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記者
孫樂怡

真摯與強烈的情感,往往是藝術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在藝術家陽帆看來,藝術感覺畢竟不是數學公式,沒那麼多對錯,有時線條肯定了,藝術感覺未必會到位,修改不是為了表達對錯,也不是因為介意觀者眼中的美醜,而是為了追求不同藝術感覺的釋放和表達,讓不同情緒在畫中得以沉澱和疊加,讓所有真摯的情感都能有所保留並述諸筆端。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陽帆,廣西桂林人,200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並獲學士學位,201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壁畫材料與水墨人物畫創作研究專業並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杭州畫院專職畫師,《杭州美術》編輯,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理事,杭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省首屆「丹青·新峰」視覺藝術青年人才,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級美術比賽中獲獎並被美術館收藏,大型美術創作《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杭州》《法顯西行求法》先後入選杭州市文聯文藝精品工程和湖北省荊州歷史文化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參與G20杭州峰會《美麗浙江》系列明信片「戲曲浙江」的繪製工作。

陽帆自述:看的是畫,讀的是感情,悟的卻是人生。真情的創作始終是一粒種子,埋在畫里,種在心間,縱使不開花,不結實,得不到人們的愛護和讚許,畫者的精神,仍是永遠地埋藏於這個藝術的園里。這里有悲憫,有同情,有沉醉,有低吟,有快樂,也有憂傷……

常言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的神奇與人心之間始終有著莫名的聯繫。人們常常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正如高士奏流水以自慚,遊子逐明月而傷懷,飲者持鬥酒恣歡謔,詩人托遺響於悲風。畫者亦是如此,常常不明所以的下筆,哪有許多的理由?我自幼長於山野,門口所臨之湖,雖遠不似大江大河那樣的雄偉,甚至平靜得難以泛起一絲波瀾,但在四周青山環繞下,自然地隔絕出了一片寧靜。每次靜靜地看著它,仿佛全世界就只剩自己,一個人,一桿筏,一湖水撐就了整個世界。方知「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之為何?動情罷了。

人生有時需美酒的滋養,有時需苦茶慰藉,天高地迥,宇宙無窮,或喜得意事,或悲失意人,皆可在這里盡情傾訴。願此地綠水環繞、小園常憩;願此處風雨如斯,美眷如花。不論怎樣,這些畫中始終載著我的盼望和理想,有我一直徘徊的夢境,也有讓我盡情沉醉的無盡孤獨……

《豐年》 152cmX140cm 2020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扎西德勒》 240cmX200cm 2017

【學術簡評】

兩個星期前,當我收到信息要為陽帆同學的繪畫寫篇文章時,我為難了許久,因為我不是名人,不能達到「效應」的;我也不是藝術評論家,沒有什麼新潮詞彙來為他的畫「潤色」,這樣豈不是有「誤人子弟」之感?我認識陽帆是因為和他的研究生導師黃俊教授一起合帶古代藝術的研究生,由於教室有限,便所有的研究生都合在一個教室上課。我不擅長水墨人物畫,陽帆是黃俊教授單獨授課的水墨人物畫研究生。所以對我來說,認識陽帆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個「旁觀者」。在此,我也就只能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來談談陽帆的藝術和他一些成長的過程。

