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精子數量,只有你爺爺的一半

我們總愛暢想長生這件事。但如果在長生之前,人類先被終結了呢?甚至可能等不到宇宙大爆炸這樣充滿未來感和科幻感的情節發生,人類就被一顆小小的精子難為死了。這聽起來頗聳人聽聞,但並非沒有根據。

在對1973年~2011年提供精液樣本的4萬多名男性進行分析後,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生殖流行病學家Shanna Swan發現,近40年間,西方國家(包括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地區)普通男性的總精子數量下降了59.3%,精子濃度下降了52.4%。

你的精子數量,只有你爺爺的一半

也就是說,如今,一個男人只擁有其祖父精子數量的一半。

在國內,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醫院也發現,2001年~2015年,湖南省人類精子庫申請捐精的3萬余名成年男子,無論是精子濃度、總精子數量,還是精子進行性運動等,均大幅下降;合格捐助者的比例從2001年的55.78%,下降到了 2015 年的 17.8%。上海、河南等地區的精子庫也同樣有此困擾。

不僅如此,Swan還發現,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日益高發,生殖器的大小也正在逐漸萎縮。且根據之前的研究模型,Swan最近更是在其新書 Count Down 中表示,到2045年,男性的精子數量可能會達到零。

當然,這只是Swan的一種預測。從她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受試者的人均精子濃度從1973年的9900萬/ml下降到2011年的4710萬/ml,也高於正常精子濃度的底線(1500萬/ml)。

但這終歸是一記警鍾。畢竟,在生不起、不想生之外,少子化還有很大一部分要歸結於生理因素。無人可以斷言,生育滅亡的漩渦是否真有降臨人間的一天。

科學家們正在探索,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拋開過勞、熬夜、抽煙、喝酒、缺乏運動、肥胖這些公眾普遍認同對健康有損的因素外,不只一個研究團隊發現,當代生活環境中的某些化學物質算得上人類——不僅是男性——生殖能力下降的罪魁禍首之一,且影響十分之大。

研究者口中的這些化學物質包括罐頭食品、飲料和奶瓶內壁中的雙酚A,食品塑料包裝中常駐的鄰苯二甲酸酯,地毯、家具、衣服里的溴系阻燃劑等。

它們當然大有作用。譬如,添加溴系阻燃劑可以防火;鄰苯二甲酸酯是增塑劑,可以讓硬性塑料變得軟且有彈性;雙酚A則能讓容器本身耐氧化,除開罐頭這樣的包裝外,在很多醫療器械和耗材中也能找到它的身影。

但問題是,即便每個我們日常接觸的商品中這些物質都十分微量,但也架不住諸如此類的商品緊密包裹着我們的生活。

隨着一袋袋的食物、一瓶瓶的水、一套套的化妝品,這些物質從口中、呼吸道、皮膚等途徑悄然滲入我們的身體,侵蝕我們的健康。

據NYU Langone Health的研究者介紹,這些化學物質通過改變激素的運作來改變人體的工作方式。正因如此,它們被統稱為內分泌干擾物——浪漫點,還可以叫「環境荷爾蒙」。

要知道,激素對我們的代謝、生長、發育等都有極為重要的調節作用。不難想見,激素的分泌受到干擾,人體也很難不紊亂。

前述男性精子數量減少的情況,就與雙酚A脫離不了干係。事實上,早在近80年前,研究者們便發現雙酚A能發揮雌激素的作用,這對男性的影響就不言而喻了。

一系列的動物試驗結果十分可怕。譬如口服該物質僅幾天的雄性新生小鼠,精子數量就變少了;這種「無能」還會感染後代。

「我們只有幾天的時間,但我們永久性地改變了成年小鼠睾丸生產精子的方式」,該研究領導者華盛頓州立大學Patricia Hunt表示。

在被加拿大研究者添加了內分泌干擾物的湖里,經過7年的時間,其內的雄性胖頭米諾魚大多變成了雙性魚,雌雄同體,無法繁殖,簡直是滅族之災。

多項人類體外研究也顯示,人類精子在體外暴露於一定濃度的雙酚A中,也會因雄激素受體的信號傳導被干擾、睾丸細胞的線粒體被破壞、DNA損傷等,表現出活力顯著下降甚至喪失。

中國研究者還發現,血液中雙酚A水平較高的男人更容易出現性問題,包括性慾下降等。

同時,這還將改變男性生殖的表觀遺傳。簡單而言,就是同樣的激素調節方式、精子生成方式將會逐代傳遞下去,且不可逆轉。

「我們背負着前幾代人的問題」,Swan在接受The Intercept采訪時表示。「這意味着我們從一個較差的水平開始,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擊。」

這還並非內分泌干擾物「惡」的全貌。

除了毒殺男性的精子外,這些化學物質也會危及女性的生殖能力。Swan觀察到,在世界某些地區,如今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的女性,比其祖母35歲時的生育能力還要差。

它們還能通過母體的子宮環境及母乳餵養途徑影響新生兒,帶來其早產、智商降低、肥胖、多動症、糖尿病等不良後果。男嬰的生殖器異常,也可能由此開始,並將影響其未來生殖器的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過往的研究都是在動物體內或人類體外進行,也就意味着尚無直接的臨床證據可以證明這些內分泌干擾物對人類生殖的危害,學界爭議也尚存。

但起碼,男性精子數量下降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因此,我們仍然不能放鬆警惕。

Swan建議,我們應當更多購買有機農產品和不含抗生素的肉類,減少外食,減少廚房中塑料的使用——比如將塑料容器換成玻璃,及時清理灰塵,從而減少生活環境中內分泌干擾物的含量。另一位研究者 Transande 還指出,保持室內的新鮮空氣流通也十分重要。

不過靠個人躲避,終究並非長久之計,工業化學品的監管以及革新才是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王牌。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