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在《星際迷航》中,博格人(Borg)是半有機物半機械的賽博格,身體上裝配有大量人造器官及機械,能夠同化其他種族的生物和科技特徵。

如果博格飛船上有蟲子,那或許是半機械蟑螂的模樣。

註:以下內容可能會引起身體不適或心情不快,不建議在吃飯時瀏覽。

天降大任於蟑螂

馬達加斯加蟑螂,成年時長到 6 厘米(2.4 英寸),有「攀爬好手」之名,當感覺有危險時,它會讓空氣快速通過背部的孔從而發出嘶鳴聲。

科學家從它們的偉岸身姿上,看到了它們「進化」成半機械昆蟲的潛力。

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遠程無線控制蟑螂的系統,近日將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 npj Flexible Electronics。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 圖片來自:CNET

首先,研究人員用特別設計的「背包」,將無線腿控模塊和鋰聚合物電池連接到蟑螂胸部,電脈沖可以刺激蟑螂的神經系統,控制它朝左或朝右移動。

「背包」根據模型蟑螂的身體建模並用彈性聚合物 3D 列印,完美貼合蟑螂曲面,能在胸部固定一個多月。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而發送和接收信號需要有持續的供電,否則當電池耗盡電量,蟑螂就能自由來去,畫面令人血壓飆升。

所以,研究團隊又在蟑螂腹部安裝了給電池充電的超薄太陽能電池模塊,讓它逃不出手掌心。其功率輸出達到 17.2 mW,比目前最先進的活體昆蟲能量收集裝置高出約 50 倍。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考慮到腹部在運動時的變形,不讓太陽能電池模塊阻礙蟑螂的正常行動,研究團隊測試了許多種電子薄膜,最終採用了比人類頭發細約 17 倍的 0.004 mm 薄膜,它大約可在蟑螂的腹部粘附一個月。

這也是本次研究比起半機械昆蟲前輩的長處——在更長的時間內控制蟑螂。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當一切准備就緒,你就可以用無線遙控系統,遠程對蟑螂為所欲為了。按下按鈕,你讓它向右轉,它絕不向左。

研究團隊指出,有朝一日,這些蟑螂可以用來監測環境或災後搜索救援,抵達人類難以觸及的地方。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只有無線運動控制系統,還沒有配備傳感器和攝像頭。其中,攝像頭需要更多的電力,就算能夠使用,解析度也會非常低。

所以,現在只能給你快意恩仇的掌控感,或者用來嚇唬被蒙在鼓里的朋友。

因為有了超薄太陽能電池,未來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多昆蟲加入,研究團隊看好甲蟲和蟬。

想像一下,當人類談笑間指揮一支半機械昆蟲隊伍,這場面將是多麼壯觀。當然,前提是它們不會失去控制。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不過,蟑螂的行動違背了自我意願,這個過程是否很痛苦?研究人員指出,根據與昆蟲有關的研究,蟑螂不會感到疼痛。再說了,廣東蟑螂很擔心你,你不一定很擔心它。

人才輩出的半機械蟑螂界

再來看看半機械蟑螂的「前浪」們,個個非等閒之輩。

早在 2012 年,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對蟑螂下手了,主角同樣是大型馬達加斯加蟑螂。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 圖片來自: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當微控制器連接到蟑螂的觸角和後部感覺器官,產生的電荷會使蟑螂認為它撞到了什麼東西,或者遇到了什麼威脅,從而移動到你想讓它去的方向,甚至走出一個規劃好的曲線。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蟑螂可能以為這是它的自由意志,實則被人類遠程控制。而人類對它的期待是,在狹小的空間里尋找災難倖存者。

2018 年,康乃狄克大學研究團隊創造了一種微電路,控制蟑螂的方式也是讓蟑螂相信自己遇到了障礙。

相比前人的進步在於,微電路實現了對半機械昆蟲更可靠和精確的控制。

具體來說,它能夠檢測蟑螂的 6 度自由運動、線性和旋轉加速度,以及周圍的環境溫度,因為環境溫度也會影響昆蟲移動的方式和位置。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 圖片來自:the Dutta Lab

康乃狄克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 Dutta 對它寄予厚望:從搜索、救援到國防,半機械昆蟲有大量有用的應用,但現在仍處於「幼蟲」階段,它未來的高科技兄弟可能會拯救你的生命。

半機械蟑螂還有更多的使命。2013 年前後,神經科學家 Greg Gage 推出了「蟑螂意念控制器」RoboRoach,將其作為教育體驗,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神經迴路。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 蟑螂手術用具.

