實、監管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導致產權糾紛多發、資源保護乏力、開發利用粗放、生態退化嚴重。為解決上述問題,《意見》提出多方面主要任務,首要就是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推動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加快構建分類科學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處理好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關系,創新自然資源資產全民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的實現形式。 明確土地、礦產等為誰所有 歸誰使用 《意見》提出,土地方面,落實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 礦產方面,探索研究油氣探采合一權利制度,完善探礦權、采礦權與土地使用權銜接機制。 海洋方面,探索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構建無居民海島產權體系,試點探索無居民海島使用權轉讓、出租等權能。 到2020年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基本建立 《意見》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保護力度明顯提升,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落實產權主體 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 專家指出,明晰的產權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為此《意見》提出,要以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研究建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行使全民所有權的資源清單和管理體制。近年來,中國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體現生態空間概念的自然資源開展了確權登記和資產管理。按照部署,從2018年年底起,將在5年內完成對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各類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和大江大河大湖、重要濕地、國有重點林區、重要草原草甸等自然資源的統一確權登記。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央視網

養老金這麼花下去,沒等80後退休就會用光?網友 標題黨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養老金,這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中國社科院近日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就吸引了廣泛關注。 標題黨?拉仇恨? 《報告》稱,2019年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當期結余將超過1062億元。不過,這一數字可能將在2028年成為負數。與此同時,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將在2035年面臨耗盡的情景。 @網友一路向南:2035年看似遙遠,其實不然。即使是年紀最大的80後,到了2035年還是沒有退休啊! @網友菲菲:社科院的報告在分析問題,但媒體以「社科院報告預警!養老金照這麼花下去,沒等80後退休就會花光了」為題來報導,有標題黨的嫌疑。 @網友一杯花茶分析:早些年里,很多老年人都沒有繳納養老保險,這也給養老金留下了巨大的缺口。 @網友天天:我看網上有人在挑撥年輕人和老人的關系,我覺得太過偏激。養老金存在缺口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面臨的問題。有拉仇恨的時間,不如想辦法補上這個缺口,將養老金的蛋糕做大。 如何補齊缺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保障養老金合理增長並按時足額發放,使社保基金可持續、企業與職工同受益。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就是: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繼續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網友王真:國有資產劃轉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畢竟,所謂的國有資產就是全民所有,而且規模龐大。如果能夠有效運營,保值增值,是可以解決養老中存在的實際困難的。 @網友紅星:去年,國有資產劃轉的比例是企業國有股權的10%。這筆資產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現金流,這樣才能做大養老金這塊蛋糕。 除了國有資產劃轉之外,養老金委託投資也在穩步推進中。截至去年底,17個省區市的委託投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為8580億元,已經到賬的資金達到了6050億元。 @網友春天: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是推進基金保值增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網友青蘋果:推進國有資產劃轉、加大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這些舉措都可以穩定住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進而處理好養老保險存在的難題。 @網友心如止水:養老金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養老金缺口問題需要在經濟發展中解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經濟發展來解決問題,改革開放40年、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從一窮二白起步,如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是這麼看,也是這麼乾的。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國搜頭條
他是郭德綱師爺,侯寶林「救命恩人」,耳朵失聰的相聲大師

他是郭德綱師爺,侯寶林「救命恩人」,耳朵失聰的相聲大師

相聲捧哏系列,今天介紹一位赫赫有名的大量活,白全福。 話說相聲界捧哏們一般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脾氣好人緣好,脾氣不好的容易跟逗哏打起來。二是長得好,這個好主要是慈眉善目,身量寬敞。而白全福在這些方面都是頂級的,他還有個自己的絕活,發托賣相好。 先上一段白全福在60歲剛從重病中復出時的一小段表演,你看這功底如何。 一、 高貴」的曲藝世家 這個高貴帶引號的意思是白全福家世雖然不是高官顯貴,但在曲藝行里能比他家世大的人還真不多。 白全福的祖父叫白慶林,乃是北京天橋第二代八大怪之一。白慶林自幼在京劇嵩祝成學藝武生,跟譚鑫培同台過,後來轉到天橋賣藝。他能在平地翻起兩個跟頭,得外號雲里飛。晚年翻不動的時候改說評書。 白全福的父親叫白寶山,從小在京劇富連成坐科學淨角,後來也和父親一起撂地,他除了會唱戲之外還會說一些相聲,另外他依然繼承了父親的翻跟頭絕活,所以得藝名雲里飛二世,或者小雲里飛。此時白家撂地的地方已經在天橋成為一景,父子二人名氣也打了下來。白寶山名列天橋第三代八大怪之一。當然,這個名字現在似乎更響亮了一些。 白全福的叔叔叫白寶亭,已經開始專門說相聲了,而且白寶亭還有師承,乃是焦德海的徒弟。 出身賣藝世家的白全福沒有繼承祖父和父親雲里飛的本事,他只學了滑稽二黃和相聲,所以得了一個藝名:飛不動。 一家兩代天橋八大怪,你說白全福這出身高貴不。 二、 侯寶林的救命恩人 侯寶林和白全福家的關系要上溯到他師父顏澤甫那里。顏澤甫也是唱戲的,他在天橋撂地是和白家搭夥蹭人家的場地。所以侯寶林十幾歲也跟着顏澤甫認識了白全福一家。 後來顏澤甫去了山西,侯寶林就滿京城的賣藝為生,這中間他學會了一些相聲段子。後來他又回到師父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和白家再次聯穴。白寶山覺得說相聲挺賺錢的,再加上白全福又不會飛,他就讓白全福跟着侯寶林一起說相聲賣藝,在這中間兩個年輕人建立了友誼。白全福出生於1919年,比侯寶林小兩歲,他就以師哥相待侯寶林。 天橋賣藝的藝人大都是飢一頓飽一頓的,賣藝更是刮風減半,下雨全完。侯寶林養父養母這時早已去世,他自己住在最便宜的小店里最便宜的吊鋪上。有一天刮大風,侯寶林一看撂地沒戲就沒出門,身上一分錢沒有就在那里硬挺着。到下午,白全福惦記侯寶林沒飯吃就找來了,他從身上摸出來十個大子兒交給侯寶林,餓了一天的侯寶林這才吃上一頓飽飯。為了這一餐之恩,侯寶林唸唸不忘幾十年,侯白兩家也成了世交。 三,從白羅鍋到三蘑菇 想正式說相聲就得拜師,侯寶林拜師朱闊泉,白全福拜師於俊波,其實兩人還是一個師爺焦德海。 於俊波是一位出色的捧哏,他發托賣相扮呆裝傻很在行,白全福深得師父真傳。後來於俊波和戴少甫合作在天津走紅成了天津五檔相聲之一。白全福則和羅榮壽郭全寶成了搭檔。 劉寶瑞和孫少林在濟南結怨打擂台,劉寶瑞請來了師父張壽臣一幫精兵強將。為此孫少林師父李壽增從北京搬救兵,這伙救兵以郭榮起為領頭,白全福羅榮壽郭全寶為主力。到了濟南晨光茶社,郭榮起不好意思上台對壘,結果白全福三人一炮走紅被稱為「白羅鍋」組合。在幾位後起之秀的幫助下,劉寶瑞那邊打擂失敗散夥。 劉寶瑞回到北京加盟啟明茶社和郭榮起搭檔,沒想到又和白全福重逢。不過這次白全福是常連安特意請來和三蘑菇常寶霆合作的。 要說常連安識人能力堪稱一絕,他親自把小蘑菇捧紅了立刻轉手找來趙佩茹和大兒子搭檔,現在看到三蘑菇也是一塊好料,常連安立刻又把白全福撬了過來給常寶霆捧哏。 這一次合作,常寶霆和白全福真是一生的搭檔,常白組合一直延續到白全福去世,白全福去世之後常寶霆也就不再上台了。 四、絕世捧哏 白全福的捧哏藝術可以概括為:捧中有逗,以相助生,滑稽醒目,熱情豪放。 在筆者看來他還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不忘詞。曾經有一次去看望徒弟楊志剛,觀眾發現了他非要他也說一段。面對觀眾熱情要求,白全福一拍楊志剛:「上!」師徒二人臨時配對,一段相聲下來不灑湯不漏水捧得嚴絲合縫。白全福這就是基本功過硬,沒有接不住的詞。 另外一個是不惜力。一方面他的表演比較賣,能打能跳能唱能鬧。另一方面對觀眾向來有求必應。也是和楊志剛這次,本來臨時說一段得了,觀眾嚷嚷着還要說。白全福拽着楊志剛繼續再說兩段。說完兩段觀眾還不捨得放他走,於是白全福自己單獨又說了兩個小段。本來一場普通的群眾業余演出由於他的到來差點變成白全福專場。 白全福在特殊時期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身體甚至出現了半身不遂的症狀,嘴歪了耳朵也聾了。大家都以為他不能再說相聲了,沒想到改革開放以後他以驚人的毅力復出重新和常寶霆搭檔。本文開頭的那段面部表情表演就是1979年常寶霆白全福在相聲記錄片《笑》中的演出。 由於白全福耳朵失聰日常生活必須帶助聽器,但當時的助聽器太大不方便帶到台上,於是白全福乾脆就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給常寶霆捧哏,他基本功扎實加上和三蘑菇配合默契,憑借看常寶霆的口型和動作就能給他捧好。觀眾絲毫看不出白全福居然是在聽不見的情況下說相聲。這個功夫在相聲界可謂前無古人。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音樂界的貝多芬,可能這就是大師的命運和大師的典範吧。 五、徒子徒孫 白全福曾經表示不准備收徒,沒想到卻被幾個崇拜他的中學生給抓了哏。楊志剛和幾個同學為了拜師天天去白全福家幹活,時間長了關系也熟了,有一天白全福忽然說走了嘴:「你們師娘今天。。。。。。」楊志剛他們一聽立刻現場抓哏納頭便拜,這是你自己承認的!於是楊志剛就成了白全福的頂門大徒弟。 要說白全福這些徒弟大能耐的不算多,但天津二楊也曾經在天津名噪一時。沒想到在他過世之後他一個徒孫反而成了大出息。 郭德綱在拜師楊志剛之後,楊志剛帶了郭德綱去師爺家磕頭,白全福也喜歡這個長得圓乎乎的小夥子,從面相上看郭德綱也確實有些像白全福年輕時候。於是有時候白全福也會給郭德綱說說活。1993年白全福去世,郭德綱以徒孫身份幫助師爺家里為白全福料理了後事。 郭德綱對於這位師爺也是極尊重,我們從老郭各種書和文字中都能看出來老郭對白全福這位師爺的緬懷之情。 1995年郭德綱三闖北京,在同行之間盤道的時候他先說師父楊志剛,然後再加一句師爺白全福。楊志剛雖然以二楊出過名,但在北京知名度有限,但白全福不一樣,他一方面祖輩在天橋賣藝,老一輩曲藝行的人沒有不知道天橋八大怪和雲里飛的。另外一方面白全福和侯寶林關系深,侯白兩家是世交,再加上搭檔常寶霆常家的關系。白全福在北京城的蔓兒是相當大的。 如今的德雲社風風火火,白全福在天有靈也會很欣慰。德雲社起勢的天橋,正是當年白家三代人賣藝的地方。 這大概就是緣分吧。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我就是個碼字的
1

憶往昔 看今朝 耄耋老兵本色依舊

「我這一輩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當了兵!」82歲的李長順深情地說到。12歲參軍入伍,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邊境作戰,走過了32年的軍旅生涯,復員後在國企工作,退休後在社區擔任離休幹部黨支部書記……一路走來,他始終在不同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人民服務。 2019年2月1日,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李長順老人的家中,屋里沒有什麼奢華的裝飾,但卻干淨整潔,一塵不染。老人精神奕奕,衣着朴實整潔,知道我們要來早早便備好了熱茶,在淡淡的茶香中老人向我們講起了那段崢嶸歲月。 軍中童年,歷經風雨 李長順是1948年7月2日參軍入伍的,那時的他只有12歲。作為文藝兵,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為戰友們帶來些許情緒上的放鬆和心靈上的撫慰;在戰鬥打響時負責抬擔架,護送傷員和運送彈藥。「那時候我們經常要把彈藥送到機槍點或者戰士身邊,經常會碰到敵人丟過來的手榴彈,很多戰友就這樣被炸死了。」說到犧牲的戰友時,李老的聲音微微顫抖,烽火狼煙里的戰友情,只會隨着歲月的沉澱越來越濃烈。老人的心情平復之後,從書架上取下了一本厚厚的相冊,里面珍藏着他當兵時的老照片,每張照片下面都標有備注,老先生一邊翻着相冊,一邊向我們講述那些照片背後的故事。其中有一張照片李老格外珍惜,它拍攝於人民解放軍在武漢解放入城之時,照片中的李長順穿着軍裝,稚氣未脫,倚靠在吉普車旁,身邊的解放軍戰士們個個興高采烈,笑容燦爛,他們的身後是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相片,透過照片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當年武漢解放「三軍過後盡開顏」的喜悅。 資料圖:年幼的李長順(左一) 耄耋之年,本色依舊 采訪的後半段,李長順老人談起了自己退休之後的生活。「我們當兵的人,不會說退休了就沒什麼事做了,總還有需要我們的地方。幹了一輩子,讓我歇下來什麼都不做還真是不習慣!」李老一邊自豪地說一邊用手指向了房間的一角。那里放着一個收納櫃和一張桌子,收納櫃里整齊地擺放着近年來重要的報紙,桌子上放着很多藍色的文件夾,封面上分別寫着「十八大」「軍改」「改革開放」等標簽,李老介紹說:「這些都是我擔任離休辦黨支部書記以來做的,一直堅持到現在。我們黨支部很多老同志年紀大了,我就把在報紙上看到的好文章剪下來保存好,每天早上去老人活動中心讀給他們聽,讓他們也瞭解瞭解時代變化和發展。」 李老展示他的部分剪報 不僅如此,李老還熱愛集郵,民國、清末時期的郵戳都是他的收藏品;出資舉辦門球比賽,豐富柳鋼離休老幹部的生活;熱心慈善,捐助山區的貧困學生,為甘肅貧苦地區捐助沙棘幼苗……雖然已近耄耋之年,但他服務人民、造福群眾的信念卻從未改變。 如今的李長順已有83歲的高齡,但仍然是一位「閒不住」的老人。他關心時事,熱心公益;服務社區,貢獻余熱;興趣廣泛,生活充實,經歷過戰爭年代的烽火狼煙,李老更加明白和珍惜如今和平盛世的來之不易。不負韶華,報效國家,熱愛生活,造福他人,這是生命最好的狀態,也是李老一生的寫照。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中國軍視網

常吃米飯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營養師教你兩招,放心吃大米飯

米飯,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主食之一。但是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不敢去吃它了,因為到處都在說米飯含糖量高,常吃會得糖尿病。 當然啦,也有些老一輩的人持反對意見,他們聲稱活了幾十年了,從來沒聽說吃米飯會得糖尿病的,改革開放前的四十年,大家天天吃米飯,也很少有人得糖尿病。 那麼到底哪種觀點是正確的呢?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給大家好好說一下這個問題: 一、常吃米飯會得糖尿病嗎? 必須要承認,多項研究都表明,不管是在哪個國家,白米飯吃的越多,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就越大。原因也很簡單,精白處理的大米飯,太容易被人體消化了,餐後血糖的上升速度非常快。 但是說常吃米飯就會患上糖尿病,那就不對了。就像前面長輩說到的那樣,常吃米飯也不一定會患上糖尿病。只要我們的胰島素反應還算是敏感的,而且也會用一些足夠的運動去消耗掉這些血糖,就不會惹上糖尿病的麻煩。 二、怎樣才能放心的吃米飯呢? 既然前面提到吃白米飯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我們就不能隨便吃米飯。那麼怎樣才能更加健康的吃米飯呢?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給大家提2個建議: 1、用粗糧代替部分米飯: 很多營養學家提倡吃粗糧,日本也推薦用一半白米和一半糙米混合起來煮米飯。這是因為粗糧的營養比白米飯更豐富,而且由於富含膳食纖維,吃完血糖上升的速度也會比較慢,利於糖尿病人病情的控制。 至於吃多少粗糧比較合適,的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天攝入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粗雜糧占全部主食的1/3~1/2,是比較合適的。 2、吃米飯的時候搭配高纖維的蔬菜: 想降低米飯對於血糖的影響,大家也可以在吃法上下功夫。吃米飯的時候可以慢一點,配合大量高纖維的蔬菜一起吃。纖維豐富的蔬菜,比如說西蘭花、小白菜、菠菜、芹菜等等,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反應的效果。 而如果我們採取這樣的吃法,米飯就會被高纖維的食物所阻隔,吃到肚子里的速度就會比較慢,自然就不會讓血糖上升的那麼快。 各位朋友,你喜歡吃米飯還是饅頭呢?你覺得米飯和饅頭哪種更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呢?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經驗。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爆炸營養課堂

