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關系是否會終結?這取決於你說話的方式

1月15日消息,據媒體報導,你說話的方式可以透露出許多信息,而這些信息甚至可用來預測你的戀愛關系會如何發展。假設你和你戀愛對象的關系正岌岌可危。你們已經嘗試了各種方法,甚至還去做了感情咨詢。但你還是想知道這段感情值不值得你這麼費心。你們的關系是會有所改善,還是註定會分道揚鑣?

其實,你不妨停下來,認真聆聽你伴侶所說的話。一定要用心去聽。你們在與對方交談時,聲音中已經包含了能回答上述問題的各種信息。比如語調中輕微的抑揚變化、詞組之間的停頓、說話的音量等等,這些都能透露你隱藏的真實感受。

這些基本都是憑直覺完成的。我們會利用這些變化,使所說的話的含義發生輕微改變。想一想,下面三個句子有什麼區別?

「你來這兒幹什麼?」(重音放在「幹什麼」上。)

「你來這兒幹什麼?」(重音放在「你」上。)

「你來這兒幹什麼?」(重音放在「這兒」上。)

戀愛關系是否會終結?這取決於你說話的方式

重音的變化是我們強調說話含義的一種明顯方式。但我們還會在自己意識不到的情況下,對自己說的話做其它修飾。

但有一種方法可以從我們所說的話中提取出背後隱藏的信息。研究人員甚至研發了一款人工智能,能夠利用這些信息預測某對情侶關系的未來。這款人工智能的預測精確度已經超過了受過專業訓練的感情治療師。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34對存在感情問題的夫妻進行了追蹤。兩年間,每對夫妻要對兩次時長10分鍾的感情咨詢談話進行錄像。每人選一個與兩人感情有關的、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話題,然後兩人一起討論。研究人員手中還有能顯示每對夫婦兩年來感情變化的數據,如他們的感情是有所改進、還是有所惡化,以及他們在兩年後是否還在一起等等。

受過培訓的治療師會觀看這些錄像。通過評估錄像中夫妻與對方說話的方式、內容、以及說話時的表情,治療師可以對他們感情的可能結果進行心理評估。

人工智能可以從我們說話的方式、而非內容中捕捉有用信息,判斷我們的戀愛關系會走向何方人工智能可以從我們說話的方式、而非內容中捕捉有用信息,判斷我們的戀愛關系會走向何方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開發了一套算法,用它來分析這些夫妻的對話。此前研究為該團隊提供了一些與人類交流中特定特徵有關的線索,比如語調、說話時長、以及雙方輪流說話的方式。這套算法的任務就是計算出這些特徵與感情強度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

該算法完全以錄音為基礎,不考慮視頻中的視覺信息。它還忽略了雙方的談話內容,即語言本身。該算法只關注說話時的抑揚頓挫、音高、以及每人說話的時間長短等特徵。

驚人的是,該算法還能留意到一些無法被人類感知的說話特徵。這些特徵幾乎無從描述,因為我們一般並不會意識到它們的存在,比如頻譜傾斜度等(spectral tilt,一種復雜的語音數學函數)。

「利用大量數據,我們可以找出人類的眼睛和耳朵也許無法注意到的規律。」南加州大學工程師、本次研究的帶頭人史瑞·納拉亞南(Shri Narayanan)指出。

利用上述夫妻的錄音進行訓練後,該算法預測相應夫妻是否會離婚的精確度已經稍微超出了治療師的水平。該算法的預測精確度為79.3%,而治療師雖有能聽懂對話內容和看見身體語言的優勢,精確度卻只有75.6%。

「人類很擅長解讀多種信息。」納拉亞南表示,「但我們無法對信息的所有方面都進行處理。」

關鍵在於,我們對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所泄露的信息要多於身為人類能夠感知的信息。但計算機算法的能力不僅限於破解人類用來傳達信息的聲音特徵。換句話說,我們的語音中還存在其它「隱藏的」維度,只有人工智能才能觸及到這些維度。

「計算機的優勢之一在於,它們能夠從大量數據中找出特定規律與趨勢,」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家弗約拉·赫爾加多蒂爾(Fjola Helgadottir)指出,「人類行為可以透露背後的心理過程。但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完成數據梳理、尋找有關信息、預測未來等困難的任務。」

