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三百年內有消失的可能,想拯救卻太難

渤海是最北端的海洋,也是最大的內海,面積達7.7萬平方公里,比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面積還大1萬多平方公里,然而一直以來,渤海的面積都在縮小中。

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左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數據)可以說是非常淺的淺海,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平均深度(21米)都比渤海更深,有地質和水利學家認為每隔10年渤海的平均深度就會被抬升1米,其面積當然也在不斷減少,所以這樣發展下去的話,200-300年中渤海就有消失的可能,下圖中表示了渤海在未來年份中海岸線的變化,數字代表年份。

渤海之所以變淺變小,主要的原因就是沿岸的河流帶來了大量的泥沙注入,這其中黃河的泥沙沉積作用最為巨大,上世紀90年代之前,黃河每年攜帶的泥沙量約16億噸,注入渤海泥沙沉積後製造大片的灘塗,導致渤海漸漸縮小,從1855年至今,黃河已經在山東東營地區造地數千平方公里。

除了黃河之外,海河、灤河、遼河、小清河等也給渤海帶來了大量的泥沙,海洋呢,大小河流有40餘條,它們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渤海變淺變小。

在地質學上,渤海屬於華北地台的一部分,遠古時期,整個華北平原連同渤海地區都是一片海洋,大海的海岸線在今燕山,太行山邊緣一帶,那個時候的渤海可謂是面積巨大,華北平原都是它的一部分,並且通過華北平原與黃海,東海等連成一片,而山東中部的泰山地區是一片島嶼,黃河從河南孟津市入海。

也正是由於黃河等河流攜帶的泥沙量非常巨大,導致華北平原一帶的海洋被漸漸填平,當然這其中也有華北地台的升降作用,但是從地層發掘來看,河流泥沙沉積作用要比地層的升降作用更大,因為華北平原上有些部分的黃土堆積層深達1000多米。

正是由於黃河等河流的沖積作用,導致華北平原上海洋漸漸向東退縮,原本是島嶼的泰山和山東東部丘陵也成了大陸,渤海只能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這時的華北平原已初具規模,但是河流攜帶泥沙注入渤海繼續減少着渤海的面積。

有地質學家認為3000年前的渤海面積至少在10萬平方公里以上,其海岸線要遠比現在更加靠近內陸,比如公元953年(後周廣順三年)建造的滄州鐵獅子鎮海吼,本來是建在大海邊上鎮壓所謂的「海妖」的,然而如今它的位置距離大海邊已經遠達70公里,這才過去不到1000年而已。

如果渤海將來消失了,那麼勢必會對北方的氣候造成不利影響,因為渤海產生的大量水汽可以緩解北方乃至東北地區的乾旱氣候,失去了渤海,華北平原中部和北部,山東半島,乃至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一帶都將變得更加乾旱,沙漠化也將更加嚴重。

若想減弱渤海變小變淺的趨勢,目前最可行的辦法就是減少匯入河流的水土流失,然而這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北方地區的河流大多是季節性河流,降水最多時集中在夏秋兩季,並且很容易形成洪水,這樣的河流最容易攜帶泥沙,因此治理沿岸河流水土流失,減緩渤海變小變淺趨勢都並非輕松的事。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科普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