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守望原鄉」2018廣安田野雙年展由一山作為總策展人,顧振清、馮博一為策展人,楊天娜(Martina Koppel-Yang)聯合策展,謝蓉、張海濤、米諾執行策展。共展出了來自中國和全球其他九個國家的35位(組)藝術家的43件作品。

為讓大家更加深入的瞭解展覽信息,我們將陸續為大家推送各個藝術作品介紹,今天我們介紹的是藝術家林嵐的《游園・驚夢》。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Jaffa Lam

游園・驚夢 Wandering in the Dream・Garden,2018

可變尺寸Variable size

川劇聲樂,當地石缸,嘉陵江石,海棠樹,鏡子,雨水,聲音裝置 Recomposed Shichun Opera,Stone Tanks from local family, pebbles from Jia Ling River,Chinese flowering crab-apple,mirror,rainy water, sound system

林嵐《游園驚夢》來自廣安田野雙年展00:0023:08

《游園・驚夢》是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牡丹亭》中最經典的一段。我將之放在空盪盪的庭院中, 時空的碎片在此再聚, 重現那自艾自憐的春夢。觀眾既是觀看者,亦是被賞物。人註定愛上另一個完美的自己。此庭院呈現了現代人與原作者/歷史的隔代對話記錄,是理解還是誤解?想象,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遠?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段家大院內的一個天井,藝術家林嵐開始創作前的樣貌

作品方案的想法是從哪個切入口進行的?主要針對當地環境還是更多人文思考?

作品的產生是來自於現場觀察,加上本身的創作理念和經驗。作為一個女性,無法不在意女性的生存空間。在場地視察時,我看到一種以男性當家設計的建築風格,男女活動的范圍大有不同,女性更要長期居住在非人性的閣樓上,只留一窄縫,像一間囚室。我想起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在夢中見到傾心男子後,日夜思念,最後鬱鬱至終。自小聽來,這都像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的前奏,但是在現場看了小姐閨房後,才知道那像是現代人抑鬱症的起源。長期住在如此抑壓的空間,如何不產生幻想?那個書生就是她心目中的「我」,自身的男兒版。從未見過外來男人的她,對花自憐,空有美貌才學,卻無人欣賞。她只能自己愛上自己,當時社會造成了她的自戀(Narcissism)。還好,死後幾經波折,終結良緣。這和段家大院以至寶箴塞有着相似的命運,空有完美的建築結構,但是外人無法得知這里的一切,寶箴塞甚至還未曾正式啟用過。經過多年的荒置,現在重新開放,也算是在另一時空,另一種狀況下的重生。如今,這兩處建築亦呈現了另一種價值,世人透過它們去瞭解當時的社會運作。而我,亦透過投入杜麗娘的心情去瞭解當時的女性心態,而更加珍惜當下的「我」。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本來比較空的院子,慢慢加入了作品的元素

怎麼理解「在地性創作」?可否結合自己的作品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地創作」是根據當地文化,歷史、資源來創作。我當時看到院子空空,但歷史資料滿滿的,心有戚戚感。游段家大院和寶箴塞時,建築群中所剩物件不多,只有大磨和石缸還散佈著,也許是其笨重,朴實,看似無用,沒古玩的價值,所以也沒人去破壞。這和莊子口中的樗樹一樣,因無用而留存下來。我就在想如何和別人分享對「無用」的看法。結果,因為找石缸的原由,本來廢置在豬圈、效外叢林中的石缸,突然因為藝術展而變得有價了。將來這種藝術節做多了,更多藝術家看中當地物資,也許會從另一角度去喚醒當地人對「美」、「有用」、「價值」的多層次看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另外,兩座建築中都有戲台,尤其在軍事之用的寶箴塞,這讓我非常驚㤉。在戰亂之時,大家准備御敵之際,當地人對娛樂和藝術的喜好仍然不減。然而,現今太平盛事,我在村莊中並有看到戲台,也許大家看電視,聽收音機都很方便。反而電影、電視台的人來此取景,再播放出來給村民看。為何不看真實的景觀?這古老而優雅的傳統如何再重現?於是,我把庭院改裝成半開放式的戲台了。觀眾在游覽之時,亦成為其中角色。出入之際,坐下之間,從聲音的遠近,體會當時社會的階級之分,連看戲的座位亦有等級之分。這些微妙的肢體領會,電子傳媒是無法媲美的。而我,如不透過當地瞭解,也是無法明白再將之呈現在作品之中。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排缸形成一種可遊走的的庭院也花了不少時間,老爺子們聽著我要重新移動,也是七嘴八舌的,想起來也挺大壓力

