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在世界屋脊雪域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譽為「天路」的青藏鐵路,從青海省會西寧修到西藏首府拉薩之後,並沒有停下它前進的腳步,而是一頭從拉薩繼續向西挺進到藏西重鎮日喀則,另一頭從拉薩向東朝著藏東南重鎮林芝方向挺進。這就是正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新建川藏鐵路藏區的起始段——拉薩至林芝段鐵路,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以及葛洲壩集團的十幾個工程集團公司的數萬名築路人,正在拉林鐵路全線日夜鏖戰中。

「冷戰」總是發生在熱戰之前


  志在四方、漂泊天涯,這是築路人的真實寫照。「志在四方」表現的是築路人為祖國鋪路架橋的崇高志向,「漂泊天涯」卻是築路人吃苦奉獻的生活狀態。

下圖:中鐵十一局集團工會學習青藏線精神,重走青藏線。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青藏高原

看到吳啟新發楞的樣子,張樹海總經理笑了,說話也不繞圈子了,直接給吳啟新把話挑明說了:十一局集團公司在拉林鐵路中了第一標,擔負著拉林鐵路全線架橋鋪軌和一段線路修建的任務。那里可是青藏高原,是「天路」的延長線,施工會遇到很多在內地意想不到的難題和困難。集團公司領導班子決定請吳啟新這樣一位專家出山,擔任中鐵十一局拉林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右圖;青藏高原。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技術人員正在進行青藏鐵路勘測

築路人築路天涯,和家人聚少離多,一年到頭根本就不著家。這些年吳啟新一直在外地的工程項目上,他和妻子雙方的老人、孩子都靠妻子一個人在家照顧,的確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如今雙方老人年事已高,妻子一個人在家實在照顧不過來。他們的孩子今年也大學畢業面臨找工作的問題,這可是決定人生道路方向性的一個重要關口,千萬疏忽不得。妻子和集團公司領導都熟悉,於是她瞞著吳啟新直接找集團公司領導反映了家庭的種種困難,請求照顧。這個小插曲吳啟新是後來才知道的,為此他狠狠地批評了妻子不該為家事找集團公司領導。「都去找領導要求照顧回機關、到大城市,那遠方的路誰來修?」妻子嘴上沒說什麼,心里卻還是一陣竊喜。左圖:技術人員正在進行青藏鐵路勘測工作。

  可是,眼下他又要離家去遠方,去那青藏高原修建拉林鐵路。這回家該怎麼跟妻子開口說呢?不好說,就乾脆不說。反正妻子曾經瞞過他請求領導把他調回來,這回他也瞞著她再去遠方。兩個人就這麼扯平了。於是,吳啟新跟總經理說:「請領導放心,我去拉林鐵路,保證完成任務!」拉林鐵路一場熱火朝天的大戰在即,吳啟新家里的「冷戰」卻先期爆發。吳啟新只瞞過了妻子一個星期時間,妻子就知道了他又要離家將去青藏高原的消息。妻子非常生氣,責備他心里只有修路、修路、修路(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根本就沒有這個家!責備他這樣是對家庭不負責,對孩子不負責,對父母不負責,對自己也不負責。面對妻子的責備,吳啟新無話可說。

  一連好幾天,吳啟新只顧埋頭研究收集來的拉林鐵路有關技術資料,妻子對他不理不睬,還總是「冷言惡語」相向,但是每每到了吃飯時間,妻子卻又把比往常更豐盛的好飯好菜端上給他。看來「冷戰」歸「冷戰」,妻子心里總還是熱的,吳啟新心里有數。到他離家上高原走的那天,妻子沒有送他去機場,而是隔著窗玻璃看著他上車駛離家屬小區,妻子倚在窗前流下了兩行熱淚,心里默默地念著這幾天狂補藏地知識剛剛學會的一句藏語:

