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電影《刺殺小說家》近期已經全面登陸了各大影視平台。

同為春節檔主打特效的兩部大片,《刺殺小說家》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比《侍神令》略勝一籌,從結果上看誰優誰劣一目了然。

事實上,《侍神令》對非遊戲粉來說觀影體驗並不好,且屈楚蕭和沈月真是實力勸退!相比之下,《刺殺小說家》全員演技並沒有太拖後腿的存在,起碼不會演出讓人尷尬的效果。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但是,由於電影採用了虛實結合的雙線敘事,再加上劇情融合了各種天馬行空的奇幻元素,很容易會讓抱著「看爆米花電影」心態觀影的朋友覺得「不過如此」。

那麼,《刺殺小說家》是不是一部爆米花電影呢?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說它「是」,是因為它的特效不輸許多海外大片,精緻的場景、人物建模,流暢的動作捕捉,不僅完美地呈現了原著作者雙雪濤心中的那個奇幻世界,還能讓觀眾看得拍手叫好。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說它「不是」,是因為在一個簡單的奇幻故事之下,導演路陽想要表達的東西有點多,他甚至想通過這部電影搭建出一個「小說家宇宙」,把自己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映射到這個「宇宙」里。

所以,《刺殺小說家》是一部可以不用思考也能看得爽的作品,但如果要深挖路陽埋藏在電影里的含義,也能找出不少耐人尋味的東西。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當然了,雖然電影的特效和內容都很豐富,但對於首次接觸奇幻題材的路陽來說,他這次在「說故事」的水平上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準。(本來路陽的敘事在同層次導演里就較弱~)

比起他的代表作《繡春刀》,《刺殺小說家》的敘事不僅更凌亂,甚至在某些劇情犯了套路到不講理的大忌,例如佟麗婭飾演的姐姐,被追殺時把少年空文推下懸崖讓他逃生,結果少年空文為了救姐姐,硬生生從懸崖下爬了上來,還趕上了姐姐被刺殺的一幕。

幸好《刺殺小說家》是一部奇幻題材的電影,很多細節不用按照現實的設定代入,所以這點紕漏還能被接受,甚至可以用「路空文是個蹩腳小說家,所以寫出來的東西不能看」去解釋。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只不過,凌亂且不講邏輯的劇情多少會影響路陽表達自己的「私貨」。

正如前文所說,在各種華麗特效的轟炸下,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把這部電影當作「爆米花電影」來看,敘事如果不能清晰且講究邏輯一點,很難讓人靜下心去思考電影到底想講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在看完《刺殺小說家》後,給出的評價只有「特效值回票價」六個字。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那麼除了特效值回票價,《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我認為可以從導演路陽埋藏在電影里的「私貨」開始入手:

01、原創角色闡釋對「失孤」的思考

電影以雷佳音飾演的關寧用飛石逼停了人販子的貨車作為開篇,讓「失孤」的話題成為了貫穿整部電影的主線。

因為多年前的一次不慎,雷佳音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小橘子弄丟了。此後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里並決定辭去工作、離開妻子,獨自踏上尋找女兒的道路。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多年的找尋讓關寧幾近陷入瘋狂,他滿腦子只剩下兩個念想:

一是找回女兒,二是讓人販子得到應有的懲罰,除此之外他能什麼都不顧,宛如行屍走肉。

而于和偉飾演的大老闆李沐正是看中了關寧的這份瘋狂,於是派遣楊冪飾演的屠靈,以提供小橘子線索為由,誘惑關寧去刺殺一個名為路空文的青年小說家。

此外,李沐還瞞著屠靈,想在事成後除掉關寧,然後把路空文的死栽贓嫁禍到關寧頭上。萬一出了意外事情導致計劃暴露,就推屠靈出去頂包。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屠靈是路陽的原創角色,對應原著中冷酷無情的「律師」。

她自小就被父母拋棄,由李沐一手養大,所以會對李沐言聽計從,又對於像關寧這種連自己孩子也看不好的家長深感厭惡。

她不理解關寧的傷痛,認為他至今的所有際遇都是自作自受,所以剛開始並不同情他,甚至一言不合就對他大打出手,軟硬兼施地脅迫他為李沐辦事。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而路陽對於「失孤」的思考,可以在屠靈這個角色的行為上得到體現。

