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中日育兒差異

育兒問題是當代社會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但是,由於國家間文化的差異,致使各國的育兒觀念產生差異。

下面,我們就具體談談中國和日本的育兒差異。中日育兒習俗有三個方面的差異。

1. 人生禮俗方面

你不知道的中日育兒差異

的孩子出生後是作為一個人被家庭和社會接受的,而日本孩子出生後是作為半個神、半個人被家庭柱、社會承認的。

民間絕不會掩飾對新生兒出生所表現出的極大喜銳,「報喜」儀式就是最典型的表現。孩子出生後往往要通過各種方式通報祖先。在生兒育女不僅是一個家庭的事,同時也是整個家族乃至 整個村子的事,因此賀喜贈禮者除嬰兒的祖輩叔伯輩外、還包括鄰里、鄉親等。在,民間對兒出世所採取的態度是外向的、積極的。

你不知道的中日育兒差異

日本的情況則有所不同。日本民間有一句諺語:「7歲以前的孩子是神之子。」在日本人看來,嬰兒屬於半個神、半個 人,這種看法一直要持續到孩子7歲為止。在日本,嬰兒出 後,其父母都要服忌,停止一切戶外活動,保持肅靜。

日本人對待新生兒誕生所採取的態度,與其說是接受一個人,不如說是接受一位神。同時,日本人視嬰兒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物,所以7歲以前死亡的嬰兒其葬法也不同於一般 人。通常沒有葬儀,並且採用假葬形式,民間認為此類孩子的靈魂還隨時會回到原來的家庭,附身於下一個孩子轉世。可見日本人始終用一種既神秘又謹慎的心態對待嬰兒,等待半個神向人的轉化。因此,對待新生兒的出世,日本人是內向、消極的。

2.嬰兒滿月後

嬰兒滿月後,除家人外,首先接觸的是人。而日本嬰兒滿月後,首先接觸的是神。

根據民間習俗,嬰兒滿月後要遊行,旨在讓要嬰兒接觸更多的人,見世面。日本民間習俗,嬰兒滿月時要參拜神社,目的在加入氏子組織,祈求神的 庇護。

《中華全國風俗志》數;「安徽壽春」嬰兒滿月後,需請舅父懷抱,遊行通衢之上。遇行人則謂小孩曰「認得否?」「弗要怕」其目的是使嬰兒見見人、見見世面,將來不怕生人,出息能幹。因此可以說的滿月習俗是以見人為主。就如現代社會我們要給嬰兒辦滿月酒。民間希望通過見生人的禮俗,為孩子今後接觸社會打下基礎,因此它是世俗性的。

日本嬰兒滿月之時所參加的最重要的儀式是參拜神社。參拜時,面對氏神,奶奶須擰捏嬰兒讓其啼哭,以向氏神通報新的嬰兒前來報到。氏神為當地守擴神,氏子為守護神崇拜者和僕人。可見,日本人初次抱嬰兒外出是為了見神,通過參拜儀式讓守護神與嬰兒締結守護與被守護、待奉與被侍奉的關系。因此可以說,日本的滿月習俗是以見神為主。民間希望通過見神的禮俗,使孩子受神的保護,同時,也使孩子與神建立終身的聯系,因此可說,它是宗教的。

3.保護嬰兒的習俗

分析兩國的育兒習俗,可以發現兩國都存在利用外部力量保佑嬰兒健康成長的習俗。但具體分析,就會發現我 國民間借用的外部力量隨意性極強,而日本針對性極強。

民間為嬰兒准備的百家衣、百家鎖、百家飯都具有借眾人之力驅邪,保佑嬰兒茁壯成長的功能。另外,民間還有拜干親的習俗,嬰兒父母備認親禮品,攜小孩至干親家認親。干親要回禮,並給小孩按自家的排行取名。

你不知道的中日育兒差異

你不知道的中日育兒差異

除上述兩種方式外,民間還有借動物如貓、狗、虎之力保佑小兒的習俗。就如給孩子取小名為「狗蛋,虎子……」可見藉助外力保佑小兒健康成長的習俗集廣泛性、普及性於一身,而且隨意性極強。

日本則有所不同。日本嬰兒一出生便與神結下不解之緣。因此在藉助外力保護嬰兒健康成長方面都離不開神的影子。日本孩子慶祝七五三,討食物要討七家飯,在日本「七」是 一個具有神力的數字,同樣具有借用神力保護孩子的成分。

你不知道的中日育兒差異

你不知道的中日育兒差異

日本尊敬廁神和灶神

日本嬰兒初次參拜神社後,母親帶嬰兒入自家廁所,讓嬰兒模擬食糞,實際上是借廁神的力量保佑小兒。另以抹鍋黑為例,日本人認為鍋黑為火神的化身,用其塗抹嬰兒,自然也就借用了火神、豐收神之力。 同一樣,日本民間也有為要兒起賤名,借外力保佑小兒成長的習俗。不同的是小兒賤名包括的領域很廣,如 大貓、二狗、二傻等。日本小兒的賤名則主要集中在「屎」字上。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教育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