在曲目上,我之前也一直在研究如何將傳統曲音放入現代裝置作品。這次的作品,我因配合作品主題,選了杜丹亭中的「游園驚夢」段落。但是當地的川戲中並沒有此曲目,我將崑曲版本刪改,去配合川音。還特意邀請當地川戲演員來作聲音演繹,在混音方面加上現場采錄的大自然聲音,加上香港大提琴家的對話演奏,使作品有傳統的變奏,當地伯伯婆婆閒來坐時,聽着聽着,也就習慣了這種當代藝術的混雜性,慢慢地將藝術滲入民生和民心之中。在佈置庭院之時,我想要當地的石頭,但又要顧及環保,不能破壞當地的景觀。最後得知附近有長江上流的嘉陵江,更切合我作品所說的飲水思源的內在含意,所以請當地人運了一批石頭來,展後也請他們送回原地。如果沒有當地的人力物力,這件作品是無法得成。

另一件趣事,我一直想着中間的那棵樹應是廣安的市樹桂花樹,但這卻難為了工作人員,因為那麼高的桂樹很難移植過來。無獨有偶,院子里剛好有海棠樹,在意義上更切合作品的內容:一種扭曲的愛情。於是就留下了。這些都是「在地」變通而不失作品重心的寶貴經驗。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當地人的抬缸抬樹技術顯示了他們的合作性和老練。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裝鏡也是一大考驗,要切成和缸一樣的形狀

本屆田野雙年展,和一些關鍵詞「公共空間」、「大地藝術」、「藝術介入農村」等有關,請就親身體驗來談談對本屆田野雙年展的認知,以及其意義和價值所在?

我當時對”藝術介入農村”,有點幻想,不知道藝術對於她/他們來說是甚麼。之前在日本的瀨戶內海的小豆島和瑞士阿卑山脈中做過漁村、農村的在地作品,當地都是退休的老年人,過着自耕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們的快樂很簡單,不需要炫麗的,嘩眾取寵的作品,亦不明白故作玄虛的高深作品,只要不破壞環境,不影響他們的生活,令他們每天經過,增添一點點和生活有關的「樂子」,就好。來四川創作,我也是抱着這種心態而來,簡簡單單地和他們分享的,就是一首新曲。看着老人眯着眼在那里聽了很久,我問他聽得明白嗎?喜歡嗎?他滿意地點點頭,一邊咧開嘴笑,一邊嘰哩咕嚕地說着,雖然我只聽懂「好」一字,但這已是最好的回饋。藝術的通靈性在國際間,農村和城市之間都一樣。

這次大部份的材料開支都花在當地,這和我在各地展覽的作法一樣,儘量和當地人合作,藝術能作為推動當地文化、經濟、民生和機建的橋梁,本身就很有價值了。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作品方案圖

導 覽 地 圖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藝 術 家 及 相 關 作 品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生於197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研究院及教育學院 。目前工作和生活於香港。主力創作大型混合媒介雕塑作品裝置以及小區藝術計畫,採用回收再用的物料,包括木箱板、舊家具、回收雨傘布料等。作品以文化歴史、社會與時事為背景,創造出似夢如真的時空交錯現場裝置,似是現代人尋找精神寄託的避難所。

2009年始,林嵐在香港開展小區項目「微觀經濟」,獲香港藝術中心邀請為此計畫舉辦個展《林嵐合作社﹣織織復織織》(2013),並代表香港展於2013年日本瀨戶內海三年展亞洲平台、 2015年台灣的香港周、2015年德國的「China 8」和2016年烏托邦・異托邦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2018年里昂燈光節,並以合作夥伴型式在 2018歐洲藝術宣言展展出婦女旗旌。亞洲文化協會於2006年給予捷成漢伉儷獎助金以表獎賞。2017年獲頒香港民政事務局長嘉許奬。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縫橋,2016

