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人成立巴威計劃 召集義工為貧困兒童免費補習

大馬華人成立巴威計劃 召集義工為貧困兒童免費補習圖片來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5月30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近日刊登文章,介紹了一群年齡17至20歲的學生。這群年輕人在馬來西亞創辦巴威計劃,義務為馬來西亞貧困家庭兒童補習。巴威計劃的創辦人兼主席陳琪琪對記者講述了他們組織的故事。

文章摘編如下:

還在求學的陳琪琪(Zad),於今年2月初集合了其他學院及大學生的力量,創辦了巴威計劃(Project BAWE),讓馬來西亞貧窮家庭的孩子也有機會獲得免費的補習輔助。

身為創辦人兼主席的她受訪時表示,之前參與馬來西亞客切拉香積廚(Kechara Soup Kitchen)的義工活動時,在接觸到社會貧困人士後,便開始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更多的方法去協助貧困人士,比如盡大學生的能力,去為貧窮家庭的孩子補習?

於是,她主動詢問了客切拉香積廚的項目總監謝國良相關想法的實施性,在獲得謝國良的鼓勵後,她於1月杪開始在帝沙孟達里人民組屋(PPR Desa Menteri)展開實地調查,以便了解當地居民的情況。

聯合創辦人兼副主席張敏慧表示,他們是在參與客切拉香積廚義工活動派發食物時,借機詢問受惠家庭的孩子是否需要課業輔助。

陳琪琪指出,在展開調查後發現,有些孩子願意去學習,但奈何學習基礎薄弱,無法完全掌握學校課堂上的知識,而昂貴的補習費也讓他們無法去獲得額外的輔助。

陳琪琪:盼助19歲學習障礙女生

她還表示,在進行調查時,最讓她感觸的便是認識到一名擁有學習障礙的19歲女生,該女生雖然可以掌握簡單的數字,卻沒辦法掌握簡單的英文字母。

「她今年19歲了,明年就沒有辦法繼續去學校上課了……所以我很希望可以幫助她學習一點知識,能幫多少是多少。」

她也遇到一些小孩懷有上大學的夢想,但成績不盡人意;這些所見所聞都讓她實行這項計劃的想法更為堅定。

在進行調查後,他們於2月杪開始實行這項計劃,上門為有需要的孩子補習。

雖然這項計劃起步時困難重重,除了得召集足夠的義工在每一組家庭教導小孩,而當時願意接受輔助的只有5組家庭,但他們秉着「能幫多少就盡量幫多少」的精神,開始為貧窮家庭的孩子補習,並時時與義工及這些孩子的父母溝通,以獲得反饋,加以改善這項計劃的實施方式。

陳琪琪在受訪時,不斷地說自己特別幸運,因為在籌備及進行這項計劃時,獲得了許多人的幫助與支持。

「我現在在UEM基金學院(Kolej Yayasan UEM)上課,平時很難來到吉隆坡,所以只能善用現有的科技,比如臉書和Instagram,來召集義工及跟其他人聯絡。

「我真的很幸運,在計劃開始時,就召集到了20至30名義工。」

15個家庭孩子受惠

而這計劃也從一開始的只有5組家庭接受協助,發展至如今共15組家庭的孩子受惠。而受惠者都是巫裔及印裔。

對此,陳琪琪表示,雖然義工團大部分是華人,但在通過這項計劃與其他種族相處後,發覺各種族間也是可以和睦共處。

詢及是如何尋得越來越多家庭接受協助,張敏慧表示,除了受惠家庭口口相傳外,他們也曾一家家登門拜訪,詢問那些家庭的孩子是否需要補習。

她表示,在登門拜訪時確實遭遇到一些困難,被人質疑,因此他們只能耐心地與對方解釋這項計劃的用意及程序,讓那些家長明白。

如今,義工團固定在每個星期六到帝沙孟達里人民組屋去,在特定家庭里為小孩補習。

據了解,受惠小孩的年齡差距極大,最年輕的小於7歲,最大的已經19歲。

在義工給予補習之時,陳琪琪與其他聯合創辦人都會來往每一組家庭巡視,以確保義工的安全,並避免讓女義工單獨待在一組家庭。

葉晉翰:收集義工小孩資料再安排

詢及整個計劃的運作方式,巴威計劃的人事及運營管理負責人葉晉翰表示,他們將收集義工及受惠小孩的資料,包括義工擅長教導的科目,以及受惠小孩所需的課業輔助,並根據該資料,進行配對,以便可安排合適的義工人選予每組家庭。

他指出,他們將安排義工固定地待在同一組家庭,除非該義工無法出席,才安排另外一位義工替代。

「我們這樣做也是希望讓小孩對老師有親切感;而且同樣一個老師才知道那位學生需要什麼幫助,如果換老師的話,新的老師需要重新了解那位學生的需求,也浪費時間。」

他指出,以現有的人手,他們將盡量安排一對一的補習,但在一些家庭,則可能需要一名義工負責兼顧2至3名小孩的補習。因此,他希望可以召集到更多的義工。

盼未來做到一對一補習

「我很希望未來有足夠的義工,可以做到完全一對一的補習。」

為了讓每個星期的補習順利進行,他們也運用了科技的方便,讓每位參與教導過程的義工將他們每個星期的教學素材及進展上載至Google的雲端存儲服務(Google Drive),以便其他人能了解到每個小孩的學習進展及情況。如果該義工在接下來無法出席,替代的義工則可通過該雲端存儲服務了解到該名小孩的學習情況。

其中一名受惠家長普麗瑪受訪時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計劃,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

她的2位孩子今年將分別面對小六評估考試(UPSR)及初中三評估考試(PT3)。

她還表示,她的朋友及哥哥的孩子也被送往該處,只為通過這項計劃獲得知識。

雖然朋友及哥哥每個星期必須從遠處送孩子到該處,但她表示,「為了孩子的教育,不能因為交通還是其他原因作藉口。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必須來(接受補習)。」

在記者陪着他們巡視每一組家庭的情況時,陳琪琪也對記者坦言,在看到義工申請表格增加的時候,她感到忐忑,因為擔心自己無法對這麼多的人負責。

「但是我覺得你(義工)做得開心,看到別人(受惠小孩)開心,看到小孩明白義工在教什麼,獲取知識,就會覺得,我在做着一個對的東西;無論心有多累,當看到他們(小孩)的笑容,再看看他們的辛酸,就會覺得我的累都比不上他們的辛酸,便會更想去幫助他們。」

陳琪琪:做義工幫人也助己

她也感慨,「做義工,有時候不是只是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因為你會去明白這個世界,更加去感謝你的人生。」

她在較後表示,未來打算將此計劃擴展至其他地區,但考慮到義工需要乘搭公共交通,所以希望未來擴展的地區是在輕快鐵(LRT)站附近。

擬拍片 研發手機程序

她也表示,未來計劃製作一系列的記錄短片,以呈現貧窮家庭及小孩的情況;同時,計劃研發手機程序,以方便義工間的聯絡。

她也期望未來義工不只是教導孩子課堂上的知識,同時也教導課外的知識與技能,比如辯論。

「但現階段,我們想先確保我們的基礎穩定。」

詢及現階段在進行巴威計劃時所遇到的困難,葉晉翰則坦言,有些義工的父母會擔心自家孩子的安全問題,而導致一些義工被迫退出該計劃。

此外,大部分義工因為還在求學的階段,交通也是一個問題。

注冊非政府組織 申請駁回

葉晉翰也透露,他們曾嘗試向有關當局注冊成非政府組織,但該申請被駁回。盡管如此,他表示,他們還是會再次嘗試注冊,不會放棄。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國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