外出旅行,為何高智商人不選擇晚上乘車?旅友 坐次大巴你就懂了

自1979年以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將40年的發展,國民經濟迅速提高,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着國民經濟增長,人們對精神方面的追求也是愈發強烈,旅行成為了一種精神上的釋放,而且交通工具也是多樣化!高鐵、動車、飛機、班車、長途汽車、自駕游成為了眾多旅遊方式! 尤其是短程旅行,大多數人都是選擇大巴車,因為費用低,而且隨着經濟的發展,現在的大巴也非常舒服,但是許許多多高智商人都不願意夜晚乘車,這是為什麼呢?就由李不言告訴你吧! 首先汽車站大多都是在城市的邊緣地帶,比較偏,即使是打的過去,也需要半個多小時,如果遇上堵車等突發事情,很容易誤點,而且即使在網絡訂票,現在許多三線城市的汽車站還沒有自動取票的機器,所以非常耽誤時間! 其次是乘坐夜車有一定的危險,如今許多客車司機大多數都是開了一整天的車,而且因為夜晚道路不易看清,非常耗費精神,久而久之,容易疲勞駕駛,如果乘坐夜車有一定的危險! 最後就是是針對一些女性同志了,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尤其是現在的社會仍舊有一些貪財好色之徒,這些人經常是在夜里悄悄的下手,經常令一些女生人財兩空,所以奉勸各位女士,即使再着急趕往目的地,也不要乘坐夜車! 當然也有網友表示:夜晚對人類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段,因為人類祖先習慣日落而息,在黑夜里仍保持清醒就會感覺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尤其是在行駛的大巴上,周圍是陌生的人,你被載着一路前行,咣當咣當的,感覺很微妙,也很美麗! 對此,你認為乘坐夜車還有哪些危害呢?請在留言板上留言吧!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李不言說旅遊

住賓館,這些事情不要做,尤其是在半夜的樓道里拍照,為什麼呢?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隨着物質文化的發展,許許多多人向精神方面追求,出去旅行成為了一種時尚,既有文藝青年喜歡的鼓浪嶼,還有情侶聖地洱海,還有許許多多各種網紅景點! 但是出去旅行中,住宿是關鍵一道程序,因為好的住宿環境,才能讓你更愉快的遊玩,今天,李不言講一下住賓館,這些事情不要做,尤其在樓道中別剪指甲,這是為什麼呢? 一、請把要將垃圾扔到馬桶里 許多然在居住賓館的時候,經常會將垃圾扔到床底里面,尤其是避孕套、衛生紙、測孕紙等等扔到房屋死角的地方,很多清潔員難以發現,尤其是一些人將垃圾通通倒入馬桶里,所以,請不要將垃圾扔到馬桶里! 二、請不要偷竊 一般很多人都將賓館里面的移動電源、萬能充、插線板、牙刷、牙膏通通拿走,雖然一些賓館是附送一些生活用品,但是萬能充、插線板、筆記本這些東西請不要偷到! 三、管束你的孩子 賓館既是公共場所也是臨時的私人場所,雖然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孩子的哭鬧、吵叫都是那麼的可愛。但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如此熱鬧,即便是長得可愛,也沒那麼可愛了吧!所以請不要讓你的孩子大喊大鬧! 四、退房時整理房屋 說到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大家都非常的敬佩,而且撒切爾夫人訪華的時候,居住賓館的時候,臨走前都有整理房屋的習慣,所以,即便旅行結束的時候,儘量保持房屋的整潔! 五、半夜切勿拍照 入住賓館的時候,許多旅友也喜歡秀居住場所,但是切記不要半夜房間拍照尤其是把房間牆壁上的掛畫做背景來拍照,當然了,也不要在過道拍照,因為經常有些旅客穿着睡衣半夜可能出去,去找前台!值得一提的是半夜在電梯里面拍照! 六、半夜剪指甲 入住賓館的時候為什麼切記剪指甲呢?因為指甲比較小,很難清理干淨,尤其是現在的賓館房屋內都有地毯一旦指甲掉到地毯,一是非常難以清理,其次是容易扎腳,所以千萬不要半夜剪指甲! 七、建議在睡覺的時候留盞夜燈, 一是為了半夜去衛生間能夠看到路,二是為了鎮住偷盜之人! ...

《似水流年》 無處安放的青春和技藝

關於《似水流行》,想到的太多,尤其是王小波曾這樣評價:「似水流年是一個人所有的一切,只有這個東西,才真正歸你所有。其餘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歡愉和不幸,轉眼間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我所認識的人,都不珍視自己的似水流年。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有這麼一件東西,所以一個個像丟了魂一樣。」 導演鄭君奇、李龍俊執導的影片《似水流年》,恰巧也是用了這樣一個片名,講述了三個遂昌年輕人成長於崑曲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歷經艱難困苦,最後依靠勤勞智慧拚搏實現理想的故事。三個年輕人的長大成人,幾乎全在戲班里,師傅的精益求精,他們的日復一日,讓人感受到的盡是苦。也正是這段苦,讓他們練就了超凡的技藝,不僅把崑曲《牡丹亭》刻在了自己的心里,同樣也修煉了一身即便是忘了吃飯也不會忘記勾臉的本領。然而,受到改革開放浪潮的沖擊,三位年輕人開始蠢蠢欲動,未得經得起燈紅酒綠的誘惑,開始進城打拚,想要實現更大的價值。隨着收入的越來越多,然而,他們也在這樣一種物慾橫流的時代里迷失,最終,無法戰勝的,還是內心一直都在堅守的聲音。 故事運用兩條線,讓人看到了時代發展和進步下傳統文化生存的越來越不易,三位年輕人所在的崑曲班,只是一個民間的戲班,改革開放初期,年輕人想要有更大的發展,就需要考入劇團。然而,機緣巧合下,他們與劇團失之交臂,而接下來的生活,則是更加艱難。劇團發展之路同樣面臨着挑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歌舞,不再聽戲曲,於是,劇團改成了歌舞團,以為這是長久之計,然而,歌舞團最終也走上了沒落,並沒有成為鐵飯碗。無論是劇團還是崑曲班,都像那坐落在小城里的牡丹亭一樣,三位年輕人曾用打架的方式去哄一幫唱搖滾跳熱舞的年輕人走下戲台,用來捍衛尊嚴,師傅更是竭盡全力以命相搏的守護這文化的命脈。堅守和傳承之不易,都在那轟隆隆的挖掘機的聲中,圍觀感嘆的普通百姓中,形成最鮮明的對比,震撼人心,又讓人覺得束手無策。 法國意識流小說大師馬塞爾·普魯斯特,在生命的最後十五年,傾盡精華與智慧,去研究「似水流年」,創作了鴻篇巨製《追尋逝去的時光》,堪稱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在回憶之流中,作者以心理時間的形成復活了自己所經歷過的實際時光,書中呈現的歲月,是漂泊的人生光影,有生死的陰郁蒼茫,也有至美的世事。其實,電影《似水流行》里,師傅同樣也在探討這樣一個問題,他一直初心不改的堅守自己心中的「牡丹亭」,即便是粉身碎骨,依舊持之以恆。在三位徒弟想要離開崑曲班去外面世界闖盪的時候,他沒有阻止,而是選擇了放手。讓我們看到了傳統的繼承和延續,需要的是一份熱愛和心甘情願的付出,而不是強行去讓年輕人喜歡。影片通過這樣一種深刻的啟示,讓我們看到了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更為開放式的未來。 最終,無處安放的青春找到了歸屬,崑曲在新建的牡丹亭里繼續唱響,那些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美景,成為了浮躁心動時最絢爛的記憶,只有聽從內心的聲音,才能找到心靈最寧靜的港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湯顯祖的《牡丹亭》題記,成為點睛之筆,也是影片最想表達的情懷。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撫摸三下

「朱䴉·人與自然———晏子油畫展」開幕

3月23日,由陝西林業局、陝西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朱䴉·人與自然——晏子油畫展」在陝西省圖書館展覽廳開幕。這次畫展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是著名油畫家晏子繼2016年後第二次以朱䴉為主題的大型油畫展。 這次朱䴉展分為「自然、朱䴉、人與朱䴉」三部分,每一部分各展示近40幅作品,共120多幅。畫朱䴉,畫朱䴉的美麗,畫朱䴉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畫朱䴉與人類共生共棲的故事,畫人與朱䴉、人與自然互相理解的和諧統一,是畫家晏子追尋朱䴉的藝術之路。 2016年,為紀念發現野生朱䴉和保護35週年,晏子推出了《朱䴉的前世與今生》油畫展,獲得巨大成功。經過2年多的精心准備,此次第二部朱䴉主題油畫展旨在反映改革開放40年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得到極大改善,朱䴉四季自由歡歌,人與朱䴉和諧相處,用油畫藝術語言講述綠水青山「朱䴉之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故事。 朱䴉為世界珍稀鳥類物種,作為「秦嶺四寶」之一,朱䴉以其橘色的羽翼、優雅的飛翔姿態成為繼大熊貓之後中國的又一個「友好大使」。為了創作,晏子寫生於秦嶺深處,創作於田間地頭,繪畫於夜深人靜。經歷春夏秋冬,她觀察朱䴉從出生到成長的不同階段,也在描繪朱䴉的過程中瞭解到當地人為保護朱䴉所付出的努力。在近6年的時間中,她完成了300多幅朱䴉主題油畫。 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巨石評價,晏子作為一個畫家,除了畫作藝術水準較高,最重要的是她有社會擔當,深入生活,通過畫作體現出中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在她的作品中能找到自然生態環境的復蘇、文化的自信、人性的溫度。 中國著名體操奧運冠軍,中國第一個男子體操全能奧運冠軍獲得者李小雙,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寶生,陝西省林業局副局長劉保華,陝西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張仲茜,陝西省政協原常委、著名文化學者雷濤,陝西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周維軍,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巨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秦派內畫藝術創始人、西安市人民政府文化顧問張鐵山等社會知名人士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畫展開幕式。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西部資訊

外出旅行,為什麼聰明人不選擇「晚上飛機」,網友 坐一次就懂了

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十分迅猛,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加上各地區之間的商業貿易往來頻繁,出門旅遊和出差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各地,也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和交通建設,很多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飛機場和高鐵站,我們出去旅行,選擇的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多樣化,不再侷限於以前的長途大巴車和綠皮火車。 尤其是現在,時間就是金錢,選擇飛機和高鐵出門的人越來越多,不僅速度快,而且比較舒適。但是最近幾年,發現生了一些變化,乘坐晚上飛機出門旅行的人在減少。晚上八九點的飛機票不僅比火車還便宜,而且速度快,兩三個小時就能到目的地,為什麼好多人不選擇乘坐了呢?你知道原因嗎? 第一個原因就是,飛機場建設的地址主要太偏僻。很多大城市的飛機場,距離城市比較遠,開車也需要一個小時以上。如果我們選擇晚上八九點的飛機出門旅行,就要提前兩三個小時從本地市區出發,也就是下午五六點的時候,因為這個時間段正是下班高峰期,我們要預留一個小時避免路上堵車,還要留出一小時,提前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由於是晚上時間,市區到機場的大巴基本停運,我們只能打車前往,需要額外支付一筆打車費用。即便是自己開車,晚上視線不太好,也不太安全。如果趕飛機路上發生追尾和刮碰小事故,很容易導致錯過飛機起飛。 而且我們乘坐晚上八九點的飛機出門旅行,達到目的地城市後,基本上已經是凌晨半夜,如果攜帶的行李多,辦理了托運,下飛機後取行李也需要半個小時。出飛機場後再打車回市區,又需要一個小時。所以乘坐晚上的飛機出門,雖然飛行時間只有短暫的兩三個小時,但是加上趕飛機的3個小時。下飛機取行李0.5小時,和在飛機場打車到目的地城市的時間1個小時,差不多需要8個小時,從時間成本上來說並不劃算,所以很多人寧可乘坐火車臥鋪,在火車上睡一晚,第二天達到,也不再乘坐晚上飛機。 第二個原因就是,晚上飛機票的價格雖然三四百,比火車票還便宜。但是我們加上趕飛機的打車費用,下飛機打車到目的地城市的費用。而且到目的地城市後,已經是深夜,還需要花費三四百住酒店睡一晚。這些加起來的總費用,甚至比高鐵票還要貴。而且深夜趕路,在陌生的城市找酒店,人不僅疲勞還特別困,很容易讓人崩潰,聰明的人把乘坐晚上飛機的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計算後,發現比乘坐高鐵用的時間長,比火車臥鋪和高鐵花費的費用還多,一點都不劃算,逐漸選擇其他交通工具達到。 所以晚上的飛機,表面上看很便宜,飛行時間很短。但是需要的總費用和時間並不具有性價比,聰明的人把這個賬算明白後,再也不乘坐晚上航班了。出門旅行,你乘坐過夜班飛機嗎?是不是這個道理。出門旅遊,你喜歡什麼交通工具呢? 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十分迅猛,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加上各地區之間的商業貿易往來頻繁,出門旅遊和出差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各地,也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和交通建設,很多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飛機場和高鐵站,我們出去旅行,選擇的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多樣化,不再侷限於以前的長途大巴車和綠皮火車。 尤其是現在,時間就是金錢,選擇飛機和高鐵出門的人越來越多,不僅速度快,而且比較舒適。但是最近幾年,發現生了一些變化,乘坐晚上飛機出門旅行的人在減少。晚上八九點的飛機票不僅比火車還便宜,而且速度快,兩三個小時就能到目的地,為什麼好多人不選擇乘坐了呢?你知道原因嗎? 第一個原因就是,飛機場建設的地址主要太偏僻。很多大城市的飛機場,距離城市比較遠,開車也需要一個小時以上。如果我們選擇晚上八九點的飛機出門旅行,就要提前兩三個小時從本地市區出發,也就是下午五六點的時候,因為這個時間段正是下班高峰期,我們要預留一個小時避免路上堵車,還要留出一小時,提前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由於是晚上時間,市區到機場的大巴基本停運,我們只能打車前往,需要額外支付一筆打車費用。即便是自己開車,晚上視線不太好,也不太安全。如果趕飛機路上發生追尾和刮碰小事故,很容易導致錯過飛機起飛。 而且我們乘坐晚上八九點的飛機出門旅行,達到目的地城市後,基本上已經是凌晨半夜,如果攜帶的行李多,辦理了托運,下飛機後取行李也需要半個小時。出飛機場後再打車回市區,又需要一個小時。所以乘坐晚上的飛機出門,雖然飛行時間只有短暫的兩三個小時,但是加上趕飛機的3個小時。下飛機取行李0.5小時,和在飛機場打車到目的地城市的時間1個小時,差不多需要8個小時,從時間成本上來說並不劃算,所以很多人寧可乘坐火車臥鋪,在火車上睡一晚,第二天達到,也不再乘坐晚上飛機。 第二個原因就是,晚上飛機票的價格雖然三四百,比火車票還便宜。但是我們加上趕飛機的打車費用,下飛機打車到目的地城市的費用。而且到目的地城市後,已經是深夜,還需要花費三四百住酒店睡一晚。這些加起來的總費用,甚至比高鐵票還要貴。而且深夜趕路,在陌生的城市找酒店,人不僅疲勞還特別困,很容易讓人崩潰,聰明的人把乘坐晚上飛機的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計算後,發現比乘坐高鐵用的時間長,比火車臥鋪和高鐵花費的費用還多,一點都不劃算,逐漸選擇其他交通工具達到。 所以晚上的飛機,表面上看很便宜,飛行時間很短。但是需要的總費用和時間並不具有性價比,聰明的人把這個賬算明白後,再也不乘坐晚上航班了。出門旅行,你乘坐過夜班飛機嗎?是不是這個道理。出門旅遊,你喜歡什麼交通工具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搜狐旅遊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王源第一次出演文藝片,柏林斬獲最佳男女主,但片子好像爛尾了啊

