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在凍土層上的道路和建築,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3月8日消息,在中國的莽莽群山間,一條孤道蜿蜒曲折地通向西藏。這條千餘公里長的青藏公路時不時地承擔起該地區85%的貨物運輸。但是,青藏公路的底下卻是流沙。或者,更確切地說,青藏公路建造在正在融化的大地之上。高速公路下方的永久凍土正在融化,導致地形下陷,進而會使得道路本身扭曲變形。有些高速公路的瀝青路面上已經出現大裂縫。在其他地方,地表下方的褶皺使得路面也像波浪一般高低起伏。

建造在凍土層上的道路和建築,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全球永凍層逐漸融化後,建造在其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柏油馬路正在變形開裂。

一直以來,研究這些變化的中國研究人員發現,凍土層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青藏公路和其他道路的累積損壞也在加速。2020年4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隨着未來百年內,凍土層融化加速,負責世界這一地區的道路修築和維護的工程師們將面臨「重大的工程挑戰」。鐵路工程師也將面臨類似問題。

在這片地區——和其他所有氣候寒冷的地方,已經存在數千年的永凍層正在慢慢融化滲入溫暖的大地。建造在永凍層上方的建築、道路、鐵路和管道正日益面臨損壞的風險。

永凍層融化會為整個世界帶來危險,因為存儲在其中的大量碳元素會在永凍層融化後進入大氣。但是,在短期內,居住在寒冷地帶的人們可能會最先感受到永凍層融化帶來的影響,因為北極和高山地區的氣候變暖趨勢正在加快。

許多世紀以來,生活在寒冷地區的土著居民早已學會適應周圍氣候。但是,當工業化社會蔓延到這些偏遠地區時,他們也開始嘗試使用鋼筋混凝土來政征服北極。不幸的是,工業化加速了氣候變化,讓這些地區的寒冬不再嚴寒。

已知會因永凍層融化而遭到損壞的建築數量龐大,且種類繁多,包括俄羅斯雅庫茨克市的公寓牆,有的牆面已經開始開裂。俄羅斯的和其他國家的地下管道,也因為地面沉降而有破裂的危險,嚴重地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石油泄漏事故。再有,比如加拿大西北地區因紐維克的勝利之母堂。多年來,教堂的神職人員眼看着地面沉降導致建築變形。

工程師如今必須意識到曾經堅固的地表,會發生危險的變現。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不斷採用創新方法,嘗試冷卻腳下的地球,從永凍層的大規模融化中拯救人類建築。

蓋伊·多雷曾親眼目睹了永凍層融化對當地造成的影響。瀝青路面的裂縫不僅長而且寬,甚至可以一隻腳踩進去。就職於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的多雷,這些年內一直在研究永凍層融化對建築基礎設施的影響。他說:「問題很嚴重。」他又補充說,在加拿大,大約有3000公里到4000公里的道路建築在永凍層區域,其中約有一半的公路因為凍土的融化,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這些道路需要大量的額外資金去維護,可惜的是,問題嚴重的地區往往資源也十分匱乏。」

永凍層融化引起的地面沉降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假如一小段瀝青路面開裂,你不能簡單地重鋪一下路面就把問題解決了。隨着地面繼續沉降,路面損壞會再次出現,快的話,可能就在一年之後。

多雷說,人們在這些偏遠地區修建道路的時候,他們已經想到地下的凍土融化可能會影響道路的穩定性。因此,二十世紀中葉的工程師通常會在修路前,在冰凍的地基上撒上沙礫。這些沙礫可以起到阻隔凍土的作用,使得永凍層上升到更高水平,進而穩定地形。但是,在有些地方,由於凍土融化太多,這些緩沖沙礫不再有效。

多雷說:「眼下,曾經從未融化的古老凍土層正在逐漸瓦解。」

建造在凍土層上的道路和建築,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育空河附近阿拉斯加公路旁的沉積物塌陷。

氣候變暖可能是造成這些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許多路面鋪澆的深色瀝青會吸收太陽熱量,然後傳遞到地表下面,進一步加速凍土融化。

損壞通常以局部形式發生。例如,到目前為止,大約有20%的青藏公路因地面沉降出現累積損壞,而其餘部分到目前仍相對穩定。

盡管建築物的占地面積要小很多,但它們也面臨風險。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在俄羅斯的雅庫茨克,永凍層融化已導致約1000棟建築出現沉降和損壞。雅庫茨克人口約28萬,是建築在永凍層之上的最大城市。

位於挪威和北極之間的挪威群島斯瓦巴特群島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最近幾年,當地人拆除了數百棟木頭房子,因為在扭曲的地面上,木屋如今變得越來越危險。不幸的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些問題只會讓人越來越頭疼。

2020年,當地研究人員記錄到斯瓦巴特群島自有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夏季。挪威極地研究所的極地科學家金·霍爾門說:「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冰川融化和凍土消融。」