沙來了,誰來擋、怎麼擋?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進口工區全貌 

在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帶,有一種很奇怪的地質現象,就是一些高山上會很孤立地出現大片的沙子堆積成的山,緊緊地依靠在高山之上。用當地藏民更加形象一點的說法,就是這些沙山是從高山腳下長出來的,並且不斷地往山上爬,越爬越高,最後成為山的一部分。用地質學術語講,這就是風積沙,就是被風吹起而積澱成堆的沙層。本來風積沙多見於沙漠、戈壁之上,呈緩坡狀平鋪在地面上。而青藏高原的河谷一年四季受強烈陣風的影響,風吹起的沙塵又受河谷兩岸高山的阻擋,便在山腳下堆積起來,成年累月,沙層越堆積越高,最終積沙成山,依山而立。右圖:進口工區全貌。

  中鐵十一局集團公司承建的拉林鐵路第一隧嘎拉山隧道全長4373米,就被這樣一座高達一百多米的沙山阻擋住隧道的進口。隧道需要穿越最大埋深四十多米的第四系鬆散至中密的風積砂土層、粉細砂土層等沙山。由於沙山的砂土層是風吹上山又自然下落堆積而成,因此極為鬆散,根本就沒有自穩能力。要在風積沙的沙山上開挖隧道,就相當於在沙堆上打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別說開山鑿洞,就連在沙山的底部稍一觸動,整座沙山就如泥石流一般排山倒海地垮塌陷落下來,甚至將人的立足之處深深地掩埋進去。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施工人員在拉嘎拉山隧道進行風積沙作業
  

築路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隨著施工技術的進步和大型先進築路機械的應用,可以說現在自然界已經沒有什麼艱難險阻能夠阻擋得住築路人前進的腳步。可是在風積沙的沙山上開挖隧道,指揮長吳啟新和負責施工的一分部經理鄭典明、總工程師王楊波以及整個專業技術團隊、施工作業人員都是頭一回。在戰略上藐視一切施工難題,在戰術上還是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吳啟新和他的施工團隊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2015年7月,當中鐵十一局的施工隊伍駐紮到嘎拉山下之後,一貫以快速進場、快速安家、快速施工、快速致勝的「四快」著稱的吳啟新指揮長這回卻沒有急於開工,而是當隊伍進場安下家之後,他和一分部經理鄭典明、總工程師王楊波帶著專業技術團隊一連幾天繞著嘎拉山隧道進口的百丈沙山「轉山」。只是他們的「轉山」非同於佛教信眾對神山頂禮膜拜的轉山,他們並沒有任何祈禱,而是在尋求攻克風積沙這個已經列為鐵路總公司拉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科研攻關課題的辦法和途徑。嘎拉山是拉薩河與雅魯藏布江的分水嶺。嘎拉山隧道進口在拉薩河谷,出口在雅魯藏布江河谷。拉薩河谷好像要考驗考驗吳啟新這群不同尋常「轉山」人的意志和毅力,時不時地猛烈吹來一股風並裹著沙,吹進他們衣領里、袖口里、口袋里滿滿地都是沙,吳啟新剛要招呼大家注意安全,無情的風便將沙子吹他滿嘴都是。吳啟新「呸、呸、呸」趕忙往外吐,吐不盡的沙子竟然就著口水被他咽下肚里。吳啟新又氣又惱,索性大聲地向著狂風宣告:「大風啊,你再來得猛烈一些吧!我就這樣一口口地一定要將你們這些沙子全部都吃掉!」同事們都被指揮長的樂觀主義精神所鼓舞、所感染,「哈哈哈」地迎風大笑,又繼續「轉山」,時而埋頭鑽孔、取樣,時而爬上高高的沙山勘察、測量,時而又深深地挖沙、試驗,取得風積沙的第一手地質資料。拉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也請來國內治沙專家,召集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各方的工程技術人員一道多次來到嘎拉山隧道風積沙現場「會診」,研究治沙合理對策,提出最佳施工方案。左圖:施工人員在拉嘎拉山隧道進行風積沙作業。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風積沙水平旋噴樁施工