因為疏忽導致孩子被拐的角色設定,在不少影視作品里都有出現過,如《失孤》里劉德華飾演的雷澤寬,《親愛的》里黃渤飾演的田文君等。

現實中,找尋孩子多年未果的案例,也經常能見於各種媒體的報導。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失孤」父母的境況?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大多數人對「失孤」父母的感受都是停留在同情上,談不上在實際行動中向對方施以援手。

少部分人甚至會有屠靈那樣的想法,認為孩子被拐最大責任的是父母,打心底看不起他們。

都知道拐賣兒童是違法的,都有憎惡人販子的共識,但拐賣兒童的案件至今依然在全國各地發生著,這里面真的全是為人父母者的粗心所致嗎?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人販子於昌海也是路陽的原創角色,他創作這個角色的用意,明顯是為了增強人販子的劇情。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個角色上看到一些不合常理的劇情:

於昌海在擺脫了關寧後,作為一名狡猾的人販子,明知道自己的行蹤已經泄露卻沒想到要收斂一下,反而大搖大擺地和朋友在路邊攤吃烤串,根本就不像是怕被抓的樣子。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事實上,於昌海連被通緝的跡象也沒有,在第二次被關寧發現被打到不能自理後,屠靈在提及如何處理他時,也只不過是說「會想辦法交給警察」

抓到人販子,為什麼要想辦法才能交給警察呢?除非這個人販子並不能被立案,不然根本找不到任何合理的解釋。結合上述於昌海不擔心行蹤被泄露的表現,我們完全有理由推斷:

於昌海背後存在「保護傘」,能讓他放心大膽地做人販子。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再聯想到於昌海在開篇剛離開現場不久,警察就根據線報趕到現場抓捕了毫不相關的關寧;還在押運途中不合程序地只留一人看管關寧,讓屠靈能恰好地在現場接應關寧逃逸。

於昌海背後的「保護傘」是誰已經很明顯了,就是「以生命科學和醫療設備起家,十幾年發展為橫跨數十個業務領域」的阿拉丁公司的總裁李沐。

阿拉丁公司的根基業務是生命科學,其使用的實驗素材可以通過於昌海源源不斷地獲取。而作為回報,李沐向於昌海提供資金和保護。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俗語說得好,「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如果不存在買孩子的需求,人販子拐了小孩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每個人都能確實行動起來打拐,而不是只停留在嘴上,人販子又能從哪里下手?如果不存在任何漏洞能讓人販子鑽空子,這些人人得以誅之的罪犯又怎能逍遙法外?

路陽通過在電影里加入了屠靈和於昌海兩個角色,闡釋了自己對「失孤」問題的思考,並通過隱晦的方式譴責了一下現實中屢禁不止的拐賣現象。

可惜凌亂的敘事和華麗的特效很難讓觀眾能沉下心來思考這種隱晦的表達,導致很多人單純地以為關寧找女兒只是簡單的劇情設定。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02、巧用「迷魂陣」減輕俗套感

《刺殺小說家》里面最大的「迷魂陣」,莫過於路空文寫小說可以影響現實的說法。

實際上,小說並不能影響現實,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赤發鬼雖然死了,但李沐卻並沒死。

小說能影響現實是用來欺騙屠靈和關寧的說辭,同時也是李沐將自己置身事外的手段。

畢竟除了忠心耿耿的屠靈和陷入癲狂的關寧外,誰還會相信小說可以把人寫死?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李沐一直都有關注路空文,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超能力,而是他乃故友之子。

而故友是被自己害死的創業夥伴,李沐這麼多年來一直害怕路空文藏有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所以,當他發現路空文的小說似乎在映射自己殺害故友時,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路空文可能掌握了什麼證據,但由於又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所以只能一邊觀察路空文的動態,一邊謀劃一場「完美犯罪」悄無聲息地幹掉他。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隨著路空文小說的步入尾聲,李沐已經搞清楚了路空文雖然疑心父親的死有內情,但手上並沒什麼實際證據,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他還是決定執行剷除路空文的計劃。

於是,就有了僱傭關寧刺殺小說家的故事。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但他沒想到,自己胡編亂造的小說影響現實,居然讓關寧和路空文產生了越來越深的交集。

