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鬥牛 源於貴族的藝術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的代表色是紅色。紅黃配色的國旗,番茄狂歡節上滿地狼藉的紅色醬汁,最重要的,是鬥牛士手中擺動的紅色鬥篷。這個充滿紅色的國度就是西班牙。無怪乎「鬥牛」會成為這個國家的代名詞,它彰顯着勇敢、節制、優雅,歷史悠久又極富爭議。

西班牙鬥牛 源於貴族的藝術

牛與人類的不解之緣,跟西班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早在舊石器時代,生活在西班牙土地上的先民就在阿爾塔米拉洞穴留下了公牛圖像壁畫。

作為較早被馴化的家畜,牛在西班牙上古宗教活動中時常被用作祭品。王室誕生後,鬥牛成為王室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王、貴族親自下場與公牛搏鬥,彰顯自身的勇氣和高貴。根據歷史記載,曾經統治西班牙的古羅馬愷撒大帝就熱衷於騎在馬上鬥牛。

在以後的600多年里,這一競技運動一直被認為是勇敢善戰的象徵,在西班牙的貴族中頗流行。可是,到了18世紀中葉,波旁王朝統治時期,第一位國王菲利佩五世對於這項運動深惡痛絕,認為這種容易對皇室成員造成傷害的殘酷運動應該被禁止。此後,這一傳統貴族專利就從皇宮傳到了民間。

西班牙民間拾起了這一傳統活動,並將其發揚光大。騎馬鬥牛逐漸演變為徒步鬥牛,也因為其刺激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成為民眾熱捧的娛樂活動。

現代鬥牛則是歷史的混合體,它保留了貴族運動的優雅和勇敢,又發揚了民間藝術的刺激性和觀賞性。

西班牙鬥牛和古羅馬鬥獸有本質區別。鬥牛場很像古羅馬鬥獸場,而鬥牛同樣是人和獸之間的搏鬥,因此兩者很容易拿來作對比。但鬥獸是奴隸與野獸的搏鬥,只為取樂貴族;鬥牛本來就起源於貴族,最早只有貴族有資格從事鬥牛,彰顯自身的勇敢與節制。

自願成為一名鬥牛士,要經過艱苦卓絕的訓練,冒極大的風險。鬥牛士通常要從12歲起接受訓練,每天的訓練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和職業運動員或舞蹈家無異。直到16歲時,他們才有資格真正站上鬥牛場。鮮為人知的是,西班牙還有為數不多的女性鬥牛士。

鬥牛在西班牙的流行遠及賽場之外。每年7月在潘普洛納市舉行的奔牛節,更具狂歡性質。奔牛節當天,這座小城會有總共20隻牛從牛欄中放出,其中6隻被趕到鬥牛場內,作為當晚鬥牛活動的主角。身着白色衣衫、紅色圍巾的參與者們,簇擁着狂野的猛獸,肆無忌憚地在青石板路奔跑。每年大約有300人參與奔牛活動。他們大多是未受訓練的普通人,只是想一探與猛獸對撞的刺激。

鬥牛也早已隨着西班牙大航海時代的足跡遍佈了全世界。除了西班牙,世界上還有6個國家會舉行鬥牛活動,分別是與西班牙接壤的法國和曾作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和秘魯。

西班牙鬥牛 源於貴族的藝術

鬥牛時,主角鬥牛士和牛首先亮相。伴隨着激昂明亮的小號聲,身着光之衣的鬥牛士向觀眾敬禮。他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着耀眼而不真實的光芒。圍欄另一邊,一頭生來就為了攻擊和戰鬥的猛獸揚塵登場。雙方試探性地挑釁幾回合,你來我往,眼神碰撞……

接着,兩名馬上刺客登場。他們騎在身披鎧甲的健壯馬匹上,每人手持一根長矛。他們快速移動吸引鬥牛,並伺機用長矛猛刺牛的脖頸處,削弱野獸的頭部攻擊力。畢竟,公牛最可怕的武器就是牛角。被扎出鮮血的鬥牛更憤怒而極具攻擊性,鬥牛也將進入高潮。

公牛身插長矛,三個鬥牛士助手身着光鮮套裝,款款登場。他們手持兩根短矛,短矛由彩色的花穗裝飾,也被稱作「彩旗」。助手們靈活地閃避受傷的公牛,看準時機一下將「彩旗」插到公牛背上。

「掛彩」的公牛攻擊力已經大不如前,頭也常常低垂。但鮮血和死亡的氣息使得氣氛分外緊張,因為無論是公牛還是鬥牛士,都在渴望着最後的決鬥,在一場看似優雅的一對一中將對方置於死地。

