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瑞士的基礎教育

了解一下瑞士的基礎教育

這世間沒有天生的信心,

只有不斷被培養的信心。

瑞士籍雅克·杜波切特與德國籍阿希姆·弗蘭克、英國籍理查德·亨德森分享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嗯,這或許不是關鍵……重點是:

這已經是瑞士獲得的第25個諾貝爾獎了,讓瑞士成為了世界上諾貝爾獎獲得人數占國民人數比例最高的國家,獲獎數位居世界第六。

於是,我們不得不將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這個只有800萬人口的國家,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個人口小國成為了諾貝爾獎大國?要知道我大中華的人口可是它的170多倍,然而成績,小編不忍提及……

所以,帶着好奇,也帶着敬仰,今天小編將和大家一起去探秘諾貝爾獎大國背後的教育故事。

強制性的「基礎輕松教育」

你知道嗎,

瑞士是最早實現小學義務教育的國家。

義務教育或者稱「強制性教育」總共11年,包括1~2年的幼兒園教育、6年的小學教育和3年的初中教育。與英國、美國不同的是,瑞士全國95%的孩子都上公立學校。

瑞士全力經營公立學校,允許辦私立學校,但不准私立學校淪為貴族學校。擇校通常是就近分配。

瑞士的基礎教育重在全面,反對偏廢。瑞士的小學生,功課輕、玩得多。瑞士所提倡的教育宗旨不僅要拓展孩子的才情,同時也要鍛煉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學校會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

在瑞士的小學,即使是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教學方法和進度也會完全不同,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老師也會針對學生各自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學方針。

每當期末,家長會收到孩子的成績單,只是成績單隻字未提「成績」或者「分數」,而是老師對孩子學習能力、自理能力、性格成長等各方面的評價,以及對於家長如何指導孩子提出的建議。

比如,某某孩子聰明,學習能力強,但過於害羞,不善與人交流,不敢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在眾人面前表演、大聲朗誦等。

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

瑞士教育制度中最突出的應該是它的職業教育了,絕對是國內的職業教育不可比擬的!

初中畢業之後,學生開始分流,約70%的畢業生走上職業學校的道路,也就是部分時間在課堂上學,部分時間直接在相應公司機構成為學徒。

瑞士具備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中職、高職、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網絡健全,職業教育類型特徵鮮明。在職業教育中,瑞士倡導學生主動動手創造的能力,不僅開發思維,還能夠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以保證身心健康愉悅地享受自己所愛的工作。

據日內瓦職業學校校長歐文·費舍爾介紹,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中,有90%以上的將在畢業後獲得聯邦職業教育與技術文憑,可以直接就業,也可進入高等職業學院,或通過會考進入應用科學大學乃至聯邦理工大學繼續學習,攻取工程師學位。

對義務教育後不能決定自己去向的學生,瑞士設立了「十年級」,這一年可就近到普通中學或職業學校就讀,適應後再做出選擇。

在瑞士,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學生選擇職業教育?

在很多國家,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往往被認為是失敗者,但在瑞士,接受職業教育同樣可以拿高薪水、受人尊重。不上大學,也可以找到好工作。

在瑞士人看來,孩子上職業學校,只要符合他的愛好與實情,照樣有出息。

即使「學徒」出身,也能拿到高薪。在學徒期間,每個月薪資500~1000瑞郎,職業學校畢業以後,每月薪水3000~4000瑞郎。同期學術類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起薪是4000~5000瑞郎。

隨着工作經驗的累加,學徒出身和本科出身的員工差距會逐漸縮小。瑞士的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除了「藍領技工」,應用行業也屬於職業教育的范疇,比如電子工程、經營管理、記者編輯等230個行業。

高等教育:國際化學術+工匠精神

2017年5月5日,Universitas大學聯盟發布報告,對50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進行排名,瑞士領先於英國(排名第三)以及其他鄰國,摘得榜眼。

在2017年的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瑞士有4所大學位居世界前40位,有兩所大學位居前20位——蘇黎世理工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只有10所州立大學、2所聯邦理工大學、7所應用科技大學及17所師范類大學,但它的物理、化學、醫學和地質學的研究世界一流。

瑞士將GDP的2.2%用於發展科研,這一數字是歐盟成員國平均數(1.1%)的兩倍。

瑞士有3種官方語言,法語、德語、意大利語,使得它的教育也具有「國際化」,瑞士的大學里,有21%的學生來自國外,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留學生比例已經超過54%。

瑞士沿襲了德語國家嚴謹認真的「工匠精神」,在學術界表現的非常「純粹」,100%的時間精力在搞科研、寫論文。

在瑞士讀博的學生一致認為,8小時以內,學生和瑞士導師交流的內容只限於學術,實驗結果、論文大綱、課題方向。

「這里對論文幾乎沒有數量要求,只看論文的內容和行業影響力」。求新不求穩,重質不重量,對學術崇敬,對抄襲零容忍。

瑞士這種「純粹」的治學態度,讓這個只有1/3學生走「學術之路」的國家,成為一個在革新領域笑傲世界榜首的國家。

同是學習、教育,瑞士卻詮釋的很完美:倡導學習,倡導玩樂,倡導能力,更倡導健康。

而中國式父母以愛之名的保護,其實是一種剝奪,它剝奪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兩種感受:滿足感和邊界感。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