通俗的描述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這里面包含著極其複雜的工程設計和計算。施工方案確定之後,一分部總工程師王楊波一連幾天晝夜難眠,嘎拉山隧道進口和工區辦公室「兩點一線」成了他那段時間生活的全部空間。作為承擔施工的項目部總工程師,他要將施工方案細化為具體的操作工法,每一步都需要有周密的計算數據作支撐。隧道明挖施工,由於沙層自穩能力極差,他根據沙層厚度周密地計算放坡開挖的高度、寬度、深度、坡率等,精心設計坡頂硬化、邊坡刷坡範圍內外錨網噴防護、基坑圍護結構以及這三道支撐的結構、間距。暗挖法施工需要根據沙層地質條件,計算拱牆周邊水平旋噴樁直徑、間距、長度、咬合方式、布置形式等,達到超前預加固,穩定隧道施工掌子面。就這樣,嘎拉山隧道風積沙段施工以每個工序循環零點幾米的進度,像螞蟻啃骨頭一般艱難地向前掘進著。右圖:風積沙水平旋噴樁施工。

  在攻堅風積沙施工的日子里,一項目部經理鄭典明、總工程師王楊波和項目部班子成員堅持帶班作業,天天盯在施工現場指揮。這里沒有驚天動地地爆破,只有精雕細刻一點點地雕琢。與其說他們是在隧道掘進,不如說他們是在精心地沙雕一件藝術作品。不到300米的隧道,在通常是一個多月的掘進進度,而中鐵十一局拉林鐵路工程指揮部一項目分部的勇士們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完成。當2017年6月22日,嘎拉山隧道進口段終於第一次開挖到山體堅硬的岩層時,施工人員禁不住一陣歡呼起來,他們比隧道貫通了還要高興!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吳啟新捧起裝好的沙袋貼在臉上,深沉地說:「我裝進去的是一段不能忘卻的紀念。」接著他向工人師傅們下達命令:「繼續掘進!」開工兩年了,嘎拉山隧道進口段第一次響起了開鑿炮眼、準備爆破的風槍聲,此刻,中鐵十一局的施工人員第一次感到它是那麼的悅耳動聽!左圖:,拉林鐵路第一座大長隧道——嘎拉山隧道順利貫通,攻克了世界性難題——風積沙。

超前謀劃的「畫龍點睛」人

  中鐵十一局拉林鐵路工程指揮部就擔負著拉林鐵路全線1819孔橋樑和399.6公里正線、60.2公里站線的鋪架任務。橋樑架起來,鋼軌鋪上來,拉林鐵路才算巨龍有爪、有身、有眼睛,鋼鐵巨龍才能在「天路」之上飛奔馳騁。因此,可以說中鐵十一局的鋪架隊正是拉林鐵路「畫龍點睛」的人。與梁朝那位畫家不同的是,他們不是等著龍爪龍身「畫」好之後再「點睛」,而是超前謀劃,預先安排,打有準備之仗。 這回,吳啟新指揮長將關注的目光投在了擔負鋪架任務的二分部項目經理沈育斌身上。

  吳啟新就是中鐵十一局三公司成長起來的鋪架專家。中鐵十一局三公司在鐵路鋪架工程方面具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其中T梁架設、有砟、無砟軌道500米長軌鋪設、移動式閃光接觸焊接、高速無砟道岔鋪設、軌道整理等多項鋪架施工技術的創新,填補了國內鐵路鋪架工程的空白,成為中國鐵建鋪架工程的一張亮麗名片,曾被國家領導人譽為鐵路「鋪架勁旅」。中鐵十一局鋪架隊還曾參加過青藏鐵路的鋪架,在海拔4704米的西藏安多縣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鋪架基地,在高原缺氧、高寒、連續長大下坡等特殊困難條件下,創造過日生產軌排3.425公里的全國最高紀錄和日鋪軌8.1公里的高原鋪軌紀錄。曾經有段橋樑運架一體機在深山峽谷中架橋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里廣為傳播,開始有人以為這段視頻表現的外國人架橋的場面。經知情人告知這就是中國鐵建十一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在吉圖琿高速鐵路架設箱梁的視頻之後,微信圈里的朋友們紛紛點讚:「厲害了,我的國!」二分部項目經理沈育斌在中鐵十一局三公司曾參加過大秦、寶中、京九、南昆、內昆、渝懷等重要鐵路幹線以及武廣、石武、哈大、蘭新、廈深、昆樞等高鐵線路的鋪架任務。沈育斌具有豐富的鋪架經驗,尤其是他曾經在青藏鐵路參加鋪架任務幹了三年,有高原鋪架經驗。但是拉林鐵路的鋪架,還是讓沈育斌感到了一個字:難!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難就難在藏東南地區交通運輸不便,拉林鐵路許多路段不通公路,只有便道,鋪架大型物料運輸十分困難;