文藝片在國內的地位向來很尷尬,叫好不叫座簡直是家常便飯。 遠的不說,就說上週各大媒體瘋狂自來水的《過春天》。 片子不錯吧?上映9天,票房未過千萬,現在排片已經不足0.1%,眼瞅着是沒救了。 這是「悶片」的標準結局。 這年頭文藝片想要擺脫這個結局,通常有兩個做法: 一是跟流量明星合作,二是在外面拿獎。 恰好,《地久天長》兩樣都占了。 老實說,茄叔最開始知道這片子的信息還真是因為王源,但也沒有多意外,畢竟這兩年流量小生的熱度漸消,大家都忙着轉型。 有效果不錯的,比如李易峰的《動物世界》; 也有嘗試失敗的,像楊冪的《寶貝兒》。 但不管怎麼說,有危機意識總是好的,這事宜早不宜晚,王源在這方面本就有年齡優勢。 這回能和王小帥這樣的大導演合作,我相信也是他主動選擇的結果。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小王同學的眼光還不錯,片子在柏林得了獎,還是影帝影後同時拿下,這才讓更多人關注這部電影。 地久天長 我猜有不少人被175分鍾的片長勸退,畢竟大好的週末幹點什麼不好,有幾個人願意花三個小時去看一部文藝片? 好看也就罷了,萬一又臭又長那真是比吃了蒼蠅還難受。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地久天長》故事並不復雜,簡而言之就是兩個家庭的恩怨糾葛。 故事背景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內蒙,劉耀軍(王景春飾)王麗雲(詠梅 飾)夫婦和沈英明李海燕夫婦是要好的朋友。 那會兒跟現在不一樣,大家同住一個筒子樓,又都在一個工廠上班,說是朋友鄰居,但關系真是親如一家。 恰好兩家兒子劉星和沈浩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本以為兩家的友誼會跟片名一樣地久天長,結果,造化弄人。 麗雲意外有了二胎,閨蜜海燕負責計生工作。 這兩個身份擺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不言而喻——強制流產。 好死不死,手術出了岔子,導致麗雲沒了生育能力。 如果說,這次意外讓兩家的關系有了裂痕,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直接使得兩家徹底決裂。 某天沈浩和劉星在水庫玩耍時發生意外,劉星溺死,劉家雪上加霜。 事已至此,劉耀軍夫婦已經沒辦法面對昔日好友,只能離開這個傷心地,遠走他鄉。 期間還領養了酷似劉星的孩子,也就是王源飾演的那個角色,後來他也出走了。 真是好慘一家子! 看到這兒,你或許覺得這只是個普通的「失獨」題材,但王小帥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 很多人都說《地久天長》是一部橫跨30多年的時代史詩,從計生、嚴打、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下崗潮,再到改革開放,該有的都有。 這也是讓我比較驚喜的一點,昨天才說了國內電影刪減的問題,而《地久天長》里的敏感話題顯然不少。 最後電影保留了175分鍾,雖然仍有刪減,但已經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了,尤其強制人流那段,拍出了個體在國家機器面前的無力感。 這種客觀的呈現,與其說是一種批判,不如說是反思。 所以,這片子的前兩個小時我是非常喜歡的,但後面一個小時的拖沓和突如其來的大團圓,把前面累積情緒全都消解掉了。 長,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 足夠的時長讓導演可以從容的編排鋪陳,做大量留白,也會讓有些地方顯得冗長,影響敘事效率。 王小帥當然是很聰明的導演,他沒用線性敘事,而是採用交叉敘事,盡可能地避免讓觀眾產生流水賬的感覺。 他特意把劉星落水的部分放在開頭,也是為了用他的死因來製造懸念,甚至到王源那個角色出來的時候,觀眾都沒發覺「此星星非彼星星」。 但是你花再多心思,也無法改變影片後半程疲軟的事實。 我都不知道導演是怎麼想的,前面鋪了那麼多歷史符號,花了那麼多篇幅去描繪劉耀軍夫婦的悲痛、孤獨和麻木,臨了您說原諒就原諒了? 在那個年代,一家人因為另一家人絕後,這份恩怨,別說親如兄弟,就是親兄弟也沒得做了。 《步履不停》里的長子為救落水兒童而死,母親故意讓被救的小胖子一年又一年的來掃墓,就是為了惡心他的。 表面禮數週到,扭頭就把人家罵得一文不值,過分嗎? 恨,是一位母親在那種情況下,唯一能做的事情。 這也是我喜歡《地久天長》前兩個小時的最大原因: 每一個的角色都恰如其分。 劉耀軍夫婦為什麼離開?因為他們怕自己的怨恨有一天會抑制不住。 里面有一場戲非常棒,大雨過後,夫妻倆收拾進水的屋子,曾經封存的全家福從櫃子底下緩緩漂出。 兩個人就這麼坐着,再也沒心思扶起那個倒下的暖水瓶,那股巨大的悲傷幾乎要溢出屏幕。 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原諒,可以慢慢遺忘,但事實擺在面前,所謂的重新開始都是自欺欺人,他們註定一生都會困在喪子的哀傷里。 除了劉家,沈家人的刻畫也挺有意思。 片子里有個特別搞笑的情節,就是沈英明拿着菜刀敲劉家的門,上來就是一命抵一命。 我當時就憋不住了,正常的操作不應該是自己哭着喊着要砍死那個小兔崽子,然後等着別人攔着你嗎? 您讓人家砍你自己兒子,不是唆使他人犯罪嘛,真砍死了那算誰的... 這個情節既鋪墊了之後劉耀軍夫婦出走的原因(怕有一天真忍不住去砍了),也側面反襯出沈英明一家的偽善,實打實的表面兄弟... 包括王源的角色,雖然演技還有點生澀,但人物狀態是在的,畢竟一個領養的孩子知道自己是別人的替身,怎麼都待不住的。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從來都沒有叛逆的機會,這回在電影里算是過了一把離家出走的癮。 說白了,什麼歷史傾軋、時代變遷都是虛無縹緲的大詞,真正落到人物身上,才能讓觀眾感受到那份厚重。 可惜,都讓結尾的大團圓給毀了。 其實從他們夫妻決定飛回老家見海燕最後一面,我就猜到要爛尾。 然後等我從杜淳嘴里聽到那句「我身體里有一棵樹」,我就開始翻白眼了... 你們全家種這棵樹種了20多年,怎麼從來沒一個人主動去找人家老倆口呢? 是不是你媽不生病,這棵樹就栽到天荒地老啊? 還有結尾,老兩口替兒子掃墓那兒,雜草叢生,怎麼看也不像有人打理過的樣子,那可是你親手害死的一條命啊! 這就是你的懺悔?你這棵樹到底是在心里還是在螞蟻森林啊? 但凡這一家子有誰能當面對劉耀軍兩口子真心道歉,承認錯誤,我都不會覺得結尾的和解有這麼惡心。 這擺明了就是既得利益者對底層家庭的無情剝削。 哦,你家有錢有勢,成了大老闆,我死了獨苗就得笑着面對,為愛發電?賤不賤吶? 善良淳樸是一回事,沒有底線的愛與慈悲,那叫縱容做惡! 這里請自行帶入《都挺好》里蘇明哲對蘇大強的一味放縱,例子也許不恰當,但道理是這麼個道理。 有時候我就特別納悶,為什麼中國的導演越來越怕展示人性中惡,或者自私的部分。 誰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 推己及人,感同身受,我以為這才是一部好電影該有的標準。 當然,我沒當過父母,要是哪位為人父母的朋友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討論。 最後照例說下觀影意見: 雖然我前面很憤慨,但片子本身是值得一看的,我也很推薦你帶着父母一起去看,他們應該會喜歡。 再就是王源粉絲必看吧,畢竟一個素顏、臉上有青春痘的小孩,比舞台上那個完美無瑕的愛豆要真實得多。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影視爛番茄

外出旅行時,為什麼聰明人從不選擇住民宿?網友 住一次你就懂了

隨着改革開放的腳步不斷加快,如今不少家庭的生活水平已經提高了許多個檔次,在閒暇的時候總喜歡出去旅旅遊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這無疑是令人欣慰的。然而,出去旅遊時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需要顧及,那就住宿點,相信不少人出去旅遊時都是住酒店的,不僅環境舒服還能享受一下各種貼心的服務,實在令非常不錯。可是,隨着時間的發展很多人在出去旅遊時卻喜歡上了民宿,體驗一下別樣的旅途感受。 民宿這個詞十分貼近生活,它和普通的酒店和賓館等場所不一樣,是許多小老闆自營的供遊客住宿地方,不論是環境和餐飲都像是住在自己家一樣。如今,民宿在國內可以說是相當火爆,許多城市或者一些特別的景區都有民宿的設立,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民宿都有,實在令人難以選擇。可是,在外出旅行時,為什麼聰明人卻從來不選擇住民俗呢?難道里面有什麼套路?許多網友都紛紛表示:住一次你就懂了。接下來就帶大家去看看吧。 首先就是價格的原因,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如今全國大部分的民宿價格都比酒店要高上不少,一般的民宿都要四、五百人民幣一晚上,這可是相當於國內五星級酒店的價格了。而一些景區內、裝修比較好或者稍微有名氣一點的民俗,價格高達上千元一晚是常有的事,或許已經和傳統的民宿不一樣了。我們知道,民宿最重要的就是貼近生活、貼近老百姓,而如今這飄在天上的價格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只有那些懵懂的小青年才會選擇了。 其次就是現在不少民宿的環境都十分一般,雖然很多民宿的價格都是五星級酒店的價格,可他們卻會打着「民宿」的幌子稱貼心生活,許多設施都十分簡陋且不完善,之前有朋友住過一個民宿,大夏天的連空調都沒有,這讓人怎麼住?並且,最無奈的是現在不少民宿的地點都比較偏僻,交通實在是不方便,出入少則半個小時多則一兩個小時都是有的,對行程有很大的拖累,沒有必要。 而最後則是安全問題的,民宿是不少老闆自己經營、自己管理的,在入駐時不需要登記信息也不用出示身份證,只要交了錢就萬事大吉,不像現在的酒店各種信息都要完善,可這一旦出了事就麻煩了,追究起責任來你也跑不了。很多人住民宿時都想着體驗一番桃源外的生活,遠離城市的喧囂貼近大自然,可真實的體驗卻往往出入很大,有時候不被坑都覺得幸運了,所以現在很多聰明的人基本不會選擇民宿。 當然,也不能說全國所有的民宿都一樣,現在還是有許多良心、值得一試的民宿的,只不過這時候就要看你的運氣了,住不住的選擇權都在自己手上。好了,各位大家對此有什麼想說的呢?你平時旅遊會選擇住民宿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吧。(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搜狐旅遊

什麼?原來我們最愛吃的都是假川菜?

《四川烹飪》雜誌主筆,成都資深媒體人,致力於推廣川菜和四川美食,擅長撰寫菜餚製作、餐飲市場、飲食文化等相關內容。接受過國內外多家媒體采訪,出版有《一雙筷子吃成都》一書。 飲食結構和口味習慣,受物產和氣候的影響似乎最大,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人口怎麼遷移,在一個地區,人們的口味是不容易變的。「尚滋味,好辛香」,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東晉史學家常璩在《華陽國志》就總結了四川人的口味喜好。 在辣椒沒進入巴蜀以前,提供辛辣香味的主要是食茱萸、花椒、姜、胡椒等,當辣 椒與花椒「金風玉露一相逢」,從此「便勝卻人間無數」。辣椒首先登陸的地方是沿海地區,最後才翻山越嶺進入巴蜀,可是它卻在這里,因為巴蜀人的「尚滋味,好辛香」而發揮到了極致。 丁胖鄰家菜的宮保雞丁 沒有到四川之前,多數人對川菜是畏懼的,但真正來了以後,卻發現從此離不開。「原來川菜並不是那麼麻辣,也並不是只有麻辣。」麻辣是現今川菜最顯著的特點,但不是其核心,比川菜辣的菜有很多,比巴蜀人吃得辣的人也多,但川菜真正的秘密,還是在一個香字,無論多少辣椒和花椒,都不只是為了麻辣刺激,而是突出其勾魂攝魄的香,巴蜀人自詡的也不是有多能吃辣,而在意是有多會吃辣。 玉芝蘭的椒鮮遼參 黑珍珠二鑽餐廳 在大家的意識里,川人和川菜似乎都是「無辣不歡」,尤其是現在火鍋在成都乃至全國都大行其道,大眾點評APP中常年身居熱門地位的成都餐廳也都是以麻辣燙、火鍋等為主。然而在美團點評推出的黑珍珠餐廳指南卻與眾不同,不同於其他指南推薦中對於「麻辣川味」的過度依戀,這個指南挑選出的餐廳似乎更為多元,也更為小眾,它的出發點也不僅僅是「好吃」。 川菜之所以讓人一吃難忘,受眾廣泛,在於它味型多變,重在復合,光基礎復合味型就有24種之多,由此衍生變化出來的就更多了。比如最常見的麻辣、香辣、煳辣、糟辣、鮮辣、酸辣,而魚香、家常、怪味、紅油、蒜泥、泡椒等,是各有輕重緩急的辣,這和其他地方以咸鮮為主的口味,形成了巨大反差。 經常有人感嘆廚師今不如昔,說現在的川菜館味道不正宗、缺少傳統。正宗和傳統都是相對概念,就現在來說,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麻婆豆腐是傳統菜,而它們新創之初,何嘗不是「天外飛仙」?現在被斥為「離經叛道」的創新菜,再過百年未必就不是川菜經典。 櫻桃鵝肝脆皮雞 黑珍珠一鑽餐廳許家菜 坊間曾有一句戲言:川菜無何謂正宗,好吃全靠亂弄。這僅僅是玩笑話罷了,大多時候,創新還是有章可循,有源可究。成都九眼橋邊川大旁的「許家菜」,老闆是廚師出身,該店的櫻桃鵝肝脆皮雞,就是把傳統的椒麻雞和分子料理櫻桃鵝肝結合在一起。雞選料精,煮製得法,皮脆肉嫩,皮肉分離,雞肉擺在內,雞皮圍於外,立體造型,周邊再擺上做成櫻桃狀的鵝肝,配調好的椒麻糊,上桌後或淋或蘸。此菜既有傳統,但又融合現代元素,這是傳統,還是創新? 椒麻牛排 新派川菜館有椒麻牛排,取代黑椒汁的是青幽幽麻酥酥的川式椒麻糊;魚香茄子可以有魚,用魚香味汁把炸好的茄餅和燒好的江團組合在一起;還有宮保雞丁,...
蔣欣兩大新劇正等播出,兩大男主個個實力不凡,你更看好哪一部?

