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平均每25年可能發生一次危險的太陽超級風暴

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表明,能夠嚴重破壞現代技術的太陽超級風暴平均每25年從我們的太陽爆發一次。該研究借鑒了150年來從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氣象站收集的歷史數據。雖然,如果不是因為太陽的溫暖輻射,地球上將永遠不會出現生命。但天文學家也已經觀察到不幸的事實,世界也會被充滿活力的恆星發出的輻射所破壞。

在激烈的運動中,恆星物體會剝奪軌道上的大氣層,使它們的表面焦化和貧瘠。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太陽(占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的黃矮星)目前正處於其大約100億年生命周期的相對平靜的階段。但是它仍然具有在地球上製造混亂的能力。

研究表明平均每25年可能發生一次危險的太陽超級風暴

現在的人類依賴於無數的電子系統,沒有它們,我們將無可救藥地陷入混亂。每天我們使用電子銀行業務、乘飛機旅行並使用衛星技術進行交流。

來自太陽的太陽風暴有能力嚴重干擾我們的技術基礎設施,包括依賴全球定位系統(GPS)的要素。

強烈的太陽風暴很少見也很難預測。這些風暴具有降低GPS系統、阻止無線電通信、破壞衛星、使航空癱瘓和破壞電網的能力。簡而言之,它們可能會引起大規模的混亂。

這種風暴的爆發是周期性的,天文學家將其稱為太陽周期。太陽目前處於當前周期的最低點,在此期間它相對不活躍。由華威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的科學家進行的這項新發表的研究使用了位於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測站收集的磁場記錄。

許多與太陽活動有關的研究僅追溯到1957年太空時代的開始,因此僅考慮了最近五個太陽周期。這項新研究中使用的磁場數據來自aa指數-一項長達150年的全球地磁活動指數,其中包含最近14個太陽周期的信息。

研究人員分析了數據,並估計在他們掌握數據的150年中,有42年發生了嚴重的風暴。在150年中有6年或平均每25年發現一次「大」超級風暴,這種風暴會造成最大的破壞。

早在2012年,地球就差一點遭受潛在破壞性的太陽風暴的襲擊,當時日冕質量拋射(CME)從恆星表面爆發,但幸好沒有命中我們的星球。

英國南極調查局太空天氣負責人理查德·霍姆(Richard Home)教授說:「我們的研究表明,超級風暴的發生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不要被統計數據所誤導,它可以隨時發生,我們只是不知道何時何地,更無法預測。」

來源:cnBeta