或許,使用更加堅固的地基或改善建築結構下方的通風情況,可以緩解凍土融化對建築物的影響。例如,在一些俄羅斯的小鎮上,三分之一或一半的建築因永凍層消失受到累積損壞。但是,有的損壞,如果在未來能得到更好的維護的話,仍是可以避免的。2018年發表的一項評估顯示,未來數年,北極地區三分之一的基礎設施建築將因永凍層融化而面臨危險。

在加拿大北部,有一棟建築表明,緩解這些壓力十分困難。因紐維克小鎮上的勝利之母堂建於50年前,借鑒了因紐特人的冰屋設計理念。負責教堂建造的傳教士後來解釋說,教堂的圓柱形狀,旨在在日後凍土凍結和融化過程中,幫助建築本身重新分布來自地面的壓力。教堂的下方是一個堅固且巨大的碟形混凝土板,混凝土板下方還鋪了一層沙礫。這在以前,可以在霜凍的時候保護建築。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永凍層融化,如今教堂開始傾斜——就像一艘以水泥為底的船在移動土壤的海面上緩緩傾斜。

天主教馬更些-史密斯堡教區的主教約翰·漢森非常熟悉這座教堂。曾經,他是這里的牧師,如今這教堂是他署理的教區的一部分。漢森說,碟狀地基板已經開始出現裂縫,教堂地面起伏不平,有的地方隆起甚至堵住了門口。情況已經嚴重到,教堂職員必須每年調整內門,以防止門卡在門框內。

漢森說:「教堂目前仍在使用,但未來很難說。」

他還說,他認為氣候變暖確實導致了凍土融化,但附近建築物的增加可能加劇了教堂的問題。建築物越多,地表冷卻的能力就越差。

為應對氣候變化,教堂職員已經探索了多種方法來調整建築結構,增強其適應地面沉降的能力,例如用可調節的鋼結構柱子取代原先支撐教堂的木柱子。他們還為建築地面與混凝土地基之間的空隙增加通風,以盡可能地降低地下凍土的溫度。當地研究人員正在密切觀察這些措施,來確定它們是否有效。

漢森說,教堂的設計證明了早期北極地區拓荒者的創造性,但也提醒了我們全球氣候變化的嚴重性。漢森說,用技術重新冰凍地面並穩定教堂,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教堂沒有那麼多的預算。

在北極的其他地方,資金雄厚的公司希望用技術來保持地面冷凍和穩定。比如,有些石油公司安裝了名為「熱虹吸管」的管子,可以讓熱量從地下逸出,從而保持地面寒冷。這樣,支撐石油管道的土壤就不會發生位移,破壞管道的完整性。

建造在凍土層上的道路和建築,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研究人員多雷在加拿大道路上觀察到的裂縫。

ConocoPhillips是採用這種方法的公司之一。根據該公司的描述,這種設備包含被動循環的液體,可以將熱量從地下帶到地面,以進行散熱。1300公里長的跨阿拉斯加管道系統使用了12.4萬個類似設備。

多雷和他的同事也花了多年時間,研究各種其他技術的效果。這些技術都是為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保持地表的低溫。一個簡單的方法是使用具有較大空隙的大石頭來建造路堤。這些空隙也可以起到散熱的作用。

2008年到2011年之間,在阿拉斯加高速公路上進行的實驗表明,這個方法可以使永凍層全年保持冷凍狀態。其他措施,例如使用淺色道路材料造路,用木棚為路堤遮陰等,也可以緩解氣候變暖的影響。

建造在凍土層上的道路和建築,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一種簡單的方式是使用具有大孔隙的石頭建造路堤。

但是,這些技術,一旦規模上去之後,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精力。這就意味着,在造路的時候,這些技術並非總是可行的選擇。在青藏高原,人們便採用了各種各樣的創新方法。沿着經過多年凍土區的共和-玉樹高速公路,向東到青藏公路,空氣正通過多孔岩石層和通風管道將路基下方的熱量帶到路面,從而冷卻地下凍土。

研究人員在2020年的研究報告中寫道:「基於多年的觀察,這些緩解方法似乎效果明顯。」

多雷說,他有時候聽到人們說,永凍層的融化造成的損壞不會長期存在,因為這些地區的凍土很快就會全部融化,之後地面就會永遠保持穩定。但實際上,凍土的融化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他說:「至少未來三十年內,永凍層不會全部消失。」實際上,與永凍層有關的工程問題或許會在未來百年內持續存在。考慮到與氣候變化加速和永凍層全部消失的相關後果,沒人會希望這一天真的到來。

只要全球氣候繼續變暖,深埋在地下的凍土就會不斷融化,並進而破壞其上的建築物,道路和鐵路。這個情況已經發生了好幾年。除非我們能夠找到辦法扭轉局面,否則凍土繼續融化將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勻琳)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