蔣欣兩大新劇正等播出,兩大男主個個實力不凡,你更看好哪一部?

最近《都挺好》紅了的蘇明玉,總是讓人想起《歡樂頌》里的樊勝美,和姚晨扮演的蘇明玉一樣,蔣欣扮演的樊勝美表面光鮮靚麗,又能在事業上獨當一面,不過卻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讓她遭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和痛苦,即便是遠在上海打拚,也依然會受到家里的無理騷擾,讓觀眾看得實在是心疼。 然而幸運的是,蔣欣憑借樊勝美這個角色獲得很高的關注,這也是繼「華妃娘娘」後又一個讓蔣欣爆紅的角色,即便現在見到蔣欣都忍不住稱呼她一聲「樊勝美」,她把樊勝美好面子但心里卻十分自卑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現如今,蔣欣也成為觀眾心目中有演技和實力的女演員。作為人氣爆棚的蔣欣,圍繞她的機會自然不少,這不又有兩部大劇正等上映。 最引人期待的是她的《如果歲月可回頭》,目前該劇已經全面殺青。蔣欣在該劇中擔任女主角江小美,她在劇中的職業是導游,平日里還經營着自己的酒吧。不過她的性格上卻和樊勝美有幾分相似,她懂得愛憎分明,又是一個剛柔並濟的女人,而且言辭之間總是不缺乏犀利,就是這樣一位風光無限的人物,其背後卻有很多的故事。 其實從角色的定位來看,江小美這個角色對蔣欣來說應該並不難,無論是在演戲經驗方面還是演較為類似的角色上,她都有一定的心得和感悟,再加上她本人在實際生活中又是一個充滿樂趣的人,可以為這樣的角色增加不少色彩。不僅如此,蔣欣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豪放的性格,大大咧咧,又不拘小節,有什麼就說什麼,從來不藏着掖着,直來直往。這樣的性格及特點與江小美身上的可柔可剛、說話犀利又愛憎分明的特點不謀而合。可以說,讓蔣欣來扮演江小美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有着如此大氣場的女主,配的男主也自然不會差到哪里去,應該說,這部劇的男主也是影視圈內十分有威望的男神級的演員,他就是圈內公認的演技派靳東,相信很多觀眾都知道他,從稍早之前火爆螢屏的《偽裝者》里的明樓,到俘獲眾多女觀眾的《歡樂頌》中譚宗明,再到讓觀眾既愛又恨的《我的前半生》中的賀涵等等,讓靳東從一個小有名氣的演員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演員,並成功擠進國內一線演員的隊伍中。 此次靳東在《如果歲月可回頭》中扮演白志勇,該角色看上去十分灑脫,但卻有些高高在上;他很隨心所欲,但他的為人又十分仗義豪爽;平日里又十分喜歡自由,但實際上他卻是一位痴情的人。其實從這個角色的某些特點來看,他還和靳東此前扮演的譚宗明有些類似,只不過白志勇身上卻多了些風雨歷程,這些風雨歷程有來自家庭、情感、事業等多方面的挑戰。當靳東讀完該劇的劇本後感嘆,從白志勇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長的縮影。這似乎在說明,白志勇這個角色是為靳東量身打造的一樣。 事實上,除了《如果歲月可回頭》這部劇,蔣欣還有一部新劇《我們這些年》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目前該劇正在後期製作中。蔣欣在該劇依然是女一號,扮演甄開放。從該劇的官方信息來看,蔣欣扮演的甄開放應該是一個比較苦澀的角色,在人生道路上,經歷過婚姻失敗和失業等挫折,但面臨各種挫敗感,又不得不重拾信心勇敢向前。其實拋開這個角色的劇情不談,僅僅從她的名字就可以感覺到有意思,或許是因為她在1978年出生,這一年又是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年份,所以她父母為其取名為「開放」。可以說,這名字意義不小。 而此次與蔣欣搭檔的也是一位實力派男演員,他叫李光潔,相信不少觀眾都知道他,此前他在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里飾演男一號王偉,讓他迅速獲得廣泛關注。此次他在新劇中扮演溫柔帥氣的機長司問渠,在劇中將和蔣欣飾演的甄開放有很多的戲份,實力派之間的碰撞會有更多的火花。從前不久曝光的劇照來看,李光潔的裝扮的確很帥氣,他和蔣欣還是挺有「CP」感的,期待兩人在新劇中的精彩表現。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娛情派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眾人淚奔,網友: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眾人淚奔,網友 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說起陳意涵,很多人對這於這個名字還不是很熟悉,但是關於她的電影還是有很多的《閨蜜》《我們結婚吧》《聽說》一部部經典作品,到現在還是記憶猶新。陳意涵早期曾被娛樂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相中,參加「漫畫美少女」選拔單元。後來有演藝圈的人找上門,正式進入演藝圈,2010台北電影節,陳意涵憑借電影《聽說》最佳女演員一舉獲封影後之稱。 昨日由陳意涵主演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正式上映,這部年度催人淚的電影剛剛上映第一天就收獲了3.47億的票房,更有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去看這部電影之前一定要帶好足夠的紙巾,到了影末整個電影院基本都會充滿抽泣聲。目前這部電影的評分高達9.0分。 更有網友爆料這部電影是根據韓國的電影翻拍的,說到韓式悲傷電影,想必大家都能想得到固定的「三件套」:愛情、癌症、治不好。不過即使是老套的劇情走向,卻還是能觸動很多人的內心,就連「情歌王子」林俊傑在看這部電影時也是兩眼淚汪汪。 說到這部電影為什麼很多人去看嗎,其實主要是跟陳意涵有着很大的關系,熱愛運動的陳意涵被大家稱為「氧氣美女」,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裝起16歲的小姑娘來毫不違和,但偏偏她的戀愛經驗又豐富到令人發指,對於影中矯情糾結的「愛情」演繹起來,再沒有人比她更合適。早在電影《聽說》中就可以看出。 《聽說》一部由鄭芬芬編劇並執導,主演彭於晏,陳意涵,陳妍希主演的勵志愛情故事,相比於這部電影風格完全不一樣,影片講述了秧秧和便當店男孩黃天闊互相以為對方是聽障人,發生的一段奇妙美好的愛情故事。2015年上映便收獲了300萬的票房,乍一看這個數據很少,但是我們都知道的是這部電影的成本只有幾十萬,有這樣的票房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同時彭於晏的主演也是讓我們的投資方穩穩的賺了一筆。 其實不僅是投資方還有很多中小型投資者和個體投資者也憑借這部電影而狠狠賺了一筆,其中最令觀眾記憶猶新的是一位來自廣州的小夥子吳先生,吳先生是一名公司程序員,雖然辛苦,但是薪資待遇和提成方面都十分的不錯,早在2015年,吳先生無意中接觸到了影視投資大眾也可以參與來這個情況,對於這個新興行業吳先生產生了濃厚的好奇,經過長期的考察和市場調研,最終吳先生決定為《聽說》這部電影投資10萬,按照當時的票房數據,最終吳先生將收獲80萬的收益,要知道這80萬相當於吳先生幾年的工資了!!嘗到了甜頭之後吳先生決定以後就投資陳意涵的電影了,不知道吳先生這次有沒有投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相信這部電影肯定又是可以大賺一筆。 其實吳先生的故事只是眾多成功投資者中的一個縮影,2019年是一個電影時代,國家越來越支持這個產業的發展,讓更多人可以參與投資,享受影視投資的收益,縱觀改革開放後的30多年,中國電影行業可以說先 後經歷了高峰,低谷,上升的發展歷程。有興趣的網友請搜公 眾 平 台 (奇 奇 影 視 界 )詳細咨詢~也可復制Empres-s1 同時國家早在2017年的時候就頒布了《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文案,這一文案條例的實施,無疑是加快了我電影行業的發展,讓中國電影從單一化走向多樣化,國內影院走向國際影院的道路也是越來越寬敞。據國家新聞出版 電影總局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未來發展顯而易見,把握機會,就是把握人生。說不定下一個製片人就是你!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無目的拼湊

貴州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3月18日結束,網上展館繼續開放

貴州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以下簡稱「展覽」)自2018年12月18日正式開展以來,觀展工作組織有序,社會反應熱烈。 截至目前,已有400餘家各級單位組織幹部職工觀展,平均每天接待5家單位,共有12萬餘人次現場觀看了展覽,展覽展示質量和現場服務品質獲得廣大觀眾一致贊譽。 按照展覽方案,展覽將於2019年3月18日16:00正式結束,不再接待觀眾觀展,閉館撤展。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貴州日報

塞上梅花第一井 烏金路上綻放安全之花

中新網銀川3月15日電 題:塞上梅花第一井:烏金路上綻放安全之花 在寧夏黃河東岸,一座工業新城已傲然矗立。這里是寧東,「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主戰場,也是寧夏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窗口。梅花井煤礦作為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主要配煤礦井,以單井設計產能1200萬噸的實力獨踞塞上。自2006年建礦之始,數千梅花井人紮根戈壁,用「寒梅傲雪」的精神建起了一座安全、高效、智慧、美麗、清廉、幸福的「塞上梅花第一井」,他們時刻高舉「安全」火炬,一路照亮着梅花井發展前進的道路。 安全體現在每一個細節 在梅花井,從管理層到基層一線、從採掘工到運輸司機,「安全」的概念深入人心,體現在職工工作的每一個細節,擔任運輸二隊司機的馬智勇對此深有感觸。 工作期間的每天早上7點,馬智勇都要參加司機的例行班會。「談得最多的就是安全問題。」馬智勇說,在班會上,前一天工作的司機會把運輸路段的路況告訴交接工作的同事,提醒他一些安全注意事項。 班會結束後,會有人員對車輛進行詳細到甚至有些「繁瑣」的檢查,「對車輛的性能、油、水、輪胎、轉向、剎車、燈光、傳動系統等各方面進行檢查,確認完好車輛才能入井,如果有問題會立即停止使用並登記進行檢修。」 在馬智勇的工作路段中,你可以看到指揮車輛行進的紅綠燈、車輛相互避讓的調車硐室、巷道兩側安放的防沖撞的輪胎……安全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因為是在礦井下工作,我們相當於『夜班司機』。」馬智勇說,梅花井對運輸司機的視力、聽力和精神狀況有着很嚴格的要求,「司機在工作中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睡眠狀況不好時不可以下井,畢竟你的行為影響着一車人的安全。」 三項制度為安全上把鎖 梅花井通過嚴格落實崗位標準作業流程、現場危險源辨識和「手指口述」三項制度,為安全生產牢牢地加上了一把鎖。 「我們彙總提煉編制了128個崗位工種的《執行標準》,從方方面面來確保安全生產。」梅花井標準化辦公室主任張斌說:「當你把防護網打開後,工作中的皮帶會自動停止運轉,要做到能量隔離,不要讓設備在運轉中傷到人。」通過對危險源進行分級辨識,防止人在操作機器中誤傷。 「在提高設備安全系數的同時,我們還要將人為危險因素降到最低。」張斌介紹,礦井光線暗、能見度低,「手指口述」對安全生產來說是一項必須嚴格遵守的制度。「同時我們還梳理了上千條不安全行為,每一條都劃分等級,依據管理辦法對員工進行獎懲。」梅花井1樓大廳的電子屏上會顯示所有違規行為,違規員工都要接受罰款、安全教育培訓等處罰。 「一切事故皆可防可控」 「一切事故皆可防可控」是梅花井所信奉的理念。「安全生產最主要的抓手是抓風險易控管理,先把風險管控住,不讓它造成隱患、造成事故。」張斌說,「防患於未然」對煤礦來說至關重要,為此,梅花井實行嚴格的排查制度,從源頭上熄滅事故的「火苗」,「每天所有管理人員都要拿着排查清單到現場排查隱患,每週二全礦所有的管理幹部集中下井全面排查、進行整改。」 在梅花井,「安全」始終擺在第一位,具有「一票否決權」。「只要有安全不可靠的地方,哪怕停下來不干,也要先把安全問題解決掉。」張斌說道。 正是秉持着「安全第一」的精神,梅花井被授予了國家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建礦13年來,梅花井人用細心與汗水,在烏金路上澆灌出一朵朵安全之花。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國新聞網
image.jpg

[華人頭條]張舉華 夜雨如訴

〔作者簡介〕張舉華,企業家兼詩人。 夜雨如訴 文/張舉華 夜雨漫過屋檐 泣聲如訴,如流浪的人心 初春的夜鶯呼喚聲淒清 穿過歲月,撕破舊夢 使欲望沉重 背負鄉愁的痛 如自己的囚徒 掙扎在自己的邊界 雨絲靜靜象潮霧 打濕了誰的激情 你的秀發縛束着我的惆悵 冰冷的夢境依舊 一雙微弱的眼睛 夜雨如訴! 我心如訴!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曉薇《一線週刊》

電視劇《黃土高天》登陸安徽衛視黃金檔

由陝文投集團、安徽廣電集團五星東方公司等十餘家國內一流影視文化企業聯合攝製出品的,以「三農」視角為切入點的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劇《黃土高天》(原名《一號文件》),將於2019年3月16日登陸安徽衛視,並在黃金檔播出。 該劇聚焦「一號文件」、一個家庭、一個村莊,用細膩的筆觸繪就農村改革畫卷。由闞衛平執導,董勇、馬少驊、王海燕等領銜主演,巧妙地將陝西與安徽緊緊聯系在了一起,通過講述農村改革從安徽小崗「出發」,輻射影響北方貧困鄉村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塑造了村支書秦學安等農村幹部形象,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本片以獨特的創作視角和鮮明的藝術風格將包產到戶和小崗村的風貌還原再現,其中更將安徽的傳統藝術黃梅戲、鳳陽花鼓精彩呈現,展現了「皖美鄉村」真實而美好的生活圖景,再現了改革開放中的農村變遷、社會進步和人心所向,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敘事特點。 據悉,電視劇《黃土高天》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18—2022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該劇去年在央視一套播出後反響熱烈,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光明日報等上百家主流媒體均對該劇給予了高度評價,被譽為「既是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不負天下不負農的良心之作。」(本網記者)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安在線

