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慾,中年人最頂級的性感

禁慾,中年人最頂級的性感

清明假期去看了婁燁導演的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電影由現實故事改編而成,講的是由城中村改造而引發的一樁懸疑兇殺案。

電影中有一群被欲望撐破的人,他們自以為控制了生活,體面的臉龐底下卻充滿了戰栗和疲憊,故事的最後他們都被自身的欲望燒焦。

井柏然的解讀很好:

「時代是風,欲望成雨,命運成雲。」欲望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

禁慾,中年人最頂級的性感

北野武說:

「人這種東西啊,不管外表修飾得多麼光鮮亮麗,剝掉一層皮後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

什麼是人,欲望滿身罷了。

但欲望就像彈簧,在合理的彈性范圍內,會促使你變得更舒展美好,但一旦用力過猛,就有徹底毀壞的危機。

而有書君認為,人生最好的一種狀態是:前半生保持欲望,到後半生,就應該有控制欲望的自覺。

保持欲望,讓人能生猛下去

在電影《百元之戀》中,女主角是一個肥宅,父母年邁努力經營着料理店,她既不幫忙,也不出去工作。

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穿着肥大寬松的衣服躺在家里,抱着膨化食品和遊戲就可以過一天,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很多年。

直到有一天,妹妹看不慣她這種頹廢的狀態,兩人大打出手,把母親氣的差點犯心髒病,她才被迫搬出去自力更生。

實際上,這是日本很多年輕人的現狀。

日本有一本書叫《低欲望社會》,現在日本的年輕人幾乎沒什麼欲望,吃碗拉麵就可以很開心。

也不需要代步車,碰到法拉利看都不看一眼,住最小的房子也覺得很舒服,一點也不想升職,簡簡單單活着就挺好。

在,年輕人也開始變得越來越低欲望。

據統計,2018年全國的結婚率只有7.2‰,越來越多的人晚婚甚至開始不結婚了。很多人打趣說:「北上廣已經沒有人談戀愛了。」

不單單是婚戀,生活也是如此。

現在的年輕人是一群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群體。從小沒吃過苦,家里也沒給壓力。

開心就工作,不開心就隨時辭職;每天上班沒什麼干勁,對大富大貴和高尚的社會地位沒什麼興趣;

沒有大錢,但生活能維持在一個不錯的標準就很行,怎麼舒服怎麼來。

然後不知不覺就到了三十歲,一事無成。

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寫的那句話:「那年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

但很少人知道後面還有半句:

「後來我才知道,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欲望的消失是無影無蹤的,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就杳然無蹤。

年輕人過分宣揚的斷舍離和小確幸的生活哲學,只是為了他們沒有大的野心和欲望找的一個體面的藉口。

一個沒有欲望的年輕人是易碎的,沒有儲備足夠的財力,就跳不出底層,即使沒人侮辱你,年紀一到,生活稍微發生一點大的改變,就很容易被生活捶成狗。

而那些更美好的生活和更動人的經歷,更豐富多彩的世界,大多數時候沒有欲望的推動也無法抵達。

禁慾,中年人最頂級的性感

因此我們說,前半生要保持欲望。

保持欲望不是放肆,被欲望吞噬。而是保持適當的、正當的欲望,它決定着你說話做事的方式與行動。

內心的欲望越強,做成一件事的概率就越高,生活的動力越強,得到的快樂和成就感也就越多,因為更清晰人生的走向,也更接近自由。

因此也才不會在中年到來之時,被時間的流逝打擊得迷惘徬徨、不知所措。

控制欲望,不做失控的奴隸

朱德庸說,人的欲望就如同牙膏一樣,當它被擠出來之後,就很難再擠回去。

前半生保持的欲望,到了後半生就應該有所控制。

就像韓劇《我的大叔》里,人之中年,男主角妻子大搖大擺地出軌,反映的正是韓國出軌嚴重的事實。

在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秦昊扮演的開發商為了斂財瘋狂行賄;張頌文扮演的官員為了往上爬收受賄賂丟掉良心;

宋佳扮演的人物為了情人不惜出軌變成殺人兇手;三個中年人為了彼此的財路和官位在荒野中燒燬殺掉的同伴……

幾位中年人被捲入欲望的漩渦,被情慾、財慾、權欲綁架的他們,生活被弄得面目全非。

而在現實生活中,人之中年,誰能說不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呢?

一般沒出什麼事的話,到了中年賺了一點錢,也開始享受起更好更高的物慾生活,加上積累了不少人脈資源,很容易就經受不住考驗,高速變化的時代,欲望與考驗無處不在。

先哲亞里士多德有言,所謂奴隸,就是欲望戰勝理性的人。

人到中年,當你無法妥當管理內心的索求,心髒就會骨折,從而為此產生綿延不絕的,奴隸般的痛苦。

禁慾,中年人最頂級的性感

催人上進,中年時期得以走上人生高峰的是欲望;致人失控,直至所有頓無的還是中年人的欲望。

到了一定年紀你會明白,禁慾,才是當代中年人最頂級的性感,而控制住欲望,生活才可能避開大部分不必要的痛楚與懊悔。

人的一生就是和欲望糾纏

有位歌手在接受 GQ 的采訪中說:

「四十的喪是什麼,一種總結方式是,如何克制你的欲望。

以前不用克制,現在你完全可以活成你想要的,不管是能力還是經濟上。

一年五到十場演出,不要照顧別人,世界各地去玩。

你可以做到,但你不能這麼做,還要去克制自己的欲望。

但欲望又是特別好的東西,我怕它沒有了。隨着時間的變化,欲望越來越少,你有興趣的東西越來越小。

然後我就會想,我就這麼克制,忍着忍着,等到有一天,它徹底沒有了,沒有欲望就只是活着。」

吃好吃的是欲望,升職加薪是欲望,結婚生子是欲望,來大城市打拚是欲望;

環游世界是欲望,找到人生價值是欲望,一切美好的,不光明的欲望,我們靠它們活着。

凡此種種,皆是欲望使然,沒有什麼比欲望更像生活的了。

想要的不能得到滿足,便陷入到痛苦之中;即使得到了滿足,快樂也是非常短暫的。

因為你接着就會產生更多的想要的東西,從而產生出新的痛苦。人實現欲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欲望的能力,這是一個永恆的距離。

每個人都是欲望的囚徒。

村上春樹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對小鎮的描述講述了人為什麼要有欲望:

「你說這鎮子上沒有爭奪沒有怨恨沒有欲望,這固然可親可佩。

可是,沒有這些,無非等於說沒有快樂、終極幸福和愛情。正因為有絕望有幻滅有哀怨,才有喜悅可言。」

一個人活得好不好,全在他的欲望里,由欲望而產生喜怒哀樂,歡笑苦淚,而這恰恰也才是我們的人生啊。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