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因何失敗?根源便在於起義軍的三次內訌

作為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陳勝吳廣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尤其是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鼓舞了多少古往今來的有志之士。

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陳勝、吳廣起義打響了反秦的第一槍,但是對於陳勝吳廣起義究竟是如何失敗的,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陳勝吳廣起義因何失敗?根源便在於起義軍的三次內訌

其實陳勝吳廣失敗的原因,在於其內部的三次內訌,正是這三次內訌改變起義軍的進程,導致陳勝大軍功虧一簣。

其實,從秦末第一次農民起義,到晚清的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有數百次,幾乎每次農民戰爭中都伴隨著內耗,這幾乎成了農民起義的宿命。

陳勝吳廣大軍的第一次內訌,發生在起義軍攻占陳縣以後。當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樹立義旗後,立馬得到了苦秦久矣的民眾的支持。

於是,起義軍在短短的時間內便連下五縣。在攻占了戰略要地陳縣後,陳勝召開起義軍內部會議,商量起義軍日後的戰略發展方向。

陳勝吳廣起義因何失敗?根源便在於起義軍的三次內訌

在這次會議上出身於底層的三老和豪傑紛紛支持陳勝為王,他們對陳勝說,將軍你披堅執銳,出生入神,率領大軍討伐無道的暴秦,復立楚國的社稷,功勞甚大,應該稱王。

這建議也是說出了陳勝的心聲,畢竟在陳勝看來,我出生入死的作戰,就是為了日後的富貴,正如他所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憑什麼我陳勝不能稱王。

但是這種建議卻受到另一批人的堅決反對,這些人就是原先的六國貴族之後,其中的代表便是張耳陳余等人。

在這些貴族看來,王權乃是神授,稱王只有我們這些高貴的人能做,這個王位豈是你們這些泥腿子能觸碰的。

陳勝吳廣起義因何失敗?根源便在於起義軍的三次內訌

當然,這個理由肯定是說不出口的,所以他們找了另一個理由,他們對陳勝說:「將軍嗔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告訴陳勝,你現在之所以能受到大家的愛戴,,是因為你敢為天下先,率領大軍反抗,顯得您大公無私。

但是一旦你急於稱王,就會顯得你私心很重,所以為了以後的發展,你暫時先不要稱王。這是陳勝和張耳陳余等人的第一次衝突。

陳勝沒有聽從等人的建議,而是堅持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

其實張耳、陳余的建議雖然包含了一定得私心,但是其所說也是有著一定道理得。急於稱王將陳勝乃至起義軍的很多缺陷提前暴露。

陳勝吳廣起義因何失敗?根源便在於起義軍的三次內訌

此時的陳勝還沒有完全掌握大軍,此時正應該是廣積糧緩稱王的時候,但是其急於稱王的表現,激起了各路將領的不滿情緒。

於是,在陳勝稱王後,便直接爆發了第二次內訌,如果說第一次內訌是隱性的,僅僅體現在兩撥人不同的建議上。

那麼,第二次內訌便是直接將內部鬥爭由「隱形」開始轉變為「顯性」,地方上的實力諸侯直接驅逐殺害了陳勝派來的將領。

這說明陳勝此時還並不能有效制約各路割據勢力。事實上,他也一直處在比較被動的地位,這和他稱王過早是密不可分的。

陳勝吳廣起義因何失敗?根源便在於起義軍的三次內訌

縱觀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大多帶有濃厚的平均主義色彩,作為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陳勝吳廣起義也必然帶有這種色彩。

本來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地位,昨天還互相稱兄道弟的,但是今天你就變成了王,而我則成了你的屬下,憑什麼?我手里的兵馬並不比你少,你能稱王,憑什麼我不能。

所以,沒有完全掌握大軍,形成絕對優勢的陳勝,根本無法壓制各路諸侯,於是緊接著爆發了起義軍的第三次內訌。

第三次衝突是以張耳、陳余為代表的一系列割據分封行為,並以最高將領吳廣被殺作為頂峰。

陳勝稱王後,便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余北攻趙地,鄧宗南征九江,周市奪取魏地。

陳勝吳廣起義因何失敗?根源便在於起義軍的三次內訌

前面說過出身貴族的張耳、陳余堅決反對陳勝稱王的決定,因此也引起了陳勝的不滿,所以陳勝並未重用他們,僅封他們為校尉。

當然,陳勝的行為也引起了張耳、陳余等人的不滿,正好此時爆發了起義軍內部的第二次內訌,張耳、陳余等人也看到了陳勝的致命弱點。

於是,這兩個人便遂積極策動陳勝的手下武臣自立為趙王,而張耳、陳余兩人也順勢成為在趙國的大將軍和右丞相。

而武臣的這個舉動直接引發了連鎖的反應,陳勝的手下紛紛拋棄了陳勝自立為王,原先六國的後人們也趁機自立為王,大大削弱了陳勝大軍的力量。

陳勝吳廣起義因何失敗?根源便在於起義軍的三次內訌

派往各地的將領也不聽陳勝的節制,甚至為爭權奪利而互相殘殺。如圍攻滎陽的起義軍將領田臧與吳廣意見不合,竟假借陳勝之名殺死吳廣,結果導致這支起義軍的全軍覆滅。

而派去西征秦國的周文大軍,遇上了秦國最後的名將—章邯,戰敗而死,此時隸屬於陳勝的軍隊已經損失殆盡了。

章邯則趁勢展開全面反撲,而陳勝的其他部下卻都抱著保存主要實力,消極避戰念頭,各自為政的發展自己的勢力。不僅僅沒有革命的全局意識,反而是不斷自相殘殺。

這種分裂的局面被章邯趁勢各個擊破,而陳勝敗亡的結局便已經註定了。所以在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一定要低調,廣積糧緩稱王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來源:kknews陳勝吳廣起義因何失敗?根源便在於起義軍的三次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