老人堅持編蝦籠五十載 曾經紅火現在少人問津

袁群第已經連續編織蝦籠五十年了 文/圖 金羊網記者 余寶珠 通訊員 周雪平 南方的春天空氣較為潮濕,早飯後,散完步回家的袁群第老人又開始拿起竹篾編蝦籠。今年73歲的袁群第是東莞寮步塘唇村為數不多,還在堅持手工編織蝦籠的老人。記者瞭解到,從數十年前學習這項傳統手藝開始,袁群第已經連續編織蝦籠五十年了。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坐在村口編蝦籠是很多東莞寮步村村民的傳統,她們在貼補家用的同時也能聊聊家常聯絡感情。但隨着社會的發展,買蝦籠下河抓蝦的人越來越少,這項傳統產業也日漸沒落了。 傳統技藝堅持了五十載 用刀將每一片竹篾進行二次加工是老人編織蝦籠前的必備功課。「竹片要削尖,而竹篾則要削得光滑」,袁群第老人介紹,做蝦籠是個細致手工活,不僅原材料的竹篾要大小均勻,厚薄程度也有講究,這樣才能做出美觀又不會劃傷手的蝦籠。 袁群第說,竹篾的質量以及標準都是憑經驗,大小厚薄全憑手感,老人能夠一拿竹篾就知道好不好。家里的竹子都是由袁群第的愛人梁伯到自己種的小竹林里砍了拉回來的。據袁群第介紹,陰雨天開竹篾是最好的,因為空氣濕潤,竹子柔韌度也會比較好。「太乾燥容易折斷,也容易傷手」。 據介紹,袁群第從1969年結婚後就開始學習編織蝦籠貼補家用,至今已經堅持這項手藝五十年了。「最開始才幾毛錢一個,那時候白天到生產隊幹活掙工分,中午晚上休息時間就在家里做蝦籠」。艱苦的歲月里,袁群第就是靠着編織蝦籠補貼家用,養大了家里三個孩子的。 竹篾大小厚薄全憑手感 剛剛編好的一批蝦籠 蝦籠曾一度熱銷 在改革開放浪潮中,蝦籠也曾一度紅火熱賣,那會東莞很多勤勞的婦女都會在家里做。「最多的時候每天家里能做30個左右」,據介紹,改革開放春風下,不少東莞村民搞副業,去周邊河涌抓蝦,買蝦籠的人也自然多了。東莞早些年多養烏龜的人也比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帶旺了蝦籠的銷售。「烏龜愛吃蝦,家里十幾年前就接過一些這樣的訂單,解決了一些銷路」,老人告訴記者,這幾年就比較少人買了,只能兒女幫忙找客戶。 據介紹,蝦籠的售價也跟着市場需求而發生了變化。行情好的時候,手工蝦籠可以賣到10元一個。記者瞭解到,隨着社會的發展,周邊村民自己下河放置蝦籠捕蝦的人越來越少了,蝦籠的價格也越來越低,現在的價格也跌到了5元一個。但即便購買的人不多,老人仍然堅持編織蝦籠。 現在需求大不如前,編織的人也越來越少。老人回憶,原來村里的婦女總是聚集在村里的長巷口一起編織蝦籠,在編織的時候還可以聊聊天增進感情。 編織蝦籠 全家都是編蝦籠「達人」 袁群第說,她的兒女們,從孩提時就開始幫助媽媽編織蝦籠,也一個個練就了嫻熟的技藝,全家人都是編蝦籠的好手。記者采訪時,正趕上在本村上班的女兒阿玲回家看望老人,阿玲從6歲就開始學習編織蝦籠,如今已為人母,現在每次回家,阿玲總是不忘幫忙編織蝦籠。 說話之間,阿玲拿起工具開始編起蝦籠來。只見她動作嫻熟,不消10分鍾的功夫,就成功編織出一個手工精美的蝦籠。據介紹,家里人在一起編蝦籠時都是分工合作的,她和兩個弟弟比較擅長編,但是砍竹子、開竹篾、盤口等細致的活,則由父母來負責。現在,家里的孩子們經常回來陪着老人一起製作竹編蝦籠。「雖然現在越來越少人需要這種竹編蝦籠了,但是,這個手工藝能傳承下去,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據瞭解,蝦籠編織這一技藝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普及開來,現在需求大不如前,而對老人來說,編蝦籠原來是為了生計,現在卻是一種情懷,袁群第老人說,每天編一編,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了。 編輯: 寶厷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金羊網

天安門前矗立兩根重20噸石柱,有500年歷史,作用你知道嗎?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生活觀念也在改變,不再像以前一樣滿足於溫飽。現在,隨着人們生活變得富裕,開始注重更深層次上的精神享受。旅行變成了大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在現代里的人,生活是富裕起來了,可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的壓力,旅行就是一種極好的釋壓方式。中國是五大文明發源地之一,有着5000年悠久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上,養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大部分人們去北京的時候,也都會去天安門。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也是一個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特別是這里有着雄偉的建築,還有着人民紀念碑,絕對會讓我們的旅遊有深刻體驗。 那麼一些來過天安門旅遊的朋友應該知道,在天安門的前後有兩個單獨的石柱,天安門前矗立兩根石柱,重20噸有500年歷史,有何作用你知道嗎?其實這兩個石柱其實就是華表,上面雕刻着非常精細的龍紋圖案,通體都是用漢白玉構成,直徑大約有一米左右,高度更是高達10米。最主要的就是,這兩根華表雕刻非常講究,圖案也是非常生動,在華表的頂端雕刻着石犼神獸。 除此之外,就連神獸端坐的方向也有很多講究,天安門前的神獸朝着宮外,被人們稱作是「望君歸」, 天安門後的神獸方向朝向宮內,被人們稱作是「望君出」,都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其實故宮門前的這根華表就是希望君王不要貪圖宮中享樂,多出去走走,看看感受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才能夠為天下老百姓着想。天安門沒後邊的那根石柱就是盼望着君王不要被宮外的景色給吸引,只知道人間的快樂,要盡快回到宮內處理國家大事。 所以說這兩個神獸不僅有守護之翼,同時對君王也起到了警醒作用。除此之外,華表的底座也被稱為須彌座,有着非常獨特的佛教元素,由此也能看出,當時佛教非常興盛。在底座的外圍同時建有4個小石柱,在石柱頂端同樣可以雕刻有小石獅,石獅的朝向和石犼的方向是相同的。正是因為這些石獅的存在,也讓華表顯得壯觀宏偉,同時又有守護之意其實這兩根華表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藝術造型,更有非常獨特的含義,勸諫君王要勤政愛民。 當然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古代建造宮殿的時候需要通過華表來定位,因為建造的時間比較長,所以華表也慢慢保留了下來,所以華表不僅有很好的裝飾作用,所含的寓意也非常深刻。由此也能看出古代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天安門前矗立兩根重20噸石柱,有500年歷史,有何作用你知道嗎?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搜狐旅遊

新蒲十年路丨農村交通巨變 改變了環境 迎來了大發展(之一)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七十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日起,《微新蒲》開設【建國七十年】【新蒲十年路】專欄,歌頌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的光輝歷程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回顧新蒲新區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用切身體會、真情實感,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講述身邊變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更加優異的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 今天我們走進新蒲新區農村交通的十年巨變。 十年前,新蒲新區境內硬化的農村道路屈指可數,許多村、組之間都是泥石路,部分村、組甚至不通路。 2009年5月4日新蒲新區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完成撤並建公路259公里,總投資約3.1億元;G243國道改造工程29公里,總投資約4.5億元;路面大修工程10.4公里,總投資0.14億元;天生橋98米,總投資0.07億元;通組公路及組組通公路1626.946公里,總投資約為5.6345億元。 從阡陌交通到快速暢行 「現在公路修通了,我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想走路,還有客運車可以坐。」說起這條寬闊的通村路,60歲的永樂鎮群樂村村民麻鬥玉有些激動。「10年以前我們村很多地方都沒有路,一條通村路都是毛石路,遇到下雨天根本不敢走。我們上街趕集都只有走小路,走田坎上,如果背點東西,出行就很不方便。」回想起10年前永樂鎮群樂村的交通條件,麻鬥玉十分感慨。 10年前,一條5公里的毛石路就是群樂村與外界連接的唯一交通通道,也是全村唯一的一條「大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當時的真實寫照。由於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群樂村的群眾進出運輸貨物全靠人工。那些肩挑背磨的日子讓50歲的李順蘋尤其記憶深刻。2012年,李順蘋和丈夫拿出了多年的積蓄,准備在群樂村老家修建房子,由於沒有路,他們只能一點一點地將建房用的水泥和砂石從公路上搬運到建房的地方。「我們夫妻倆就一起抬、一起背,肩上、背上全都是水泡,皮也被磨掉了。」回想起那時候的生活,李順蘋仍心有餘悸。「現在不但通村路修好了,連通組路、串戶路都硬化了,車子直接開到家門口,現在國家政策真是好。」李順蘋興奮地說。 2018年3月,全市「組組通」公路調度會暨「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新蒲新區召開,會議觀摩了新蒲新區農村道路建設情況,新蒲新區交通運輸局在會上作經驗交流。截至2018年年底,新蒲新區共建設農村公路833.38公里,其中縣道131.03公里,鄉道167.6公里,村道534.75公里,「組組通」公路222.5公里,各鎮(街道)的通村、通組、組組通、串戶路已基本建設完成。同時,改擴建國道29公里,並建成了遵義東、蝦子、三渡、喇叭等多個高速下道口,讓農村和城市連接更加緊密。 今年,新蒲新區還將進一步優化農村路網佈局,全面打通農村「斷頭路」,擬實施通組公路約420公里,其中包括三渡鎮55.968公里、永樂鎮87.51公里、新蒲街道8.26公里、新舟鎮46.16公里、喇叭鎮19.507公里、新中街道25.416公里、蝦子鎮176.354公里,總投資計畫2.7246億元。    編輯:葛丹丹 全媒體記者:包福蘭、金家立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微新蒲

全國人大代表賈宇 檢察機關應為外商投資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賈宇 ( 人民網喬雪峰攝 ) 人民網北京 3 月 10 日電 ( 記者喬雪峰 ) " 檢察機關應當為外商投資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今天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賈宇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浙江代表團審議《外商投資法 ( 草案 ) 》時表示。 " 浙江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浙江省檢察機關更要充分認識到制定《外商投資法》的意義和作用。" 賈宇認為,制定《外商投資法》意義重大,是對決心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莊嚴宣示,也是對投資管理方式的根本改變,更是強化外商投資法律保護的重要舉措。 賈宇表示,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樹立依法、平等保護的理念,做到 " 一碗水端平 ",為外商投資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 《外商投資法》通過和生效後,浙江省檢察機關將以扎實開展浙江省委開展的 "...
02.jpg

人民幣匯率今年走勢如何?央行這樣回應

今天(10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陳雨露,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中美經貿磋商,中方是否在匯率問題上讓步?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央行給出最新回應。 1、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 易綱:人民幣會變成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可自由使用的貨幣 人民幣在過去4年多時間確實有貶值壓力,但貨幣當局千方百計保持匯率基本穩定。中國外匯儲備為此減少1萬億美元。經過多年市場機制的不斷形成和完善,企業和老百姓對人民幣匯率彈性習慣了,對沖工具越來越多。套期保值等工具對企業和各種群體越來越完備。隨着市場工具的增多完善,人民幣預期越來越穩。人民幣會變成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可自由使用的貨幣。 2、貨幣政策今年會否偏向寬松? 易綱:穩健的貨幣政策內涵未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提「中性」,這樣更簡潔,但實際上穩健貨幣政策的內涵沒有變:要體現逆週期的調節,同時貨幣政策在總量上要松緊適度;在結構上要加強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同時還要兼顧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來考慮政策。 3、中美經貿磋商關於匯率是否達成初步共識? 易綱:雙方在許多關鍵和重要問題上達成共識 中美在剛剛結束的第七輪貿易磋商談判過程中,確實就匯率問題進行了討論。如雙方如何尊重對方貨幣當局在決定貨幣政策自主權方面的問題,雙方都應堅持市場決定的匯率制度原則,雙方都應遵守歷次G20峰會的承諾(包括不搞競爭性貶值、不將匯率用於競爭性目的),雙方都應按照IMF數據透明度標準承諾披露數據,雙方在許多關鍵和重要問題上達成共識。 4、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潘功勝:從五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世界性難題,要進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一是在貨幣政策方面加大逆週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持;二是完善普惠服務體系;三是發揮「幾家抬」的合力;四是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作用;五是要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人民日報記者提問。人民網翁奇羽 攝 5、信用體系目前發展情況如何? 陳雨露:丈母娘挑女婿都要看徵信記錄了 信用體系建設是「政府+市場」的雙輪驅動,目前市場上已有125家企業徵信機構,97家信用評級機構,這些機構80%以上都是民營資本投資興辦的。百行徵信是首個市場化的個人徵信機構,目前百行徵信已經簽約接入600多家機構的信用信息,已在今年1月份正式推出個人信用報告等三項徵信服務產品。 徵信服務現在正越來越多地進入社會領域,比如說女兒找男朋友,丈母娘讓女婿把人民銀行徵信記錄拿過來。現在,人民銀行徵信記錄的查詢前兩次都是免費的,網上查詢簡版記錄也是免費的,大家可以嘗試下。 6、金融行業開放時間表,是否受中美貿易談判影響? 易綱:根據中國改革開放需要決定,受外界干擾少 中國金融行業的開放原定時間表上的11項具體開放舉措大部分都已經落地。比如標普公司獲准進入中國市場。 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時間表是根據中國改革開放需要決定的,這樣我們受到的干擾就會比較少。我們會堅定不移地按照這個時間表來推進。 7、中國在中美經貿磋商中是否就匯率問題讓步? 易綱:我們的共識會越來越多,信心會越來越足 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符合我們在G20和所有其他重要國際場合上的承諾。中國匯率的形成機制是市場決定的,市場的感覺、企業的感覺越來越清晰,人民幣朝着可自由使用貨幣的方向在發展。 我們在匯率形成機制的討論中和對中國未來市場方向和市場建設過程中,我們的共識會越來越多,信心會越來越足。(陳露、余星馨、程維丹 整理自新華社實錄)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海外網

湖南瑤鄉窮山溝「蝶變」美麗幸福新瑤寨

塔山鄉西江村村民趙遠宣講述塔山變化。王昊昊攝 初春正是種茶苗的好時節,盤政每天都要到茶葉基地里走一走,觀察土壤干濕度等,尋找合適時機種植一批新茶苗。 " 今年茶葉種植面積預計擴大到 650 畝。"47 歲的盤政信心滿滿。湖南常寧市塔山瑤族鄉茶葉種植大戶是他的新身份。 塔山鄉的瑤俗風情客棧。王昊昊 攝 塔山鄉地處高寒偏遠山區,交通極為不便,改革開放初期許多村落仍保留着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有 " 衡陽的西藏 " 之稱。該鄉是衡陽唯一的少數民族鄉,瑤族人口占比 50.5%,共 6363 人。 " 以前鄉親們買生活物品要翻山越嶺走幾十里路去隔壁的洋泉鎮,單趟要兩三小時。" 塔山鄉鄉長盤鳳成表示,15 年前的塔山鄉沒有一寸水泥路,用電都是靠鄉里的小水電站發電,電力沒保障且電費高昂。 雲霧中的塔山茶園。崔建華 攝 盤鳳成回憶,15 年前鄉里只有一個手機信號塔,村民打電話需跑到地形較高的小山崗才有兩格信號。2016 年年底,鄉里開始架設光纖網絡,現已全覆蓋。 如今的塔山鄉已實現所有村組公路 100% 暢通硬化、國家電網供電,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泥路,家家戶戶也都蓋起了二層小樓,瑤俗風情客棧、茶旅觀光園、特色景點、衛生室等隨處可見。 昔日的窮山溝塔山鄉已蛻變成美麗幸福的新瑤寨。陽慶生 攝 村民家里的空調、電冰箱等家電也一應俱全,不少村民都買了家用小轎車。這與幾十年前 " 風寒遮不住,家當隨身帶...