物料: TennaVersam小村居民的衣服

參與社區:TennaVersam小村的居民

在瑞士Safiental地區,TennaVersam小村的入口有一新一舊的橋。新橋起好後,舊橋不再行車,但是成為一件村民的回憶物而得維修,留念。我進一步用居民的衣服將它們縫在一起。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許願樹,2017香港光影夜節目之一

水管,回收物,LED燈 等回收物,織線

地點: 香港愛丁堡廣場

縫制: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應香港光影節所邀,與學生們共同製作的許願樹。

樹上的物件都是由拾垃圾人手中買來的,發光的褔袋由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縫製, 公眾自由定價買了福袋,把它們直接拋到許願樹上,算是把祝福與他人分享了。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家,2013

回收雨傘布,投影機

社區參與: 小豆島居民和福田小學舊生

縫制: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錄像:鍾志豪

音樂:林瀚聰

助理:陳穎琪,周景峯

監制: 香港藝術中心

參展: 2013年瀨戶內海三年展

作品回應小豆島上遞減的人口的問題, 嘗試將「失蹤的一代「與現在的居民連接起來。透過一齊唱校歌的呼籲,將移居的校友歌聲與現在的居民和親友連接在一起,再配合歌詞內所形容的風景,讓我們一起重溫家鄉人與情。這種情懷亦呼應了香港的寫照:很多以前工廠製造從業員, 也是因為工廠內遷而在壯年退休,形成了社會中「被遺忘的一群」。我長期和香港女工協會的「微觀經濟」亦應時而生。呼應以上概念,我們將「經常被遺忘的物件:雨傘, 研縫成七鬥星的星圖,引導小豆島的舊居民們回家,重建家園。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創作團隊:

概念及藝術總監以及表演者:林嵐

音樂表演者:黑鬼

導演:方祺端

形體指導:王榮祿

縫製: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計畫概述

這是一個顛覆香港劇場的裝置表演,劇場化成洗衣場,來漂白清潔,洗滌心靈。藝術家林嵐由個人歷程出發,與方祺端,王榮祿和黑鬼攜手合作,創作以回望社會、反思人生為題的體驗裝置。 無論是面對成長身份,或是社會紛擾等,都叫林嵐思緒經常徘徊不定,即使用盡任何方法洗掉一切負面情緒和矛盾,但卻像隨年月損耗的舊白衣服,任憑怎麼清洗,也不能重現當初的白色。既不能擺脫世上七情六慾之障,那隻好周旋其中,神遊一次。 這里偶而看到或聽到有人在洗,有人在晾,有人盡力地在擦掉污穢,有人在和污點割清關係,有人在穿針引線,只有「你」不用碰那趟混水,不用怕沾濕身體,只需要打開五感,清潔程序開始啓動。衣服如我們第二層皮膚,是遮蓋、保護,也是掩飾和偽裝。 在洗淨過程,人和衣服置於洗衣幕內,衣和人互相交錯和牽連,時而真實,時而虛幻;穿梭於各界,亦是人生道一場。可生可減,或困或解,同時亦可重生。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守望原鄉」2018廣安田野雙年展

總策展人:一山

策展人:顧振清 馮博一

聯合策展人:Martina Köppel-Yang(德國)

執行策展: 謝蓉 張海濤 米諾

顧問:賈方舟 清水敏男(日本)

Claus Mewes (德國) Felicity Allen (英國)

展覽統籌:林怡 游藝

執行機構:藝琅國際

開幕時間:2018年12月16日

展期:2018年12月16日-2019年5月10日

地點:中國廣安∙武勝∙寶箴塞

聯系我們

Tel: 86 10-64334990

Mobile:13466641951

Email:[email protected]

林嵐 — 《游園・驚夢》| 「守望原鄉」廣安田野雙年展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華人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