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湖南有一座大城叫長沙,長沙有一個地方叫望城,望城也就是「希望之城」的意思,這座小城曾經出了一個現代中國家喻戶曉的楷模,這個人叫「雷鋒」,但我今天不準備說這位億萬中華兒女的叔叔,而是要說一個被人吐槽了無數遍的古鎮的故事——「銅官窯古鎮」往事。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雷鋒叔叔的故鄉,湖南長沙望城。(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銅官窯古鎮是一個旅遊景點,但它其實並不是古老的鎮,而是由湖南本地知名企業新華聯公司開發的一個商業經營類仿古建築群。這本來是一個比較優質的項目,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在古鎮建成營業後,卻引來了無數人的吐槽,大概的槽點就是「一個新建的古鎮,又沒有古風古韻,門票還收那麼貴,誰會去看啊」之類的。

銅官窯真的沒有古風古韻嗎?當初的門票固然是貴了點,但你真要是了解了長沙銅官窯的歷史往事,你可能會有另外一番見解,因為,這新建的古鎮後面蘊藏的是長沙城三千年歷史和銅官窯自身一千年前的輝煌,只是我們很多人不知道罷了。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其實我認為,長沙銅官窯不是仿古,而是復古,復古之輝煌。(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一切得從一個德國人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海域發現的那艘叫「黑石號」的沉船說起。


一、水泥廠老闆的考古成就

話說啊,當年這個德國有一位老闆叫沃特法,他家開了個水泥廠,要說這歐美資本家也是無法,本地人價錢太貴用不起,就只好從全世界範圍內僱傭廉價勞動力幫他們幹活。這個沃特法也僱傭了不少國際工人,其中就有印尼勞工。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這個叫沃特法的德國水泥商,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大唐王朝和長沙城,改寫了陶瓷史。(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印尼是個萬島之國,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特別是這個島國附近(相對來說啊)的馬六甲海峽,那簡直就是溝通世界的一個大口子,比如明朝的航海英雄鄭和就曾經一次又一次地到達這里。

有一次,沃特法在與印尼工人交談的時候得知了一個消息,說是這個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域內有很多古代沉船和珍寶。歐美人嘛,特別是這種資本家,大都屬於海洋民族性格,極具開拓冒險精神。所以,當沃特法得知這個消息,瞬間就有要發「巨無霸」大財的感覺,立即就決定要去試試水發掘一下。

說做就做,沃特法把水泥生意交給家人,於1996年開始,攜帶著潛水裝備,義無反顧地與印尼勞工趕赴印尼蘇門答臘水域。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溝通中西的神奇之地,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經過幾個月的搜尋,1997年,沃特法團隊有了收穫,他們發現了明朝鷹潭號沉船;1998年,他們又發現了馬熱尼號沉船;同年稍後的時候,這個團隊在中國南海最南端和爪哇海北端交接地,一個叫「勿里洞島」的一塊黑色大礁岩附近發現了一艘沉船,他們將這艘船命名為「BatuHitam」,中文的意思是「黑石號」。這艘沉船的發現,開啟了一個歷史認識的新紀元。

1998年9月,對「黑石號」的打撈正式開始;1999年6月,整個打撈工作最終完成,歷時差不多九個月時間。2000年開始,專家團隊開始對「黑石號」所屬文物進行分類整理,最終整理出陶器和瓷器67000多件,金器10件,銀器24件、銀鋌(古代流行貨幣)18枚,銅鏡30件,其他還有些生活用品等。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黑石號」所屬文物現藏於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也是國寶。(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這是一次震驚中外的考古成就,其文物數量之多,尤其是陶瓷器的數量,足以震撼考古界的所有人。


二、「黑石號」隱藏的豐富信息和文物去向

第一,「黑石號」是一艘阿拉伯縫合船(應該是拼接的意思吧,不是整塊木材鑿成的,但是也不使用鐵釘,類似於卯榫結構?)。該船整個船體出海時只有底部有破損,船體保存是比較好的,專家推測(其實我這個非專家也可以推測)應該是船的底部觸礁導致的沉沒。

