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撿垃圾的 90 天,經歷了雪崩、糞便、還有屍體……

作者:布吶吶

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這兩天,一則禁令火了——珠峰核心區旅遊關閉。

禁令一出,很多人深感震驚和意外。

在此要特別強調一下,就在 2 月 15 日,西藏自治區有關部門表示網傳 ” 珠峰景區永久關閉 ” 消息不實,此禁令只是針對核心區。

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三部分,關閉的核心區即絨布寺以上的區域。

� �

(參考下圖)

也就是說,為了生態保護,5150 米以上的核心區將不再開展旅遊活動。

很多人好奇現在的珠峰到底怎麼了?

提起珠穆朗瑪峰,我們腦海中閃現的是——神聖、高潔、世界之巔。

這是無數人心中的聖殿,世人眼中的女神,更是每一位登山愛好者渴望祈及的天堂。

但是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自上世紀 50 年代以來,有
140 噸垃圾被留在這里,要
全部清理干淨至少要 10 年以上!

定日縣珠峰管理局最新發佈的公告中顯示:僅去年,自治區就組織清理海拔 5200 米以上的垃圾 8.4 噸,海拔 5200 米以下的的轉運垃圾 335 噸。

冰冷的數據背後暴露出殘酷的現實,聖潔的珠峰變髒了,它變成了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場 “。

我們印象中如此聖潔的珠峰為什麼會有這多垃圾呢?

所有的一切還要從 1953 年說起,新西蘭人希拉里和夏爾巴人諾蓋實現了人類歷史對珠峰的首次征服,至此,打開了人們挑戰自然的宣告。

根據馬拉雅數據庫 ( Himalayan Database ) 顯示:
截止 2016 年底,全世界一共有 4469 人,成功登頂珠峰 7646 次。即使不攀登珠峰,對珠峰慕名而來的遊客每年大概有 7 到 10 萬人。

不過,有些人倒也沒空着手來,廢棄的氧氣瓶、塑料瓶、繩索和帳篷……

甚至還能碰到幾十年前丟棄的罐頭瓶

另外,由於環境惡劣、地質復雜早期沒有修建廁所。人類排泄只能挖個坑就地解決,留下數噸的排泄物。它們堆積在山上許多年也不能被降解。

除了垃圾和排泄物,還有將近 300 具遇難者的遺體。隨着氣候變暖,冰川消融,越來越多的屍體開始暴露出來。

(登山者遺體死亡分佈圖)

關鍵問題來了,這些垃圾要怎麼清理?

海拔 5200 米以下的珠峰大本營尚能通過汽車到達,將垃圾運輸出去;等到了海拔 6500 米的前進營地,運輸就只能靠氂牛了;如果想在7000 米以上清理垃圾,只能依靠人力。越往高處,危險系數越大。

有一部紀錄片《珠峰清道夫》,就記錄了那些冒着生命危險保衛珠峰環境的人。

他們有些世代生活在珠峰腳下,被稱為” 喜馬拉雅山的挑夫 “。

和普通登山隊員相比,珠峰清道夫面臨的任務更為艱難。

他們一旦開始清理一般要持續三個月。行動的起點位於世界最危險的飛機場——盧卡拉機場。

這是一座建於海拔 2860 米上的高山機場,跑道很短僅有 475 米,盡頭是懸崖,如果在這個距離不能起飛就會機毀人亡。

之後他們要沿着地圖所示的紅色路線從 1 號營地出發,直至峰頂,並沿途清掃遺留的垃圾。

他們要背着巨大的行囊。首先需要穿越昆布冰瀑,這是一座移動的冰川,也是珠峰上幾個最危險的地段之一,稍有不慎跌入萬丈深淵,必死無疑。

登山已如此危險,誰也沒有料到就在此時一場雪崩緊隨而來,如果不幸就會被埋在白雪之下,低溫和窒息而死。

另外,珠峰的天氣也是變幻莫測,刮風,暴雪,氣溫驟降至零下 40 度。

他們必須藉助繩索爬行,一旦被繩子絆倒,骨折,很容易在寒風中,體力不支喪生。

一路心驚膽顫終於到了 1 號營地,不過,這僅僅是第一個目的地。

他們還要繼續前往海拔 6000 多米的 2 號營地,這期間隊員們只能依靠冰川融水進行補給,然而水源早已被污染,冰川上的垃圾,糞便和未處理的屍體早已把病菌帶入水源之中。有些隊員因此生病,頭疼,發燒,話也講不出來。

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依然在沿途仔仔細細的清掃着每一處垃圾。

堆積的罐子

       

   