鬥牛是用生命為賭注的藝術。鬥牛士更像戰士,懷着戰死沙場的決心進入鬥牛場,全力以赴。

在一部講述現代鬥牛的紀錄片中,一位出眾的鬥牛士津津有味地介紹起自己的訓練史和職業的無限榮光。但在問及「是否希望兒子繼承衣缽,也成為一名鬥牛士」時,這位堅毅的勇士和一直支持他的妻子都搖起了頭,表示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

在過去300年的鬥牛史中,超過500名職業鬥牛士死在了鬥牛場內。2016年,年僅29歲的鬥牛士巴瑞爾在一場電視直播的鬥牛中被牛刺死,掀起了席捲西班牙全國的抗議風潮。反對者收集了超過20萬個簽名,實名要求禁止鬥牛。

同年進行的一場民調顯示,只有19%的西班牙成年人支持鬥牛。這個數據在青年人中更加激進,只有7%的青年人表示了對鬥牛的支持。動物保護主義者、環保主義者在這場浪潮中扮演了領導者的角色,每次大型鬥牛活動前夕,都會出現有組織的遊行示威活動,大呼「鬥牛暴力」的口號,呼籲廢止鬥牛。

但傳統的「衛道士」們也不甘示弱。2004年成立於馬德里的國際鬥牛協會,一直致力於使鬥牛進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鬥牛組織者國家協會更是列出了駭人聽聞的數字,聲稱如果西班牙禁止鬥牛的話,將會導致每年約36億歐元的經濟損失。

西班牙鬥牛 源於貴族的藝術

鬥牛士揮舞着大紅色的鬥篷,其後藏匿着一把死亡之劍。他雙目炯炯有神,全神貫注地注視着自己的野獸對手,挑釁,優雅地躲閃,轉身。此時的鬥牛身負重傷,血染沙場,已經無法再滿場奔跑,但它依然專注地瞪着高傲的鬥牛士,喘着粗氣,積蓄力量,准備最後一擊。

鬥牛士和野獸擦身而過,干淨利落地轉身,開始又一次的引逗和舞步。每種步伐都有名字,每個鬥牛士都有不同的舞步風格。懂行的觀眾也會在鬥牛士做出極高危險系數的步伐時,發出滿堂彩。

在這對「搭檔」為觀眾獻上3次以上的貼面舞之後,鬥牛士將祭出最後的擊殺。鬥牛通常由一根長劍來終結,長劍直插心髒,給公牛致命一擊。

這里的死亡沒有虐待的成分,因為死亡需要在15分鍾內完成,不然將是鬥牛士的恥辱。因此,在長劍擊殺後,鬥牛士通常會用一把長柄匕首,刺進公牛的脊髓,讓這頭猛獸立刻倒下。

在西班牙的17個自治區中,加納利群島和加泰羅尼亞地區先後宣佈禁止鬥牛。作為西班牙國內獨立主義風頭最勁的地區,加泰羅尼亞對鬥牛的態度更像是政治博弈,而非針對「鬥牛」本身。

加泰地區是西班牙人口第二多的自治區,貢獻了最多的GDP。由於歷史原因,加泰地區獨立主義盛行,試圖與一切代表「西班牙」的事物劃清界線。這里使用自己的旗幟,自己的語言,而現在,這股獨立主義燒到了鬥牛。2010年,加泰議會以68票對55票通過提案,決定從2012年起,正式禁止在本地區舉行的一切鬥牛活動。

這一舉動受到了中央政府的反擊。2016年,西班牙憲法法院宣佈加泰羅尼亞的鬥牛禁令違憲,聲明中寫道:「鬥牛被歸類為西班牙傳統的一部分,決定是否禁止這項活動是中央政府的職權,而非半自治地區能決定的。」到這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鬥牛隻是政治鬥爭中「無辜」的箭靶子。

關於鬥牛,動物保護主義者沒有揭露的是,公牛在進入鬥牛場之前,會先度過四五年國王般的生活。鬥牛並非普通的公牛,而是精挑細選的戰場佼佼者。它們在自然放養的農場中成長,享用比肉牛好得多的飼料,定期體檢,還可以生育牛犢。相比普通的種牛、肉牛或奶牛,鬥牛其實享受了更好的生活品質。一位鬥牛養殖場主說:「牛總是要死的,我只是擔心它在賽場上表現得不夠勇敢。」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歷史文話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