股票市場境外投資者持有占比約為 2.7%,未來將會較快增長

今天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陳雨露,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 " 金融改革與發展 " 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我們看到,從國際收支波動來看,目前國際收支情況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大額雙順差現在正在減少,未來還有可能出現逆差。請問,這會對目前外匯市場和外匯管理政策有怎樣的影響?隨着金融改革開放的擴大,未來如何管理外匯市場的波動? 潘功勝回答:你對這個問題的觀察非常專業。2018 年,整體國際收支是自主平衡的,但是在國際收支結構方面,發生了一些特徵性變化。首先,經常賬戶方面,我們觀察一個國家國際收支結構變化,要拉長一個時間段。在過去十年,經常賬戶更加地平衡。2007 年,經常賬戶順差占 GDP 比重是 9.9%,2018 年,經常賬戶順差占 GDP 比重大概是 0.4% 左右。所以,從一個長週期來看,經常賬戶更加趨平衡是國內經濟再平衡的結果,是經濟結構優化的客觀反映,是經濟轉型發展進入的一個必然階段,同時也是居民收入提高、財富增長的一個必然結果。 往後看,我們認為,經常賬戶會保持在一個基本平衡的合理區間。一方面,製造業具有成熟的基礎設施、完備的產業鏈和大量的技術工人,加上正在推動轉型升級以及出口市場多元化等,貨物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在服務貿易方面,服務貿易逆差增速在收窄。隨着國內服務業質量的提升,以及生態環境和教育水平等軟實力的提升,我務貿易逆差變動將會逐漸走向平穩。這是觀察國際收支結構的一個層面。 觀察國際收支結構變化的另外一個層面,就是資本項目。資本項目中一個重要的項目是直接投資。隨着產業的轉型升級,服務業對外開放,仍然有比較大的潛力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項目中第二個很重要的項目,就是關於金融市場證券投資領域的開放。這些年,隨着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對境外資本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現在仍然處在開放的早期,開放程度仍然不高。股票市場上境外投資者持有占比約為 2.7%,過去兩年債券市場發展很快,但是境外投資者持有占比大概是 2.3%。所以,這一塊占比是不高。但是,隨着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納入主要國際指數,未來幾年,這一塊還會增長很快。 綜合分析,收支結構在未來仍然會呈現一個基本平衡的狀態。另外,人民銀行、外匯局將不斷推動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人民幣匯率在調節國際收支之中的作用。 你問題的後半句講到,隨着金融市場的開放,面臨的跨境沖擊和跨境風險會不會更加大一些。我想,應該會。在推動金融市場開放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完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的管理,建立宏觀審慎和微觀市場監管的雙層管理框架。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文匯
北京時間3月10日0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6C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圖為中星6C衛星資料圖片。中新社發 高楠 攝

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砥礪前行 逐夢航天

2019年3月10日0時28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星6C衛星,為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00次飛行任務畫上了圓滿句號。49年間,西昌航天人砥礪前行,見證中國航天速度,刷新中國航天高度,培養中國航天人才。 見證中國速度 據統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從第1次發射到第100次發射用了37年,從第100次發射到第200次發射用了7年,從第200次發射到第300次發射僅用了4年多時間,中國速度令世界震撼。 其中,三次「逢百」節點,兩次花落西昌,這並不是偶然。翻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記錄表,可以清晰地看到,自1984年1月29日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中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東方紅二號」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累計放飛長征系列運載火箭127枚,約占總發射次數的42%,是中國目前執行發射任務最多的航天發射中心。 頂風雲,舉北斗,托嫦娥,鑄天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49載砥礪奮進,與改革開放同頻共振,取得了中國航天一個又一個「第一」,創造了世界航天一個又一個「首次」。 2018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心17次發射連戰全勝,刷新了新的紀錄,創造了新的奇跡。西昌航天的創舉令國人為之矚目:100天連續實施7次發射、最短間隔15天,3箭多星、上面級同時在場測試,3天進行7次狀態轉換,14小時連續執行兩次發射跟蹤測量任務,平均每週衛星長管時間120個小時…… 3月10日0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6C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圖為中星6C衛星資料圖片。中新社發 高楠 攝 對於西昌航天人創造的中國速度,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表示:「成熟可靠的體系和裝備建設、嚴格的質量管理以及奮鬥追夢的熱血鬥志是航天發射的制勝基因,是確保成功的重要法寶。」 刷新中國高度 「火把飛上天啦!」1984年4月8日傍晚,在大涼山區一個叫菠蘿溝的峽谷里,一個拖着長長火焰的巨大亮點震天撼地、騰空而起。 當地彝族老鄉們所說的「火把」,其實是搭載「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的長征三號火箭。這顆試驗通信衛星的首發成功,標志着在距地球36000公里的同步軌道上,從此有了屬於中國人的一席之地,中國航天從西昌走向高軌。 16年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准確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建設的新徵程。截至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先後實施35次北斗發射任務,成功將47顆北斗衛星送入太空,發射成功率達到100%。 此外,首次外星發射、嫦娥奔月等任務,均花落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在不斷刷新中國高度的同時,正努力向世界一流發射場邁進。 「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實現從發射單一型號火箭到發射多種型號火箭、從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到發射多軌道航天器、從發射國內衛星到發射國際商業衛星、從每年2至3次發射任務到年發射能力達到15次以上的重要躍升,完全具備執行高密度任務的發射能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說。 培養中國人才 從跪着擦地板「請進」亞洲一號到首次外星成功發射;從14個月建成「亞洲第一塔」到成功發射中國第一枚大推力捆綁式運載火箭;從探月工程六次穩定「零窗口」發射到47顆北斗衛星百分之百成功發射,從長七、長五首飛成功到「超級2018」圓滿收官……一個個精彩的歷史瞬間銘刻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歷史上,至今熠熠生輝。 在保持高密度航天發射的同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人才培養也在齊頭並進。近年來,伴隨着中國航天快速發展,實戰的磨礪促使廣大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長,「80後」「90後」逐漸成長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測發一線的主力軍和生力軍,成為航天發射的核心力量。 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賈桂文,便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眾多優秀年輕指揮員的代表。在兩年多的時間里,賈桂文由一名普通的崗位操作手迅速成長為系統指揮員,並成功執行長征二號丙、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等多項發射任務。 對於人才隊伍的培養,擔任此次長征系列火箭第300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鄢利清介紹稱,「以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培養指揮員至少要三四年以上,如今在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鍛鍊磨礪下,培養週期已縮短至1年。」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國新聞網

駐長崎總領館舉辦「三八」婦女節招待會

劉亞明總領事致辭 3月8日,中國駐長崎總領館舉辦三八婦女節招待會,駐長崎總領事劉亞明、長崎縣知事中村法道、長崎市長田上富久及夫人、眾議院議員西岡秀子、長崎縣市議長夫人及各界女性代表約110人出席。 劉亞明總領事在致辭中首先向長崎各界女性朋友致以節日的問候與祝福,指出去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發展為婦女事業創造了良好環境,中國女性的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社會地位不斷提高。 劉亞明總領事表示,去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在兩國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關系重回正常發展軌道,友好合作事業再起航。其中離不開兩國女性的共同努力。劉亞明總領事強調,中日兩國一衣帶水,發展兩國的友好關系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將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長崎自古以來是日本對華交流的窗口,在中日交流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期待長崎的女性朋友今後繼續發揮獨特優勢,為促進雙方交流做出新的貢獻。 中村知事致辭回顧了長崎縣在婦女事業方面所作努力,表示希望長崎縣與中國的女性攜手,為促進長崎與中國關系發展作出努力。 田上市長致辭表示,在長崎市的發展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願深化長崎與中國在婦女事業中的交流合作。 西岡議員發言介紹了日本在婦女事業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臨的課題,希望同中國加強交流,共同進步。 活動中劉亞明總領事與到場女性代表親切交流,拉近了總領館與各界女性的距離。日本歌手演唱了歌曲,現場氣氛歡樂友好。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中國駐長崎總領事館

褚時健去世後遺孀表現讓人震撼 與命運搏擊87年她笑看生死

【作者:風清】我曾以為,《活着》里面的福貴絕對不會真實存在,直到今天我才發覺,她就是現實中的女版「福貴」。 她用苦難的一生告訴我們,與命運大戰三百回合後的臉,究竟是滄桑還是從容? 近日,褚時健先生轟然辭世,緬懷之餘我忽然意識到:他還有一個87歲的遺孀,她形單影只的餘生將如何度過? 很快,我就發現自己杞人憂天了。 在褚老的靈堂上,夫人馬靜芬步履穩健,神態自若。她沒有把悲傷寫在臉上,更沒有像普通人一樣嚎啕大哭,而是雙十合十地向每一個弔唁的來客作揖致謝。 舉止投足之間,她展現出一種超出常人的淡定、持重,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有人說,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經歷風雨後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而馬靜芬說:「我來這個世界是有任務的、有使命的,我受了這麼多磨煉才有今天,我想把我的這些告訴其他人。」 那麼,她到底經受了命運的什麼磨煉? 1 無論從馬靜芬年輕還是老去後的照片看,她永遠散發出一種優雅的大家風范。實際上,即使生活再艱苦,遭遇的打擊再大,這種風范從未丟失過。 她結婚後兩年,褚時健便遭遇一系列風波,身懷六甲的馬靜芬隨之被學校勸退。 在這之前,馬家家道中落,家產全部變賣後,馬靜芬母親只能去婦聯做飯,而父親從不提及他的工作。對她來說,娘家是回不去了。 2017年,馬靜芬和董明珠撞衫的照片走紅。人們不知道,她的披肩其實是自己一針一線織出來的,人們更不知道,日日夜夜打毛衣的本領就是她50年前走投無路時謀生的飯碗。 她在雲南的一個小土房內,日日夜夜靠打毛衣養家餬口,一天收入3毛錢,直到女兒褚映群出生。 如果說電影里的沈婉瑜和陳樹娟忠貞等待丈夫歸來值得敬佩,那麼馬靜芬直接去勞改農場尋找褚時健就令人膜拜了。 農場負責人被她的執着感動,最後讓她在農場里養豬,一個大家閨秀從此又多了一重身份——豬倌。 雖然不能和褚時健同住一個屋檐,但偶爾能看一下丈夫,一家人偶爾能團聚一下,對她來說就已足夠。 她的堅強給了低谷中的褚時健莫大勇氣和信心。多年後,他在自己的自傳中描述: 「她那個時候要是離開我,我也說不出什麼,我老伴兒沒有離開我,她是一個城里長大的小姐,抱着娃娃就過來了,什麼叫患難夫妻我是體會到了。」 馬靜芬將苦日子放在爐子里熬着。終於,1976年,北京一聲巨響,全國人民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 人們都說守得雲開見月明,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是對馬靜芬來說,明月和後福都是幻影。等待她的又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晴天霹靂…… 2 1995年,褚時健馬靜芬這對老夫妻的命運再次發生巨變。 最先出事的是馬靜芬。1996年4月,她被帶走入獄。好在她經歷過足夠多的風雨,她坦然地面對着一切,命運的河流想把她帶到哪里,她都接受。 2000年,她終於出獄了。她永遠想不到,只是短短4年時間,外面的人和事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女兒不在了; 70多歲的丈夫已鋃鐺入獄; 最後,她的事業、她的財產全部清零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無法自拔。她問自己,還有比這更殘酷的人生嗎? 在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里,葉問突遭變故後一無所有,他說:我見過了高山,才發現最難過的是生活。 這句話用在馬靜芬身上同樣恰如其分。 她開始全心禮佛,終日粗茶淡飯。為了生活,她重新撿起了棒針和毛線,她要等待丈夫歸來。 十幾年後,她這麼回憶這段往事: 「人生就是來經歷磨難的。磨得好,『用佛家的話說,就是得道成佛了』;磨不好,日子還得繼續過。不要總想着大起大落,最簡單的東西里也可以找到磨煉,你必須充滿堅持和耐心。」 3 即使痛失愛女,即使白發人送黑發人,馬靜芬的苦難依然還沒有結束。 2002年,褚時健以保外就醫的形式出獄。 為了成全丈夫老驥伏櫪的雄心,她決定全力支持他種橙子。夫妻倆動用幾十年的人脈關系,到處借錢貸款,最後將籌到500萬全部投到了橙子上面。 傳統的夫妻協作都是女主內男主外,而褚時健馬靜芬相反,他們是男主內女主外。褚時健主攻種植,馬靜芬負責銷售,她說:你種多少我賣多少。 開始種橙子時並非一帆風順,由於缺少種植經驗和技術,橙子種出來口感差,成百上千噸次品扔都沒地方扔。 後來,經過不斷的試錯與調整,橙子口味上來了,但銷路卻遲遲打不開。 為此,馬靜芬發明了「褚橙」。 2006年,昆明農產品展銷會,為了吸引經銷商,她拉出一條大橫幅,上面寫着「褚時健種的雲冠牌冰糖橙」。沒想到,橙子藉著褚時健的影響力一下子火了,直接賣脫銷。 褚橙正式登上舞台。 在這之後,馬靜芬創建了一套銷售體系,打通了果園到消費者之間的通道,哀牢山2800畝山地種出來的萬噸褚橙從此每年供不應求。 就在人們以為勞累大半輩子的馬靜芬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時候,病魔向她動手了。 70多歲高齡的她被檢查出了直腸癌。 她被送進手術室,接受冰冷的金屬切開身體進入體內的折磨。她後來回憶說: 「沒想橙子,那時候未來是什麼樣子也不清楚,老頭子麼,更不用我擔心。我自己?也沒想,也沒覺得害怕。」 手術後,她又出現在褚橙基地里。 2013年,80歲高齡、從未接觸過設計的馬靜芬,親自挑梁褚橙莊園的設計和建設。她還打造了一系列褚柑、褚酒、鮮花餅、火腿月餅的「褚系產品」。至此,她終於完成了一個馬靜芬商業版圖。 馬靜芬商業版圖 她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道: 「人活着關鍵看心態,就算是病了也不要着急,我是癌症病人,今年快13年的病史了,現在是看不出來,用機器也檢查不出來。癌症病人多數都是被嚇死的。每個人要是都能看到自己的好,活到100歲不封頂。」 從1955到2019年,馬靜芬與褚時健攜手走過了64個春秋。褚時健散發出巨大氣場,每到一處地方,旁人都以「褚老」敬稱。 她則十分低調,習慣獨來獨往,總是悄悄地在人群外看着被鏡頭包圍的丈夫,她以自己的低調內斂成就了褚時健的光芒萬丈。 在和命運搏擊87年後,馬靜芬雖然容貌蒼老,但在生活那里學到了從容與持重,學到了淡定與優雅。 她總是強調:「把我的一生,我這一生走的路,哪里是坡哪里是坎,告訴別人。」 所以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她的餘生將如何度過,她的餘生遠比我們更精彩。 有人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從這個角度理解,馬靜芬就是生活中絕對的勇士與英雄。 文章來源:電商頭條(ID:ecxinwen)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中華驕子
《流浪地球》大火,這背後有你不知道的心理原因!