  縱有千難萬險,我自有謀劃在前。拉林鐵路還剛剛開始全面施工,中鐵十一局拉林鐵路工程指揮部就開始了鋪軌架梁的超前謀劃。沈育斌帶領鋪架工程技術人員2016年7月開始,連續五次進行拉林鐵路全線踏勘,對每一段線路地形地貌、工程進展進行了認真分析,有針對性地編制了非常周密的長達276頁的拉林鐵路全線鋪架施工組織方案,對全線每一孔T梁架設、每一段鋪軌、每一組道岔的鋪設時間都精確到某一天,並且這種精確隨著調研的深入動態的調整。這就是指揮長吳啟新和項目經理沈育斌的攻堅化險之招、克難致勝之計。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制梁場

  架梁需先制梁,制梁需先建場。吳啟新和沈育斌先抓鋪架基地建設,與當地政府協調,在嘎拉山腳下徵用荒地400多畝,平整後建成了現代化、標準化混凝土拌合站、試驗室和規模宏大的標準化制梁場,並榮獲了中國鐵路總公司拉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優質樣板工程」稱號。2017年「五一勞動節」一過,就開始先行製作拉林鐵路第一片梁,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個月。沈育斌有高原制梁的經驗,避開白天日照強、溫度高、混凝土失水快的時段,利用高原早晨溫度、濕度比較穩定的特點,抓緊時間制梁。制梁的每天早晨4點多鐘,天還沒亮,制梁場的拌合站就已經隆隆作響。趕在太陽出來之前,第一片梁就已經澆築完成。白天強光照射升溫較快,他們對模板噴淋降溫,然後帶模養護、覆蓋土工布保濕、自動定時噴淋養護,制梁過程中克服了高海拔、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及時解決了原材料的供應和運輸的困難,面對晝夜溫差大、風沙大、氣候變化大的施工環境,項目全體團結協作,攻克技術、質量控制的難關。充分發揚了青藏鐵路的不畏艱苦的拼搏精神,最終於2017年7月26日一次性順利地通過中鐵檢驗認證中心橋樑產品生產許可認證,為後續鋪架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拉林鐵路鋪架工程單線作業,作業線路長,作業工點分散,帶來運輸、線上施工等巨大安全壓力,調度作業工作量大,鋪架基地及梁場調車頻繁,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既有的運輸調度指揮系統已不能適應。項目經理沈育斌和總工程師李寶林多次與公司科研和運輸調度部門研討方案,同時藉助與外部科研單位的合作,開發出了適合拉林鐵路鋪架工程特點的《鐵路工程運輸調度指揮管理系統》,將實現以下功能:列車運行圖繪製、列車調度命令無線下達、列車定位及實時監控、安全預控功能(大長隧道內機車相互報警)、視頻監控(列車推進視頻領航)、施工進度形象展示、數據錄入、自動生成及查詢、列印功能、移動辦公、與列車精確速度傳感器測速數據無縫對接、與列車油耗傳感系統數據無縫對接、列車使用狀況自動統計及維修報警。通過《鐵路工程運輸調度指揮管理系統》,將有效解決拉林鐵路長大隧道通訊聯絡問題,整體提高工程施工期間的機車運行、工程進度管理、工程調度、關鍵位置現場監控等信息化水平,以適合拉林鐵路鋪架現場調度指揮的要求。

  為了解決時速16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單線鋪軌的技術難題,他們研究採用換鋪法及500米長軌一次性鋪設方案,即先在路基上鋪設25米長的短軌,再換鋪500米長鋼軌,然後以500-1500米為單元軌節進行應力放散鎖定焊接,最後進行軌道調整,達到列車高速運行的標準。無砟軌道採用WZC500進行長軌一次性鋪設。對於全線72處需要短軌、長軌頻繁轉換鋪設方案,他們也研究了一套快速轉換的辦法,保證鋪軌順利進行。