陽帆給我第一印像是恭敬、好學、肯吃苦。陽帆之所以能在中國美院眾多的學生中脫穎而出,毫無疑問,得益於他的導師黃駿教授,黃駿教授是一位悟境極高的智慧型的藝術家,不少人看他的畫時都以為受西洋畫影響很深。看過他作畫才能知道,其實他的筆、墨、水的運用和塑造都是非常中國傳統的,他僅僅借用了西洋繪畫中的一點,就是對空間的認識方法,當然中國繪畫也有獨特的空間認識方法,但他能將其結合在一起,並且結合得非常得體微妙,甚至不露聲色。我陪他一起去敦煌看壁畫,在沙漠中聊談之時也再次證明我對黃駿教授的看法是對的。他對古代傳統不僅有很深入認識,而且有非同一般的見地。他覷見到了東方藝術中威懾魂魄「神力」,所以他的畫有一種別樣的震撼感,使得同行們刮目相看。陽帆同學也屬於悟性很高的學生,也許這種「默契」,他很快就能進入黃駿教授的教學課程,而且畫得很出色,特別是在黃駿教授的指導下,立即進入了大型水墨人物畫的創作,這是作為藝術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關。他在學生期間就完成了幾幅大型人物畫創作,並獲得了獎項。他也深知黃駿教授的中國傳統藝術的根基很深,所以黃駿教授安排他來我這里學習臨摹傳統壁畫的課程時,他不僅非常熱愛,而且我從他學習臨摹古代的課程中就發現,他有一般學生不一樣的品質,就是能對古代藝術的每一根線條和每一個色彩表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認識。我很久沒有看到有這種學習品質的學生了,因為這是一種「讀」懂古代藝術的最佳方法。後來才知道,他的本科啟蒙老師是李桐老師,李桐老師有非常優秀的「讀」古畫的教學方法,我想起李桐老師常給我說「要讀懂古人的畫是很難的一件事」。說明李桐老師已深入讀懂了古代藝術的。可見陽帆也學到了李桐老師解讀藝術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當然他也學到了李桐老師優秀的為人品質。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和黃駿教授的前輩老師馬玉如先生一再教導我們「人品即畫品」。所以陽帆到黃駿老師這里之後,他似乎非常輕鬆地就能讀懂黃俊教授的畫,他的極好學品和不懈努力以及對老師的尊敬令他的導師非常滿意。我所知道的,不管白天或夜里,只要教室有人,其中一定有他,我之所以要寫這一點,要說明一個藝術家不僅要有良好品質和悟性,勤奮也一定是必須的。這對於當今的年輕藝術家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成功因素。我還要補充一點的陽帆考進中國美院時的專業分數是倒數第一的,僅僅因為他的文化成績分數高而錄取。這也說明文學修養的重要了。許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文化成績不好就去學藝術,這才是真正的「誤己子弟」了。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黃花崗烈士》208cmX200cm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全國中國畫展優秀作品獎即最高獎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家》188cmX107cm 2020

我一直在關注陽帆每一個階段的繪畫,從最近幾次展覽的創作作品,他對水墨的表現和運用進入了嫻熟時期,特別是對空間塑造的渾厚感有了非常明顯的突破。這里還要提起注視的一點,他的繪畫開始表現得「大」起來了,這種「大」正是超出文人畫和卷福畫的審美侷限的地方。這又使我想起了安排他去新疆克孜爾石窟現場臨摹古代壁畫的課程。他在很短的時間里臨摹了兩幅壁畫,拿回來一看,使我非常吃驚,他能瞬間將水墨的筆法運用到古代的線條和色彩的表現之中,這一點很多學生是需要很長時間才達到的。而回來之後,他的創作畫面開始「大」起來了,說明他已看到了古代壁畫藝術中「大」的氣勢。也許他這時真正領悟到了黃駿教授的畫為什麼那麼大氣。這也是現代藝術值得吸取古代藝術中的精華之處。現在很多人都愛宣稱自己受到了古代藝術的影響,其實真正有影響的並不多見的。

誠然,陽帆作為一個年輕的藝術家在學習和探索藝術的路子是對的,他的繪畫已經表現出了他的鋒芒,畫面的靈動與大氣,黑白的處理與渾厚的空間塑造,以及基本功的紮實都出現了與人別樣的風采。我們在看他畫作時都可以直接感受到這一點。特別在他的研究生畢業創作中,他大膽地試探在中國畫中使用「減法」的表現手法,使畫面出現一種奇特的效果。當然,他現在還在進行色彩表現的探索,最近看到了他的不少新作,這是非常可喜的。不斷創新是必須的,也是藝術生命的象徵。希望陽帆同學繼續沿著這條道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這是我作為一個「旁觀者」對他寄託的一點點希望。

——謝成水(敦煌研究院、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那時花開》34cmX138cm 2020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34cmX138cm 2020

陽帆善思考且有創作激情,作為藝術家有這樣的基因實屬難得。他系統掌握了專業基礎造型和傳統技法,創作上成績不菲,能通過對基礎與創作的互釋轉換,逐漸明確並開始突破在傳統與當下水墨語境的命題方向。

——黃駿(中國美術學院藝術教育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爺孫》190cmX107cm 2020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大山里的女人》 240cmX187cm 2017年

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

編輯 孫樂怡

來源:kknews藝術新銳|陽帆:將情感融入筆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