《流浪地球》大火,這背後有你不知道的心理原因

春節期間出現了一部現象級的電影——《流浪地球》。截止到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票房已經超過了45億。 本來,我對於看科幻片,並沒有什麼興趣,我打算去影院看《新喜劇之王》或者《瘋狂的外星人》。 後來陰差陽錯,想看電影的那天,《流浪地球》時間是最合適的,不早不晚,恰好是晚飯後的時間。彼時《流浪地球》風頭正勁。票房蹭蹭的漲,網上也充滿了溢美之詞。我就臨時決定去看《流浪地球》。 沒想到,這部電影,場面恢宏,製作精良。整場電影,我都激動異常,場景波瀾壯闊,故事的情感也挺飽滿,整場電影很有燃點,我從頭嗨到尾。 看完了我就明白,為什麼這部電影這麼火了,成為春節檔的黑馬,並不是偶然。 這部電影和吳京的《戰狼2》一樣,都踩准了老百姓民族自豪感的點。無論是電影的英雄主義,還是拯救同胞和拯救地球的主題,都非常容易點燃觀眾的愛國情懷,進而產生高漲的民族自豪感。 這其實是符合群體的心理需要的。 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形象,其實是集體潛意識中,民族自我形象的投射。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取得巨大的的發展。但我們的民族自我形象,還是貧窮、落後的,還停留在東亞病夫、營養不良的階段。 這樣的自我形象,能激發出一種貧乏感,在創業初期的時候,能夠激發我們追求富足的欲望,也是我們能夠忍受,極端惡劣的工作強度和工作環境的原動力,因為,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但在經濟高速發展了四十年後的今天,made in China就不能再是廉價工業品的形象。made in China的品牌形象應該得到提高,所以,我們進行了高鐵外交,這是一種新的高技術含量和高品質的產品形象。華為手機在高端市場上的努力和嘗試,就是在這種心態的推動下的。 現在,國家又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這個方案一提出來,某些西方國家就很緊張,發起了貿易戰、科技戰等各種組合拳。中國一方面,在有理有據的做出對應,另一方面,堅定不移的堅持自己的發展目標,不被外界的噪音騷擾。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以往的模仿和廉價勞動力的輸出,已經難以為繼。產品必須要有更高的附加值,要從中國製造,變成中國「智造」。 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眼下中國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需要最緊缺的。創新的能力,不能靠學習和模仿,不能靠拿來主義。所謂創新,就是干別人沒有幹過的事情,做出別人做不了的東西。這就意味着,承載着創新的載體,無論企業還是個人,要走到最前沿。 這是一篇看不到路的無人區。創新者須得自己闖出一條路來。 這其實是蠻可怕的一個位置。需要內在的自信和安全感。因為你要走的路,前面沒有前行者。 以前我們追趕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學習和模仿別人成熟的產品即可,別人走過的路,我們跟着亦步亦趨,有的時候眼光長遠,甚至可以抄個近道。 但現在不行了,在創新的路上,大家都是拓荒者。能不能成功,一方面需要平時的技術積累,這都是屬於量變性質的技術微創新。這能讓中國,成為一個技術創新的大國,不能成為一個強國。 要成為強國,必須得有能做出革命性產品的能力,就像當年的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索尼重新定義了隨身聽。這樣的創新,是需要勇氣的。 有的時候,儲備技術都很成熟了。但設計者未必敢做。這個時候,拼的就是心理的強大了。拼的是,骨子里的自信和安全感。 有足夠的自信和安全感,才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 所以,民族性的自我形象的重塑,就成為這個階段的一個國民性的需求。《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的出現,就恰逢其時。 這些電影,不僅在內容上,宣揚中國式的英雄主義和價值觀,而且在電影創作中,都有一股子導演對於電影行業的熱愛,這其實,不僅僅是電影行業事情,也反映着,各行各業都在呼喚熱愛本行業,願意鑽研和付出的人。呼喚這種對於事業的熱情。 同時,這些電影質量都很好,與那些圈錢的爛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重新定義了,電影的形象。 在電影的內容之外,這些電影對中國電影工業的重新整合,也讓中國電影的製作品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就是說,這些電影,無論是內容,還是產品質量本身,都是過硬的,中國有句俗語叫「外練筋骨皮,內斂一口氣」,這樣內外兼修的形象,自然是,新的民族形象最好的載體。成為爆款也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網上有種不一樣的聲音,就是,有吳京的電影都打一星。在豆瓣上,掀起了一場評分的口水戰。不一樣的聲音,說明許多人對於新的民族形象,還有些陌生,不能一下子接受。吳京說:「有些人跪久了,站不起來了。」話糙理不糙。 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詞:「告訴你,我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這應該成為,我們時代的最強音。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柏燕誼心理咨詢師

從這份「來之不易」中讀懂信心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代表在認真聽會。 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對2018年工作進行回顧時,講到了「成績來之不易」,令人印象深刻,感慨萬千。 「穩」的形勢來之不易。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面臨多年少有的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想要尋找突破、尋求發展,首先要做到「穩」。 過去一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的較低水平,宏觀槓桿率趨於穩定,金融運行總體平穩,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報告里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成果顯示:我們用穩紮穩打的工作穩住了節奏、穩住了預期,用穩中有優的形勢穩住了心神,穩住了信心。 事實證明,爬坡邁坎進程中,只要堅持目標,穩住步伐,任何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擋發展前行的步伐。 「進」的成果來之不易。 如果說「穩」是發展的根基和保障,那麼「進」則是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過去一年,全面推進「互聯網+」,傳統產業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下重新煥發勃勃生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能力和效率不斷獲得提升;改革開放力度持續加大,發展動力繼續增強……在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下,我們用新理念、新方法破障除弊、除舊布新,為創新注入動力,讓創造迸發活力,不斷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為發展贏得主動,贏得希望。 「好」的開局來之不易。 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脫貧攻堅戰的新答卷令世界歎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棚戶區住房改造62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90萬戶,人民生活得到持續改善;河長制、湖長制的建立健全,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雙下降,天更藍、水更清、土地更干淨,生態環境更宜居。 這些成績的取得絕非易事,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用勤勞和智慧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共同奮鬥的結果。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代表進入會場。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這份「來之不易」,不僅體現在各種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中,不僅體現在各種數字指標的完成上,還凝聚成為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堅定信心。 有了這樣的信心,我們在感受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艱辛時,在承受着「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壓力時,就能具備向着目標篤定前行的定力,以更加從容不迫的姿態,不畏艱辛,砥礪奮進,攻堅克難。 銘記夢歸處,不忘來時路。 因為曾經的奮鬥行之不易,我們倍加珍惜取得的成績。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也必將提振新時代奮鬥者的信心,激發新徵程追夢者的創新創造活力,讓全體中國人民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堅持不懈的干勁,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更為堅實的步伐!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新華網

5000人民幣兌換8萬盧比,在巴基斯坦能做些什麼?當地美女告訴你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非常快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在滿足物質生活之後,人們也有更多的能力追求精神的享受,在空閒的時候,人們也都願意出去旅遊,看看外面的風景,接觸一下新的事物,也能緩解內心的壓力,開闊自己的眼界,增長許多知識。雖然中國地大物博,能去的地方非常多,但出國旅遊也深受人們的喜歡,很多的人也都趁着節假日的時候想走出國門,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國內的法定節日假期比較短,大多數人們出國的時候也都會選擇臨近中國的一些國家,東南亞這些國家就深受中國遊客的喜歡。 因為這些國家不僅離着中國近,還有許多的旅遊景點,物價比較便宜,也能滿足中國人民的消費水平。除了這些國家之外,巴基斯坦也深受中國遊客的喜歡,雖然這里的景點很多,但是最吸引人的就是這個國家和中國的關系非常友好,還會稱為「巴鐵」。正是因為這樣很多的遊客也都想來到這一個國家旅遊,感受當地人們的熱情,對於很多沒有去過巴基斯坦的人來說,去巴基斯坦需要帶多少錢呢?接下來就讓我們瞭解一下。 5000人民幣兌換8萬盧比,在巴基斯坦能做些什麼?當地美女告訴你。當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首先就要找一個家住的地方,也會讓我們的旅途變得更加舒服和愜意。但是來到巴基斯坦,這里有一個特殊的規定就是普通旅館、酒店不允許接待中國遊客,只有一些星級的酒店才能接待。這些酒店的價格比較貴,一般都在3000盧比以上,住一晚也需要人民幣200多塊錢,其實巴基斯坦人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證中國遊客的安全。 巴基斯坦吃飯價格比較便宜,普通的餐廳一天也就花費2000盧比左右,折合人民幣120來塊錢。但如果去一些高檔的餐廳,那就另當別論了。最主要的就是當地人們對待中國遊客非常的熱情,如果買東西的時候還會主動打折,有時候還會邀請去他們家里做客,想不想去那就要看你自己決定了。在巴基斯坦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就是出租車和公交車了,起步價都在100盧比左右。但是在巴基斯坦想坐公交的時候,也要根據長遠在定好價格上車,要不然到時候也會出現宰客的情況。 畢竟出門在外,我們還是多長一個心眼,在巴基斯坦最值得去的就是伊斯蘭堡和卡拉機,這里是非常熱門的旅遊城市,而且在這些城市中,有很多景區也是不收取門票費的。如果想去巴基斯坦玩兒,帶5000塊錢人民幣,能玩個五六天還是可以的。當然畢竟是出國旅遊,所以我們還要多准備一些資金,那麼才能讓我們在旅途的過程中玩得更加開心。5000人民幣兌換8萬盧比,在巴基斯坦能做些什麼?當地美女告訴你,不知道大家對此這個國家有什麼樣的看法,想不想去巴基斯坦旅遊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旅遊之途
《大江大河》感觸:人生最大的貴人,就是努力的自己!

《大江大河》感觸 人生最大的貴人,就是努力的自己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在生存與夢想之間,不斷面對着壓力與挑戰,不斷越過坎坷與艱難,譜寫着自己生命的歷程! 父母和家長們,在經歷生活的磨難與艱辛的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有更好的未來,所以,傾其所有為孩子創造着條件! 一、人生最大的貴人,就是努力的自己! 前一段時間,熱門的電視劇《大江大河》,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和追劇!想必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看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看過這部劇後,給我的最大的感觸就是:人生最大的貴人,就是努力的自己! 片中的主人公宋運輝,在曾經的那個年代,從小到大的生活並不如意!從小因家庭成分不好,受盡了冷眼與欺辱! 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拚命的學習,年年都獲得第一!可當他拿着優異的成績單,去報考高中的時候,卻被拒之門外。 恢復高考後,他依舊努力學習,通過自學參加考試,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 了大學!但是,還是因為家庭成分問題,政審被壓下來! 看着孩子不懈的努力,卻面對着如此的遭遇,性格柔弱的父母痛在心里!然而,他們除了嘆氣與落淚之外,束手無策! 宋運輝一趟又一趟的去鄉里、去縣里,去找人、去求人;他不斷的學習政策,頂着壓力向命運發起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他一次次的看似卑微卻不屈的與命運抗爭,最後,被截留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終發到了他的手上。 進入大學後,宋運輝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陰,依然埋頭苦讀,年年都是專業第一,成為導師心中青睞的超級學霸! 但他並不是書呆子,而是在學習的同時,不放過任何學習國家政策和把握未來走向的機會,這給他未來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終,宋運輝通過自身的努力,不僅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實現了人生價值,還成為了改革開放新時代下的弄潮兒! 二、不跳出能力圈,就永遠無法成長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很崇拜「人脈關系論」。認為,只要有權利、人脈和關系,任何事情都可以搞定。 有些孩子不愛學習,但家里關系硬,就算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學,一樣都考不上也沒有問題,父母的關系,可以搞定一切! 畢業後,工作不用愁,父母早已安排去某某貴人的公司上班;而且,平步青雲很快就可以坐到關鍵的位子! 未來會怎樣呢?這很難說! 然而,有些家庭的孩子,父母沒有雄厚的實力和關系,但在學習和升學上,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搞定了一切! 畢業後,對很多人來說尋找工作不易,但是孩子在大學期間的努力專業知識,在畢業前就獲得了知名企業的青睞! 未來會怎樣呢?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每一步攀登的路,都不是輕松的!貴人的扶持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努力和對機遇的把握! 有句話說的好:「三分能耐,六分運氣,一分貴人扶持!」! 三分能耐:是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和本事; 六分運氣:是對趨勢的判斷與分析,能夠把握機遇和平台; 一分貴人扶持:擁有前兩者,當貴人到來時,你才能被扶得起來! 現實生活中, 在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但父母不可能為孩子堅守一輩子; 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道路上,始終需要不斷的拚搏,讓孩子成為自己一生的貴人! 愛默生曾說過:「凡事欲其成功,必須付出代價:奮鬥!」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只有敢於跳出自己的能力圈,不斷的嘗試能力之外的事,才能讓自己更快的成長。 雖然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會遇到艱難險阻,如果不踏踏實實的努力,停止了奮鬥,生命也就停止了! 生命只有一次,有來無回,讓我們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賞」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光頭阿亮

40天,30億人次,為什麼春運不「轟動」了?

3月1日,長達40天時間的春運正式結束。來看看一位新華社記者眼中「春運」悄然發生的變化。 文 | 易艷剛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 2011年春運期間,剛工作一年多的我在《新華每日電訊》寫了一篇期盼「春運無新聞」的評論。當時覺得自己有些天真,畢竟那時春運還是媒體人眼中的「新聞富礦」:網上充斥着「一票難求」的抱怨,間或有「裸奔索票」鬧劇上演;記者拿相機到售票窗口和候車廳轉轉,就能拍到一組好照片;擠十幾個小時火車回一趟家,就能寫出幾篇曲折的春運故事……那時真覺得「春運無新聞」近乎奢望。 然而,當我現在試圖復盤2019年春運大事件時卻發現:在長達40天時間里,幾乎沒出現多少與春運有關的轟動性事件或話題。可以說,「春運無新聞」已經從奢望變成了現實——曾經讓人倍感沉重的春運,逐漸成了一個無比尋常的話題,媒體上的春運報導越來越少。 上圖:1999年2月24日,成都火車站旅客爆滿。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下圖:2017年1月13日,在成都火車東站,乘客准備乘車。新華社記者薛玉斌攝 中國春運是名副其實的「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如今也是觀察中國社會進步的絕佳窗口。2019年春運期間,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將接近30億人次,相當於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正如CNN最近一篇評論所說,在任何其他國家,這麼多人短期內的流動都會讓當地的基礎設施癱瘓,但中國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從總體來說,春運正迅速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 猶記得2011年,原鐵道部一位官員在新聞發佈會上承諾2015年「春運一票難求的情況將從根本上改觀,或者說將成為歷史」時,很多人都覺得那是一張空頭支票。但事實確實證明,盡管旅客發送總量增加了幾個億,隨着網絡購票迅速普及、高鐵里程迅速增長,買票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困難。裹着被子熬夜排隊、忍痛加價數百元買黃牛票、「千里走單騎回家」等悲情故事,已經逐漸淡出輿論視線。 進入「春運無新聞」的年代,那些關於春運的段子越來越少,這正是滿意度提升的表現。過去,網友們熱衷於編排段子調侃春運、挖苦鐵道部門,但現在已經聽不到太多關於春運的段子。這大概是因為,人們在春運期間的體驗有了大幅改觀,大家都成了春運進步的受益者和見證者,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再去吐槽春運。 過去談到春運,人們最容易想到的符號是綠皮車、方便麵、徹夜排隊、黃牛;但現在人們談及春運,最先想到的是高鐵、復興號、網絡購票、在線訂餐。春運,正在成為社會智能化的一個縮影。以武漢火車站為例,旅客可以直接刷身份證進站、刷臉進站,人們已不需要像過去那樣提前幾小時到車站候車,「即到即走」的理念甚至使得火車站無須設計大容量候車廳。這些都是「智能春運」的具體體現。 2019年1月21日,旅客在武漢火車站「刷臉」進站乘車。 新華社發(彭琦攝) 「春運無新聞」這種積極變化,映照的是國家的進步。2018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了13.1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就達到2.9萬公里;中國已經成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的國家,機場數量也已穩居世界前列;互聯網購票、自動售票機、刷臉進站等一系列服務措施,正在將過去的憧憬變成現實。從這個意義上講,春運是一個窗口,讓我們得以看到改革開放40餘年的點滴進步。 進一步說,「春運無新聞」既離不開鐵路、公路、民航等領域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這些年各領域的改革不斷推進。發展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從鐵路系統機構改革到車票實名制、在線選座,從戶籍改革到城鄉一體化、縮小經濟差距,都在以改革和發展紓解社會矛盾、增進公眾獲得感。 當然,「春運無新聞」並不意味着春運已經無可挑剔,人們對「更舒適地回家路」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尋常化的春運之路更平穩、更和諧,仍需要更全面地掌握公眾的訴求,仍需要在相關領域馳而不息地推進改革。 上圖:2007年2月3日,北京火車站送行者和親友隔窗告別。新華社記者李文攝 下圖:2019年1月21日,石家莊火車站一名男子與家人揮手告別。新華社發(梁子棟攝) 總監制:王磊 監制:夏宇 責編:戴麗麗...

馬斯克為什麼在新聞聯播上 hold 不住了?上海這個速度他做夢都沒想到

自貿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扇門戶,這扇門越開越大的同時,也意味着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越來越動真格,越來越講實效。 2 月 11 日大年初七的上午,上海用一場數百人規模的 "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 ",來拉開新年的大幕。 在自貿區改革的引領下,過去的一年,上海在建設項目審批、商事制度改革、貿易便利化等領域推出多項改革,並出台 " 擴大開放 100 條 "、支持民營經濟 "27 條 " 等多項政策。全城努力的一個成果是,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位從 2017 年的第 78 位上升至 2018 年的第 46 位。 去年以來,上海全面推進一網受理,建設全覆蓋、全口徑、全方位、全渠道的政務...

