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隱形乞丐」的背後,都有一個富二代的背景

一提起乞丐二字,許多人紛紛想到的是蹲守在路邊,因為身體或各種原因跪在路邊要錢的人,大多數人心里對這種人都頗為同情,於是身上有閒錢的都願意捐一些。不過隨着時代發展至今,又逐漸衍生出一種新型「乞丐」,叫做「網絡乞丐」。雖說他們是「乞丐」,但實際上他們的收入比一般人都要高,日入鬥金可以和網紅相媲美。

在美國有個叫Jovan Hill的人,從大學輟學之後,因為吃不了苦不願意上班賺錢,於是就在街上流浪。後來他想了一招,把自己每天的流浪通過直播的方式讓更多人看到,以此來獲取打賞,甚至直接在直播中開口向觀眾討錢。這樣下來他每月收入折合人民幣高達4萬,讓許多人紛紛表示要去紐約當「乞丐」。

當代「隱形乞丐」的背後,都有一個富二代的背景

​當不少人唾棄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時,實際上自己卻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並不是說家境好的孩子就不會存在類似問題,實則非然,高薪階層的孩子依舊無從避免,而且有越來越多高薪子女出現「乞丐」化的一面,而導致這一些的結果,都與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有朋友給我講了這麼一件事。朋友身邊有個好友家境不錯,是妥妥的中產階層,但因為夫妻倆有工作室需要忙碌,所以只能請保姆照顧孩子。由於工作室距離家較遠,所以偶爾還會拜託朋友再幫忙照顧一下,免得孩子一個人孤單,於是朋友在每天下班的時候,都會陪孩子玩一小會兒。

朋友在與孩子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有兩點很明顯的缺點,就是又摳又愛占小便宜,比如朋友買了菜,孩子一定要翻出幾根自己能吃的留下,再或者看到朋友有吃的就想要,卻從來不會把自己好吃的讓給別人。

其實這點小錢根本沒什麼,況且孩子本來就比較貪嘴,給孩子吃也沒什麼。但在把孩子帶回幾次家之後,經常會發現家里的小玩意兒沒有了,比如一些手辦和限量版紀念幣等等,總是會莫名其妙丟失。後來再去朋友家陪孩子,就在孩子的臥室發現了丟失的這些東西。

當代「隱形乞丐」的背後,都有一個富二代的背景

按理來說,以朋友家的家境孩子根本就沒必要這樣做,想要什麼直接向家人要就行了,為什麼會有這麼惡劣的行為呢?在與孩子父母溝通之後,他發現了問題所在:孩子父母把錢都攢起來准備買學區房,他們甚至已經算了一筆把孩子從小拉扯大的賬單,總共算了快上千萬元。於是兩口子一合計,這不對啊,這麼多錢要從現在就開始省錢,於是雖然收入高,但是生活中各方面都比較摳,也不給孩子太多零花錢,唯一最大開支就是請了個保姆了。

聽完這個之後,朋友終於知道為什麼孩子會是現在這幅樣子,因為平時零花錢與家境形成鮮明對比,導致孩子心理極度失衡,從而才做出如此放任自我的事情。

一些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就是這樣,眼光放得實在太遠,導致無法顧及孩子眼下的生活,高收入與低支出形成鮮明對比,從而無法保障生活的豐富性,而他們所處的圈子(尤其是獨立幼兒園)又需要他們有高支出,那麼孩子的心理就會被扭曲。

當代「隱形乞丐」的背後,都有一個富二代的背景

國人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分「窮養」和「富養」兩種方式,但其實這兩種方式都有可能把孩子養成「乞丐」。就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孩子可支配金額與家庭收入形成巨大反差,就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做出自暴自棄的行為。當然,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孩子性格方面的負面影響。

孩子除了喜歡占小便宜外,還有可能會借父母的名頭去借錢或者索要財物。比如在《網絡迷蹤》的電影中,女警官的兒子就曾藉助母親的名義向鄰居收集財物,成為了「隱形乞丐」,這對孩子今後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當代「隱形乞丐」的背後,都有一個富二代的背景

家境可以決定身份,但並不能決定內在精神,家長們除了在規劃孩子學習所需資源外,更應該關注孩子外在需求和心理成長。

既然窮養會導致孩子成為「隱形乞丐」,那麼不窮養孩子,富養行不行?富養是現代一些家境良好的家庭實行的育兒方式,孩子想要什麼——買,孩子想干什麼——支持,雖然這種做法讓孩子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但也帶來了其他負面結果。

當代「隱形乞丐」的背後,都有一個富二代的背景

這是一個富庶家庭的獨生女,暫且稱之為女A。女A從小就是被富養長大,但因為身體原因沒有上學和上班,在家就是吃吃吃、買買買。後來女A看上了已婚的男人B,但苦於男B已經結婚,於是女A在之後的十年內都沒有結婚。後來女A知道男B遇車禍癱瘓,與原配離婚,就毅然決然與男B結婚,但在婚後的種種機遇讓她苦不堪言。

因為從小就十指不沾陽春水,不會做飯、工作,婚後經濟來源全靠家里。兩人沒生活來源,平時生活全靠外賣,家里堆滿了餐盒垃圾沒人處理,再加上男B吝嗇不願意浪費水電,這一切讓懷有美好幻想的女A萬分煎熬,於是在結婚不滿兩個月後,兩人又匆匆離婚。

當代「隱形乞丐」的背後,都有一個富二代的背景

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給予,導致孩子成了有手有腳卻無所事事的「乞丐」,在面對自己人生時感到迷茫困惑,無法解決生活中哪怕再小的一件問題。而這種「隱形乞丐」的存在,其實也加重了社會負擔,更容易滋生腐敗。

所以說,並不是只有手腳殘疾跪坐在馬路邊,拿着鍋碗瓢盆的才是乞丐,當代成為「隱形乞丐」的富二代也是比比皆是,如果家長的重心不是培養孩子能力,讓孩子增長見識,顧全孩子精神與外在的雙重需求,那麼就很容易培養出這種「隱形乞丐」了。

所以說,原生家庭如何教育孩子依舊非常重要,如果在教育孩子方面不細心,那麼高薪階層的孩子會變成「乞丐」也就不足為奇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群美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