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岩 傳統戲曲瀕危劇種急需搶救

秦岩 傳統戲曲瀕危劇種急需搶救

「以前,一個名角可以養活一個劇團;現在,一個劇團養活不了一個名角。」談及傳統戲曲發展、傳承現狀,陝西文化網總編、陝西省喜秦傳統戲劇文化研究會會長秦岩深感擔憂。

人才斷檔、戲迷流失……讓一度作為主流文化娛樂形式的傳統戲曲在傳承發展中舉步維艱。秦岩認為,面對從陝西發端、長期作為宮廷雅樂的傳統戲曲目前的黯淡局面,一味地惋惜無濟於事,施加外力盡快搶救才能讓它們強根固本、傳承發展。

身為民革黨員,他為此撰寫了《關於關注我省瀕危地方傳統戲劇保護和發展的提案》,並作為省民革集體提案提交今年省兩會。

陝西省權威普查顯示,全省現存戲種有26個。但秦岩多方瞭解,實際數字應該大於26個。他認為,在戲曲傳承發展上,目前的陝西戲曲研究院、易俗社、三意社等機構一直在積極努力,但他們主要是編排演出秦腔、眉戶和碗碗腔等劇種,其他民間小劇種則有待進一步統計、挖掘、整理和保護。

秦岩 傳統戲曲瀕危劇種急需搶救

「例如漢調二黃、同州梆子等小劇種,本來已經根基薄弱,再加上文化體制改革、排演經費不足、好編劇和好劇本缺乏等原因,讓這些小劇種失去了生存保障,有的甚至要靠參加紅白喜事演出來勉強支撐。」秦岩說。

生存困難,導致了「師傅想教沒有徒弟,父輩甚至不願意傳給子孫」的尷尬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民間老藝人沒有了口傳心授的對象,名角誕生自然無從談起。

秦岩認為,應盡快開展更深層次的戲曲普查,對各劇種數量、分佈、生存情況、保護現狀和存在問題等進行全方位掃瞄。同時要以人為本,突出對戲曲傳承人的關注。「要盡快把老藝人的藝術積累挖掘出來,通過錄音錄像、整理保存,留下那些可以傳承的資料。這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發力。」

他還建議,在擴大地方戲校招生力度的同時,可以在中小學、大專院校開設地方戲曲選修課,為戲曲傳承發展儲備人才;通過建立省級瀕危地方傳統戲劇搶救保護常設機構,鼓勵地方傳統戲曲劇目參與國內外文藝展演等方式,為傳統戲曲傳承發展添加動力。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各界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