第二,「黑石號」是一艘巨大的文物寶庫船,船里的所有文物因為該海床多為黏土保護層,所以保護得非常好。「黑石號」所有的文物幾乎都是來自古代中國的商品,絕大多數是來自湖南長沙銅官窯的陶瓷器,數量達到67000餘件。瓷器中除了長沙窯的產品外,還有3件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最完整的唐朝青花瓷,由於這是對中國古瓷的一次刷新知識的考古發現。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黑石號出土珍品彩瓷,有耳朵的就是執壺。(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第三,該艘船最出彩的文物是陶瓷器,尤其是長沙銅官窯的釉下彩瓷器。在67000餘件陶瓷器中,長沙銅官窯燒鑄的瓷器約為56500件,占其中84.3%的比例。整個龐大數量的瓷器中,以碗和執壺(類似於酒壺茶壺一樣的東西)為主,還有一些杯、盤、盂、盒、罐、熏爐、油燈和少量生肖瓷塑等物件。又因為這批瓷器中有一些瓷器上有「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的銘文(寶曆是唐敬宗李湛的年號,寶曆二年即公元826年),所以人們推斷這是唐朝的沉船,也是中國古代溝通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最具有說服力、最真實的寫照。還因為有的瓷器底部寫有「湖南道草市石諸孟子有名樊家記」等字樣,所以,大家又推斷這些產品來自長沙窯。也就是說,在唐朝時期,有著三千年建城史的長沙這個內陸城市,當時就已經具備國際眼光,生產出了國際流行的商品。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唐敬宗李湛,只活了十八歲,後被太監害死。(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第四,「黑石號」及其所屬文物證明了長沙銅官窯是釉下彩瓷的世界發源地。文物界之前認為,中國陶瓷只有青瓷和白瓷,而「黑石號」中陶瓷文物充分證明,中國其實還有釉下彩瓷。這種彩瓷是瓷器釉彩裝飾的一種,又稱「窯彩」,它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一次燒成。這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中國作為陶瓷王國的多樣性特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精美的長沙銅官窯陶瓷藝術。(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第五,中國文物界曾經想要購買這批文物,但最終抱憾。2002年,中國文物界得知了「黑石號」的一些情況,國內文物界立刻給予了高度關注,因為該艘船所載商品基本上來自古代中國,所以很多文博單位打算向打撈團隊購買該艘船及所屬文物用於收藏,包括江蘇揚州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湖南博物館等都有這個意向。但「黑石號」打撈團隊給出的價格超出了可承受範圍,他們提出要4000萬美金,而且該艘船及所屬文物必須整體打包購買,不得分開售賣,再加上印尼政府提出該海域屬他們所有,也要分一杯羹,在多方爭執的情況下,最終購買這件事被擱置。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馬王堆漢墓隨葬物品陳列於湖南省博物館,要是再加個黑石號,這館不要太牛氣。(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第六,「黑石號」及所屬大部分文物最終落戶新加坡。由於價格過於美麗,文物整批購買最終被擱置,「黑石號」打撈團隊不得已找到了另一個下家——新加坡的「聖淘沙」機構。該機構的背景是已故新加坡華人首富邱德拔的後人,他們捐出巨款,協助聖淘沙休閒集團最終促成「黑石號」落戶新加坡的事宜。不過,縱然是新加坡首富家族,也沒有如此巨大的經濟實力,他們採取的是先購買展覽權,然後再以分批購入的模式,把「黑石號」及所屬文物以3000餘萬美金的價格整體買了下來。後來有人感嘆,雖然中國未曾收藏這批文物,但最終還是由中華文化圈共享這些華夏先祖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也算是一種幸運了。不知道這種說法大家認可不?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東南亞華人國度新加坡最終成為了黑石號的棲息地。(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三、風雨飄搖一千年的長沙銅官窯

長沙是湖南省省會,也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雖然這是一座內陸城市,但長沙足夠媲美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他有著三千年的明確建城史,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被稱為楚漢名城,還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這座城也稱為「屈賈之鄉」,這里更是中國城市中三千年沒有改過名字的大城之一(只有洛陽、邯鄲等寥寥幾個城市沒改過名)。

