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樓,為什麼有一種想往下跳的沖動?

站在高樓,為什麼有一種想往下跳的沖動?

求生,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會有人想從高樓或大橋上跳落。

但生活中就是有許多反常識的現象。

在世界十大自殺地點中,大橋占到了最多,例如美國加州科羅拉多街橋,其次就是高樓和懸崖。

站在高樓,為什麼有一種想往下跳的沖動?

更令人恐懼的是倫敦的地鐵站,站點沒有隔離欄,乘客等待列車進站時會產生一種跳下去被車撞的沖動。根據倫敦交通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自殺人數達到最多,平均每月達到5.5人次,許多自殺者被救後都表示自己並沒有想死,但地鐵像是有魔力一樣,吸引着人往下跳。

站在高樓,為什麼有一種想往下跳的沖動?

這並非蓄謀已久的自殺,更多的是臨時起意。

據數據統計,在完全沒有自殺傾向,對生活有美好嚮往的人群中,超過50%的人曾幻想過自己從高處跳下,每6人中也有1人存在「想」自殺的沖動。

站在高樓,為什麼有一種想往下跳的沖動?

這種沖動就像來到了高樓邊緣,明明知道自己害怕摔下去,卻不由自主地往前走,望着底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先是幻想自己摔下去的景象,然後身體不受控制,像被磁鐵吸引。這時突然緩過神來,趕緊回到安全區,內心無比恐懼,回想着,我根本不想死啊!為什麼還會想往下跳呢?

站在高樓,為什麼有一種想往下跳的沖動?

其實,這種現像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高處現象」。當人體位於高處邊緣時,眼前看到的景象和自己所處位置在高度上不匹配,就像被孤立在最高點,周圍也沒有可以依附的建築,即便自己腳下非常平穩,視覺落差也會讓小腦的平衡感受器誤以為身體處於不穩定的搖擺狀態,而人的潛意識里都是趨吉避凶的,為了盡快結束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人體會傾向於從高處跳向低處,消除高度差帶來的恐慌感,從本質上來說這是為了自身的安全才跳下去的。

這個說法看似荒謬,但卻是大腦機制不完善造成的。

站在高樓,為什麼有一種想往下跳的沖動?

當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人體第一時間會作出本能反應,第二時間才是大腦皮層分析後的理性反應。舉個例子:在你面前有一盆0℃的冰水,但告訴你這盆水是開水,要你用手指觸碰這盆水,當手指微微接觸水面時,手會迅速往回縮,害怕被燙傷,結果事後才發現這盆是冰水,不會對人造成傷害。

站在高樓,為什麼有一種想往下跳的沖動?

縮手反應是出於本能的保護反應,發現水不燙是第二時間大腦皮層分析後的結論。同樣的道理,站在高處的人感受到了視覺落差,第一時間的本能反應會受到感知體系中的尾狀核影響,它向身體發出警告,自己可能從高處墜落!禁止前行!

站在高樓,為什麼有一種想往下跳的沖動?

稍後大腦皮層才反應過來作出理性判斷,自己的處境比較危險,應該趕快回到安全區域。

這種理性的判斷往往是滯後的,在緊要關頭容易導致誤判,會認為這時的處境比較危險,回到安全區的最快方法是直接跳下去,以此來消除高度差帶來的恐懼,擺脫當前處境。

這種誤判往往是對死亡更加恐懼的人容易產生,因為更害怕死亡,所以求生本能會越強烈,大腦才更容易出錯。那些本身意志薄弱,患有焦慮和抑鬱症狀的人反而更少出現這種情況。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森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