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重要價值在於傳承文化塑造未來

大學的重要價值在於傳承文化塑造未來

大學的重要價值在於傳承文化塑造未來 光明圖片

【思想匯】

缺乏文化底蘊的大學無以為卓越

歷史和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的來處,也是一個民族前行的力量源泉。我們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從文化中獲得智慧。悠久的歷史使我們擁有了無與倫比的自信。優秀的文化不僅塑造我們的品格,影響我們的當下,更將指引我們未來前行的方向。

大學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延續性的機構之一,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美國教育改革家克拉克·克爾在1994年出版的《高等教育不能迴避歷史——21世紀的問題》一書中講到,西方世界在1520年之前建立的、仍舊以可辨認的形式存在、有着類似的功能和未中斷歷史的75個公共機構中,大學占了61個。這充分說明大學具有堅韌恆久的生命力。大學從一開始就肩負着傳承文化的使命,並在文化堅守中獲得了渾厚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量,從而成為人類的精神家園。大學要主動吸收前人積累的優秀文化成果,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揚棄舊義、創立新知、引領未來,推動人類文化的繁榮發展。

大學要加強自身文化的建設,不斷提升文化品位。大學的文化需要有厚重的歷史作基礎,需要有歷史的積淀來鑄就。缺乏文化底蘊的大學無以為卓越。好大學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一所大學正是憑其獨特的文化而屹立於世界大學之林。一代一代求知的心靈匯聚在大學校園,傳承經典、探索新知,共同塑造了大學珍貴的文化傳統。

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就是在塑造未來

大學的重要價值不僅在於傳承文化,同時也在於塑造未來。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我們擁有怎樣的未來,取決於今天我們培養怎樣的青年,取決於我們給予他們什麼樣的教育。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就是在塑造未來。

隨着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社會對於高等教育、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大學在被賦予越來越多使命的同時,也面臨着越來越多的挑戰。越是在這樣的時候,大學越是要堅守育人初心,堅持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把最多的精力、最多的資源投入到育人上,以最大的熱情、最大的決心為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而充滿好奇心的年輕人匯聚在校園,他們用熱切的眼神期待獲取知識、獲得人生指引。學者們所創造的高深學問,因一代一代學生的努力而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英國教育家赫胥黎說過,「世界的未來掌握在那些對於自然的解釋能夠比他們的前輩更進一步的人手里。大學最重要的職責,就在於發現這些人、愛護這些人,並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服務於自己事業的能力」。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計劃。在我看來,一流大學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培養出一流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決定了一所大學的高度。

如何培養人才?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僅需要理念指引,更需要實踐探索。

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要注重人的全面成長,給予學生更多的成長空間,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在育人過程中,價值引導是第一位的,是育人的根本。知識和能力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公平、正義,是關愛他人、社會、自然等價值取向以及勇氣、毅力、自信和團隊精神等人格品性。以價值觀為核心的品性的養成,是教育最重要的內容。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知識和能力才能更大地發揮效用。自主選擇是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也是多樣成長的基礎。為了克服培養體系過於剛性、給學生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可以縮減完成學業要求的總學分,在培養方案中允許有更多的選修課程,支持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志趣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成長路徑。要努力建設多種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轉專業的自由度,推動第二學位、輔修學位和交叉學科認證課程項目。學習自主權的提升,將有助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發揮所長、施展才能,有助於學生擁有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夠在審視自身的過程中提升個人修養,在觀察分析社會乃至世界的過程中強化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要努力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21世紀是創新的時代。科學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影響着人類文明進程。朝氣和活力是青春的標志,青年時代是人生創新潛能最豐沛的階段。大學要鼓勵呵護學生的創新熱情,引導學生選擇有挑戰性的目標,為學生追求高遠的學術志趣和人生理想創造條件。推動學科交叉是獲得高水平創新成果、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清華大學先後成立了智能無人系統研究中心、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研究中心、柔性電子技術研究中心、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數據研究中心等學科交叉機構,組織不同院系的老師在特定的領域進行合作,搭建創新人才培養平台。創新創業教育重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敢於質疑的創造精神,讓學生善於創新、勇於創業。清華倡議成立了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並成為聯盟主席單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校園創客空間iCenter。目前,各類創新創業平台累計有1300餘支團隊注冊,每年近4萬人次參與各項活動。

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要提升學生的全球視野。一所大學的辦學視野決定了她所培養的人才的視野。大學要着力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培養他們尊重不同文化,學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心懷人類福祉、關注人類發展的共同命題。清華大學先後在美國西雅圖成立全球創新學院,在意大利米蘭成立中意設計創新基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成立清華大學東南亞中心,在智利聖地亞哥成立清華大學拉美中心,為學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一起交流學習搭建廣闊的平台。清華還發起成立亞洲大學聯盟,旨在促進亞洲大學間的全面合作和深入交流,推動亞洲高等教育的崛起,現已組織一系列青年論壇、青年創新工作坊、文化浸潤項目等活動,讓學生在互學互鑒中共同成長。清華大學還與來自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印度、南非、澳大利亞、巴西8個國家的11所大學正式共同發起成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人類的共同挑戰方面展現大學的擔當。2018年,清華師生出國交流訪問一萬六千多人次,超過50%的本科生、超過80%的博士生在學期間有出國學習經歷。截至2018年底,清華與世界各地知名院校合作開設了46個聯合培養雙學位項目,與50個國家的285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此外,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讓清華成為全球年輕人互學互鑒的平台,目前有來自全球128個國家的3700多名國際學生在清華學習。

高水平教師隊伍決定大學的培養能力

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決定着大學的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決定着大學的人才培養能力。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有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好學校一定把育人看得最重,好老師一定把教書當作自己的首要職責。我們要通過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標準,努力激勵青年教師成長,推動高水平教師上講台,進一步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學術、激勵教師潛心學術研究、專心教書育人的文化氛圍。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任何技術都不能替代師生面對面的交流。94歲高齡的張禮教授已從教第72年,現在還在為物理系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講授《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張禮1953年到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做研究生,師從國際知名多電子原子理論創始人之一福克(Vladimir Fock)院士,1957年畢業回到清華大學參與創建了工程物理系,從此將畢生精力奉獻於教書育人,對此他說:「我想把我對物理學的熱愛傳遞給學生,讓他們能夠熱愛物理」。目前,清華有80%左右的長聘正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同時,「開放交流時間」制度要求所有教師每周面向全校學生公布自由開放交流時間。我們由衷地感到,縮短師生距離才能構築有溫度的教育。

(作者:邱勇,系清華大學校長,本文為作者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演講,有刪節)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