世界上有太多無法治癒的神經疾病,學習神經科學又有一定門檻,RoboRoach 這類工具是為了讓學生在更早的年齡學習神經科學,他們中或許有人能成為解決問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讓蟑螂戴好控制單元、電池和電極,學生可以通過免費的手機應用,微刺激蟑螂的觸角神經,短暫地無線控制蟑螂的左右運動,並記錄活的神經系統組織的變化。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Greg Gage 表示,對蟑螂來說,這不是一個很痛苦的體驗,它們適應得也很快。簡言之,沒有一隻蟑螂在實驗中受到傷害。

當你將蟑螂放回籠子約 20 分鍾時,它們會「忘記」剛才的經歷,然後刺激再次起作用;大約 2 到 7 天後,刺激會完全失效,蟑螂不再聽你擺布,可以「功成身退」了。

需要提醒一下,假如你想要購買 RoboRoach,蟑螂並不捆綁發售,但可以單獨訂購南美蟑螂,一盒三隻。

論蟑螂的多種用法

不負「打不死的小強」之名,在半機械蟑螂之外,蟑螂還有許多種用法。

先來說說你或許最不能接受的一種。

奉俊昊《雪國列車》里用蟑螂做的蛋白質塊,形象地體現了底層居民的生存狀態。昆蟲富含蛋白質,蟑螂繁殖能力又強,如果真的別無選擇了,作為末日口糧未嘗不可。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據說奉俊昊的要求是,蛋白質塊要像蟑螂翅膀般黑色但透亮。它實際由海帶和糖製作而成,很多演員盡管知情,但對這種黏軟的物體仍然難以下咽。

蛋白質塊只是演戲,現實里卻真的存在「蟑螂麵包」。

2017 年,巴西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種蛋白質增強麵包,這種麵包富含乾燥、粉碎和過篩的灰質蟑螂,結論是「使用灰質蟑螂麵粉,是一種在不改變感官質量的情況下豐富小麥麵包的有效方法」。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光啃麵包不免口乾舌燥,不如喝杯「蟑螂奶」原湯化原食。是的很不幸,「蟑螂奶」也是真實存在的。

2018 年 6 月有報導稱,所謂的「蟑螂奶」主要來源於太平洋甲蟲蟑螂體內的一種結晶體,「蟑螂奶」的蛋白質是一般牛乳的 4 倍,還包含了促進生長的胺基酸和人體所需的脂肪和糖類。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不過,從蟑螂體內提取分泌物要比奶牛擠奶要難得多,研究人員需要剖開雌性蟑螂的腹部,取出胚胎和內髒,再用移液管抽出結晶狀的分泌物,1000 只蟑螂才能製成 100 g「蟑螂奶」。

就算有了《荒野求生》貝爺的大心臟,嘗試還得冒風險,目前還沒完全證明「蟑螂奶」對人體完全無害。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和蟑螂搏鬥的過程里,我們大概都能領會,蟑螂的運動能力不可小覷。

這種天賦是很多科學家的「繆斯」,就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Robert Full 所說,「基於進化的古老工程,建造明天的機器人」。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比如,當蟑螂穿過微小的裂縫時,可以將身體擠壓到僅兩個硬幣高,承受 900 倍於體重的力。通過研究這種「極端表現」,以及蟑螂靈活的外骨骼和多刺的腿,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Kaushik Jayaram 設計了手掌大小的機器人 CRAM。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CRAM 是一種具有鉸接機構的可壓縮機器人,能夠擠入並穿過只有它一半高度的裂縫,未來可在龍卷風、地震和爆炸造成的廢墟中搜索和救援。

蟑螂腿則為人類假肢提供了思路,它們的彈性力學啟發了機械手抓握動作的設計。

哈佛大學生物機器人實驗室的一項研究便是參考蟑螂腿,製造出「沿著物體滑動直到包裹住物體」的手,類似於我們舉起咖啡杯。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蟑螂已生存了 3 億多年,和恐龍曾身處同一時代,現在還在污水管道、垃圾場等病原體密集的地方安居樂業,頑強的生命力絕非偶然。所以,在醫學領域,蟑螂亦有造詣。

研究發現,當蟑螂檢測到潛在的有害微生物時,它們的身體會產生阻止病原體的蛋白質。

在過去的十年里,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分離出各種蟑螂產生的抗菌蛋白,並測試了它們對抗鏈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感染的能力。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蟑螂可能是我們「對抗超級細菌所需要的超級細菌」。

把蟑螂變成「賽博格」,未來人類可能靠它拯救

▲ 圖片來自:scienceline

蟑螂確實有許多用處,但偶遇時還是讓人起雞皮疙瘩,當事人殺心大起,手執拖鞋,伴有頭皮發麻、汗毛林立的症狀。

研究是研究,生活是生活,我們不必喜歡蟑螂。或許正如 Kaushik Jayaram 說的那樣:

「我不希望我的背包、臥室或食物旁邊有蟑螂。我不認為蟑螂很可愛,但它們創造了一個偉大的科學模型。從廣義上講,大自然擁有龐大的設計理念庫。」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