能預測你戀愛關系能否長久的算法也許並不是那麼吸引人,何況它目前的精確度只能持續三個季度。可以想象,這種預測會影響你的感情進程,以及你對伴侶的感覺。

但若能破獲我們說話方式中隱藏的信息,以及我們的身體語言,也許能幫我們改善自己的感情關系。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的計算機工程師西奧多拉·查斯帕里(Theodora Chaspari)一直在研發一款能夠預測戀愛關系中何時會爆發衝突的人工智能程序。查斯帕里和同事們利用了34對夫婦佩戴的傳感器(比如手錶式運動追蹤設備)在一天之內收集的數據。這些傳感器能夠測量佩戴者的出汗情況、心率和音調等語音信息,此外還會分析夫妻之間的談話內容,比如他們是否會使用正面或負面詞匯等。在佩戴傳感器當日,共有19對夫婦發生了某種程度的衝突。

查斯帕里和同事們利用機器學習技術訓練了一款算法,讓它學習夫妻吵架的相關規律。用這一數據進行訓練後,該算法僅利用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就能判斷其它夫妻之間是否存在衝突,精確率為79.3%。

目前該團隊正在研發一款預測型算法,在即將發生爭吵前及時探測警告信號,並向夫妻發出提醒。

據研究人員預測,該產品的使用場景如下:你在辦公室忙了一天,可能還開了一場壓力很大的會議,這時你正在回家的路上。而你的伴侶也累了一天。通過監測你們倆的呼吸速度、心率、以及過去幾個小時中的說話方式,該算法便可預測出你到家後和同樣心情惱火的伴侶發生摩擦的概率。

「這時我們便可以介入,以更積極的方式解決你們之間的衝突。」查斯帕里指出。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臨床與定量心理中心參與該項目的心理學家阿黛拉·迪蒙斯(Adela Timmons)解釋道,要做到這點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在衝突露出苗頭之前,向這對夫妻發送一條信息就行了。

「我們認為如果能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最需要感情治療的時刻、能夠給予他們一些指導,便可使感情治療更加有效。」

傳統的感情治療模型並不能實現這一目標。通常來說,夫妻倆需要一週參加一次咨詢,期間回憶一下從上次咨詢以來發生的事情,還會談談期間出現的問題。

「治療師無法在人們最需要支持的時候立即出現在現場,」迪蒙斯指出,「傳統療程中有許多介入失效、效果較差的步驟。」

但通過持續監測人們的生理活動與語音特徵,自動化手段便可滿足實時進行干預治療的夢想。赫爾加多蒂爾指出,這種途徑還可以使感情治療的方式更加標準化。

「沒人清楚在封閉的治療室中究竟會發生什麼,」赫爾加多蒂爾表示,「有時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需要治療師付出更多努力,因此沒有得到採用。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治療體系在臨床上則可完全做到公開透明。」

「這些算法可以由該領域的頂尖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設計和審議。此外,計算機不用休假,還可以同時造福多名使用者。」

不過,這種算法也可能存在一定缺陷。當爭吵正在升級時,如果你的手機突然發出警報,難保會不會為你的怒氣火上澆油。採取介入的時間點非常關鍵。

「我們不想在衝突過程中介入,」迪蒙斯說道,「如果人們已經很生氣了,就不會聽從手機發出的指示、讓自己平靜下來。但如果能在人們的怒火開始上漲、但仍可調控自身行為時抓住機會,就是一個很合適的介入時機。」

在這樣一款軟件真正上市之前,還有許多技術障礙需要解決。該團隊還要繼續改進其算法,並在各種人身上進行測試。此外,用戶隱私也是一個大問題。有了這麼一款能記錄你和伴侶之間關系數據的設備,可能會將許多敏感信息置於風險之中。此外,假如某人被指控犯有家暴等罪行,這些數據的使用也將是一個問題。

「我們必須思考如何處理這些情況,以及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確保其人身安全。」迪蒙斯指出,「我們將對這些社會問題展開持續討論。」

假如這種感情治療模型的確有效,或許還能幫我們改善其它類型的關系,比如家庭關系、職場關系、醫患關系等等。我們的各類身體系統被監測得越多,就能透露更多與我們人際關系有關的信息。除了語音和基本生理反應之外,也許還有其它維度能夠透露我們的意圖,而這些隱藏信息最好由機器來解讀。(葉子)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