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痛,終有一天會在你願意改變的行為中終結

2017年8月,一對中國夫妻帶着他們6歲的兒子,去美國洛杉磯度假,沒想到最後假沒度成,全家人竟然登上了各大新聞頭條。

原來飛機起飛後,這個孩子對坐在他旁邊的日籍華裔小哥騷擾不斷,孩子不僅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立不安,各種鬧騰,還時不時的踢到或者碰到小哥,小哥請孩子的父親約束孩子的行為,然而這位父親對孩子的行為視若無睹,對小哥的請求置之不理。

實在無法忍受的小哥譴責了孩子的家長,而這位家長直接出手打了小哥,最後在機組乘務人員的勸阻下才停手。

飛機一落地,小哥和孩子一家人都被警察帶走,原來是機組人員在他們發生肢體衝突後,將該情況以「威脅全機乘客生命安全」為由通報給了洛杉磯國際機場的工作人員,機場工作人員通知了FBI。經過警方的調查,因為孩子的父親先動手打人,美國海關以故意傷害罪,拒絕這個孩子一家的入境,並於次日凌晨,遣返一家三口。

不知道這位家長有沒有想過這幾個問題:

1、如果今天坐在孩子身邊的人有暴力傾向,結果會怎麼樣?

2、他作為父親在孩子面前出手打人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3、這位家長的做法在告訴孩子,孩子打擾到別人的行為沒有錯,孩子的不良習慣會被培養出來,這真的是望子成龍的家長願意看到的嗎?

我想這位做家長的應該沒有想過,他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給孩子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但他的孩子已經把他的做法看到眼里,記在心里:一言不合就動手。這位家長應該沒有意識到他這樣撫育孩子的方式會給孩子的將來帶來很多磨難!

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痛,終有一天會在你願意改變的行為中終結

打擾到別人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華生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孩子認知世界、分辨是非、性格形成都受到父母行為的影響,因為孩子掌握知識、技能和經驗都是從模仿父母的行為習慣開始。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他們愛孩子的方式總有那麼一些不足,因為大部分父母在履行父母義務的時候都是第一次,他們的撫育理念和方法大多數是來自原生家庭對他們的撫育理念和方法,這些撫育理念和方法直接影響他們對下一代的撫育。

兒童心理醫生、關系精神分析學家、作家、記者、電視紀錄片製作人和主持人,被英國《泰晤士報》譽為「國民心理學家」的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這本熱銷英國近20年的經典著作中,為我們揭開為什麼父母在孩子6歲之前的撫育過程,會影響孩子未來一生的秘密,為我們提供了如何從原生家庭不良的影響中解脫的有效方法。

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痛,終有一天會在你願意改變的行為中終結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

我的客戶領導中,很多人都畢業於清華北大,近幾年這些領導的孩子們也都經歷了高考,這些少年們最後基本上也是被清華和北大錄取。

為什麼呢?

仔細分析這些客戶,他們都有着較高的學歷,良好的家庭環境,很早就形成獨立性格,懂得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想要的結果,同時他們的工作經驗和閱歷,讓他們對於如何培養人有着非常資深的經驗,誠然培養員工與培養孩子不太一樣,但我相信這里面一定有異曲同工之效。

原生家庭對孩子撫育的過程對孩子的未來,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我們一起走進《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探尋我們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最關鍵的0-6歲時期,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應對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不良影響。

一、 影響父母撫養的因素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是他們可能用錯了愛的方式!我們都希望小的時候,父母可以陪伴在自己身邊,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都挺好》的女主人公蘇明玉,自小不受精明強勢的蘇母的待見,生在重男輕女家庭中的她飽受蘇母的忽視,蘇父因為性格懦弱自私,每每在蘇明玉受到委屈需要他的時候,他都會以上廁所為藉口逃避女兒祈求的目光。

蘇母對蘇明玉的兩個哥哥心疼倍加,大哥要出國留學,蘇母賣了一間屋子,二哥要結婚,蘇母又賣了一間屋子,可是當蘇明玉提出想要跟大哥一樣,上好的大學,並且她也有能力考上的時候,迎來人生中無法忍受之痛,蘇母以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父母不需要她養為由,不給她支付學費,並且讓她上一所很普通的師范學院。

多年來的種種委屈,種種心酸讓蘇明玉徹底爆發,她語言上斷絕了與蘇母的親緣關系,然後獨子一個人在社會上打拚,最終成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小時候的各種經歷,讓蘇明玉形成了強勢果敢,不願服輸且有些沖動的性格,在工作中,甚至蘇母去世後的生活中,都將她的這些特性暴露無疑。

蘇明玉的成長過程到底被哪些因素影響了呢?