泰康之家口述史紀錄片《共和國的建設者》在京開機

2019年3月1日,「泰康之家獻禮建國70週年——百人百集口述紀錄片《共和國的建設者》」開機儀式暨新聞發佈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 據介紹,泰康之家是泰康健投旗下專注養老康復實體建設運營和創新服務的專業品牌,目前在全國已經開業四個養老社區,分別為燕園、申園、粵園、蜀園,已入住2500多位老人,主要為「高知、高幹、高管和企業主」。居民中有中國自主培養的第一批博士,國家首批公派出國的留學生,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者,中國空間技術專家,著名導演,人民教師等各行各業人士,他們親歷國家發展,歷史變遷,是共和國的建設者,也是見證者。 作為建國七十週年的獻禮作品,該紀錄片通過影像記錄百位共和國的建設者——泰康之家的長輩們在經歷國家重大事件時的個人記憶,從個體到群像,從人生感悟到家國情懷,見證共和國的光輝歷程。不僅還原個體生命故事,也在重溫歷史事件中,挖掘極具歷史價值的個人與社會記憶寶藏。 新中國自主培養的第一位博士,泰康之家粵園居民馬中騏博士參與紀錄片拍攝 參與拍攝的燕園居民周秀文阿姨今年91歲了,她在活動現場感嘆到,「踏遍青山人未老、一路風雪知多少」!與共和國共同走過近一個世紀,解放北平、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歷史的浮沉在她身上都有或深或淺的印跡。《共和國的建設者》紀錄片正是為居住在泰康之家養老社區的長輩們提供一個「訴說歷史」的平台,用影像來珍藏他們的歷史,也是當今社會對老一輩共和國建設者們所表達的尊敬、關心和愛戴。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副院長孫振虎表示,這次與泰康健投的合作,是電視學院教學改革的重要步驟之一,電視學院高度重視,也希望籍此機會,為同學們提供瞭解共和國建設者們人生經歷的機會。 泰康健投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官劉淑琴總表示:「發揚泰康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禮贊生命的價值觀,彰顯紀錄片的人文精神,期待通過《共和國的建設者》紀錄片喚起身邊的人們行動起來,尊重長輩、瞭解長輩、關愛長輩,孝順長輩。泰康將繼續踐行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打造大健康、大民生、大幸福工程。」 該片由泰康健康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泰康健投」)策劃,與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聯合出品,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影像行動力訓練營」製作。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環球網
紀念佐藤純彌(1)重溫《追捕》:你知道當年刪了哪些內容嗎?

紀念佐藤純彌(1)重溫《追捕》 你知道當年刪了哪些內容嗎?

2019年2月9日,日本導演佐藤純彌去世。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影壇,一定會提到這位日本導演。他最知名的電影,當屬改革開放後第一部引進中國的日本電影、1978年在中國引發轟動的《追捕》。其次,是差不多時間在中國上映、同樣造成巨大影響力的《人證》。我在80年代還看過中日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日方導演是佐藤純彌,中國演員是孫道臨、黃宗英、沈冠初、沈丹萍等,這些人都是當年的一線明星。年輕人可能沒聽過這部電影,但在80年代,《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同樣掀起過觀看熱潮,而這樣一部講述中日友好關系的電影,日本人以十足的誠意來反思侵華戰爭的電影,是具有時代意義的。 佐藤純彌喜歡改編西村壽行和森村誠一這兩位日本推理小說家的作品。《追捕》改編西村壽行的小說,《人證》和《野性的證明》改編森村誠一的小說。當時日本推理小說界有「三村」,除了西村壽行和森村誠一,還有一位半村良。科幻小說家嚴大偉告訴我,西村壽行的小說自己幾乎是本本喜歡,他的小說突出暴力和性變態,故事節奏也很快,比較起來,《追捕》的故事還是最「溫和」的。 重溫佐藤純彌拍攝的電影,或許是紀念他最好的方式。這里發送我寫過的兩篇影評,關於《追捕》和《人證》,謹以此紀念這位曾給80年代的中國觀眾帶來難以忘懷記憶的日本導演。 重溫《追捕》:你知道當年刪了哪些內容嗎? 上映:1976年 豆瓣評分:8.2 「杜丘你看,你看多麼藍的天啊。一直走下去,你就會融化在藍天里,走吧,一直向前走,別往兩邊看……」 1976年在日本上映、1978年在中國公映的日本老電影《追捕》,現在重溫,依然覺得出色。 《追捕》是改革開放後第一部引進中國的外國電影,具有歷史意義。在我的老家三門電影院放映時,我還只有六七歲,屬於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年齡。成年後看了完整版,才知道幼年時看的影院版本或者後來電影頻道播出的版本,已經刪了不少。那麼,你知道都刪掉了哪些內容嗎? 《追捕》根據西村壽行原著《涉過憤怒的河》改編,在日本的片名也是如此,譯成中文片名才變成了《追捕》。 演員都是當時日本相當當的大腕演員:高倉健演杜丘冬人,中野良子演真由美,原田芳雄演矢村,田中邦衛演橫路敬二,倍賞美津子演大月京子(國內公映的版本沒有出現過大月京子這個妓女,扮演這個妓女的倍賞美津子是著名演員倍賞千惠子的妹妹)。 上譯廠為這部影片派出的配音陣容也是群星璀璨:畢克配音杜丘,丁建華配音真由美,邱岳峰配音堂塔,童自榮配音謝江,尚華為長岡和公寓管理員兩個角色配音。 名為追捕,其實另一個方面也是杜丘的逃亡。早在70年代,日本就拍出了相當於中國1994年第一部引進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的內容和水準,同樣是被誣陷的男主角,為了討回公道和揭露真相,展開和追捕他的警察、置他於死命的兇手的角逐,逃亡的旅途環環相扣,緊張萬分。 從東京的檢查官杜丘被誣陷後逃亡說起。杜丘到公寓管理處找誣陷他是強奸兼盜竊犯的女人橫路加代,再到加代的故鄉找她,發現她已經被害,然後到北海道找加代的丈夫橫路敬二,結果邂逅被熊襲擊的牧場主的女兒真由美,被真由美父親的秘書告密後架飛機飛回東京找橫路,中途墜海,上岸後得到妓女大月京子的幫助。 在東京和真由美聯系上後被警察發現,在矢村的幫助下得以逃脫。然後杜丘裝扮成精神病人住進堂塔關了橫路的醫院,每天被逼服用一種叫AX即阻斷中樞神經系統的粉末藥物。其實每次杜丘在他們走後都悄悄地把藥再吐出。所以當堂塔和長岡以為杜丘早已失去了戰鬥力任憑他們擺佈時,杜丘卻已經掌握了他們利用藥物控制病人的犯罪證據。 當堂塔命令杜丘從樓頂往下跳時,杜丘揭露了他們的犯罪事實。原來他們命令橫路夫妻陷害杜丘的原因是杜丘當時對議員早倉自殺一事有異議,原因是早倉發現了長岡他們用藥物控制人的秘密,於是長岡用這種藥讓他失去任何辨別力地選擇自殺。 怕杜丘調查這起事件的背後真相,所以他們找人誣陷他,想置他於死地。終於杜丘洗清了冤屈。 追捕和逃亡,加上冷俊的杜丘和野性的真由美在這過程中產生的浪漫愛情,還有貫穿影片始終的「拉呀拉」和逃亡過程中緊張的音樂,使《追捕》從頭到尾扣人心弦。 國內公映版和完整版相比,被刪掉了5場戲,包括杜丘逃跑後因為沒鞋穿,只好到神廟里偷鞋;杜丘和真由美在山洞里的激情戲;杜丘在回東京途中被一個守林人發現欲抓捕他時,只好襲擊了守林人;杜丘發高燒時被妓女救治到家中,妓女脫了衣服睡在他身邊;最後一段被刪的戲是矢村到旅館找杜丘,真由美為了防止他進入到浴室找到杜丘,奮不顧身地脫掉衣服,正面半身裸露和背部全裸的戲,這一段現在看來並沒有什麼,但在70年代的日本已屬於比較大膽的了,更何況在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所以引進中國時被毫不容情地刪去。 如果你沒看過151分鍾版本的完整版《追捕》,那麼就不會知道真由美曾裸露過如此完美的身材,妓女和杜丘相處時還說過一段感人的話(杜丘:你救助了逃犯,你也會被控告犯罪。妓女:難道你們男人眼里只有法律嗎,難道看到病人不該救治嗎?) 如果你只看過公映版的《追捕》,那麼不妨再溫習一次完整版。經典的電影總是值得你為之再看一遍,更何況是你以前沒有機會看全的內容。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小洋樓杭州
八十年代的30元怎樣養活一家人

八十年代的30元怎樣養活一家人

有人問八十年代30元養活一家人,現在3000元,一個人都不夠用。這個提問不夠嚴密。第一,八十年代從80年到89年的家庭收入,變化很大。如果85年以前個人收入30元還說得過去,85年以後,還有個人收入30元的嗎?保姆都40到60元了。 第二,30元是一家人的收入,還是一個人的收入? 第三,如果是農村一月30元,另當別論了。 八十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生活水平確實很低。 我們主要是溫飽。八十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還特別提到中國人的口頭禪「你吃了嗎」? 稱贊中國能有溫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所以,八十年代,我們的消費水平是很低的。 公交車幾分一毛。就這個支出,很多人也是能省就省了。 一袋50市斤的麵粉8元,這是一家4口人人的很大開支了。剩下的都是次要的。 你算算賬,一個月能花多少錢? 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如果以一袋麵粉為基本指數,其他各項開支加起來,大約15元足矣,不能再超支。 這樣,一個月,大約積攢5元左右,以備急需。 所以,八十年代初,30元養活一家人,就是這樣的生活。 如今,一個人收入3000元,養活一家四口人,如果保持最低生活水平,也是可以的。 我們以沒有住房壓力和負擔為例。 現在,基本生活成本吃的比例很小。例如,一袋麵粉100元左右。油鹽醬醋各項生活必須,平均每天30元,一個月大約1000元內。 交通費、話費200元以內,以上基本生活費全部加起來約1500元以內。 還餘1500元,要麼加大消費,要麼積攢備用,或者主要給孩子消費。 以上我們說的是最低生活成本,不是必須就這樣生活。 當然,今天的消費和收入差別很大。你一月3000元,還有收入不到3000元的,也有3萬元的。 個人收入大約平均4000元左右。如果一個人3000元,獨立生活,不要攀比,完全不會那樣困難。 如果收入不高又要大手大腳的花錢,那就沒譜了。 現在,參加工作收入5000元,還問父母要錢化的人也不少。 像這樣沒有量入為出的計算花錢,多少夠用呢? 當然,我們也看到,3000元的收入對於今天較高消費來說,確實很低。但是國情如此。 比如,人人必備的手機,有5000多的,也有500多大的。 你收入只有3000元,還要使用5000元代手機,不但要兩個月的工資,還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如果買一隻1000多的,不就沒有壓力了? 中國絕大部分人的收入,就是3000元左右。如果夫妻都是3000元左右,那麼一家的收入是6000元左右。 即使這樣的家庭收入,在低收入群體中也不是很多。 所以,對家庭收入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不要盲目攀比。 只要齊心合力,兢兢業業過日子收入低,也可以過得快快樂樂。 七十年代,我的一個同學,他們家只有爸爸一人工作,幸運的是他爸爸收入70多元,屬於高工資,相當於今天15000左右。 但是,一家七口人呢!平均一人一月10元多一點! 但是人家過得一點也不緊巴巴的。經常歡歡喜喜的。吃的穿的都不是很差。 家里只有一個女兒是老大,六個兒子,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 女兒和媽媽共用一套衣服,也就這樣過來了。孩子大了都工作了,家庭一下更好了。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千千千里馬
上圖:1999年2月24日,成都火車站旅客爆滿。新華社記者陳燮攝下圖:2017年1月13日,在成都火車東站,乘客准備乘車。新華社記者薛玉斌攝

相當於歐美非大洋洲總人口 為何春運不「轟動」了

文 | 易艷剛 2011年春運期間,剛工作一年多的我在《新華每日電訊》寫了一篇期盼「春運無新聞」的評論。當時覺得自己有些天真,畢竟那時春運還是媒體人眼中的「新聞富礦」:網上充斥着「一票難求」的抱怨,間或有「裸奔索票」鬧劇上演;記者拿相機到售票窗口和候車廳轉轉,就能拍到一組好照片;擠十幾個小時火車回一趟家,就能寫出幾篇曲折的春運故事……那時真覺得「春運無新聞」近乎奢望。 然而,當我現在試圖復盤2019年春運大事件時卻發現:在長達40天時間里,幾乎沒出現多少與春運有關的轟動性事件或話題。可以說,「春運無新聞」已經從奢望變成了現實——曾經讓人倍感沉重的春運,逐漸成了一個無比尋常的話題,媒體上的春運報導越來越少。 上圖:1999年2月24日,成都火車站旅客爆滿。新華社記者陳燮攝下圖:2017年1月13日,在成都火車東站,乘客准備乘車。新華社記者薛玉斌攝 中國春運是名副其實的「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如今也是觀察中國社會進步的絕佳窗口。2019年春運期間,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將接近30億人次,相當於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正如CNN最近一篇評論所說,在任何其他國家,這麼多人短期內的流動都會讓當地的基礎設施癱瘓,但中國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從總體來說,春運正迅速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 猶記得2011年,原鐵道部一位官員在新聞發佈會上承諾2015年「春運一票難求的情況將從根本上改觀,或者說將成為歷史」時,很多人都覺得那是一張空頭支票。但事實確實證明,盡管旅客發送總量增加了幾個億,隨着網絡購票迅速普及、高鐵里程迅速增長,買票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困難。裹着被子熬夜排隊、忍痛加價數百元買黃牛票、「千里走單騎回家」等悲情故事,已經逐漸淡出輿論視線。 進入「春運無新聞」的年代,那些關於春運的段子越來越少,這正是滿意度提升的表現。過去,網友們熱衷於編排段子調侃春運、挖苦鐵道部門,但現在已經聽不到太多關於春運的段子。這大概是因為,人們在春運期間的體驗有了大幅改觀,大家都成了春運進步的受益者和見證者,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再去吐槽春運。 過去談到春運,人們最容易想到的符號是綠皮車、方便麵、徹夜排隊、黃牛;但現在人們談及春運,最先想到的是高鐵、復興號、網絡購票、在線訂餐。春運,正在成為社會智能化的一個縮影。以武漢火車站為例,旅客可以直接刷身份證進站、刷臉進站,人們已不需要像過去那樣提前幾小時到車站候車,「即到即走」的理念甚至使得火車站無須設計大容量候車廳。這些都是「智能春運」的具體體現。 2019年1月21日,旅客在武漢火車站「刷臉」進站乘車。 新華社發(彭琦攝) 「春運無新聞」這種積極變化,映照的是國家的進步。2018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了13.1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就達到2.9萬公里;中國已經成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的國家,機場數量也已穩居世界前列;互聯網購票、自動售票機、刷臉進站等一系列服務措施,正在將過去的憧憬變成現實。從這個意義上講,春運是一個窗口,讓我們得以看到改革開放40餘年的點滴進步。 進一步說,「春運無新聞」既離不開鐵路、公路、民航等領域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這些年各領域的改革不斷推進。發展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從鐵路系統機構改革到車票實名制、在線選座,從戶籍改革到城鄉一體化、縮小經濟差距,都在以改革和發展紓解社會矛盾、增進公眾獲得感。 當然,「春運無新聞」並不意味着春運已經無可挑剔,人們對「更舒適地回家路」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尋常化的春運之路更平穩、更和諧,仍需要更全面地掌握公眾的訴求,仍需要在相關領域馳而不息地推進改革。 上圖:2007年2月3日,北京火車站送行者和親友隔窗告別。新華社記者李文攝 下圖:2019年1月21日,石家莊火車站一名男子與家人揮手告別。新華社發(梁子棟攝)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