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牛奶就腸胃不舒服?JAMA綜述原因和應對方法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喝牛奶或者食用一些乳製品後,會出現拉肚子、腹脹等胃腸道不舒服的症狀。有些人認為這是牛奶過敏,事實上,這是乳糖不耐症的表現。 乳糖不耐症是指食用含乳糖食物(如牛奶、乳製品等)後出現腹脹、脹氣、腹部不適、腹瀉等症狀的臨床綜合征,是一種影響全世界65%~74%人口的高度流行疾病,具有廣泛的地區和種族差異,而中國人是該病的高發人群。

近期 ,芝加哥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ine)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文回顧總結了乳糖不耐症的病因、診斷和治療。

一喝牛奶就腸胃不舒服?JAMA綜述原因和應對方法

截圖來源:JAMA官網
   乳糖是存在於乳品和乳製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一種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構成的雙糖,不能被小腸直接消化和吸收。乳糖進入人體後,需由小腸內上皮細胞分泌乳糖酶,水解乳糖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後,通過細胞的主動運轉而吸收。當人體缺乏乳糖酶時,一旦攝入過量的乳品或乳製品,其中的乳糖將不能被完全分解,會直接進入大腸,在大腸菌群的發酵下,生成一些有機酸和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從而導致腹痛、腹脹、腸鳴、腹瀉等症狀。
   乳糖不耐症常見原因包括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繼發性乳糖酶缺乏症和原發性乳糖酶缺乏症。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是由於乳糖酶基因編碼區發生改變而導致;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症多由胃腸道疾病導致小腸吸收表面損傷而引起,包括腹腔疾病、克羅恩病、小腸細菌過度生長、腸道感染和放化療腸炎等;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症是最常見的乳糖酶缺乏症,多發生在成年人中。乳糖酶活性受遺傳控制,並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甚至消失,通常在斷奶前最高,隨後在成年期下降到嬰兒水平的5%到10%,少數人在成年後小腸內仍保持較高水平的乳糖酶活性。

一喝牛奶就腸胃不舒服?JAMA綜述原因和應對方法
   圖片來源:Pixabay

刻意改變飲食並無法「拯救」乳糖酶的活性,無論是長期攝入乳糖還是從飲食中排除乳糖,都不會影響小腸吸收乳糖的能力。只要食物中的乳糖含量超過了乳糖酶的能力,就會導致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患者的症狀發展與乳糖的腸道運輸、乳糖攝入量和腸道過敏的個體間差異有關。比如,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在較低水平的乳糖攝入情況下,症狀將更明顯。

目前尚無明確的乳糖不耐症診斷共識或標準,但已有大量經驗證的測試方法有助於臨床診斷:

酶比色法:可快速測定活組織切片上的功能性乳糖酶活性,但由於乳糖酶在小腸中的表達可能是不完整的,檢測需要有創性的腸活組織樣本。

乳糖耐受性測試:在攝入50克乳糖後收集一系列血液樣本,與基線值相比,如果血糖升高20mg/dL或更高,則說明乳糖得到了充分消化,單糖被充分吸收。但如果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檢測結果可能不准確,因為小腸細菌也會分解乳糖雙糖。

乳糖呼吸測試:一種簡單、無創的乳糖吸收不良評估方法,患者攝入25克乳糖,醫生在隨後的3至4小時內,測量患者的呼出氫量,當呼出的氫氣量超過0.02‰時,就說明乳糖沒有充分吸收和消化,而是經過了細菌發酵。

一喝牛奶就腸胃不舒服?JAMA綜述原因和應對方法
   圖片來源:Pixabay

若要改善乳糖不耐症臨床症狀,還是要限制含乳糖產品的攝入,一些富含鈣、不含乳糖的食物同樣能夠起到補鈣作用,比如豆奶、西蘭花、無花果乾、蝦、杏仁等。限制乳糖攝入也並不是意味着嚴格避免,研究表明,乳糖不耐症患者能夠攝入240毫升(1杯)含有脂肪的牛奶(12克乳糖),而不會增加症狀。

預水解的乳糖產品,包括相應特殊處理的奶酪、牛奶和冰淇淋,可以代替傳統的含乳糖食物,而且由於胃排空延遲,隨餐食用會稀釋乳糖。雖然酸奶中也含有乳糖,但乳酸菌會將牛奶中的乳糖發酵成乳酸,從而幫助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更好的吸收營養素。此外,攝入外源性乳糖酶並食用含乳糖的食物,也可減少乳糖不耐症的臨床症狀。

參考資料
   [1]Dejan Micic, MD, et al.(2019). Clinical Approach to Lactose Intolerance. JAMA, 10.1001/jama.2019.14740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