1、性別影響

蘇母重男輕女傳統觀念嚴重,在她眼中,男孩子是家里香火的傳承,就應該受到更多的愛和關注,家里也盡量滿足大哥、二哥的需求,但蘇明玉是女孩子,早晚要嫁人,嫁人以後就不是她蘇家的人,蘇母表示她也不需要蘇明玉養,所以對於蘇明玉她就是百般忽視和欺負。

2、出生次序

在嬰幼兒時期,老大能得到父母全身心的呵護與照顧。但是當弟弟妹妹出生後,父母對老大的關心就會相對減少,父母通常會偏愛家中較小的孩子。

蘇明玉是家里的老三,按理說她作為家里最小的一個,又是一個女孩子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愛,並且她是最像蘇母的一個孩子,但偏偏就是她受到了最多的不公平對待。

是因為由於她的出生,讓蘇母擺脫不了無能的蘇父和蘇家這個讓蘇母不喜的環境,所以蘇母對她抱有很大的敵意,假如蘇明玉是排在老二出生的話,排除蘇母重男輕女的觀念,她是不是就不會受到蘇母的如此不公的對待呢?

3、偏愛和期待

就算父母在撫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希望能把一碗水端平,但事實上這個也很難實現。不管父母承不承認,他們總是會在多個孩子中更偏愛其中一個或者兩個,要麼是最優秀的孩子,要麼是體質差的孩子。

蘇母對於大哥蘇明哲的偏愛和期待,讓他成為別人眼中優秀的孩子,蘇明哲一直標榜自己是大哥,就應該盡大哥的義務,可是小的時候他從來都是學習的好模板,對於如何做好大哥他並不知道。

二哥蘇明成在蘇母的寵溺下成長為啃老,貪慕虛榮的人,年近三十還不知道經濟獨立,時不時的找蘇母接濟,以至於他在家庭和事業中雙雙失敗。

從小就被灌輸的理念會直接影響你的行為習慣以及堅定信念的形成。

4、過去的經歷對現在的影響

蘇明玉的性格強勢也受到了蘇母的影響,她見多了蘇父在蘇母面前的懦弱自私,她不希望自己以後一直活在蘇家人不被待見的底層,所以她發奮努力,對自己的那股狠勁,讓她在事業上找回自信。

研究表明,我們會把童年的許多經驗帶入成年後的生活。不是刻意為之,而是那些經驗已經在自己的身上反反復復的發生了無數遍,習慣成自然了。

人們常說:幸福都是一樣的,但不幸卻各有各的不同!蘇明玉童年之殤不僅僅是蘇父蘇母帶來的,還有身為哥哥的蘇明成和蘇明哲,他們的撫育方式不一樣,造就他們的性格和思維方式不一樣,以至於在他們形成了蘇明玉不重要的的潛意識想法,不然不會看着蘇母如此對待他們的妹妹而無動於衷。

孩子自出生開始,就會受到外界環境,特別是來自最親的人——父母的撫育過程的影響,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可以糊弄,這會讓他們的自我感知、依戀方式和是非觀的形成出現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痛,終有一天會在你願意改變的行為中終結

陪女孩畫畫(男孩跟女孩的撫育不一樣)

二、 你應該知道孩子在0-6歲的成長的關鍵點是什麼

1、 自我感知的形成:0-6個月

這個階段嬰兒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他們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通過與父母共情達到傳遞情感和需求的目的。

如果父母不能充分理解孩子的需求,一味按照自己既定的安排撫育孩子,就會讓孩子變的暴躁和抑鬱,長大後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自戀甚至易怒的性格。

2、 形成與他人相處方式的不同「依戀模式」:0-3歲

你是否不害怕跟別人相處,你是否有時會對愛人過於依賴?你是否渴望友情,卻一直走不出交友的第一步?

