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闖禍犯了錯,家長別一味充當”消防員”,培養責任心刻不容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熊”因為調皮搗蛋,闖禍犯了錯,而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以”孩子年齡尚小”作為擋箭牌,一味的充當孩子的””,從而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孩子調皮的問題,甚至助長了孩子的”囂張氣焰”,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變得越來越有恃無恐,缺乏責任心。

前不久,在新聞上看到這樣一件事情,一個小男孩在家人的帶領下,在一家火鍋店吃東西,大家都知道,吃火鍋的時候,服務人員會把那個熱氣騰騰的鍋底端上桌,而這個時候呢,這個小男孩就四處亂跑亂撞,沒成想,撞到了端着熱鍋的服務人員,服務員一個沒端穩,湯料就撒了出來,小男孩笑着跑開了,但是服務員的手臂卻被輕度燙傷。

針對這件事情,那個服務員當時忍着疼痛,一邊教訓孩子,但是男孩的媽媽卻理直氣壯地沖着服務員說:”你凶什麼凶?他還是個孩子”!

這位媽媽對於孩子闖禍之後的表現,典型的充當了”消防員”的角色,不去正視孩子闖禍的原因,也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錯誤,只是單純的用”孩子小”這個概念充當擋箭牌,所以如此一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孩子愛逃避問題、不願意承擔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孩子就很乖巧,而有的孩子上躥下跳,一刻不得閒,就容易闖禍犯錯。

那麼,有的孩子為什麼會頻繁闖禍呢?

我們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有的孩子犯錯闖禍的概率會很高,而之所以會這樣,其實跟孩子的性格有着很大的關系,而愛闖禍這一類的孩子,往往屬於”表現型孩子”,這類孩子常常精力充沛、調皮好動,闖禍的概率相對較大。

當然,這只是最基礎的性格問題,作為寶媽當中的一員,我也見到過很多好動、調皮的孩子,但是他們擁有很好的自製力,雖然有時候調皮,但是他們知道人與人相處的界限,所以很少闖禍。

而之所以有些表現型孩子少犯錯,那就跟家長的日常教育有着分不開的關系,曾經鄰居家的小男孩,愛踢足球,有一次一不小心,把一家鄰居的窗戶打破了,當時這位媽媽的做法,讓人很受啟發,當她發現自己兒子打破了別人家的窗戶的時候,就讓孩子獨自登門道歉,當孩子意識到錯誤的時候,這位媽媽的態度也平和了一些,鼓勵孩子去道歉的同時,也提議願意陪同,就這樣,在媽媽的陪同下,小男孩登門道歉,並且他的媽媽給予了賠償。

後來這個小男孩踢球的時候,再也沒有出現過這類事情,事實上,這個男孩也是表現型孩子,但是有一個明事理、懂教育的母親在後面,孩子就會通過親身體驗,從而正視錯誤並且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思考後果。

所以說,表現型的孩子雖然可能闖禍的概率會高一些,但只要家長在這件事情上,能夠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那麼孩子就會意識到錯誤的同時,改掉自己的毛病。

那麼,孩子闖禍後,家長怎麼做才好呢?

首先,作為家長,不要充當孩子犯錯的之後的”消防員”,並且用”年齡小”作為擋箭牌,這種教育方式不但不可取,還會助長孩子的氣焰,讓孩子越來越有恃無恐,無法意識到問題的嚴肅性,就像那句話所說:你沒有教育好的孩子,社會會幫你好好教育!

所以為了讓孩子以後少遭罪、少走點彎路,在孩子闖禍的此時此刻,家長就應該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敢於讓孩子獨立面對。

除此之外,作為家長,可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孩子闖禍了,我們應該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看孩子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這兩種情況下,錯誤等級就不可同日而語。

比如說,孩子在超市里推着購物車撞到了別人,如果孩子是故意這樣做的,那就應該讓孩子獨立去面對自己的錯誤,讓孩子知道,有些錯誤,必須是自己獨立面的才可以的,就連自己的父母可能也幫不了自己,如果孩子是無意地撞到了別人,那麼家長就可以溫和的和孩子一起走上前道歉,讓孩子明白,自己和爸爸媽媽並沒有任何優勢,在做錯事情之後,都要付出代價。

所以不同的教育引導方式,要根據孩子闖禍的類型來進行糾正,當然,在做完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跟孩子進行正面溝通,去告訴孩子要有和擔當,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做事情之前,有所思量,不再那麼有恃無恐了。

其實,在孩子闖禍的背後,一方面是和心理成長以及性格有着巨大的聯系,另一方面,也說明孩子對於”責任心”這件事情,還不是特別了解,所以我們想要降低孩子闖禍的概率,就必須從培養孩子責任心上進行”終極引導”,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

那麼,如何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以身作則,從而讓孩子模仿自己的行為,比如說在家務活上的分工處理,比如說媽媽做飯,爸爸打掃衛生,進行分工之後,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都要努力的將自己負責的部分完成,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答應的事情就必須自己完成。

2、給孩子更多的”責任心”培養的實踐機會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明白”責任劃分”,其實是因為在這個極盡寵溺的時代里,孩子們都缺乏了責任心養成的實踐機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給予更多的機會,讓孩子明白責任心到底是什麼。

比如說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或者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等,通過這些事情的實踐,讓孩子慢慢變得有愛、有責任心,所以就會用愛的眼光看世界,懂得尊重人,這樣孩子犯錯闖禍的概率也會降低很多。

最後也希望每一個家長都不要在用”年齡小”作為孩子的擋箭牌,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必須去直面自己犯下的錯誤,並且會因此付出代價,這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會有很大的裨益。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