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劇糾錯指南 別被電視劇演的給騙了故宮不是你想的那樣……

自從宮鬥劇大熱之後,出鏡率最高的就變成了——故宮!

你沒有看錯!畢竟,只有在故宮里面的「宮鬥」才是正宗的「宮鬥!」

不管嬪妃們還是皇子們,自然都是地位越高住的越好。

於是,故宮的三宮六院就常常出現在各大電視劇里,成為小主們奮鬥上進的終極目標。

畢竟,只有住進最好的、最棒的地方,才是「人生贏家」啊!

但是,就跟「劇情純屬虛構」一樣,你從電視劇里看到的「故宮」和實際的「故宮」千差萬別!

1、清朝的皇后為什麼不住坤寧宮?因為康熙「克妻」……

電視里,清朝的皇后們都是住在坤寧宮的。

畢竟「本宮是要入住坤寧宮,母儀天下的!」

但要讓清朝的皇后們選,她們一定會把坤寧宮視作「第一凶地」:

一是後宮女人為避晦氣,二是坤寧宮布局陰森。

在古代的時候,皇后居住的地方被稱為坤寧宮。能住在這里代表的是一個女人作為皇帝妻子的正統地位,是身份的象徵,是為「正位中宮」。

故宮里的坤寧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大明王朝的皇后們都規規矩矩的住在坤寧宮里,哪怕死也在死在這里。

比如,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后,崇禎帝的皇后周氏,就在李自成進軍北京城的時候,在坤寧宮自縊身亡。

清朝初年,先後有三位皇后住過坤寧宮,她們各有各的不如意,也因為這樣被視為「晦氣」。

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雖然13歲被封為後,住進了坤寧宮。奈何順治帝痴戀董鄂妃,娶她不過是為了應付多爾袞和朝中大臣。她與順治感情不睦,一生無子。

康熙的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與康熙大婚時年僅11歲,兩人青梅竹馬,感情甚好。不過她在生嫡次子的時候難產而亡,年僅21歲便甍逝於坤寧宮。

幾年後,康熙封貴妃鈕枯祿氏為皇后,不過鈕枯祿僅做了一年不到的皇后也逝世了,芳齡依然不過25。

而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佟佳在被封後的第二天便甍逝了,不過她生前為貴妃時,居住在承乾宮,還沒有來得及住進坤寧宮。

佟佳氏去世時,康熙只有36歲,正值盛年。三位皇后的接連早逝,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克後」之人,為了使他愛的人免遭此難,康熙從此再未立皇后。

康熙朝便再無人住進坤寧宮,而雍正帝之後,清朝的皇后們就沒有了固定的居所,一切都看皇帝的意思了。

比如雍正自己都沒有住皇上的標配地盤乾清宮,而皇后也就是《甄嬛傳》里的那位皇后,也歲他住在了養心殿後的寢宮體順堂。《延禧攻略》里秦嵐飾演的皇后,原型是乾隆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她是住在長春宮的。

皇后們不住坤寧宮的另一大原因,是因為祭祀。滿族敬重神明,皇室每年都要舉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而皇后作為「國母」自然承擔了大部分的祭祀工作。

尤其順治十二年的時候,坤寧宮改建,其西側的四間房子被改建為祭祀薩滿神的地方。這也導致了坤寧宮的正門不在整體宮殿的正中,有流言「正宮不正」,因此皇后們其實對此也有抵觸情緒。

不過作為中宮皇后的象徵之地,帝後大婚的洞房還是要在坤寧宮舉行的,也因此這里是帝後的「新房」。

2、看小燕子住的地方,你就知道她是個假公主!

《還珠格格》里,乾隆把漱芳齋賜給小燕子居住,看到這里,我心里不禁一抖:「皇帝果然是皇帝,乾隆竟然知道小燕子是假的!」

不然,他怎麼讓小燕子住在漱芳齋!要知道,漱芳齋是嬪妃們聽戲的地方,所以把個「戲子」唱戲的地方賜給小燕子,乾隆是生怕別人不知道小燕子是在「唱大戲」?

