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研究:沖水馬桶會讓COVID-19病毒氣溶膠液滴持久傳播

出於衛生方面的考慮,人們應該在沖馬桶前蓋上蓋子。然而在美國和許多其它地區的公共設施中,這項要求還是挺難實現的。有些公廁不僅沒有蓋子,且沖洗速度遠超大多數家用廁具,這為含有 COVID-19 病毒的「粒子雲」的持久傳播而鋪平了道路。

公廁研究:沖水馬桶會讓COVID-19病毒氣溶膠液滴持久傳播

研究配圖(來自:AIP / J.-X. WANG)

以新冠病毒為代表的某些病毒,會通過噴嚏、咳嗽或劇烈的呼吸而帶出,並以微小液滴的形式散布在環境重。針對這類傳播途徑,可以通過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具來應對。

然而美國物理研究所(AIP)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呼吸並不是唯一的病毒微滴潛在來源。如果不放下馬桶蓋就沖洗廁所,很可能導致帶毒飛沫在環境公廁環境重大肆散播。

研究指出,公廁通常採用單進水口和雙進水口的設計。前一種馬桶直接沿着排水口進行沖洗,後一種則以產生旋轉的方式來沖洗,這也是許多家庭所使用的款式。

然而精確的計算機模型和物理學原理表明,這兩種沖廁方式都會產生「雲團」,讓病毒和細菌大量散布到附近的環境中。

以雙進水口馬桶為例,將近 60% 噴射出的細小水滴「雲霧」能夠從座圈平面爬升到 3 英尺(約 1 米)左右的高度 —— 在空中懸浮超過 1 分鍾後才會重新回落,在此期間經過的任何人都可能吸入這些飛沫。

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在沖水前蓋上馬桶座圈。遺憾的是,許多公廁並沒有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導致人們更容易在這些環境中有感染病毒(包括 COVID-19)的風險。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鼓勵企業多生產能夠在沖水時自動盒蓋的公廁馬桶。如萬不得已使用公廁,也請確保自己已經正確地佩戴了口罩、避免觸碰面部、並盡快用熱水+洗劑徹底清潔手部。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