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前言:1591年,豐臣秀吉派兵出征朝鮮,揚言要取到朝鮮,攻入北京,入主中原,然後再南下消滅印度和菲律賓。日本在二戰時期的侵略路線,歸根結底可以追溯到豐臣秀吉。然而,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君王一怒”,伏屍百萬,直接打碎了日本的春秋大夢。

公元1589年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1591年,豐臣秀吉平定了九戶政實之亂,這是他在日本國內打完的最後一場仗,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日本戰國亂局趨於穩定。

但是,穩定的局面之中也存在著巨大的危機:豐臣秀吉之所以能在日本戰國末年迅速崛起,是因為他在戰爭中常常能聯合實力比較強的勢力,並且許諾給對方更多的封地。然而,現在仗打完了,接下來如何安頓這些驕狂蠻橫的武將呢?風臣秀吉的做法是——征服朝鮮,然後出征明朝,帶領這些人瓜分東亞,繼而出兵印度。

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豐臣秀吉

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14萬,渡過朝鮮海峽,進入朝鮮,之後僅僅用了十九天的時間,便攻下朝鮮王國王京漢城(明朝首都稱京師,朝鮮首都只能稱王京),威逼鴨綠江明朝邊境。

朝鮮國王在一陣恐慌中棄城而逃,來到明朝和朝鮮邊境的城市義州。這場災難,被稱為”壬辰之亂”。

對於這段歷史,從明代開始,中國官方的史書記錄總體上就偏少,在當代中國,國內研究壬辰之亂的著作也很少,這就導致了民眾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所以國外歷史學家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也就掌握了更大的話語權。

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明軍

加拿大歷史學家塞繆爾·霍利寫了一本書,叫做《壬辰戰爭》,這本書在2019年由後浪出版社出版。

說實話,書是好書,但是塞繆爾的觀點說來十分可笑——他認為,壬辰之亂,萬曆皇帝出兵朝鮮只是加速了日本的失敗,在整場戰爭中,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朝鮮。也就是說,如果明朝不出兵朝鮮,朝鮮照樣能打贏日本。

在書中,塞繆爾是這樣寫的:

明軍的參戰並非決定性因素,日本人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明軍的到來只是加快了它的到來。到了1592年年末,朝鮮人已經從戰爭初期的混亂中緩過神來,各地抗日活動風起雲湧,日本人無法有效統治占領區……朝鮮人的損失要高出數倍,但是他們不畏犧牲,日本人卻不是這樣。朝鮮人可能需要在敵後戰場活動數年,才能最終讓日本人筋疲力竭,迫使其離開朝鮮半島。但是他們必然會取得最終的勝利,不管是否有明朝的幫助。

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日本戰國鎧甲。日軍鎧甲製造比較精良,而且樣式嚇人,朝鮮軍曾被嚇得不輕

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壬辰戰爭》這本書中,塞繆爾首先分析了日本、明朝和朝鮮三國的實力。

他認為,日本在戰國末期,積極引入西方先進的火器,在軍事裝備上遠超明朝和朝鮮。而且,由於長期的戰爭,日本武士的軍事素養極高,日本軍隊的戰力蒸蒸日上,已經成為”世界強權”。

相反,明朝到了末期,軍備飛馳,軍隊紀律鬆散,國內的叛亂連連不斷,鬧得萬曆皇帝疲憊不堪。對於日本,明朝政府也一直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仍然看做是不值一提的”倭寇”,並且把對方當做自己的”不聽話”的藩臣。

朝鮮更加不堪——在朝鮮國內,朝廷分成東西兩黨,兩黨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相互攻擊,全然不顧及國家利益。朝鮮國王對於東西兩黨之間的鬥爭也無能為力,因為他的權力的合法性來自於明朝,自己只能在黨爭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過度干涉,很有可能連自己的王位也保不住。

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朝鮮國王。朝鮮國王政權的合法性必須依靠明朝才能獲得,所以,大臣往往會廢立君主。

明朝的孱弱和朝鮮的窩囊,都被遠方的日本看在眼里。不可一世的豐臣秀吉認為,只要出兵,絕對能取代明朝,成為天下共主。

在這本書後來的敘述中,明朝絕對更是被塞繆爾貶低得一無是處。比如他就說,明軍到了朝鮮之後,基本上就沒有打過太多硬仗,他們在面對日軍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撤退。而且,他們還經常以糧草不足為藉口,拒絕出戰。

再比如,書中還提到明軍謊報日軍的死亡人數。作者認為,當時負責對日作戰的明朝最高軍隊統帥宋應昌,在給萬曆皇帝的奏摺里說在第二次平壤戰役中,明軍殲滅了16047名日軍,但是實際上日軍當時在平壤城內的守軍不過15000人,所以,塞繆爾認為,宋應昌顯然是在誇大戰果。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宋應昌

其實如果不是明軍出征朝鮮,朝鮮亡國基本上已經板上釘釘。

1592年4月12日,日軍第一軍團一萬八千七百人渡海至對馬島待命,兩天後,4月14日日軍在朝鮮釜山登陸。朝鮮其實早就得到了日本要侵略朝鮮的消息,但是朝鮮人一直沒敢聲張:

日本提出,要借道朝鮮,出征明朝,朝鮮和日本接觸了很久,但也正因為朝鮮瞞著明朝和日本提前接觸,所以沒敢把日本即將侵略朝鮮的消息及時報告給明朝。這就導致明朝在戰爭初期,一直懷疑朝鮮和日本有所勾結。

但是,日本的攻勢實在是太猛,在日軍登錄釜山19天後的5月2日,日軍攻下了朝鮮王京漢城,1592年6月15日陷平壤。此時朝鮮已經不得不向明朝求救了。

當明朝群臣正在爭執的時候,一向不願意上朝的萬曆皇帝站了出來,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他說:

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萬曆皇帝。萬曆皇帝昏而不庸,在重大決策上,他一直比較果斷。

朕受天命,君主華夷。方今萬國咸寧,四溟安靜,蠢茲小丑,輒敢橫行。復敕東南邊海諸鎮,並宣暹羅、琉球等國,集兵數十萬,同征日本,直搗巢穴……

萬曆皇帝的發言擲地有聲,他說:朕受了天命來做天下的共主,現在四海咸寧,豐臣秀吉你這個小丑怎麼敢橫行霸道?我將下旨給東南沿海各地軍事重鎮和暹羅、琉球等國,集兵數十萬一起征服日本,直搗巢穴!

此時的明朝雖然在走下坡路,但是仍然是”天下”的中心。在萬曆皇帝的號召下,琉球和暹羅等國確實派出了軍隊——所以,之後出征朝鮮的不止是明軍,還有各處明朝藩國的聯軍——這一細節其實連我們中國人都很少知曉。

朝鮮得到萬曆皇帝的支持後,激動地痛哭流涕。在朝鮮人看來,明朝的軍隊,就是”天兵”,就是救世主。

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明朝軍隊。其實到了明代末期,明軍、朝軍和日軍,都配備了大量火槍。

朝鮮的史料就說過這樣一句話:

舜臣知不可易攻,乃引兵還,以待天兵。

李舜臣(朝鮮的海軍大將)在攻打釜山的時候,知道不太好攻得下來,所以就帶著海軍回去了,等待著”天兵”的到來。

所以在整個壬辰之亂當中,明朝才是抗倭的中流砥柱,如果不是明軍參與戰爭,朝鮮根本無力對抗日軍。在當時,這也是得到了朝鮮君臣的認可的,甚至在日本走後,朝鮮人一直認為大明對朝鮮有”再造之恩”。

後來明朝滅亡的時候,朝鮮人痛哭流涕,認為正是因為當年萬曆皇帝出兵朝鮮,耗費了巨大的國力,並且喪失了殲滅東北女真人的最佳時機,才導致明朝最後的滅亡。為了紀念明朝,朝鮮在之後近三百年時間里一直偷偷地沿用明朝年號。

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受到中國 電視劇的影響,老百姓很容易誤以為明軍還僅僅是拿著刀上戰場的。

在戰爭結束後,朝鮮國王李昖鬱鬱寡歡,把權力交給了自己的兒子,他擔心萬曆皇帝將要追究他的責任,一直躲在深宮,等待著明朝的懲罰。但萬曆皇帝最終原諒了他。

對於剛才提到的塞繆爾說明軍謊報殲敵人數,其實也是不準確的。實際上,宋應昌在給朝廷的奏摺里寫的是殲滅日軍1647人,但塞繆爾參考的材料顯然是參考錯了,以為是16047人。

塞繆爾說,以往寫壬辰之亂,人們用的都是中國的史料,所以他另闢蹊徑,選擇用朝鮮和日本的史料。但結果呢?結果出了觀點錯誤,連引用的數字也是錯誤的。

所以,這本書雖然寫得倒是挺好看,但是從頭到尾都充滿了對明朝的污衊。

但在明朝君臣的眼里,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根本不值一提,只不過是大明朝的一個小插曲而已。壬辰之亂結束後,萎靡不振的日本開啟了長達三百年的閉關鎖國,甲午戰爭之前再也沒敢染指朝鮮。

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去世後,德川家康統一日本,開啟了長達三百年的閉關鎖國。

通過讀這本書,我有一點感觸:

中國的歷史作品,大多數都寫得過於學術,以至於對普通讀者十分不友好。不是說中國的學者不行,而是他們寫的內容太嚴肅了,太脫離大眾。這就導致普通民眾拿到這些書的時候,根本讀不下去。

那國內的書沒法子讀,怎麼辦呢?出版社只能引進一些國外的作品彌補市場上的空缺,但結果就是這樣的書往往帶有許多錯誤觀點,許多不知分辨的讀者,很容易被帶偏。

所以,歷史學的寫作,如何”破圈”,讓更多的普通讀者接觸到最新的觀點,這很重要,因為這既牽涉到還原歷史真相和把握歷史研究話語權的問題,又牽涉到是否可以讓老百姓們更瞭解更熱愛歷史的問題。

作者的話: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以後會繼續更新,大家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加個關注。

來源:kknews萬曆如果不援朝抗日,朝鮮能打贏嗎?國外學者:朝軍起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