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發現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 距今約7000萬年

近日中國古生物學家在江西贛州的白堊紀時代岩石中發現了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竊蛋龍是一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伏在巢穴上的恐龍很罕見,化石胚胎也很罕見。這是第一次發現非鳥恐龍伏在在保存胚胎的蛋巢上,是一個壯觀的標本。」論文第一作者畢順東博士解釋說。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 距今約7000萬年

這塊化石由一具不完整的骨架組成,它是一隻大型的、可能是成年的竊蛋龍,以類似鳥類的姿態伏在在至少有24枚蛋的巢穴上。其中至少有7枚蛋內保存着未孵化的竊蛋龍胚胎的骨骼或部分骨骼。胚胎發育的晚期階段和成年竊蛋龍與蛋的緊密程度,強烈地表明,成年竊蛋龍在孵卵的過程中死亡,就像它的現代鳥類表親一樣,不像其他一些恐龍只是產下蛋然後離開。

「這種發現,實質上是化石行為,是恐龍中最罕見的。」Lamanna博士解釋道。「雖然以前曾在有蛋的巢中發現過一些成年竊蛋龍,但從未在這些卵內發現過胚胎。在新的標本中,恐龍寶寶們幾乎已經准備好孵化了,這毫無疑問地告訴我們,這只竊蛋龍已經照料它的巢穴相當長的時間了。這只恐龍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父母,最終在哺育幼崽的同時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 距今約7000萬年

研究小組還進行了氧同位素分析,表明這些蛋是在類似鳥類的高溫下孵化的,這為成體在育雛過程中死亡的假說增加了進一步的支持。此外,雖然所有的胚胎都發育良好,但有些胚胎似乎比其他胚胎更成熟,這反過來又表明同一窩中的竊蛋龍可能孵化的時間略有不同。這種被稱為『異步孵化』的特徵似乎是在竊蛋龍和一些現代鳥類中獨立進化出來的。

竊蛋龍新標本的另一個有趣之處在於,成年恐龍的腹部保留了一團鵝卵石。這些幾乎可以肯定是 “胃石”,這些石頭會被故意吞下,以幫助恐龍消化食物。這是第一次在盜龍類動物身上發現毫無疑問的”胃石”,因此,這些石頭可能為這些動物的飲食提供了新的見解。

徐星博士說:「僅僅是這一塊化石就能捕捉到如此多的生物信息,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在未來的許多年里,我們將從這個標本中學習。」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