  按照拉林鐵路節點工期要求,指揮部和項目部倒排工期,周密謀劃。沈育斌經理悄悄地告訴我,他們其實還留著一手哩,那就是凡事都超前的一手。他們目前已經製作完成32片梁,長鋼軌的運輸儲備也已經開始謀劃,計劃到2017年底先期儲備50至80公里。並且2017年10份開始在中鐵十一局負責施工的管段先試鋪第一段軌道,試架第一孔橋樑。沈育斌特意叮囑我:「千萬保密,現在只干不說!」

鋪架在格桑花盛開的路上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協榮村最早見證了拉日鐵路建成和盛大通車的藏族村民,同樣一如既往地盼望著拉林鐵路的修建。因此,當拉日鐵路的建設者前腳剛剛離開協榮村,藏族群眾又迎來了拉林鐵路的建設者。中鐵十一局拉林鐵路工程指揮部就建在協榮村的協榮火車站旁,協榮村村委會主任扎西帶著藏族村民給新來的鄰居獻上了聖潔的哈達,表達藏族群眾對築路人熱切的期盼和吉祥的祝福,他們像當年曾支持拉日鐵路建設那樣給予拉林鐵路建設以最大的支持。右圖:既有線施工。

  隆巴村有個也叫巴桑的貧困戶,家貧偏遭屋漏,修房錢又不夠,正為難之際,鄭經理帶著項目部的車,給巴桑家拉去了兩噸水泥,扶持他修房,還將屋前的村道幫助硬化一千多米,便於村民出行。協榮村有塊窪地常年遭水淹不能耕種,一分部知道後,項目經理鄭典明安排職工利用工余時間,開上挖掘機幫助協榮村平整出百餘畝能夠耕種的好耕地,到了油菜花開的季節,大片艷黃色的油菜花成為協榮村的一景。

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


與村民在工地聯歡

2017年5月的一天,高原上正是格桑花盛開的季節,中鐵十一局宣傳小分隊來到拉林鐵路工地慰問職工。吳啟新特意安排,請宣傳小分隊到協榮村為藏族村民慰問演出,能歌善舞的藏族村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紛紛主動走上台來,和築路職工一起又唱又跳,好不熱鬧! 右圖:與村民在工地聯誼。

尾聲:冷戰不再,關心繼續

  台上還載歌載舞正熱熱鬧鬧的時候,吳啟新的手機響了。他看了一眼來電顯示的手機號,心里卻「咯噔」一下,原來是妻子從武漢家里的來電。自他上到高原,他最不願意接的電話其實正是妻子的電話。妻子的來電總是在抱怨、抱怨、抱怨!不是抱怨他家里的事什麼都不管不問,就是抱怨家里一大堆的事沒著沒落的質問他什麼時候回家?誓有一股將家庭的「冷戰」進行到底的勇氣。可是妻子的來電,他就是再不願意接也得接,不然下次只能落下更大的抱怨。

  是的,他非常感謝妻子的諒解、和解、理解!在他最想家的時候,妻子給了他堅持高原繼續奮戰的勇氣和動力。從此家里再沒有彼此的「冷戰」,只有互相的關心和支持。其實,每個築路人之所以能夠四海為家,築路天涯,無論是事業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所願,還是職業賦予的職責和擔當所在,都還不是全部,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所付出的。數數身邊的築路人,哪個家庭沒有這樣的付出呢?甚至不光他們的家人,就連孩子也同樣在付出自己的情感。

  項目二分部總工程師李寶林上拉林鐵路身擔重任,已經好多年不能回家團聚。妻子任春梅支持他工作,也怕他分心,也主動要求上拉林鐵路,在計劃合同部擔任部長。他們把女兒李夢琪放在雲南老家爺爺奶奶給帶。村里的孩子因為沒見過李夢琪的爸爸媽媽,便說她沒有爸爸。春節李寶林回家探親,小夢琪讓爸爸帶著她在村里走了好幾圈,每見到一個同學她好自豪地跟人說:「這是我爸爸,這是我爸爸!」讓李寶林聽得好心酸,把小夢琪的手拉得更緊了。

編輯:樂在其中

來源:kknews新建川藏鐵路,一個指揮長的拉林鐵路紀事 作者:11師53團李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