本來李沐只是因為關寧失蹤的女兒名為小橘子,恰好和小說角色的名字重合,才找上他的。

結果兩人相識後,不僅讓陷入寫作瓶頸的路空文找到了寫作思路,還讓關寧深信可以通過修改小說劇情找回自己的女兒,導致他沒有執行原計劃,還制服了於昌海、策反了屠靈、打趴了李沐的三名超能力打手,反過來徹底粉碎了李沐的計劃。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在反派李沐身上,我們可以找到明顯的因果循環關係:找關寧做替罪羊,是李沐種下的「惡因」,儘管他機關算盡,最後也只能收穫了一個計劃破產的「惡果」。

迫害路空文一家,是李沐種下的「惡因」,儘管他憑此富甲一方,最終還是只能收穫一個眾叛親離、面臨審判的「惡果」。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而在主角關寧身上,我們也可以明確找到類似的因果循環關係:因為沒有看好女兒,關寧種下了「惡因」,所以收穫了苦尋女兒多年並陷入瘋狂的「惡果」

為了展現種善因得善果的關係,路陽還改動了原著小說的結局,讓種下「善因」的關寧不僅在小說里救回了小橘子,在現實里似乎也找回了女兒,收穫了「善果」。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關係,是大多數電影都要遵循的準則,看多了難免會覺得俗套。

路陽通過設下「迷魂陣」,用小說能影響現實的幌子虛晃一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觀眾在觀影過程里不太感覺出劇情落入俗套。

但弊端就是讓沒有看進去的觀眾覺得故事邏輯很奇怪,甚至會誤認為主角們是靠小說改變現實的設定才翻盤的,從而感覺整個故事非常扯。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03、「意識流」手法的銀幕應用

說起電影里對於「資本」的諷刺,相信很多人都會馬上想起赤發鬼和紅甲兵的關係。

紅甲兵本來都是正常人,只是被赤發鬼採用紅甲控制了心智,才淪為了日出拚命,日落休息的工具。紅甲兵和赤發鬼的關係就像社會上的被支配者和支配者,而一模一樣的紅甲則暗諷了各種千篇一律的「洗腦」思想和不人性制度。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但實際上,電影對「資本」的諷刺還不止如此。

在燭龍坊進攻白翰坊的劇情里,路陽安排了不少鏡頭和台詞去描繪了一個動盪不安的環境:

蠻夷入侵,文人雅士紛紛遇難,字畫墨寶被當作廢紙踐踏,金銀珠寶被掠奪一空,暗喻了思想文化被輕視,拜金主義蠶食了人們的思想。

這何嘗不是對「資本」橫流下,進行了強烈的嘲諷?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然而,上述的諷刺不管是容易讓人察覺的,還是不容易讓人察覺的,似乎都和電影的劇情沒有太大關係,所謂的諷刺「資本」其實只是觀眾在觀影過程里「腦補」的內容。

拋開這種腦補,紅甲兵、赤發鬼和燭龍白翰等設定也可以只是單純的電影元素而已。

這種需要受眾腦補才能完成對故事理解的手法,常見於小說寫作中,被稱為「意識流」。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原著作者雙雪濤曾經發文稱讚路陽,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生,電影,小說,在銀幕上前所未有地匯成一流」,可見路陽在電影敘事時,的確沿用了小說寫作的「意識流」表現手法。

只不過,路陽沒有搞清楚一點:看電影的觀眾和讀者不同,他們更希望能被動汲取信息。

《刺殺小說家》在這方面並沒有充分完成相應的轉化,往好處說叫「有留白」,往壞處說就是「不抓人」,如網上一句經典差評所言:什麼都要靠腦補?那我花錢買票不是看了個寂寞?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綜上所述,電影《刺殺小說家》其實並不完全是一部爆米花電影,導演路陽不僅在其中放入了自己對失孤的思考,還巧用意識流大擺迷魂陣,把一個本來可能落入俗套的故事包裝成充滿奇幻色彩的特效大片。

只可惜礙於路陽本人的敘事功力還不夠,讓部分觀眾難以沉浸在劇情里思考其中的內涵,僅僅是把電影當作一部爆米花特效大片罷了。

相比之下, 樓主認為由史匹柏執導,也有失孤題材、也有意識流手法的《少數派報告》就比《刺殺小說家》表現得更完美一些。

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對「《刺殺小說家》真的只是爆米花電影?路陽的野心可不止如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評論。

來源:kknews除了特效值回票價,電影《刺殺小說家》還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