這些都是在3歲之前父母撫育孩子時會產生的影響,不同的撫育過程會讓孩子產生不同的「依戀模式」,這些會影響孩子未來與人相處的關系,「依戀模式」分為四種。

(1) 迴避型:既不依賴別人,也不希望被別人依賴。

(2) 纏人型:缺乏安全感,時時刻刻想要絕對的親密關系,小脾氣,愛生氣。

(3) 混亂型:渴望關愛,卻又不信任別人,在精神世界飽受折磨,有患精神病的可能。

(4) 安全型:最好的依戀模式,會主動關愛別人,也相信別人會關愛自己,能達到一種與他人友好相處的平衡狀態。

孩子的依戀模式可以改變,能變得更好或者更壞,涉及明顯的環境因素。

3、 是非觀的形成:3-6歲

同事之前講過一個他孩子的小故事:

他說他在家陪孩子玩耍,喜歡玩「怪獸和超人」的遊戲,同事的孩子總是想要扮演超人,同事總是在給他的孩子說:「陪你玩,可以,不過爸爸要演超人。」

一開始,我不理解,陪孩子玩不應該滿足孩子的需求嗎?同事卻說:孩子需要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你必須讓孩子知道,他應該平等對待別人,不能只是自己做好人,讓別人做壞人,這樣他才會知道事情該怎麼做。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提到了三種良心:懲罰性的良心、脆弱的良心和善良的良心。這里的良心其實指的就是是非觀。

家庭撫育環境若比較嚴苛,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專制,不理會孩子的訴求,就會形成懲罰性良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懼怕權威,做事會非常飽受,一切按規矩辦事。

家庭撫育環境不穩定,父母對孩子過於忽視,就會形成脆弱的良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比較叛逆,不聽話,犯罪率會比較高。

家庭撫育環境若是比較均衡,比較權威,將理性教養和感性教養相結合,及時糾正孩子錯誤行為,又能關注孩子合理需求,就會形成善良的良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無論是行為還是思想都會比較獨立,更受社會的歡迎。

如果父母不能在這個階段正確引導孩子的是非觀,孩子在後期的成長過程中就可能產生扭曲的是非觀,不會分辨好人、壞人,更重要的是容易被人誘導,走上錯誤的道路。

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痛,終有一天會在你願意改變的行為中終結

關注0-6歲孩子的成長

三、 如何從父母撫育帶給我們的傷害中走出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已經存在,這些傷害並不能輕易擺脫,它們就像一道無形的枷鎖,可能會讓你時時刻刻都感覺都深陷泥潭,你努力想要擺脫,卻不知道怎麼辦!

想要擺脫原生家庭傷害帶來的後期影響,避免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先來了解一下,孩子成長的前六年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父母在這其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我們知道了在我們記憶並不深刻的時候,原生家庭的傷害已經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意識里,那麼我們要做的是什麼呢?

1、 自我審視,尋找根源

在知道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後,我們可以從性別,出生次序,父母的偏愛和期望以及過去的經歷對現在的影響這幾方面着手,分析一下自己受到的傷害是怎麼造成的,哪一方面的影響是至最重要的。

2、 如何改變

找到傷害的根源以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

(1)向親近的人表達自己:俗話說,當你把開心分享給別人時,開心就變成了兩份,當你把不開心向別人訴說之後,不開心就降低了一半。

選擇信任的人來當聽眾,把那些不開心的,痛苦的過去表達出來,讓自己內心憋着的那口氣吐出來,整個人都會輕松起來。

(2)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中國人不喜歡找心理咨詢師,因為人們認為向別人訴說自己的秘密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其實,通過心理咨詢,你可以更為准確和深入的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且心理咨詢師還會為你提出專業有效的意見。

(3)用藝術來表達自己

其實這是一種是紓解情緒和內心想法的一種途徑,可以通過閱讀,看電影、聽歌以及寫作的方式實現自己放鬆和紓解的途徑。

很多時候你不願意向別人訴說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寫作來緩解自己,同時寫作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審視的途徑,你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哪些傷害,找到根源點。更可以從中發現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未來需要改進。

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痛,終有一天會在你願意改變的行為中終結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圖解

他們毀了你,

你的媽媽和爸爸。

他們也毀了自己。

他們可能不是故意的,

但他們的確這麼做了。

原生家庭中父母或許並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會傷害了你,但既然傷害已經形成,你要做的就是自我審視加改變自己!

過去的我們改變不了,未來卻在我們手中,我們受到過的傷害應該止住,不能將這些傷害在延續到下一代。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可以讓我們更清晰的審視童年傷害的根源,從而進行自我治癒。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不一樣,但作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不同側重點的關注卻是一樣的。在孩子自我感知、依戀關系以及是非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父母應該用理性加感性的撫育方式對孩子進行照顧和引導。

我們不求能給孩子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不要讓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痛在孩子身上重演!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教育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