不說別的,馬王堆漢墓的出土,就已經足夠證明長沙城的傳奇和不朽了。也是在這座墓中,人們發現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和瓷器,這就證明了長沙城在此之前就已經具備悠久的陶瓷鑄造歷史和技術。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銅官窯美景一隅。(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五代十國時期,長沙是十國之中「馬楚政權」(建立者馬殷,五代十國時期的一代明君)的首都,這也是長沙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作為一個國家首都存在。馬殷主政時期,在五代十國那種紛紛亂世之中,完全是一股清流的感覺,當時,這里開啟了「世界重商主義國家」的先河,一時間對外貿易發達,人民安居樂業,成為了那個亂世中的例外,陶瓷、茶葉等成為了馬楚政權的走俏產品,有詩云:「是時王關市無征,四方商旅聞風輻」。

銅官窯就是唐朝以後長沙城最大的陶瓷鑄造之地。

銅官窯興起於公元8世紀大唐王朝的中後期,沒落於公元10世紀五代末期(馬楚政權滅亡後),距今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位於現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丁字鎮彩陶源村,指代的是唐代潭州(今長沙)石渚湖、銅官一帶的瓷器作坊。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銅官窯古鎮的另一個景點。(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1956年,湖南文物部門在文物普查中發現該遺址;1957年,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馮先銘、李輝柄曾對長沙銅官窯遺址進行了調查,確認是唐至五代時期重要窯址,是一處不見文獻記載的民辦窯場;在此之後,湖南文博界對銅官窯附近進行了一系列搶救性挖掘,直至2011年銅官窯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千古煙雲銅官窯(結語)

歷史煙雲聚了又散,銅官窯在地面上活躍了兩百多年之久,最終在五代十國末期歸於塵土,在戰火紛飛、你爭我奪的人類爭霸之中埋藏於三湘四水的黃土之下;而三千年時光已匆匆離去,就算是大長沙古城也已經在「文夕大火」中轟然離去。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1938年11月,「文夕大火」中的古長沙城,三千年的長沙古城就在此時毀於一旦。(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又過了一千年,到了我們這一代,隨著偶然的機遇和「黑石號」沉船的重見天日,長沙銅官窯竟然又神奇般地再一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只是,舊日繁忙地鑄造陶瓷場景已然不可能重現,畢竟人都已經換了不知道多少代,但埋藏於地底之下的殘磚斷瓦、破碎瓷片均告訴世人,這里曾經是釉下彩瓷的世界發源地,曾經歐亞非多少國家的必需品從這一座內陸城市出發,跨越太平洋、印度洋去溝通世界,送去了華夏文明的問候和溫情,在「海上絲綢之路」上走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如今,現代無比強大的建造力讓我們有幸重新目睹了一次長沙銅官窯千年之前的盛況,大檐角相連、氣勢恢宏卻又不失現代氣息,氣息中卻又隱約望見了舊日銅官窯的宏大場景,也算是我們現代人給予銅官窯這個風雨飄搖一千年的釉下彩瓷世界發源地的一些尊重吧,我相信,即使這些先人們在天之靈,也一定是樂見銅官窯重塑輝煌的。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黑石號出水的精品。(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只是啊,有些話還是要對經營者說一說,這個票價啊,最好稍微親民一點,不要太高,畢竟這要是去的話,一般還是會一家或者幾家一起去的,票價高了對工薪階層來說,負擔起來著實有些困難。

至於值不值得去的問題,我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值得去!不說別的,單單里面的「黑石號陶瓷博物館」和「繡珍閣(刺繡展示館)」就足夠讓你嘆為觀止的,更何況還有很多門類各異的藝術活動吸引你的眼球啊。

我去的時候恰好是清明節前後,細雨紛紛,空氣潮濕,看著一座座古式建築牆角檐後,竟也偷偷地泛起了青苔之綠起來,默默然有了一絲絲古老的韻味在里面了……

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

銅官窯譚家坡遺蹟館仿真還原古蹟,圖為村落和唐朝陶瓷藝人。(本文由頭條作者泊東原創)
來源:kknews德國人打撈的「黑石號」改寫了中國陶瓷史,最終卻被新加坡截了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