不過漱芳齋倒是真的與乾隆有關。酷愛戲曲的乾隆把重華宮東側改為漱芳齋,在這里建了戲台,年節時常有演出,供嬪妃及王公大臣觀賞。

1922年時,溥儀大婚時,梅蘭芳、楊小樓等名角都被請上了戲台,在漱芳齋連演三天以示慶賀,梅蘭芳更是在此演出了經典曲目「游園驚夢」。

渺渺仙音已隨歷史飄去,如今的漱芳齋已成故宮博物院貴賓接待處,不在對外開放了。

3、午門,才不是斬首的地方

「來人,把他給朕拖到午門斬首!」

你如果看到這句話,那基本確定你看到的是一部「雷劇」了。

因為,午門自古就是斬首的地方!不能因為「午門」這個有點「凶氣」的名字,就把它自動代入「殺人」的功效。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形若朱雀展翅,故又稱「五鳳樓」。作為彰顯皇威的地方,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正門,王公大臣只能由側門出入。

而想要從正門出入,只有成為「皇帝的人」才可以:要麼成為皇上的原配正宮皇后,在大婚的時候有機會從午門的正門進入;要麼在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從此出入一次。

既然是皇帝家的正大門,那午門要保持的是整潔的環境,肅穆的氛圍,所以「血濺三尺」是不可能出現的。

午門的正經用途,是皇帝頒發詔書、給大臣賜節禮、舉行獻俘禮的地方。不過在明朝的時候,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大臣們被「打板子」的地方。

做明朝的臣子,有一點比較可憐的就是,一旦在皇帝跟前說錯話,遇到皇帝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被定為「逆鱗」之罪,被拉去出,綁到午門前的御道東側打屁股,雅稱為「廷杖」。」

剛開始的時候,大臣們也只是象徵性的被打下,不過遇到比較任性的皇帝,就可能要任命了。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曾經一次性杖責100多人,結果就有17人沒有挺過去,當場斃命。

慢慢的民間就有了 「午門斬首」的流言。而實際上明清兩朝執行斬首的地方是「菜市口」。

4、御花園唱戲,是偶遇不到皇上的!

御花園也算後宮劇出鏡率較高的地方了,被冷落的妃子,除了被等待翻牌子,就只有製造偶遇了。

看起來,故宮唯一的娛樂休閒之地「御花園」就成為了偶遇皇上的最佳之地。

然而,實際上,御花園卻不是小主們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即便去了,想躲起來假裝偶遇也不可能。

御花園在明朝永樂十八年的時候修建完成,當時被稱作宮後苑,到雍正的時候才被改名為御花園,說白了就是皇帝家的後花園,平時用來做妃子休息、娛樂的地方。

但御花園並不是想逛就能逛的地方。

清朝制定的《欽定宮中現行則例》,長達828頁,用以對後宮里的妃子、宮女、太監等行動、生活進行嚴格的管理。

例如「非本宮的太監、宮女,不可擅自使令。」 宮女或太監也要兩人同行方可出門,而後妃們出門也要大批宮女、太監侍奉,所以想要一個人偷偷跑到御花園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被抓的風險比較高。

另外,御花園其實面積並非很大,紫禁城內還有還有建福宮花園、慈寧宮花園、寧壽宮花園,這幾個地方才是皇帝比較喜歡逛的。而且大多數時候,受寵的妃子都跟着皇帝去圓明園了,那里的花園才是真正適合賞玩的地方。

不過御花園作為宮中最大的花園,兼名字有皇家氣質,就變成了電視劇里的「御用道具」。

5、在故宮,想串門容易嗎?

電視里,小主們勾心鬥角,你來我往,串門製造個陷害或者溝通下「革命情誼」。

但實際上,在故宮「串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紫禁城,以乾清門為界分外廷和內廷,分別是皇帝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其中內廷部分,以乾清宮、坤寧宮、御花園為中軸線,分為東六宮和西六宮。

各宮之間重重門鎖,守衛森嚴,出一次門「干壞事」肯定有無數的見證人。電視里的「密道」或者偷溜的「狗洞」是不存在的。

朝對後宮的管理有一完整的制度,後妃們每天的生活都有規定。什麼時候請安、什麼時候用膳、什麼時候睡覺都有嚴格規定,一天大概只有兩個多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

而這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也不是想串門就串門的,而是要打報告。宮女、太監出門要向首領太監和小主打報告,而後妃們出門則要向「皇后」打報告,所以出一次門不容易。

雖然,後宮妃子們衣食無憂,整日只需想着如何討皇上歡心即可,但由於自由時間少、出門規矩多,想要互相串個門子並不容易。

更何況,為了避免後宮傾軋,所有皇子、公主們都被挪出去過「集體生活」,遠離自己的母妃,皇帝又怎麼會允許妃子們「拉幫結派」呢,至少要從規矩上來杜絕了。

皇帝們最大的希望就是妃子們安分守己,等着被寵幸就好了。

以前,故宮是「皇帝」的家,所以他們可以任性的想住哪,就住哪。

現在,故宮屬於人民大眾,所以我們想怎麼參觀就怎麼參觀;編劇們也是想安排皇帝住哪,他就住哪。

但是,作為擁有大批粉絲的清宮劇,還是希望編劇們稍微有點歷史常識,不然太容易貽笑大方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