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教育 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人,只有10%能成為老師

日本,是全世界公立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其教育理念秉承「有教無類」,強調教育的普及性。尤其是日本義務教育中的小學教育階段,最為明顯。

日本小學教育 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人,只有10%能成為老師

公立小學教資相近,學生就近上學

日本最多的小學,是公立小學,占比99%,也就是說日本小學,基本上都是實行義務教育的。公立小學的生源,來自附近的區域,學生也不需要接受入學考試,只要到了上學的年齡就行。

還有,在日本是絕對不允許跨區上學的。而且考慮到學生上學的距離,日本法律規定:在日本國內,小學生上學距離上限是四公里,初中生上限是六公里。因此,大多數日本學生都不需要跟中國小孩一樣,每天起早貪黑。他們從家里出發,只需要十來分鍾,就能到學校。

在日本,公立學校的老師和校長都屬於國家公務員,這是為了預防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而且在同等薪水的情況下,教師每六年就會被調配到另外一所學校任教,校長每五年就要跨區域到另一所學校任教。

這樣的話,就保證所有的公立學校師資水平都是相近的,沒有固定的「名師」「名校」,也就沒有了擇校風潮,讓教育回歸教育。

日本小學教育 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人,只有10%能成為老師

政府辦公樓簡陋,而教學樓按最高安全標準建設

日本教育法規定,學校基礎設施由地方政府負責建設和維護,這樣一來,地方政府都會大力建設本區域的中小學,因為一旦學校的基礎建設不好,就沒有人願意來定居,地方財政收入也會大大降低。

所以,在日本的每個地區,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公立學校的設施基本都是一樣的,哪怕只有一百多名學生的小學,也會有音樂室、比賽用游泳池、足球場等等建築。

相比較按照最高安全標準建設的中小學,日本各個地區的政府,他們的辦公樓就太簡陋了。

小學生免費午餐,每天一瓶牛奶

跟中國一樣,實行義務教育的公立學校,全部減免學雜費,家長需要負擔學生制服費,而午餐的話由學校提供,費用由家長負擔一小部分,政府負擔大部分,收入低的家庭也可以申請免費。

在日本所有的小學,都配備有專門的營養師、配餐師,每天除了保證小學生的營養,還會提供一瓶250毫升的牛奶。

日本小學教育 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人,只有10%能成為老師

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人,只有不足10%的人能成為老師

在日本,老師是一個有較高社會地位的職業,加上國家公務員的性質,其待遇也比較穩定。所以報考這個職業的人非常多,競爭也相當激烈。

而且日本小學老師的錄取最為嚴格,不僅僅要具備教員資格認證,還要通過老師錄用考試。

老師錄用考試非常復雜,有筆試,比如基礎文化知識、教育法相關知識,也有游泳、鋼琴等這些注重技巧的體育、音樂和手工製作等內容,當然,還有面試。所以,許多人會說,日本小學老師是全能的,什麼都會,體育、音樂、美術、書法等等科目,都能拿得出手。

據日本的統計數據,在獲得教員資格證的人中,最終只有不足10%的人能真正走上講台。

日本小學教育 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人,只有10%能成為老師

沒有家長接送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日本小學生上下學的時候,是沒有家長接送的。

在校園門口,你只會看到孩子們安安靜靜的排隊進出校園,根本不需要家長擔心。此外,日本小學生還有這個傳統,高年級的學生看到低年級的學生,都會過去牽着對方的手,一塊走路上下學。

當然,也有考慮到小學生的安全問題,所以,在他們書包掛有一個報警器。當遇到壞人或危險情況時,可以拉響報警器,周邊的行人就會馬上提供幫助。

總體來說,日本的均衡教育,在推進中小學教育的公平、普及義務教育方面是成功的,對日本經濟的發展和騰飛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