遺棄的塑料袋

繩子、雜物

除了打掃垃圾外,還有更艱巨的任務等着他們。

他們要在爭得家屬的同意下撤回兩具遇難者的遺體。遺體皆喪命於海拔 8000 米的高峰之上,這里佈滿了陡峭的堅冰,個人往返已經筋疲力盡,更何況還要拖着冰凍的屍體。

清道夫們將屍體包裹起來,沿着繩索和扶梯送回駐扎的 2 號營地。

這是一個 75 的斜坡,異常陡峭,每一步都要萬分小心,一旦屍體滑落就再也找不到了。

最終,隊員們成功把遺體運回 2 號營地。這時直升機也正好趕到,將兩具遺體運回珠峰大本營。

很多人說,既然有直升機為什麼還需要人力呢?這是因為直升機在珠峰的飛行異常危險,螺旋槳在稀薄的空氣里根本無法正常工作,飛行員隨時面臨死亡威脅。

遺體運回之後清道夫們的任務依舊沒有結束,還有更艱難的任務等着他們。

他們要登上 8844.43 米的世界之巔,這里的空氣含量只有海平面的 30%。生死就在一念之間,每一次呼吸都十分珍貴和關鍵,每一步都異常艱難。

他們要在這片終極死亡區域做最後的清理。出乎所有人意料,這里依然有大量堆砌的廢舊經幡、丟棄的酒瓶和用盡的氧氣罐。

清道夫們用袋子把垃圾捆綁,每人要背負着 25 到 50 公斤的垃圾不斷往返。

在這段極為艱難的旅程中根本無法藉助任何機械工具,只有靠人力一步一步的下山。

他們要背着這些巨大的行囊再次穿越陡峭的冰山、跨過深邃的峽谷、忍受刺骨的寒風。

這次行動他們總共從死亡地帶帶回
1 萬 8 千多公斤垃圾,兩位登山者的遺體也得以安葬故里。

想起一位登山者曾經說的一段話:只有當一個人真正走在通往最高海拔的道路上,走在各式各樣被遺棄的登山工具、食品罐頭、酒瓶之間時,他才會明白,那座由遠處看到的由岩石、冰塊構成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始頂峰,不過是幻覺。

很多人說,這些人冒着生命危險拿着少的可憐的資助圖什麼?

珠穆朗瑪峰位於喜馬拉雅山,喜瑪拉雅——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融化後可供給整個亞洲的飲水所需,該地被稱為
” 亞洲水塔 “。

垃圾,屍體和排糞便攜帶的細菌已對當地的水源帶來了污染,一旦面積再度擴大將波及整個亞洲的淡水資源,10 億人的生存將受到影響。

他們不圖錢,不圖利,只圖珠峰永遠聖潔,只圖人類永遠健康。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那則紀錄片拍攝三年後,隊長納姆伽爾在回收垃圾的下山途中不幸去世。

直升機駕駛員薩賓也在一次營救任務中直升機墜毀,不幸身亡。

不過,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人們只看到某些登上珠峰的人收到鮮花掌聲,卻看不到珠峰清道夫在負重前行。

很多人想不通,某些自詡熱愛自然的人在珠峰怎麼會成為垃圾的製造者?

因為他們是偽登山者。

真正的登山者都是熱愛這片雪山的人,之所以嚮往是因為它的純淨,慕名趕來見證又怎會去破壞呢。

而那些偽登山者只是想挑戰、想征服,成功之後帶着勝利者的歡呼聲發出一個擁有無數點贊的朋友圈便轉身離去了,他們能背着一切榮譽滿載而歸,卻不能背上那一地的垃圾。

(現場實錄)

或許沒人注意到被你踩在腳下的這片雪山是多少人心目中聖傑的天堂,在你成功路上隨意丟棄的垃圾,污染的可是數億人賴以生存的水源。

由於登山運動和人類活動的增加,原本生態就十分脆弱的珠峰環境承載力正逼近極限。

為了保護世界最高峰,中國人已經開始行動。

去年,珠峰大本營及以上區域進行了三次大規模垃圾清理活動;每年只限春季登山,登山人數限制在 300 人左右;當地計畫在珠峰搭建環保廁所,排泄物由農牧民收集,用於農業生產。

此外,今年西藏體育局將出台《珠峰登山垃圾管理辦法》。下山的時候,必須攜帶 8 公斤的垃圾,並首次對海拔 8000 米以上的登山者遺體進行集中處理。

不知道這些雪山中的垃圾需要多少人耗費多少時間才會清理完。但暫時關閉珠峰核心區之後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未來再看見它,這座雪山會更潔白,這片天空能更湛藍。

最後,《珠峰清道夫》里曾有一段話,想送給每一個人:

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拿;

除了時間,什麼都不要偷;

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

參考資料及圖源:

紀錄片:《珠峰清道夫》

人民網:《官方稱珠峰永久封山不完全准確 登頂每年控制約 300 人》、《珠峰景區 ” 永久封山 ” 不實 多部門將出台更嚴格環保措施》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佈公告保護珠峰生態》

馬拉雅數據庫 ( Himalayan Database )

關於作者: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轉載請聯系(ID:iiidaily)授權。

人生自有詩意,詩意美在四季

《給孩子的好詩詞》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拇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