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出軌背後 5 篇 SCI 論文傍身,畢業後將年薪 50 萬

據 AI 財經社消息:近日,網傳一復旦女博士李某與四名男博士同時交往,並在交往期間騙取中山醫院研究員陸某五篇 SCI 論文,其中一篇還發表在《自然》子刊。事情發酵後,” 五篇 SCI 論文 ” 激起了學術圈熱議,因為這不僅關乎學術造假,還牽扯到一些重要的榮譽利益,甚至個人的前途發展。

一名 211 高校教師告訴 AI 財經社,就其所在的院校,李某有五篇 SCI 至少可做副高級引進了,而且其中還有一篇發表在《自然》子刊,甚至評正高級都不是問題。

27 日零點,復旦大學官方微博作出回應,表示已經關注到網傳博士生與研究員的情感糾葛,並就當事人師德師風和學風問題啟動調查。

5 篇 SCI 論文傍身,畢業後年薪 50 萬打底

報道稱,該名李姓女博士在與四名男博士交往期間,不僅騙房、騙車,還收到陸某五篇高質量 SCI 論文。然而,比起送車送房,五篇 SCI 似乎更令人震撼,不少熬到掉發的學術圈網友紛紛表示,陸某此舉真是 ” 出手闊綽 “。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陸某現年 32 歲,醫學博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研究員,兼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主要從事 2 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截至目前,陸某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啟明星計劃國家級和省市級等課題。

當事人陸某個人資料

以下是李某騙取陸某的論文清單:

1.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1.878 分,李某並列第一作者第三位,陸某並列通訊作者第一位)

2.DIABETES(影響因子:7.199 分,李某第四作者,陸某通訊作者)

3.ENDOCRINOLOGY(影響因子:3.8 分,李某第一作者,陸某通訊作者)

4.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影響因子:3.634 分,李某共同第一作者,陸某掛名)

5.ENDOCRINE CONNECTIONS(影響因子:2.474 分,李某第一作者、陸某第四作者掛名)

SCI 全稱為《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屬於國際學術界頂級核心期刊,涵蓋農學、經濟學、醫學、工程技術、環境科學等多個理工科目,其選擇的刊物主要來自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它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因此對於很多作者來說,能發表一篇 SCI 論文是對自身學術水平的最高認可。

這五篇論文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那篇。有業內人士稱,雖然該刊常被嘲笑為 ” 高分水刊 “,但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上面發表論文並沒有那麼容易。

一名某 211 高校教師對 AI 財經社透露:對於國內 985 高校的博士生來說,一篇 SCI 就足夠畢業了,五篇 SCI 就自己所在的 211 高校,至少可以是副高級引進了,而且她還有一篇 nature,估計評正高都沒問題。

據 AI 財經社了解,國內部分高校對博士畢業生的 SCI 論文要求不一,北京大學曾要求兩篇 SCI 論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則要求 3 篇。

而根據廣州市某三甲醫院招聘簡介,在 NSC(《nature》《science》《cell》)三大頂尖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篇即可作為青年拔尖人才引進,稅前年薪 50 萬起。按此條件來看,有五篇 SCI 傍身的李某,畢業後可以說前途無量。

” 出手闊綽 ” 的背後,這五篇 SCI 論文也需要花費作者不少精力。一位中山大學化學專業在讀碩士告訴 AI 財經社,” 以我熟悉的化生領域來說,大概需要 6-12 個月一篇。” 由此可見,陸某在追求李某的過程中算是下了血本,這五篇 SCI 的分量確實比房車重多了。

法律:代寫論文可撤銷李某博士學位

根據《學位條例》第 17 條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對於已經授予的學位,如發現有舞弊作偽等嚴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情況,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復議,可以撤銷。李某的五篇 SCI 論文屬於他人代寫,是嚴重的舞弊作偽行為,可依法撤銷其博士學位。

事實上,為了給論文評選降溫,早在 2015 年,國家衛計委聯合人社部就曾出台過《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基層衛生專業職稱外語成績、論文、 科研要求、專業理論考試水平等在申報時不做硬性規定,可作為評審的參考條件,賦予不同的評價權重。

但近年來,圍繞論文爆出的各種風波有增無減。2015 年,丁香園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 34.34% 的醫生表示為了發表論文,會採取找槍手買論文、找文章掛名字、修改數據等方式,還有另外 38.54% 的醫生表示目前沒有以上行為,但迫於壓力,以後可能會有。由於 SCI 論文數量與職稱評級掛鈎,超高的升職壓力和寬松的學術管理環境,推動了國內 SCI 論文代筆市場。

有公開數據顯示,1997 年,中國科研人員對 SCI 論文的貢獻量不足 2.5%;到 2015 年,這一比例則超過了 20%,而美國的貢獻量則在 25% 左右。快速增長的背後,體現了國內高等院校的 SCI 飢渴症。

2017 年 4 月 20 日,來自中國的 SCI 造假產業鏈震驚國際學術界。全球知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社宣布撤掉《腫瘤生物學》雜誌 2012~2016 年發表的 107 篇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而令人震驚的是,這 107 篇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涉及 125 家中國研究機構、524 名醫生。

今年 2 月 8 日,翟天臨學術造假門事件再次將學術造假拉入公共視野。事由是翟天臨在某次直播過程中回應網友問題時表示,不知道 ” 知網 ” 是什麼,這不禁讓人懷疑翟天臨博士學位的真實性。事件發酵後,北京電影學院認定翟天臨學術不端,並撤銷其博士學位。此前招募翟天臨為博士後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也表示,同意翟天臨退站。

對於學術造假等失信行為,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嚴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並視情節追回責任人所獲利益,按程序記入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數據庫,實行 ” 零容忍 “,在晉升使用、表彰激勵、參與項目等方面 ” 一票否決 “。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