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生的十元午餐,校長要第一口試吃

前兩天看到個挺好玩的事,說一個中國媽媽在日本生活,孩子就在當地上公立小學。

然後突然有一天,媽媽收到了一封來自學校的道歉信。

前面吧啦吧啦講很長一串用的還都是敬語,好像要說學校發生了什麼大事,把她嚇得直髮愣。

結果看到最後 ….. 原來是因為最近受特大台風的影響,學校有些食材備得不是特別全,所以給孩子的配餐里蔥花會少放 25 克。

因為一把蔥花,搞得這麼隆重 …. 實在是有點滑稽。

然而就是這麼個看起來像段子的事,放在了認真嚴謹的日本人身上,還真沒什麼違和感。

因為日本學校的午餐,不止是吃飽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 ” 給食 ” 教育。

這里簡單科普下日本的 ” 給食 “,其實就是國家給中小學生提供補助,由學校統一管理學生的午餐。

除了吃飯,孩子們還要參與午餐中各種的環節,包括前期的備餐、中期的盛飯、以及飯後的清潔工作,甚至還能體驗種菜和收獲的樂趣。

通過這樣的一種形式,讓孩子們從小重視紀律和整潔,培養互信和注重衛生的好習慣,被文科省定為是 ” 教育的一環 “。

兩年前,YouTube 上就有一部介紹 ” 給食 ” 的紀錄片,雖然只有短短十分鍾,卻迅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們圍觀。

影片是以一位名叫 Yui 的小女孩為主線的。

每天早上出門上學的時候,她的包里總會裝上這些 ” 午餐小用具 “:

一塊午餐桌布;

一雙筷子; 一把牙刷; 一個漱口杯; 還有一塊擦嘴用的手帕。 確認沒有東西遺漏之後,Yui 便和同學們一起出發,來到了位於日本埼玉縣的一所小學。

盡管學校並不大,外觀看起來也灰撲撲的,但依然擋不住里面散發的勃勃生機。

這片用來種午餐食材的農場,大多都是高年級學生們的傑作。

當孩子們上課的時候,廚師們正在准備午餐,今天的食材是六年級學生種植的土豆。

除了農場收獲的食材,” 給食 ” 還規定不允許用速凍食品,所有食物都必須高溫加工。

為了確保食品衛生,她們統一穿著幹淨的制服,全程都要帶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間非常幹淨整潔。

為確保營養均衡,學校每天的食譜,都會由專職的營養師制定。

為了防止和家中的飲食發生衝突,學校還會給每個家長出一份 ” 功能表 “。

里面寫了近一個月的學校食譜(不重樣),詳細到每一餐的食材、數量、營養成分以及原產地。

三小時後,720 份午餐終於做好了。

今天的食譜是土豆泥、五蔬湯,還有孩子們最愛的炸魚配梨汁。

廚師把這些食物每一桶都稱好重量,再按班級將它們放在餐車間,等待孩子們過來取餐,每個班級都會有獨立推車。

如果是年級低的同學,職工會直接把餐車送上樓,以免他們在搬運過程中受傷。

這里順帶提一下,日本多數學校在學生吃午飯之前,都會第一個讓校長先吃。

一方面品嚐食物口感,另一方面是檢驗食物安全,如果真的出了什麼事故,校長必須擔全責。

試吃結束後,校長還必須針對當天午餐的狀況,做出詳細的檢查記錄,再給予一些改進建議。

到了中午十二點半左右,45 分鍾的午餐時間開始了。

這時學生們都會拿出自己帶來學校的餐具,仔細整理,擺放在桌上,之後再由值日生作為代表去拿飯。

去餐車間之前,學生們也要和廚師一樣,穿戴好幹淨的一套制服。 然後是健康檢查和用消毒凝膠消毒。 到了餐車間後,老師首先會帶領學生們表達感謝,隨後大家再一起合作,將班級的午餐搬去教室。 除了廚房做的飯,” 給餐 ” 中還要求必須有牛奶,這個小男生就是當天發放牛奶的值日生。 有人負責發麵包。 有人負責打飯。

總之,這一系列的午餐流程,全部由學生們親自完成。

吃完飯後,班長會站在講台上,告訴學生們今天午餐食材的來源。

包括澆魚梨汁里面梨的來源 …. 所有信息,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孩子,全都是公開透明的。

接着就是刷牙和牛奶盒回收的時間。

孩子們負責把自己喝完的牛奶盒拆開,再由值日生沖洗後晾曬,最後把它們帶到回收站。

最後大家把餐車送回廚房,再進行 20 分鍾左右的清掃,整個午餐時間結束。 (部分截圖:紀錄片《日本學校的午餐》

翻譯 by 阿爾法小分隊 )

老實說,在沒看這片子之前,我覺得那些大喊 ” 震撼 ” 的網友們太大驚小怪。

看了片子之後,只能慨嘆這是憑實力震驚全世界。

尤其是看到日本多數學校都會讓校長試吃第一口時,真的大為感動。

校長說:這 45 分鍾的午餐時間,同樣也是學習時間,跟他們的數學課或是閱讀課沒有什麼不同。

一頓簡簡單單的午餐,可能只要十塊錢,但卻給了孩子們一份健康、一份營養、一份快樂和一份成長。

我所理解的學習進步,不只是分數,更無關名次。曾問過三個已做家長的同齡人,” 為什麼要給孩子報一些他不喜歡的課外輔導班?” 無一例外,答案統一:因為恐慌,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無法理解,在輸贏面前,在利益面前,責任和擔當為什麼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坦白說,有個快樂童年,才是夠吹上一輩子的牛逼。

好好吃飯 ~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